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14篇
综合类   122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研究CTGF—SiRNA的体外转录合成及使用专门转染试剂盒将其转染至硬皮病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转染效率,为将RNA干扰技术深入应用到硬皮病治疗做铺垫。方法体外培养硬皮病皮肤成纤雏细胞;设计CTGF的siRNA;通过体外转录获得siRNA;将siRNA以SilencerTTM siRNA Labeling Kit标记;用siPORT^TM Amine转染至成纤维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结果转染率可高达85.3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且可达到理想的转染率。  相似文献   
72.
73.
74.
281例原发性IgA肾病的Lee's病理分级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单中心研究原发性IgA肾病Lee's病理分级特点及其临床相关性,为进一步探讨IgA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3年10月至2006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住院经肾活检确诊的281例IgA肾病患者,分析其肾活检组织Lee's病理分级特点及其临床相关性.[结果]在281例IgA肾病患者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5.
目的 研究B1a和IgA1阳性细胞在IgA肾病患者扁桃体中的表达及B1a细胞与血尿、蛋白尿和病理Lee分级的关系。 方法 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及非肾炎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各8例为对象,用免疫荧光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其扁桃体组织进行B1a及IgA1细胞定位和定量计算,并按蛋白尿程度和Lee分级标准与IgA肾病组B1a细胞数量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B1a细胞主要分布在扁桃体生发中心和小结帽;IgA1细胞主要分布在上皮内、上皮下,以上皮和淋巴组织交界区为多。与慢性扁桃体炎组比较,IgA肾病组两种细胞表达明显增多(P < 0.01),且呈正相关(r = 0.778,P = 0.023)。在血尿伴蛋白尿和Lee≥Ⅲ级组B1a细胞显著高于单纯血尿和Lee<Ⅲ级组(P < 0.05)。 结论 IgA肾病患者扁桃体中IgA1可能是B1a细胞分泌的。B1a细胞数量随着患者蛋白尿的出现和病理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可能在疾病发生和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m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v-akt murine thym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Akt)通路是真核细胞关键的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凋亡、代谢、增殖及分化等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功能.近年来发现此通路与肾脏疾病关系密切,它在糖尿病肾病(DN)、狼疮性肾炎、多囊肾、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对高糖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涉及的途径。方法高糖培养GMC,以不同剂量雷帕霉素干预,MTT及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观察雷帕霉素对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RT-PCR、Western印迹观察细胞Cyclin D1、CyclinE和p27^KIP1的变化。结果高糖刺激下,GMC增殖明显;雷帕霉素能抑制这一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并下调CyclinD1、CyclinE的基因及蛋白水平,上调p27^KIP1的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G0/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比例增加(P均<0.05);雷帕霉素干预后,G0/G1期细胞升高,S期细胞比例减少(P均<0.05)。结论雷帕霉素可抑制高糖状态下GMC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其可能机制是通过下调CyclinD1、CyclinE及上调p27^KIP1,参与了G1/S期阻滞。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曲尼斯特延缓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DKD)大鼠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DKD模型组(n=8)、曲尼斯特低剂量(n=8)和高剂量治疗组(n=8)。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低剂量STZ注射构建大鼠DKD模型。成模后,分别予以曲尼斯特200mg/(kg.d)(曲尼斯特低剂量组)和400mg/(kg.d)(曲尼斯特高剂量组)分2次灌胃。于第8周末处死大鼠,收集大鼠24h尿液测24h尿白蛋白排泄量,收集血测。肾功能及血白蛋白;取部分肾组织置于4%中性甲醛溶液中固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补体C3a受体(C3aR),E-钙黏附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E—Cadherin),a—SMA,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ColI),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和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的表达以及分布;Western印迹检测肾组织E—cadherin,a-SMA,FN,ColI,SCF和c-kit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肾组织FN,ColI,SCF,c-kit mRNA的表达。结果:曲尼斯特能抑制肥大细胞在DKD大鼠肾组织的浸润;DKD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E-cadherin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减少,并可见a-SMA表达,曲尼斯特可一定程度逆转这一过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KD模型组肾小管间质区域ColI和FN的表达增加,曲尼斯特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ol I和FN的表达;DKD大鼠肾组织SCF,c-kit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肾组织SCF,c-kit蛋白表达与肥大细胞浸润程度及肾小管间质FN,ColI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曲尼斯特能抑制SCF,c—kit 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肥大细胞参与了DKD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曲尼斯特可能通过阻断SCF/c—kit信号通路,抑制肥大细胞的募集而逆转DKD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EMT,抑制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HPMC)中高葡萄糖腹透液(peritonealdialysis solution,PDS)对细胞线粒体结构与功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alpha,PGC-1α)表达、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的影响,深入探讨高糖PDS环境下HPMC线粒体氧化损伤中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PMC,用不同葡萄糖浓度PDS(1.5%,2.5%,4.25%)干预。MitoSox荧光染色检测线粒体ROS生成。线粒体呼吸链以及抗氧化物酶活性试验检测线粒体功能。Western印迹检测PGC-1α蛋白的表达。结果:高糖PDS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Ⅲ,抗氧化物酶活性明显下降,并呈浓度依赖性。同时线粒体ROS明显升高,细胞凋亡增多。PGC-1α蛋白的表达随高糖PDS浓度升高而下降。结论:高糖PDS可能通过抑制PGC-1α蛋白的表达,抑制线粒体呼吸链活性以及抗氧化物酶活性,促进ROS积聚,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0.
腹膜纤维化(peritoneal fibrosis,PF)有复杂的发病机制,涉及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目前,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敏感和特异性的试验来检测早期的腹膜纤维化,预测纤维化的进展并监测治疗反应。系统生物学在过去10年因为开发了新的实验方法和计算工具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它整合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的实验方法,完全有能力测量健康与疾病状态,药物治疗前后,不同类型细胞之间的变化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