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放疗治疗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放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临床疗效、1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生活质量(QOL)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疾病控制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观察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68.5%和48.3%,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0.3%和3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QOL改善情况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放疗能明显改善食管鳞癌患者的QOL,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3(简称Rg3)对食管癌EC10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Rg3(10、20、50、100、200、400、600mmol/L)作用EC109细胞24、48及72h的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实验及单击多靶模型计算10mmol/L Rg3预处理24h经0、1、3、6和9Gy X射线照射后的辐射增敏比(SER)。根据实验设计分为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及Rg3+照射组,流式细胞仪及Foci焦点形成实验分别检测3组经8Gy X射线照射48h的细胞凋亡率和DNA分子损伤情况。结果在10~600mmol/L范围内,Rg3可降低EC109细胞的存活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10mmol/L Rg3处理EC109细胞的SER为1.28。Rg3+照射组的凋亡率为(62.33±4.60)%,高于对照组的(6.46±1.23)%和单纯照射组的(30.68±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g3+照射组的Foci焦点细胞数为(64±12)个,亦高于对照组的(6±3)个和单纯照射组的(32±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g3对食管癌EC109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能够抑制细胞活性并诱导细胞凋亡与DNA分子损伤。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放疗技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0例椎体转移瘤患者,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分别为每例患者设计3种治疗计划,即常规放疗(CRT)、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对CRT要求参考点达到处方剂量40Gy,对3DCRT和IMRT要求95%的等剂量线(38Gy)包括整个计划靶体积(PTV).根据等剂量曲线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3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及危险器官受量的差异.结果 IMRT的靶区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较其他两种计划好,同时减少了脊髓、小肠和心脏受照的最大剂量;3种计划的处方剂量覆盖大体肿瘤体积(GTV)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和3DCRT可以提高靶区体积内的均匀度和适形度,在保护脊髓、小肠和心脏方面较CRT具有明显优势,以IMRT最佳.对部分椎体转移瘤患者实施IMRT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比较食管鳞状细胞癌行根治性放疗不同放疗剂量对生存的影响,并探讨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6年中国10所医疗中心2344例接受根治性放化疗/放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经1∶2倾向性评分配比(PSM),根据放疗剂量分为低剂量组(EQD2Gy<60Gy)303例,高剂量组(EQD2Gy≥60Gy)606例。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59.6个月。经PSM配比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5%、34.7%、27.2%和72.9%、41.7%、34.7%(P=0.018),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2.2%、27.2%、23.1%和58.3%、38.1%、33.9%(P=0.001)。单因素结果显示颈段/胸上段食管癌、临床分期早、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病变长度短、采用IMRT技术、接受同步化疗、EQD2Gy≥60Gy为总生存获益因素(均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肿瘤部位、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否接受同步化疗以及EQD2Gy是影响总生存的重要因素(均P<0.05)。结论 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应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EQD2Gy≥60Gy时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