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效果及其对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加贴壁培养法分离、扩增大鼠MSCs.取第4代MSCs,用终浓度为25μg Fe/mL的SPIO-多聚赖氨酸(PLL)复合物进行标记.标记后动态观察MSCs的形态改变,用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的活力,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普鲁士蓝铁染色证实细胞内铁,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铁含量.结果:MSCs的SPIO-PLL标记阳性率达100%,标记后的MSCs细胞内铁含量为(18.38±2.80)pg/cell,是未标记细胞的76倍.标记细胞的形态、活力、生长增殖能力与未标记细胞相比无明显改变.结论:PLL介导SPIO标记MSCs方法简便、效率高,不影响MSCs的生物学特性,可用于MSCs的标记和示踪.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回顾性研究以无水乙醇为主的不同栓塞模式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arterioportal fistulas,APFs)的综合介入处理方法,探讨临床疗效,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方法105例HCC患者均有APFs,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16例,中至大量腹水31例,消化道出血并腹水18例,以上65例中合并腹泻者28例,无明显症状者40例。HCC的介入治疗模式有:经股动脉化疗栓塞(TACE) 锁骨下动脉药盒导管系统(PCS)置入41例,经锁骨下动脉TACE 股动脉PCS置入35例,经股动脉TACE26例,经股动脉TACE PCS置入3例。105例患者共发现APFs 167例次,高流量者75例次,低流量者92例次。APFs的栓塞方式有:钢圈 无水乙醇61例次,明胶海绵 无水乙醇14例次,聚乙烯醇(PVA)颗粒 无水乙醇57例次,单纯使用无水乙醇35例次。结果 105例患者中62例1次性栓塞APFs闭塞(成功率59、1%);12例栓塞后重新开通(开通率11、4%),经再次栓塞后消失;31例出现新的APFs(发生率29.5%,其中15例共栓塞2次、13例栓塞3次、3例栓塞4次)。临床上33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停止,46例腹水和28例腹泻患者症状消失或缓解。经3个月至3年随访,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6.2%、82.9%、65.6%和21.90k,。结论 以钢圈 无水乙醇、PVA 无水乙醇为主的模式栓塞治疗APFs是安全有效的,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TACE结合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3.
以NBCA栓塞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以NBCA(N-Butyl-2-Cyanoacrylate)栓塞治疗晚期肝病所致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方法17例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皆显示胃冠状静脉、胃底静脉曲张,并显示脾-肾分流3例,胃-肾分流3例。9例择期手术,8例急诊手术。由右腋中线经右肝入路7例,由剑突下经左肝入路4例,经脾静脉入路6例,NBCA与超液化碘油比例为1∶4,栓塞程度以曲张静脉消失为目的。随访观察患者的生存期、症状改善情况等。结果17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栓塞后造影显示曲张静脉完全闭塞,栓塞后门脉压力较术前平均升高3cmH2O,术中仅1例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内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发生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等症状,复查CT增强扫描显示曲张静脉消失。随访3~12个月,患者生存期平均超过5个月,随访期内4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肝功能衰竭,其中3例患者合并少量消化道出血。结论以NBCA栓塞治疗晚期肝病导致门脉高压性消化道出血技术可行,疗效可靠,并发症少,严格地选择适应证能明显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精神病未治疗期(DUP)对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完整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汉化的诺丁汉发病症状量表评定39例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DUP,以其中位数为界将患者分为长DUP组和短DUP组,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受教育年限、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采用自旋回波序列得到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资料,以DTI-Studi0软件和统计参数图软件(SPM5)对所得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的分子各向异性分数(FA)图像在SPM5软件中进行两样本t检验,获得两组FA差异统计参数图.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受教育年限、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值小于0.001(未校正)水平下,长DUP组患者大脑右侧前扣带束(x=8,y=40,z=24)和左侧前额叶白质(x=32,y=34,z=4)FA值较短DUP组降低.结论 延长的DUP会降低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比较生化、超声、CT、1H MRS检查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用4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加酒精饮料建立不同程度脂肪肝模型,应用生化、超声、CT及1H MRS多种临床诊断手段,观测多个变量指标,并进行对照研究。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相关性采用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在所选择的18个观测指标中,血清谷草转氨酶、胆固醇、甘油三脂、超声衰减系数、肝CT值、肝/竖脊肌密度比率、1H MRS脂肪峰值、脂肪波峰下面积、脂/水波峰下面积比率、脂肪百分比等10个指标存在组间差异性,且与脂肪肝分级具有显著性相关,其中血清胆固醇、超声衰减系数、肝CT值和1H MRS脂肪曲线下面积分别是生化、超声、CT、MRS诊断方法中与脂肪肝分级相关系数最高的观测指标,相关系数分别为0.886、0.483、-0.764、0.558。结论在脂肪肝的临床诊断中,生化、CT检查的应用价值高于超声波和1HMRS检查。  相似文献   
36.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多模式介入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介入治疗原位肝移植(OLT)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PTBD治疗的72例OLT术后胆道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狭窄19例、肝门区狭窄16例、多发性狭窄31例、吻合口瘘6例.治疗方式包括VTBD合并多次更换引流管、球囊扩张、胆道内涵管/金属支架置入,比较PTBD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及胆道形态改变情况,评价疗效;比较不同部位放置引流管胆道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72例患者PTBD均成功,66例症状改善或治愈,有效率为91.7%.26例治疗后症状消失给予拔除引流管,拔管率为36.1%;8例置人胆道内支架56~153 d后再阻塞,再次行PTBD治疗;38例长期带管并每隔1~3个月更换引流管.66例胆道梗阻患者PTBD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直接胆红素分别为(145±106)μmol/L及(76±59)μmol/L,明显下降(t=3.78,P<0.001).引流管前端位于胆(总)管内与引流管前端位于十二指肠内胆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3%及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86,P=0.027).结论 PTBD是治疗OLT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有效手段,结合球囊扩张及内支架置入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最.引流管前端置于胆(总)管内可显著降低胆道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在外周介入治疗中应用NBCA/Glubran-2胶的临床经验。方法 112例患者共184处部位应用NBCA/Glubran-2胶栓塞治疗,根据病变性质分为动脉性(外周动脉病变)、静脉性(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及门静脉)及肝脾穿刺道三类,其中外周动脉病变19例,静脉性93例(胃底静脉曲张80例,门静脉13例),肝脾穿刺道72例。根据病变血流速度及血流量不同,配制NBCA/Glubran-2胶与超液化碘油比例为1:2-1:4,对于血流速度较快、血流量较大者,预先用弹簧圈或球囊阻断部分血流后再行组织胶栓塞。根据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并发症,统计此三类病变介入治疗中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三类病变(动脉性、静脉性、穿刺道)栓塞有效率分别为100%(19/19)、92.5%(86/93)、100%(72/72)。并发症总例数为16例(8.7%),其中重度并发症3例,分别为肺栓塞、下肢缺血坏死及肠缺血坏死各1例,轻度并发症13例。三类病变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由高至低为:动脉性(21.1%)、静脉性(10.8%)、穿刺道(2.8%)。结论在外周病变应用NBCA胶/Glubran-2胶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掌握病变的血流特性能提高栓塞治疗的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经桡、股动脉序贯途径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可行性与疗效;与经股动脉、桡动脉途径比较,探讨最佳腔内治疗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以来采用经不同途径腔内治疗的4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股动脉途径治疗15例,平均溶栓时间为3天,3例穿刺口出血而终止治疗、4例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制动而自动放弃治疗;行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成形术有8例,6例术后患肢血流恢复。经桡动脉途径治疗有21例,溶栓时间平均长达10天,溶栓时间均较经股动脉途径要长;术后踝肱指数升高较经股动脉途径明显,但下肢血流恢复与经股动脉途径无显著差异。经桡、股动脉序贯途径治疗10例,术后平均踝肱指数大于1,下肢血流的恢复率达90%,均较其他两组显著提高。结论经经桡、股动脉序贯途径是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佳选择,下肢血流的恢复率高。  相似文献   
39.
[目的]构建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存储方式,来保存320排CT动态容积检查所生成的大量的数据.[方法]使用大容量硬盘和免费的PACS服务器端软件构建放射科部门级PACS(mini-PACS)服务器,并使用网络流量检测软件检测mini-PACS的平均网络流速.随机抽取12份我院320排CT肝脏全器官灌注动态容积数据,进行mini-PACS的存储操作,将其所用时间与全院级PACS(full-PACS)和刻录DVD光盘存储进行比较.最后计算mini-PACS的成本.[结果]构建mini-PACS在最高时段的平均网络流速为5 940 Kbps.用mini-PACS、full-PACS和刻录DVD光盘3种方式存储320排CT肝脏全器官灌注动态容积数据所用的时间分别为(823.8±17.9)s、(833.1±10.2)s和(1541±37.1)s,对其分别配对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mini-PACS单位容量所需费用仅为1.91元/GB.[结论]构建mini-PACS可以高性能低成本地解决320排CT动态容积数据的存储问题.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形成机制及相关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肝动脉造影证实为合并APS HCC患者的肝脏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并与其肝动脉造影表现进行对比。同时随机选择同期肝动脉造影证实无APS的56例作为对照。结果经肝动脉造影证实为合并APS的56例HCC患者中,46例在CT增强动脉期发现与APS相关的阳性征象。CT像亡,动脉期APS的直接征象有:(1)门静脉主干和正常肝的门静脉分支提早显影25例;其中24例肝动脉造影证实为高流量性APS。(2)肿瘤同侧肝叶的门静脉分支提早显影5例;其肝动脉造影证实为低流量性APS。动脉期APS的间接征象有:(1)肿瘤所在肝叶或肝段的非癌变肝实质提早强化8例;其中6例肝动脉造影证实为低流量性APS。(2)肿瘤外周出现楔形或不规则的强化区8例;肝动脉造影证实为小流量性APS。10例CT阴性者,其肝动脉造影均表现为动脉期外周门静脉小支显影。对照组,2例肝动脉期出现门静脉较大分支显影。结论HCC APS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有利于诊断APS及判断APS分流量大小。高流量性APS应及时行肝动脉拴塞术,以减轻因APS所致的门静脉高压性的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