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178篇
内科学   36篇
神经病学   475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243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今年是易声禹教授诞辰八十周年,虽然他老人家已离开我们6年多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仍然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里。成为易教授的学生是我的荣幸,他的严格培养和谆谆教诲使我受益终生。值此时刻特写此文以表达学生对老师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食蟹猴自体骨髓源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到皮层创伤灶内的存活、生长情况。方法取骨髓分离、纯化骨髓基质细胞,培养诱导成NSCs,Nestin染色阳性说明具备NSCs特征。再加入细胞标记物BrdU进行共培养7d待移植之用。移植前将BrdU标记的NSCs收集、离心,制成干细胞悬液。食蟹猴分即时移植和延迟移植组,用微量注射针将NSCs悬液注入到猴脑皮质损伤灶及创面周边脑皮层,移植后1,3,6个月各灌杀2只食蟹猴,做移植区组织切片染色检查。结果即时移植组和延迟移植组都可观察到脑皮层创伤灶内有BrdU标记阳性细胞,而假移植组织切片中则未见BrdU阳性细胞。移植后1,3,6个月染色可见移植细胞早期呈簇状分布,移植后6个月在移植区邻近的脑白质内也可观察到有BrdU阳性细胞,正电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检查显示移植NSCs后创伤区域脑组织葡萄糖代谢有所恢复。结论移植的骨髓源性NSCs在脑内有存活,并向邻近区域迁移,有助于创伤脑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103.
大鼠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颞叶癫痫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至KA大鼠海马后与宿主细胞的整合及其对损伤宿主的修复作用,从而为干细胞移植治疗颞叶癫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首先分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并在特定的条件下培养使其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且使用Feridex对干细胞进行标记.然后建立大鼠颞叶癫痫模型,将Feridex标记的神经干细胞自体移植至KA大鼠的海马内,观察移植后1周、2周、4周、8周和16周大鼠海马的脑电图、病理学和MRI改变情况.结果 与KA未移植组相比,移植组大鼠海马脑电图的波幅明显降低,最高降低达40%以上;KA移植组海马CA3区锥体细胞数与未移植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KA移植组海马损伤侧的Timm染色与未移植组相比也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MRI检查发现在神经干细胞移植后1周和2周时低信号改变区比较局限,但移植4周、8周和16周后低信号改变明显增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低信号改变区逐渐增大.结论 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至KA大鼠后能与宿主细胞进行整合,且对宿主海马具有显著的修复作用,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常温时液压冲击伤后神经元内依钙蛋白酶活性变化及亚低温的干预效果。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元并制作液压冲击伤模型,在不同时间点进行亚低温干预,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液压冲击伤后的神经元内Calpain的活性变化及在不同时段亚低温对Calpain活性的干预效应。结果常温时,在细胞损伤后Calpain的活性发生显著变化。亚低温组与常温组Calpain的活性不同,且亚低温对伤后Calpain活性的干预效应与作用起始时间密切相关。结论液压冲击伤后神经元内Calpain活性发生的改变参与细胞创伤的病理过程,亚低温可能通过这一机制具有一定保护创伤性脑损伤的作用。亚低温干预的效果与开始干预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05.
尼莫地平对脑损伤后神经细胞钙通道和超微结构的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细胞内Ca2+荧光探针Fura-2/AM检测大鼠脑损伤后神经元突触体胞浆中游离Ca2+浓度([Ca2+]i),以研究神经细胞钙通道变化,并选用Ca2+通道阻断剂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神经细胞Ca2+通道变化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表明,脑损伤后神经细胞钙通道开放,突触体胞浆中游离[Ca2+]i在伤后0.5小时即已升高为1.09±0.08×10-6M/L水平(P<0.001),伤后6、24、48和72小时,[Ca2+]i持续处于10-6M/L水平以上。同时发现神经细胞Ca2+超载时,其超微结构损害。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后,神经细胞胞浆游离[Ca2+]i明显下降,超微结构损害显著减轻。  相似文献   
106.
作者报告0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高颈段脊髓神经纤维瘤,男性19例,女性11例,主要临床表现:肢体无力23例,枕颈部麻木、疼痛不适21例,主要神经学阳性体征:两上肢或四肢肌力减退24例,其中4例四肢完全性瘫痪。CT及MRI扫描检查对高颈段脊髓神经纤维瘤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肿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利用转基因技术将人类谷氨酸脱羧酶(GAD)67基因转染骨髓基质源性神经干细胞仍MSCs-D-NSCs),获得GAD67修饰的成体专能干细胞。方法以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pEGFP-C2-GAD67和pcDNA3.1-GAD67重组子;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并促其向NSCs方向分化,将编码人类GAD67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2-GAD67及pcDNA3.1-GAD67分别转染BMSCs-D-NS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结果pEGFP-C2-GAD67及pcDNA3.1-GAD6,均可扩增出约1800bp目的条带,经双酶切和基因测序证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量绿色荧光细胞,两种载体转染效率分别为39.3%和40.5%。结论pEGFP-C2-GAD67及pcDNA3.1-GAD67真核表达载体重组正确,利用脂质体介导人类GAD6,基因能有效转染BMSCs-D-NSCs,为进一步观察其GAD67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腰大池恒压灌注林格氏液加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选用纯种比格犬10条做成脑室内出血的模型,模型建立后4h开始治疗,实验组5条,以2.96kPa(1kPa=7.5mm Hg)的压力经腰大池灌注林格氏液,同时行侧脑室外引流;对照组5条,用侧脑室外引流的方法。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严格监测颅内压(ICP)及生命体征,记录引流量及灌注量,经12h的治疗后处死动物并收集脑室内全部残余积血,比较两组标本含铁血红蛋白的吸光度值。结果 两组动物从模型建立后至处死前生命体征平稳颅内压波动不太。经12h的治疗,实验组的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脑内残余积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以2.96kPa的压力恒压灌注林格氏液于腰大池内,同时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方法安全可行,能更快地消除脑室内积血。  相似文献   
109.
猫骨髓基质细胞诱导为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猫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情况。方法从猫的骨髓中分离得到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在体外给予神经干细胞培养基培养,增殖后用分化诱导因子(维甲酸,Retinoic acid,RA)进行诱导分化.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情况。结果猫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中胞体增大,镜下可见丰富的胞浆颗粒,继之出芽,贴壁生长,可形成克隆团,同时可传代培养。这些具有克隆能力的骨髓基质细胞能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而且能分化出胶质细胞样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结论猫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干细胞特征,在合适的条件下可扩增、形成克隆并诱导分化出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特征细胞,它们可考虑作为神经系统功能缺失细胞移植治疗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10.
脑电偶极子定位手术治疗32例顽固性癫痫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电偶极子定位法(DLM)在癫痫外科中的临床意义及作用。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脑电DLM定位,并按照术前定出的致痫源偶极子的位置设计手术入路。术中在皮层和深部电极脑电图监测下进行手术,并将DLM与术中脑电图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DLM定位后结果显示,致痫灶在颞叶的有12例,额叶11例,枕叶2例,顶叶2例,两个脑叶4例,三个脑叶1 例。术前DLM位置与术中脑电图监测发现的致痫区位置相比,在额、顶、枕叶定位误筹均在10~15 mm 以内,在颞叶癫痫病人中 DLM与术中脑电图监测的发现均完全一致。术后6~24月随访结果显示,21 例患者癫痫控制疗效满意,4例疗效显著,3例效果良好,效果较差3例,术后因并发感染死亡1例。手术总有效率为87.5%(28/32),优良率为78.1%(25/32)。结论 DLM在顽固性癫痫患者术前致痫灶定位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它与术中脑电图监测有很高的符合率,且在其指导下行手术患者的疗效满意,说明它是一种可靠的术前无创致痫灶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