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85篇
口腔科学   64篇
临床医学   214篇
内科学   10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0篇
特种医学   98篇
外科学   158篇
综合类   414篇
预防医学   174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92篇
  2篇
中国医学   126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探讨复发性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5~1997年住院的256例脑出血病人中的15例(5.86 %)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含CT)、可能的危险因素。并随机选择24例单次出血的病人作对照比较。结果 9例男性 ,6例女性 ,首次出血平均年龄(61.5±9.0)岁 ,再次出血平均年龄(64.5±9.2)岁 ,两次出血平均间隔时间(38.0±20.8)个月 ,再出血组73.3 %的病人血压仍高于正常。首次出血位置 :基底节8例 ,脑叶6例 ,脑干1例 ,再出血部位与原出血部位不一致。最常见复发类型是基底节—基底节7例 ,脑叶—基底节3例 ,脑叶—脑叶3例 ,再出血组病人预后较差(p<0.05)。与24例无复发的脑出血相比 ,高血压控制不佳、脑叶血肿是复发的危险因素 (p<0.01) ,而与性别、糖尿病、烟、嗜酒、血脂等无关(p>0.05)。 结论 再发脑出血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高血压、大脑淀粉样血管病等) ,首次出血后血压的控制可以防止多数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7年3月,应用球囊扩张或(和)支架植入治疗多平面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70例.结果 行腔内治疗65例,技术成功率为92.86%,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术后30天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平均随访12个月,症状持续改善者50例,症状改善维持6个月以上的有48例,维持1年以上的有28例.结论 腔内介入是治疗多阶段多平面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其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更适用于高危重症患者;动脉的病变范围与手术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3.
正寰枢椎结核临床少见,占脊柱结核的0.3%~1.0%~([1-2])。虽然寰枢椎结核发生率不高,但结核病灶随病情发展可破坏骨质或形成椎旁脓肿,压迫周围组织出现临床症状,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目前,临床上对于寰枢椎结核的治疗尚无统一意见,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以手术治疗报道居多。其治疗原则和脊柱其他部位结核相同,主要是卧床休息,抗结核药物、固定和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诊断、无广泛椎体破坏、无神经症状体征的患者,可行药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病毒DNA(Epstein-Barr virus DNA,EB-DNA)在鼻咽癌患者诊疗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门诊和住院部初诊经病理学确诊为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220例,年龄12~80岁,按≤30岁~≥71岁的每10岁间隔分为6组,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EB-DNA载量在NPC患者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阳性率和载量的差异;对接受放化疗治疗前后的82例NPC患者的EB-DNA载量变化连续定期随访2年以上,以分析评价其变化与NPC患者复发与转移的关系。 结果220例NP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DNA阳性率为41.4%(91/220例),EB-DNA载量为0.0(0.0~612.5)拷贝/ml,但EB-DNA阳性率和载量在不同性别[男42%,女40%;男0.0(0.0~568.0)拷贝/ml,女0.0(0.0~899.5)拷贝/ml]、病理类型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79,Z=-0.106;χ2=0.024,Z=-1.182;P均>0.05),但EB-DNA阳性率随年龄增长(≤30岁~≥71岁的6个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23.1%、47.1%、38.6%、36.8%、52.9%、63.6%)和临床分期(TNM分期Ⅱ+Ⅲ期27.4%、Ⅳ a期45.7%、Ⅳ b期75.0%)不断增高(χ2=3.683,P=0.031;χ2=16.996,P<0.001)。82例随访NPC患者治疗后有57例EB-DNA载量中位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前1390.0(550.0~6535.0)拷贝/ml,后0.0(0.0~0.0)拷贝/ml;Z=-5.997,P<0.001],有25例患者治疗后EB-DNA载量[1490.0(348.5~3965.0)拷贝/ml]高于治疗前[0.0(0.0~205.0)拷贝/ml,Z=-4.529,P<0.001],且两组治疗后EB-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11,P<0.001),治疗后EB-DNA载量升高的25例NPC患者中有18例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结论NP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EB-DNA载量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和临床分期的上升不断增高,治疗后定期监测患者EB-DNA载量变化对其预后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5.
1972年至1993年,我院收治胆道感染与胆石症共1847例,其中7例合并急性心包炎(占0.38%),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5例,女2例,年龄25~69岁,其中5例首诊为慢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并化脓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女性青少年颈椎骨龄、年龄和牙龄之间的关系,为颈椎骨龄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130名6~14周岁女性初诊患者的颈椎骨龄和牙龄进行测量,运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探讨颈椎骨龄、年龄和牙龄之间的关系。结果:颈椎骨龄与年龄之间显著相关(r=0.766)。牙龄与年龄、牙龄与颈椎骨龄之间均显著相关,且牙龄与颈椎骨龄的相关程度大于牙龄与年龄的相关程度。结论:在评价女性青少年牙齿发育与全身发育状况的关系,确定最适宜的正畸治疗时机等方面,颈椎骨龄是更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7.
中耳气压伤是临床航空医学的热点,本丈就中耳气压伤的历史演变、发生机制,鼓膜的分级,声导抗和其它咽鼓管功能的检查法,乳突气化和中耳疾患与中耳气压伤的关系,儿童中耳气压伤的特点及中耳气压伤的治疗等相关问题进行回顾和综述。  相似文献   
128.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尤瑞克林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梗死100例,用脑卒中评分(NIHSS)量表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临床总有效率等指标,分析其与同期未应用尤瑞克林治疗的对照组之间临床疗效的差异。同时分析尤瑞克林治疗不同年龄段患者疗效的区别。在发病3个月时,随访Barthel指数(BI)分值,以了解尤瑞克林治疗缺血性卒中对恢复期疗效的影响。结果缺血性卒中患者尤瑞克林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NIH评分改善(P0.05),临床有效率更高(P0.05)。对于≥65岁患者,尤瑞克林治疗后可改善患者NIH评分,但总有效率的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发病3个月时,电话随访Barthel指数分值,尤瑞克林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别。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比较颈动脉重度狭窄和颈动脉中度狭窄的患者接受支架成形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90%)患者16例,颈动脉中度狭窄(50%≤狭窄率〈90%)患者30例。均在局部麻醉下行支架成形术,术中均采用保护装置和自膨式支架。观察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和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13例,持续低血压5例,颈动脉痉挛6例,共24例次;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6例,持续低血压7例,颈动脉痉挛8例,高灌注综合钲1例,脑出血1例,共23例次。其中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持续低血压和颈动脉痉挛的发生率高于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同侧缺血性卒中1例,冠状动脉缺衄事件5例,共6例次;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缺血事件3例次,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在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持续低血压和颈动脉痉挛发生率高于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术后3个月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0.
经方本源剂量治疗流行性感冒风寒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麻黄汤《伤寒论》本源剂量(下称经方本源剂量)治疗流行性感冒(下称流感)风寒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的方法,入选年龄18~65岁的患者,并同时符合流行性感冒的诊断标准及中医风寒证的辨证标准,体温≥38.0℃、病程在48 h之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给予麻黄汤,采用经考证后的《伤寒论》本源剂量,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B组[31例,给予麻黄汤,采用现行中医药高等院校《方剂学》教材所推荐的常用剂量(下称常用剂量),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C组(30例,给予泰诺酚麻美敏片,每6 h 1次,每次1~2片),疗程均为3 d。结果:①24 h体温疗效评价:A组的总显效率为93.75%(30/32),B组为67.74%(21/31),C组为36.67%(11/30),3组两两比较(P<α’=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中医证候疗效评价:A组总显效率为90.63%(29/32)、B组为61.29%(19/31),C组为30.00%(9/30),3组两两比较(P<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发热缓解时间及症状全部缓解时间的比较:A组与B组、C组两两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④并发症发生率及抗生素使用率比较:A组低于C组,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除C组有1例嗜睡、1例头昏、1例胃部不适外,其余2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口服麻黄汤经方本源剂量可有效缩短流感病程,缓解流感临床症状、缩短发热时间,降低流感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麻黄汤常用剂量及泰诺酚麻美敏片,麻黄汤经方本源剂量治疗流感早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