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21.
目的 分析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胎儿的MRI表现,探讨MRI对TTTS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有完整MR资料并经临床确诊的TTTS孕妇18例,孕妇孕周为21~31周。MR检查前均接受胎儿超声检查。采用1.5T MR行轴位turbo FLASH T1W序列和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true FISP T2*W序列扫描。在MRI上测量胎儿相关数据,进行分期诊断,并与超声及临床结果对照。结果 本组胎儿经临床和产后病理均证实为TTTS。所有TTTS胎儿MRI均能直接显示单胎盘双羊膜囊双胎妊娠和双胎之间羊水量的差异(受血胎羊水增多)。双顶径、腹横径、大腿横径测量结果显示双胎发育不平衡,受血胎发育优于供血胎。3胎膀胱明显充盈,12例双胎脐带直径存在差异,4例受血胎皮肤水肿,5例出现1胎胎儿死亡。同时检出1胎供血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临床分期结果为Ⅰ期4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Ⅳ期4例,Ⅴ期5例。MR将2例Ⅱ期分为Ⅲ期,超声将1例Ⅰ期分为Ⅲ期,2例Ⅰ期分为Ⅱ期。结论 TTTS有典型的MRI表现,胎儿MR可实现分期诊断,可作为超声诊断TTTS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带蒂无覆盖颊脂垫瓣在腭裂修复手术中,即刻移植覆盖于松弛切口的裸露创面,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6月收治的70例1~8岁腭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碘仿纱条疗法;研究组采用带蒂无覆盖颊脂垫瓣方法进行治疗,比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穿孔、发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腭裂患儿通过采用带蒂无覆盖颊脂垫瓣方法,穿孔3例(8.6%)、发热4例(11.4%)、并发症0例,与对照组穿孔10例(28.6%)、发热14例(40%)、并发症5例(14.3%)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随访观察颊脂垫瓣一月左右上皮化,经6~9个月追踪观察,颊脂垫瓣完全上皮化,其外观、色泽与周围组织无异,无明显瘢痕。结论带蒂无覆盖颊脂垫瓣血供丰富、抗感染能力较强、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放疗途径对肺V5、V20、V30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所有食管癌患者直接进行放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适形强调放疗。观察二组患者靶区的放疗剂量及肺V5、V20、V30等参数情况以及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二组患者靶区剂量Dmax、Dmin、Dmea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CI为(0.728±0.08),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V5优于观察组,而观察组V20、V30则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5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d0.05)。结论适形强调放疗对食管癌的治疗效果好,靶区剂量高,强调放疗可以有效减少肺V20、V30,对肺起到保护作用,且放疗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放疗布野方式在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中的剂量分布情况,为临床调强放疗计划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进行CT定位,并由主治医师画出各自靶区,然后设计GTV和PTV,并设计三组布野方案(A组:0°、72°、144°、216°、288°;B组:0°、57°、144°、216°、303°;C组:0°、42°、144°、216°、318°),分别模拟三维适型调强计划,给予相同的单次剂量、治疗次数及优化条件,最后以95%PTV体积获得60 Gy处方剂量进行归一,利用等剂量曲线以及剂量体积直方图对以上三组计划进行下列参数的两两比较:心脏受量为20 Gy、30 Gy、40 Gy、50 Gy时的体积值;左右侧肺分别受量为5 Gy、10 Gy、20 Gy、25 Gy、30 Gy、35 Gy、40 Gy时的体积值;脊髓最大点受量。结果 C组与A、B组相比,患者肺低剂量受照射体积(V5、V10)明显减小(P≤0.003),C组V20较A组有提高,高剂量受照射体积V25、V30及V35较A、B两组有一定的提高(P<0.05),但均在临床可评价的安全范围内;脊髓最高点及心脏受量比较提示:C组脊髓最大点受量较A组增加,C组心脏V20较其他两组有增加(P<0.05),但也均在临床可评价的安全范围内。结论三维适型调强计划中,在5野均分的基础上适当减小两前斜野与零度野之间的夹角(C组),可以在基本不增加心脏和脊髓受量的同时有效地减少肺低剂量区受照射体积,但有提高肺高剂量区受照射体积的风险。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CyclinB1反义全长cDNA(AS-CLB1)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LL/2)化疗敏感性的影响,为将该方法联合健择化疗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LL/2亲本(LP),LL/2空载体(LV)及LL/2/AS-CLB1(LA)细胞的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用健择(20nmol/L~20μmol/L)处理上述三种细胞,分别于1h及24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评估健择对各组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将上述三种细胞分别接种C57BL/6小鼠,成瘤后用健择〔25~125mg/(kg·d)〕处理各组动物,3d1次,一共4次,观察细胞在体内的成瘤性及动物的生存时间,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动物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结果LA细胞较对照(LP和LV细胞)出现了明显的G1期阻滞及凋亡;健择对LA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显著增强;在LA细胞组,细胞的成瘤性明显下降,该组动物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动物的生存时间也显著延长。结论AS-CLB1可以明显增强LL/2细胞体内外对健择的化学敏感性,其作用可能与AS-CLB1诱导细胞发生G1期阻滞及凋亡,从而增强了健择的抗肿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动态和延迟增强MRI诊断乳猪早期股骨头骨骺软骨缺血的价值。材料和方法:24例2~3周龄乳猪随机分为正常组10例,缺血组14例。缺血模型制作采用双髋关节蛙式位固定1h~12h,MRI扫描序列包括SET1WI、FSET2WI、动态和延迟增强MRI扫描。扫描完成后解除固定,并于1d和1周后行MRI复查。采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观察股骨头骨骺二次骨化中心首过灌注状态并测量相对强化比率,采用延迟增强MRI信号变化观察骨骺软骨的造影剂弥散情况,并与组织学检查行对照研究。结果:正常组10例双侧股骨头骨骺二次骨化中心动态增强扫描呈早期快速强化,相对强化比率平均值为1.51±0.46。延迟扫描骨骺软骨强化均匀。缺血组14例,固定3h和6h者各5例,固定1h和12h者各2例。14例共28个股骨头中,MRI平扫均未见异常。动态MRI增强扫描显示24个股骨头骨骺二次骨化中心呈低灌注状态,相对强化比率平均值为0.34±0.13,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延迟MRI扫描20个股骨头骨骺呈片状不强化或强化减低区。其中,4个股骨头可见灌注异常而延迟增强MRI扫描呈正常强化。1d后复查,13个股骨头恢复正常强化,另7个股骨头1周后复查也恢复正常强化。组织学检查显示所有28个股骨头骨骺均未见缺血坏死征象。结论:动态MRI增强扫描能敏感地发现乳猪蛙式位固定后股骨头骨骺二次骨化中心的早期缺血性改变,延迟增强MRI能很好地显示骨骺软骨的缺血,两者结合使用能较好地评价股骨头骨骺软骨早期缺血及其恢复。  相似文献   
27.
张伶 《吉林医学》2012,33(3):512
目的:探讨前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53例。对照组患者行前入路平片无张力修补术,观察组患者行后入路巨大补片加强腹膜囊无张力修补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率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5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前入路相比,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治疗腹股沟疝效果较好,其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创伤小、恢复快,修补效果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张伶 《中外医疗》2013,(25):182+184-182,184
目的研究探讨在门诊加强护患沟通的效果,为门诊护理工作给予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6月该院门诊静脉输液患者200例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强门诊护患沟通,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100例患者对该院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服务态度、护理操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十分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加强护患沟通具有较好的效果,需要护理工作者不断提高护理沟通的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式,为术后放疗靶区勾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7年5月收治术后复发的81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AJCC第八版食管癌分期,将第1-8M站定义为上中纵隔淋巴结区,8Lo、9、15站定义为下纵隔淋巴结区,16-20站定义为上腹部淋巴结区。标记患者的复发部位,并分析局部复发、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模式。结果:中位复发时间为12个月(2~103个月)。6例(7.4%)患者发生单纯局部复发,64例(79.0%)患者发生区域复发,11例(13.6%)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区域淋巴结复发中最高危的复发区域为上中纵隔淋巴引流区,此区域包含了82.8%的复发淋巴结,其次为上腹部淋巴结引流区(13.6%)。11例患者发生上腹部淋巴结复发,其中10(90.9%)例为胸下段,7例(63.6%)患者术后分期≥Ⅲ_(b)期。结论: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式以区域淋巴结复发为主,上中纵隔淋巴引流区为最高危复发区域,术后放疗靶区应重点包含。对于术后分期较晚的胸下段食管鳞癌,上腹部淋巴结引流区可能需要涵盖在放疗靶区内。吻合口、瘤床和下纵隔复发风险低,可不必常规涵盖在放疗靶区内。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二型磷脂酰肌醇4磷酸酶(inositol polyphosphate 4-phosphatase type Ⅱ,INPP4B)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THP-1细胞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将携带INPP4B的重组质粒载体pEAK-Flag/INPP4B转染人THP-1细胞系(Flag-INPP4B组),同时设立未处理组为对照(Mock组)。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INPP4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实验检测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Bcl-2-associated X/B-cell lymphoma-2,Bax/Bcl-2)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 kinase,PI3K)下游信号分子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和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3(serum and glucocorticoid regulated kinase-3,SGK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内PI(3,4)P2和PI(3)P的水平。结果:INPP4B重组质粒载体转染THP-1细胞后,INPP4B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上升(mRNA:t=9.724,P=0.000;蛋白:t=19.520,P=0.000),提示在THP-1细胞中成功过表达INPP4B。与Mock组相比,Flag-INPP4B组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增强(F=31.870,P=0.000)。同时,过表达INPP4B可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t=6.999,P=0.002);使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水平下降(t=24.710,P=0.000)、抗凋亡蛋白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t=6.398,P=0.003)。此外,过表达INPP4B可增强THP-1细胞SGK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t=10.470,P=0.000),而对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影响(t=0.285,P=0.790)。最后,过表达INPP4B还可明显降低THP-1细胞中PI(3,4)P2的水平(t=4.515,P=0.011),同时明显升高PI(3)P的水平(t=5.681,P=0.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过表达INPP4B可促进人急性髓系白血病THP-1细胞的体外增殖并抵抗凋亡,其机制可能与INPP4B介导激活PI3K/SGK3信号通路有关,这提示INPP4B可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