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61.
目的:通过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初步探讨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轴位分布特点及其与脑梗死灶的相关性。方法:对20例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DSA、颅脑MRI及基底动脉高分辨MRI检查。根据DSA对所有患者的基底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分组,颅脑MRI对脑内的缺血软化灶进行统计。统计基底动脉管腔最狭窄的层面斑块在4个90o扇形角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基底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斑块分布特点,评价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存在缺血病变的斑块分布。结果:轻度及中度基底动脉管腔狭窄的患者有12例,斑块分布以左侧和腹侧者为主,而重度管腔狭窄者有8例,斑块分布差异不明显。椎基底动脉供血区MRI异常的患者有9例,斑块出现在腹侧最多。结论:轻度及中度管腔狭窄的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以左侧和腹侧为主;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存在缺血梗死灶者的基底动脉斑块较多分布在腹侧。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鉴别恶性肿瘤骨骼系统转移和感染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23例恶性肿瘤椎体转移的患者和14例脊柱感染患者进行WB-DWI检查,比较转移灶和感染灶的ADC值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椎体转移灶和感染灶的WB-DWI表现有明显差异,骨转移组的ADC值显著低于感染组(P<0.01),CNR值显著高于感染组(P<0.01)。结论 WB-DWI在鉴别骨骼良、恶性病灶中有着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MRI不同序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脂核、出血、钙化显示能力,以利于诊断及优化序列。方法使用3.0T MRI扫描仪对35例患者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分别统计TOF、T1W、T2W、PDW及CE-T1W对斑块成分-脂核、出血、钙化显示的阳性及阴性例数,随后统计5序列显示斑块成分的阳性例数及阴性例数,并以此为标准,计算各序列显示斑块各种成分的敏感性、特异性及κ值。结果共发现74个斑块,其中68个斑块纳入分析,57个斑块中存在脂核,出血斑块30个,43个斑块有钙化。对于脂核的显示,以CE-T1W较好,敏感性、特异性及κ值分别为100%、90.9%和0.944。对于出血的显示以T1W最佳,敏感性、特异性及κ值分别为100%、92.1%和0.911。而TOF显示钙化能力最强,敏感性、特异性及κ值分别为100%、92%和0.936。结论对于脂核的显示,以CE-T1W显示最佳,有很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T1W与TOF对于判断斑块内出血的存在,与标准有极好的一致性。而TOF能够准确判断斑块表面钙化及较小钙化的存在。TOF、T1W和CE-TIW序列组合能够很好地判断斑块脂核、出血及钙化。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斜矢状位黑血MRI增强扫描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剥脱手术(CEA)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 25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6个粥样硬化颈动脉)进行了CEA。术前1周以内,对所有患者预手术侧颈总动脉远端、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近端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及斜矢状位黑血MRI增强扫描(OB-CEMRI)。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在DSA及OB-CEMRI图像上评价颈动脉(颈总动脉远端、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近端)最大狭窄部位、斑块破溃情况、最大狭窄程度、斑块累及范围,并将DSA、OB-CEMRI图像与CEA术后斑块病理切片图像进行对照,分别分析DSA和OB-CEMRI在显示上述评价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 DSA(κ=0.807)和OB-CEMRI(κ=0.812)在判断颈动脉最大狭窄部位方面与病理图像均有较好的一致性。DSA诊断斑块破溃的敏感性为40.0%、特异性为66.7%,而OB-CEMRI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83.3%。在评价颈动脉管腔最大狭窄度方面,虽然DSA与OB-CEMRI无显著差异([77.33±3.79)%vs(76.02±3.95)%,P=0.648],但与病理图像比较,OB-CEMRI低估了管腔狭窄程度(P=0.008)。OB-CEMRI所显示的斑块累及范围18.96±4.96 mm更接近于病理(18.13±4.57 mm,P=0.506),明显大于DSA所显示的范围(14.80±3.78 mm,P=0.004)。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OB-CEMRI可以较客观地评价粥样硬化颈动脉(颈总动脉远端、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近端)管腔最大狭窄部位、斑块破溃、斑块累及范围,但在评价管腔最大狭窄程度方面不如DSA准确,如果能在CEA术前联合使用OB-CEMRI和DSA对粥样硬化颈动脉进行检查,可为手术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65.
MREVALUATIONOFTHEBRAININCENTRALDIABETESINSIPIDUSMaLin马林,GaoYuangui高元桂,CaiYouquan蔡幼铨,LiTao李涛andLiangYan梁燕DepartmentofRadiology...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排泌性MR胆管成像(Secretory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graphy,SMRC)术前评估活体肝移植供体胆管解剖结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活体肝移植术的64例供体的术前SMRC、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原始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重建图像,与术中所见胆管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术中所见证实64例供体中有58例(90.6%)胆管解剖正常,6例(9.4%)变异。术前SMRC诊断准确胆管解剖62例,准确率为96.9%,包括58例正常胆管解剖结构、4例变异胆管;SMRC检出变异胆管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100%。术前MRCP诊断准确60例,准确率为93.8%,包括58例正常胆管解剖结构、2例变异,其检出变异胆管的灵敏度33.3%、特异度100%。SMRC结合MRCP准确诊断胆管解剖63例,准确率为98.4%,其中58例正常胆管解剖、5例变异;其检出变异胆管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100%。结论联合应用S...  相似文献   
67.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影像学诊断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痴呆,临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为特征.AD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的原因,全世界患此病人数超过3000万.一般将65岁以前发病的称早发性,65岁以后发病的称晚发性;有家族发病倾向的称家族性,无家族发病倾向的称散发性.  相似文献   
68.
采用磁共振波谱仪在体观察大鼠C6胶质瘤的代谢及生化改变,为^1H磁共振波谱临床应用打下基础。40只Wister大鼠分为正常组(10只)和肿瘤组(30只),大鼠脑右尾状核接种C6细胞。MRI动态观察瘤组织改变,采用点分辨波谱法(PRESS:point resolved spectroscopy)行^1H磁共振波谱检测。正常大鼠^1H波谱检出N-乙酰门冬氨酸(NAA)、胆碱类化合物(Cho)、肌酸和磷酸肌酸(Cr PCr)、谷氨酸和谷氨酰胺(Glu Gln)、脂质(Lip)、乳酸(Lac)。C6胶质瘤NAA较正常组明显降低,NAA/Cho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NAA/Cr较正常组也明显下降(P<0.05),Cho/Cr明显升高(P<0.01),Lac升高。表明高场强磁共振波谱仪可以精确观察在体大鼠C6胶质瘤的^1H磁共振波谱,对肿瘤的代谢及生化改变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69.
MRI诊断肝脏多发局灶结节性增生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MRI诊断肝脏多发局灶结节性增生(foctd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经病理和MRI特异性对比剂证实的9例多发FNH的MRI表现与诊断.结果:8例诊断正确,1例定性困难.9例共34个病灶,T1W1 15个病灶呈稍低信号,16个呈等信号,3个呈高信号;T2WI 4个病灶呈稍低信号,9个呈等信号,21个呈稍高信号.注射Gd-DTPA后,动脉期7个病灶明显不均匀增强、27个病灶显著均匀增强,门静脉期和延迟期13个病灶呈稍高信号,21个病灶呈等稍低信号.7个病灶出现瘢痕.结论:MRI能显示多发FNH的特征性表现并正确诊断大部分病例.  相似文献   
70.
线粒体脑肌的MRI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线粒体脑肌病的MRI表现特征并分析磁共振在线粒体脑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2005年1月~2007年7月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线粒体脑肌病患者资料21例,男5例,女16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检查(平扫加增强扫描),7例患者行磁共振波谱检查。结果:21例中有17例患者脑内病灶均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病变主要累及颞、顶、枕叶皮层、及深部灰质核团(以基底节多见),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病灶对称或不对称,且具有多发性,迁移性和与血管分布区不一致性;4例患者头部常规扫描仅见轻度脑萎缩。FLAIR及DWI序列能更清楚和准确显示较隐匿的病灶,7例磁共振波谱检查表现为病变区、无信号异常的脑区和/或脑室系统均可见较特征性的乳酸峰。结论:线粒体脑肌病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磁共振成像(包括DWI、FLAIR、MRS)在线粒体脑肌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对该病代谢物改变的检测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