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51.
抗精神病药与神经元保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有关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机制 ,除阻断脑内多巴胺 (DA)、5 羟色胺 (5 HT)等递质系统外 ,还可能与阻断神经元的损伤及促进神经元的修复等神经元保护机制有关。现就此综述如下。 (蒙华庆 )1 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类活性基团 ,极易与蛋白质、核酸、膜脂质等反应并破坏之 ,大脑神经元细胞膜含多价不饱和脂肪酸 ,自由基可攻击其双键 ,而导致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改变。自Michelson等 (1982 )开始对精神分裂症的自由基及其酶防御系统的研究以来 ,许多证据显示自由基及其酶防御系统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理过程中起作用。有学者认为 :精神分裂症早期DA系统功…  相似文献   
52.
精神药物诱变效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外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检测技术现状、精神药物诱变效应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53.
目的:寻找与海洛因依赖有关的特异性基因。方法:用递增法建立海洛因依赖小鼠模型。纳洛酮催瘾后,分别提取实验组及对照组小鼠脑内的总RNA、mRNA,然后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杂交产物扩增,凝胶电泳分析。结果:实验组小鼠脑内mRNA含量高于对照组,并于实验组小鼠脑内分离出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结论:海洛因依赖小鼠脑内可能存在特异性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54.
背景:阿片类药物多次用药可引起脑内有关神经部位出现形态及功能的适应性变化,这些适应性变化是导致药物渴求和戒断后复吸的重要神经生物学基础,但其确切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研究吗啡依赖形成及戒断对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以期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参与阿片类药物依赖及戒断反应提供实验学依据。设计:以实验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设计,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医科大学医院的心理卫生中心。材料:实验于2004-03/2004-07在重庆医科大学药学系药理实验室完成。选择近交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均为雄性,体质量200~250g,购自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吗啡依赖组、盐酸纳洛酮处理戒断组,每组10只。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然后对戒断组大鼠皮下注射2mg/kg的盐酸纳络酮激发戒断症状空白对照组大鼠按同等剂量给予生理盐水。分别对建立模型的各组大鼠进行生物学和行为学的观察。应用免疫组化和地高辛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组大鼠不同脑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平均光密度的比较;②各组大鼠戒断症状评定比较。结果:吗啡依赖组大鼠前额叶皮层、蓝斑、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的相对含量高于对照组(P&;lt;0.05);吗啡依赖组大鼠前额叶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相对含量高于对照组(P&;lt;0.05)。吗啡戒断组大鼠前额叶皮层、蓝斑、海马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含量均高于依赖组及对照组(P&;lt;0.05).结论:慢性给予吗啡可影响大鼠相关脑区BDNF、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提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改变参与吗啡依赖及戒断反应。  相似文献   
55.
杜莲  陈鸿雁  蒙华庆  况利  王婷  胡华 《重庆医学》2013,(34):4221-4222
对于医学生来讲,医患沟通已经成为与医疗技能同等重要的技能之一。医患沟通的实质就是要借助人际传播的各种载体,使医患之间顺畅、及时、有效地交流,以更好地实现其医学目的,保证医疗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和保持身心健康[1]。有调查显示,北京某医院有74.4%的住院医师均有医患沟通的负面经历[2]。加强医患沟通是缓解医患矛盾和医患纠纷的重要举措[3]。因此,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已成为当务之急[3-4]。然而目前中国医学院校对医学生在医患沟通能力方面的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青少年品行障碍患者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ASLE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对86名青少年品行障碍和118名职高学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品行障碍组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及总生活事件得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及总社会支持得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行障碍组较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较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品行障碍青少年生活事件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支持为青少年品行障碍的保护因素;而学习压力为青少年品行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品行障碍与应激生活事件、不良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缺乏有关.帮助青少年减轻应激生活事件和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使其获得积极应对的能力,便于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我市主城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主城区3 647名4~6年级小学生,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test,MHT)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分检出率为3%,女生的学习焦虑、身体症状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的孤独...  相似文献   
58.
青少年罪犯焦虑、抑郁情绪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重庆市青少年罪犯焦虑、抑郁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制定符合青少年罪犯心理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重庆市未成年犯管教所909名青少年罪犯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研究。结果青少年罪犯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40.4%、51.2%,明显高于常模(P<0.01),共患焦虑、抑郁占31.3%。家庭经济状况好、学历高是抑郁发生的保护因素,童年期受虐是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好是焦虑发生的保护因素,而童年期受虐、非独生子女是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其积极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172,r=-0.208,P<0.01),而消极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19,r=0.390,P<0.01)。结论青少年罪犯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其消极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帮助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有助于降低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运用基于体素形态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探索中年女性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脑结构差异.方法 对15例未经治疗的中年女性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头颅MRI检查,通过3D扰相梯度回波序列(spoiled gradient recall,SPGR)获得3D T...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索遗传因素在双生子儿童心理健康发育中的作用,进行不同版本发育和健康状况评定(develop-ment and well-bing assessment,DAWBA)的效度研究。方法分为同卵双生组(MZ)与异卵双生组(DZ)。利用DAWBA教师版及父母版对双生子儿童所在班级老师及父母进行双生子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并用Kappa系数分析DAWBA教师版与父母版数据的一致性。结果双生子情绪症状(rMZ=0.549,P=0.000;rDZ=0.263,P=0.146),多动症状(rMZ=0.667,P=0.000;rDZ=0.116,P=0.528),行为症状(rMZ=0.777,P=0.000;rDZ=0.153,P=0.403),抽动症状(rMZ=0.552,P=0.005;rDZ=-0.046,P=0.801),进食症状(rMZ=0.798,P=0.000;rDZ=-0.058P=0.780),其他关注症状(rMZ=0.491,P=0.011;rDZ=0.327,P=0.068);MZ组的相关系数明显大于DZ组。一致性检验显示分离性焦虑症状影响(Kappa=0.004),多动症状(Kappa=0.063),惊恐症状(Kappa=-0.007),其他关注症状(Kappa=0.000),DAWBA教师版与父母版不完全一致。结论遗传在双生子儿童心理健康发育中有一定程度的作用,不同DAWBA版本对研究遗传因素对双生子儿童心理健康发育的影响有较好的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