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八味调脂饮"治疗高脂血症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八味调脂饮对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脂必妥为对照药.对30例患者给予八味调脂饮治疗,观察6周。结果:八味调脂饮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载脂蛋白B,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八味调脂饮具有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疗效优于脂必妥。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电针对拟血管性痴呆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乙酰胆碱酯酶(AChE)等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0-09/2002-09在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动物实验室完成,选用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7,15,30d进行跳台实验、水迷宫实验行为学观察,检测大脑皮层组织SOD、丙二醛含量,海马组织AChE活力。结果:行为学观察结果:①水迷宫实验:模型组游全程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增加,且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这种改变逐渐加重。电针和药物氢麦角碱均可使模型动物游全程时间缩短,错误次数减少,但电针组于7d和30d时,疗效显著优于药物组。②跳台实验:模型组反应时间延长,潜伏期缩短,且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这种改变逐渐加重。电针和药物均可使模型动物的反应时间缩短,潜伏期延长,但电针组学习成绩与记忆成绩于7d和30d时,显著优于药物组,15d时的记忆成绩显著优于药物组。皮质组织自由基损伤情况观察:模型小鼠皮质组织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增加,SOD活力显著下降,自由基损伤明显,抗自由基损伤能力下降。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海马组织AChE活力改变:术后7d,模型小鼠AChE活力明显升高,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  相似文献   
63.
善休寺是1550年由德了法师奠基的真宗大谷派寺院。寺院的历代住职,使用各种汉药解除百姓疾苦,特别是妇女病、产前产后诸症.其中“安产汤”应用比较广泛。作为明确史料现存的有1879年由石川县令·千坂高雅下达的“医业鉴札”,其中由十八种生药适宜配合的《产前·产后·五斗药》  相似文献   
64.
目的:通过分析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常用腧穴相关研究,梳理该领域的知识结构,总结其发展现状。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生成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穴腧穴的图谱,分析图谱并根据所得数据回溯文献,总结其发展概况。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艾灸治疗领域中研究最多的为传统常用腧穴。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形成了一些新思路与新方法,如热敏穴、热敏灸。结论:艾灸治疗LDH常用穴的研究较为分散,望该领域学者及研究团体间多方合作,为其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5.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系指由于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出血性以及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实际上系由一系列脑血管病导致脑组织损伤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的总称[1]。近年来,许多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VD可作为针灸的有效适应症,因此,针灸治疗VD的临床报道日渐增多。现筛选近10年来设有对照组,并遵循随机原则分组的针灸治疗文献综述如下。 1 体针 刘氏等[2]用化浊益智针法治疗50例,取穴:中脘、丰隆、内关、涌泉、人迎、风池;以50例传统针法组对照,取穴:百会、风池、大钟、神门。每日1次,治疗30d。结果:化浊益智针法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脂调康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清锌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平行对照方法对186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锌的变化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脂调康胶囊在显著降低血脂的同时,可显著降低HLP患者血清锌的含量.结论:脂调康胶囊通过降低HLP患者血清锌的含量,改善脂类代谢和血流状态,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形成.  相似文献   
67.
脂调康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NF-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喂食高脂饲料方法复制大鼠高脂血症模型,以脂必妥为对照,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的含量,观察脂调康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NF—α的影响。结果:脂调康胶囊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NF—α含量。结论:脂调康胶囊通过降低血清TNF—α含量,减轻其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酒速愈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死亡率、醉酒率、醉酒时间、醒酒时间以及血清乙醇浓度和肝、胃组织乙醇脱氢酶(ADH)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56°红星二锅头酒灌胃建立急性酒精中毒小鼠模型,以葛花解酲汤为对照,预防性给药观察酒速愈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醉酒时间、醉酒率的影响,治疗性给药观察酒速愈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醒酒时间和死亡率的影响.并检测治疗性给药对模型小鼠血清乙醇浓度和肝、胃组织ADH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酒速愈高、低剂量组预防性给药可明显降低小鼠醉酒率(P〈0.05),延长醉酒时间(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酒速愈高、低剂量组治疗性给药可明显降低小鼠死亡率(P〈0.05或P〈0.01),缩短醒酒时间(P〈0.05或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乙醇浓度明显升高(P〈0.01),肝和胃组织ADH活性有所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可降低小鼠血清乙醇浓度(P〈0.05),酒速愈高、低剂量组均可显著升高肝和胃组织ADH活性(P〈0.05或P〈0.01)。结论 酒速愈通过升高急性酒精中毒小鼠肝组织和胃组织ADH活性,促进酒精代谢,降低血酒浓度,具有显著解酒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电针肾俞、膈俞和百会穴,对照组灌胃喜得镇,分别于治疗第1天和第7天后,以流式细胞术(FCM)法检测小鼠海马细胞凋亡率、Bcl-2、Bax表达。结果:术后第1天,模型小鼠海马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术后第7天较术后第1天增高(P〈0.01)。说明海马细胞由于反复脑缺血再灌注而出现凋亡。模型组术后第1天,海马Bcl-2表达明显下降;术后第7天,则明显增高,并高于术后第1天(P〈0.01)。模型组术后第1天和第7天海马Bax表达均增高(P〈0.01)。电针在两个时点均可上调海马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降低凋亡率(P〈0.01)。结论:电针具有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相关基因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法复制VD小鼠模型,电针肾俞、膈俞和百会穴,对照纽灌胃喜得镇,分别于治疗1天和7天后,以FCM法检测小鼠海马细胞凋亡率、HSB70表达。结果:术后1天,模型小鼠海马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术后7天较术后1天还高。说明海马细胞由于反复脑缺血再灌注而出现凋亡。术后1天,模型小鼠海马细胞HSP70表达明显下降,7天时则显著升高。电针和喜得镇在两个时点均可上调小鼠海马细胞HSP70的表达,降低凋亡率,但以电针作用为优。结论:电针具有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可能是电针改善VD小鼠智能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