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120例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予中药化浊解毒方口服,每日1剂,早晚2次温服;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1.0 g/次,3次/d。2组疗程均4周。对比2组治疗前后Geboes指数、结肠镜下黏膜表现、生活质量评分、疾病活动指数及血清炎性因子IL-8、IL-35水平,凝血指标血清FIB水平,统计治疗后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eboes指数、疾病活动指数及血清炎性因子IL-8水平、凝血指标血清FIB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生活质量评分、血清炎性因子IL-35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疾病活动指数及血清炎性因子IL-8水平、凝血指标血清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血清炎性因子IL-3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糜烂、溃疡改善不明显(P>0.05),充血水肿、颗粒样变等肠镜表现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10.64%,对照组为23.5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能改善UC患者临床症状,修复肠黏膜病理损伤,降低复发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炎性因子IL-8、IL-35和凝血因子FIB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5-氟尿嘧啶(5-Fu)以CO2为载体行腹腔气雾化疗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1、3、6、12、18、24 h时间点组;用自行研制的气雾化疗仪将5-Fu气雾化后行腹腔灌注(0.1 ml/g),在相应时间点抽取门静脉及下腔静脉血,取出结肠、胃、肝、肾及肺脏组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中5-Fu浓度.结果 腹腔液、门静脉及下腔静脉血,结肠、胃、肝、肾及肺脏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峰值均出现在1 h组,药物浓度均随时间延长呈递减趋势;腹腔液中的药物浓度在1 h组中达到峰值(259.7730 mg/L);在1 h组中门静脉(PV)血中药物浓度浓度(7.4933 mg/L)是下腔静脉(ICV,5.5930 mg/L)的1.3倍;组织中肾脏浓度最高,1 h组浓度为2.4030 mg/L,肺、胃浓度次之,结肠、肝组织中浓度依次较低.结论 5-Fu腹腔气雾化疗具有其药代动力学优势,有望有效杀灭游离癌细胞和微小癌灶.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tissue distribution of intraperitoneal aerosol 5-fluorouracil (5-Fu) in rats. Methods Thirty SD rats were randomized into 1,3, 6, 12, 18, 24 h time point groups; the 5-Fu (0. 1 ml/g) in aerosol was perfused into the abdominal cavities of rats with self-developed instrument. The blood of the portal vein and inferior vena cava, and samples of the colon, stomach, liver, kidney and lung were collected on the corresponding time points; the concentrations of 5- Fu in the samples were determinated by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Results The peak drug concentrations of the peritoneal fluid, blood of the portal vein and inferior vena cava, tis sues of the colon, stomach, liver, kidney and lung all appeared in the 1 h group, and drug concentration was decreased along with time; the peak drug concentration of peritoneal fluid in 1 h group was 259. 7730 mg/L. The peak drug concentration of portal vein blood in the 1 h group was 7.4933 mg/L, about 1.3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inferior vena cava blood (5.5930 mg/L). Among the visceral organs, the peak drug concentration of renal tissue (2. 4030 mg/L) in 1 h group was highest, followed by that of the lung, stomach, colon, liver in turn. Conclusion Intraperitoneal aerosol chemotherapy with 5-Fu has pharmacokinetic advantages, which can kill free cancer cells and micro-cancers probably.  相似文献   
3.
探讨CRT(CRT-D)植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收集心内科19例CRT(CRT-D)植入术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资料,强调心理护理、个性化护理、专科护理特点。19例CRT(CRT-D)植入术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为我们以后的护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本次研究,积累了关于双室再同步化治疗后的护理经验,提高患者及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4.
5.
硬膜外麻醉单次快速给药弥散度及方向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硬膜外麻醉单次快速给药时药物的弥散性及方向性。方法:特施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快速给予麻醉药及显影剂(30 ml/s),对照组常规给予麻醉药(附加显影剂),药物弥散性及方向由放射自显影法探测。结果:实验组麻醉平面增加约30%,阻滞确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发现药物流动方向与穿刺针斜面方向有关。结论:硬膜外麻醉单次快速给药较传统方法更为有效,不良反应更少,药物流动方向与穿刺针斜面同向。  相似文献   
6.
7.
该文以该医院为案例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财务党支部人员结构及工作现状,业财融合的现状和作用,探索财务人员转型的必要性,提出公立医院以党建促业务,通过加强财务党支部建设推进财务人员转型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苏丹红系工业用偶氮染料。毒理学研究证实其具有致癌性。近年来诸多报道披露了一些不法商家在辣味食品中加入了苏丹红。它严重地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该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国内外舆论的普遍关注。目前,食品中苏丹红测定,国内外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1,2]。我们采用LC5500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了食品中苏丹红测定的应用研究,并进行了样品测定。其灵敏度高,最低检测浓度达0·01μg/kg,稳定性好,苏丹红测定的保留时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86%~2·94%,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为0·96%~1·62%;梯度洗脱基线平直,无漂移,噪声低。样品回收率达75%~90%。…  相似文献   
9.
赵宝玉 《河北中医》2007,29(12):F0004-F0004
2007年11月12-13日,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研究分会换届改选会议于河北省保定市举行,参加会议的领导和嘉宾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吴刚副局长、许云峥司长,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段惠军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李俊德秘书长,河北省卫生厅王兰校副厅长,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王振邦局长,河北省中医学会孙万珍会长,河北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河北省中医院院长李佃贵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孙永章主任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部王奕主任。此次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代表共计52人。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孙永章主任主持。…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1983年至2004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35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术前诊断率仅为20.0%;18例胃淋巴瘤中16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2例行根治性切除;17例肠道淋巴瘤均手术治疗,其中14例行根治性切除;Ann Ar-bor临床分期为:ⅠE期14例,ⅡE期10例,ⅢE期1例,ⅣE期10例。MALT淋巴瘤与非MALT淋巴瘤在年龄、性别及发病部位及早晚分期上差异无显著性。MALT淋巴瘤组手术根治率(92.9%)高于非MALT淋巴瘤(68.4%),MALT淋巴瘤组淋巴结转移率(42.9%)明显低于非MALT淋巴瘤组(84.2%)。结论胃肠道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率低;胃淋巴瘤与肠淋巴瘤在性别、年龄、手术根治性及临床分期方面无明显区别;MALT淋巴瘤组确诊时分期较早,手术根治率高,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优于非MALT淋巴瘤组。外科手术是诊断和治疗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