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是否能够抑制正常人CD4+T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2(IL-22)。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s),加入PMA+Inomycin刺激细胞后,做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人外周血PBMCs中产生IL-22的T细胞亚群,以及IL-17-IFN-γ-IL-22+CD4+T细胞亚群(Th22);PMA+Inomycin刺激正常人PBMCs,同时加或不加环孢素A(CsA)后,做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IL-22+CD4+T细胞和IFN-γ+CD4+T细胞的比例,以及IL-22+CD4+T细胞表达记忆表型分子CD45RO情况。结果正常人外周血中产生IL-22的T细胞以CD4+T细胞为主,且存在仅分泌IL-22,不分泌IL-17和IFN-γ的Th22亚群;CsA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CD4+T细胞产生IL-22和IFN-γ;CsA抑制外周血PBMCs中记忆CD4+T细胞产生IL-22。结论 CsA能抑制正常人外周血中记忆CD4+T细胞产生IL-22。  相似文献   
22.
李友  潘晓  李旸  王爱荣  王蕾 《现代保健》2011,(22):121-123
目的总结儿童多发性创伤ICU的救治经验。方法对2005—2010年收治的138例多发伤患儿的伤情、诊断、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多发伤的救治经验。结果本组病例138例患儿115例撤离呼吸机,休克纠正、循环稳定、凝血功能恢复正常、内环境稳定,病情平稳,无明显其它并发症后,转回原科室。死亡23例(16.67%),死亡原因为脑疝及心脏与大血管损伤,如严重肝、脾、胰损伤、重度失血性休克和MODS等。结论损伤控制策略在ICU成功救治多发伤患儿的生命中起重要作用;严重多发伤患儿经外科处理后应转至ICU综合治疗,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应严密监护,紧急处理休克、创伤、呼吸衰竭等主要问题,同时尽量兼顾全身情况,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3年12月恶性淋巴瘤病例28例,均采用Auto-HSCT,移植前采用化疗联合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并积极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结果:本组1例回输后因脑出血死亡,其余均成功植入并快速重建造血,随访至2014年3月1日,共3例死亡,其中1例为回输后因脑出血死亡,其余2例均为复发。共6例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3.5(1-15)个月,2例患者行双次自体移植,均无复发,28例移植患者预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21个月。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很快重建造血,病死率较低,安全可行,是治疗恶性淋巴瘤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肿瘤科2012-2013年接受PICC置管的4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先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或t检验,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生血栓25例,未发生血栓386例,其中男性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为5.3%,女性为6.8%;卵巢癌发生血栓的概率最高,达到25%,其次为结肠癌为16.3%;Ⅰ、Ⅱ期患者血栓发生率为9.4%,Ⅲ、Ⅳ为4.9%;BD公司PICC导管血栓发生率为1.8%,巴德公司PICC导管发生率为11.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表明,巴德PICC(导管内径大)及结肠癌是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PICC导管外径相同情况下,内径越大,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风险越高,另外,结肠癌患者较其他肿瘤有更高的血栓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25.
初匀速法预测制川乌的有效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化学动力学方法预测制川乌有效期。方法:采用HPLC测定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含量,流动相乙腈(A)-40 mmol·L-1乙酸铵溶液(B)梯度洗脱(0~45 min,30%~45%A;45~65 min,45%~50%A;65~75 min,50%~55%A;75~80 min,55%~65%A;80~85 min,65%A),检测波长240 nm。采用初均速法对制川乌药材进行加速试验并预测其有效期,考察不同温度下制川乌药材中双酯型生物碱和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制川乌在室温条件下贮存期0.69年。结论:高温不利于制川乌的稳定,初均速法可为制川乌药材有效期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小剂量阿糖胞苷以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成的HAG预激方案在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6例HAG方案化疗及12例CAG方案化疗的初诊M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HAG方案诱导缓解的有效率为87.50%(14/16),其中完全缓解率为56.25%(9/16)。CAG方案诱导缓解的有效率为91.67%(11/12),其中完全缓解率为50%(6/12)。两组之间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患者安全有效,取得CR后应继续巩固强化治疗,避免早期复发。  相似文献   
27.
腹部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急诊,其诊断、伤情评估及治疗决策极具挑战。在腹部损伤的诊治过程中,合理地应用腹部CT ,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判断手术指征,决定手术时机和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医院ICU科室内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感染情况以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中心ICU患者不同送检标本中AB菌的分布及其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并利用WHONET5.6及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痰标本中检测出AB菌286株,占总检测样本的79.5%,其中检出多重耐药菌株201株,占AB菌株的70.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分离鉴定出的AB菌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性较低(19.82%),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高.结论 ICU患者的标本AB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获得性耐药率极高,且检出的AB菌株中多重耐药菌株占有极高比例,临床应更加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病原学监测、注意环境卫生和尽量减少介入性治疗,以减少AB菌感染及AB菌耐药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羟丁酸钠对利多卡因惊厥半数有效量(ED50)的影响,并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实验室动物实验,将羟丁酸钠对利多卡因惊厥半数有效量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及分析,将实验小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由腹腔注射羟丁酸钠200mg/kg,另一组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15min后分别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利多卡因,使用序贯法对2组小鼠的惊厥ED50进行测定、比较。结果实验组利多卡因惊厥ED50数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l。结论羟丁酸钠对利多卡因引起惊厥的毒性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以降低利多卡因毒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器官移植术后应用他克莫司免疫抑制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方法:检索1998~2008年国内文献收载的他克莫司不良反应报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例不良反应中神经系统损伤发生最多(12例,占38.7%),其次为造血系统损伤(6例,占19.3%),肝损伤(5例,占16.1%),且以神经系统损害最为严重(死亡3例);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差异大,预后差.结论:不良反应发生与移植类型,治疗阶段,患者代谢能力、血药浓度等因素相关,且个体差异较大;临床应高度重视,密切观察用药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