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4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胰岛干细胞转分化胰岛样细胞与天然胰岛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目前在胰腺干细胞体外转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转化效率,转分化胰岛样细胞的成熟度,能否代替天然胰岛的功能等问题上存在争议.实验将分离纯化、扩增的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并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与天然胰岛功能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 07/2005-04在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暨深圳市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选用SD大鼠10只,采用差异性贴学、低血清培养等方法纯化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后,在含exendin-4、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尼克酰胺等细胞因子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将其转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以DTZ染色和胰岛素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分离纯化SD大鼠天然胰岛,对胰岛样细胞团与天然胰岛进行葡萄糖刺激试验,检测培养液上清液中胰岛素和C肽的水平.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从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分离纯化的细胞呈CK-19染色阳性,PDX-1染色阴性,表明为胰腺干细胞.诱导4周后,细胞逐渐汇聚成胰岛样细胞团,免疫荧光染色为阳性,证明有胰岛索分泌.②葡萄糖刺激实验显示,在低糖和高糖刺激下,胰岛样细胞团胰岛素的分泌量约为天然胰岛的1/30和1/35,C肽分泌量为天然胰岛的1/32和1/26.结论:目前胰腺干细胞体外转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成熟度与天然胰岛仍然存在较大差别,其在功能仅为天然胰岛的1/30~1/35.  相似文献   
12.
巢式PCR检测CK19 mRNA和LUNX mRNA诊断肺癌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同海  王正  李富荣  齐晖  任莉莉  周汉新 《肿瘤》2007,27(6):484-486,49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基因诊断方法,并分析CK19 mRNA、LUNX mRNA作为肺癌微转移检测分子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39例NSCLC患者的149枚淋巴结和2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47枚淋巴结中的细胞角蛋白19(CK19 mRNA)、肺特异性X蛋白(LUNX mRNA)的表达。结果:39例NSCLN患者的149枚淋巴结中,46枚(30.9%)淋巴结存在CK19 mRNA阳性表达,56枚(37.6%)存在LUNX mRNA阳性表达,常规病理组织学检出20枚(13.4%)有癌转移,巢式RT—PCR方法和常规病理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47枚淋巴结中CK19 mRNA和LUNX mRNA表达均为阴性,与肺癌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微转移与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CK19 mRNA、LUNX mRNA可作为检测NSCLC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的分子标记物,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转移,从而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3.
黄同海  王正  李富荣 《广东医学》2007,28(7):1186-1188
免疫磁珠技术(immunomagnetic beads,IMB)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一种新的免疫学技术.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免疫磁珠具备了良好的磁感应性、超顺磁性、高特异性、高浓缩性、高分离率、且不影响细胞活性等优点,因此它能从大量外周血细胞中筛选出带有特异性标记的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中微量白蛋白(M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含量变化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93例糖尿病(DM)患者尿中白蛋白(ALB)、MALB和RBP含量,并与42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结果DN患者尿MALB、RB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MALB、RBP是早期发现DN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对DN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SLE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并鉴定表面标志,分析DC表面标志与疾病活动指数之间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培养瓶中贴璧3h,然后吸去悬浮细胞,联合应用GM-CSF,IL-4和TNF-α诱导分化,刺激正常人及SLE患者外周血DC增殖、分化、成熟.用免疫荧光标记培养的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DC各亚型,分析患者SLEDAI与DC各表型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DC表达的CD1a,CD11c ,CD40和CD123百分率(58.88±7.64、54.4±10.88、37.29±8.08、13.14±4.44)较对照组(47.71±4.01、43.12±8.82、28.59±7.07、9.85±3.97)明显增加(P<0.05),SLE患者DC表达的CD80和CD83(55.16±10.12、57.76±11.54)较对照组(47.95±12.21、48.31±8.79)升高不明显(P>0.05).SLEDAI与CD1a,CD11c ,CD40和CD123 呈明显相关性(P<0.05),与CD80和CD83相关性不明显.结论SLE患者DC表型表达增加,与疾病活动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双重物理机制载药的卡铂碳包铁纳米笼壳聚糖纳米球,优选制备工艺,观测其特征.方法 碳包铁纳米磁粉经稀盐酸处理后制得碳包铁纳米笼.以此纳米笼为磁性内核,壳聚糖为基质,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卡铂碳包铁纳米笼壳聚糖纳米球.该纳米球通过基质包裹和碳包铁纳米笼吸附双重物理机制载药.利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纳米球制备工艺,观测纳米球的形貌、粒径、载药量、磁响应性和体外释药性能.结果 碳包铁纳米笼与其前体相比,比表面积由20.98 m2&#183;g-1增至40.38 m2&#183;g-1,孔容由70 mm3&#183;g-1增至110mm3&#183;g-1,对卡铂的吸附量为9.6%.卡铂碳包铁纳米笼壳聚糖纳米球球形圆整,磁响应性强,平均粒径(207&#177;21)nm,载药量为(11.40&#177;1.31)%.纳米球的体外释药持续5 d,累计释药量依次为51%,68%,80%,87%,91%.结论 良好的磁性内核和双重物理载药机制的有机结合能够优化纳米球的性能,制备出理想的磁靶向纳米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7.
中低位直肠癌根治行Mile’s术后的腹壁人工肛门(“腹壁粪袋”),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生活和工作也极为不便。采用结肠折叠再造内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和会阴浅横肌再造外括约肌术式为65例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功能优50例,良8例,一般4例,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细胞因子在棘球蚴感染,治疗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已成为当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就近年来蚴感染后细胞因子的变化,化疗后病程的改变和意义,以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阐述细胞因子在棘球现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PTA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特异性血小板/T细胞活化抗原1(PTA1)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探索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色直接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急性期及缓解期时体内CD3,CD4,CD8淋巴细胞在PHA刺激下PTA1(CD226)表达。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组CD3淋巴细胞上PTA1表达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期组CD3,CD8细胞上PTA1表达比正常对照组及缓解期组均显著增高(P<0.01),CD4细胞上PTA1表达也存在差异(P<0.05);PTA1在缓解期组 CD4,CD8细胞上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异常活化,PTA1表达增高;CD4,CD8细胞活化程度与支气管哮喘疾病严重程度有关;PTA1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γδT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和CD69表达的影响,探索其在SLE发病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固相法,对8例正常人外周血γδT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建系,并进行细胞纯度和表型鉴定;利用不同数量比的γδT细胞与15例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共同培养3d,流式细胞仪检测单个核细胞凋亡和CD69表达的情况。结果:建立了正常人外周血γδT细胞系,其平均纯度为(80.3±9.2)%,细胞表型以γδ2[(86.1±8.0)%]和γγ9[(83.3±6.3)%]为主;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凋亡率在1∶100组[(2.48±3.86)%]和1∶50组[(1.17±1.38)%]均低于对照组[(3.77±3.96)%](P<0.05、P<0.01);γδT细胞对活动组和稳定组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凋亡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均P<0.05),但对两组之间的抑制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CD69阳性率对照组、1∶100组和1∶50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γδT细胞体外能够抑制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凋亡,且这种抑制作用与狼疮的活动性无关,与外周血细胞的活化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