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41.
目的:探讨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与血管内碎栓治疗。方法:回顾总结产后CVST患者的诊疗资料,复习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对1例产后CVST患者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及接触性溶栓治愈。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产后CVST早期诊断极其重要,介入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2.
总结1991年至1999年74例脊髓积水/脊髓空洞病历(均经MR诊断并行手术治疗),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并就诊断及手术治疗问题加以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47例,女性27例。年龄11~57岁。病程6个月~20年。  相似文献   
43.
目的:合成Tf-USPIO纳米微粒以及建立稳定表达TfR的神经干细胞。方法利用慢病毒转染神经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筛选出稳定表达TfR的神经干细胞,运用WB检测其表达水平。将Tf与USPIO进行偶联,合成Tf-USPIO纳米微粒,通过DLS方法测出USPIO和Tf-USPIO的直径分别为(36±0?.7)nm,(43.5±0.08)nm。结果慢病毒成功的转染神经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器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神经干细胞,并用WB证实了TfR的过表达;通过偶联的方法合成了稳定的Tf-USPIO微粒。结论成功构建了TfR 神经干细胞系,合成出稳定的Tf-USPIO纳米微粒。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大鼠慢性脊髓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脊髓神经损伤研究实验室84只雄性Wistar大鼠,两组大鼠均为慢性脊髓损伤,依据大鼠的受伤情况并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2)与观察组(n=42),对照组予以等渗盐水治疗,观察组予以BMSC-CM治疗。观察两组大鼠受伤后1、4、11、21、35、60、90d后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同时观察大鼠生物行为学变化与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观察组大鼠的伤后恢复时间为(21.01±0.28)d,明显短于对照组(30.05±1.25)d,并且在11、21d的BBB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大;同时观察组大鼠在受伤第4,11,21天时的GFAP灰度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1天至痊愈期间观察组大鼠的GFAP平均灰度值下降水平快于对照组。结论 BMSC-CM能够有效的修复大鼠慢性脊髓损伤,并且能够降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对于损伤大鼠脊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载瘤动脉闭塞治疗小脑后下动脉(PICA)以远椎动脉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中山大学附属佛山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对2例PICA以远椎动脉瘤破裂患者行介入载瘤动脉电解可脱弹簧圈(GDC)闭塞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和栓塞疗效。 结果2例患者术后PICA以远载瘤动脉合并动脉瘤均成功获得完全闭塞,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造影复查证实动脉瘤体无充盈,同时PICA通畅,4年内无再出血发生。 结论对于开颅手术夹必困难的PICA以远椎动脉瘤,在PICA远端处闭塞一侧载瘤椎动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小鼠舌下神经损伤后舌下神经核内星形胶质细胞和运动神经元的反应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Tun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舌下神经切断后舌下神经核内神经元的凋亡和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舌下神经横断伤后第3天舌下神经元出现凋亡,15天后达到凋亡高峰,与假手术对照组相差显著(P<0.01);舌下神经横断伤可引起手术组同侧舌下神经核内GFAP阳性产物明显增加,与未损伤对侧相比相差显著(P<0.01)。GFAP增加首先在横断伤后第1天出现,15天和21天达到高峰,突起增多、粗短,胞体变大,分布于整个舌下神经核内;双重标记显示凋亡细胞周围为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包绕。结论:舌下神经横断伤后舌下神经核内星形胶质细胞和凋亡的神经元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ArnoldI-clliari畸形(ACM)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86例ACM合并脊髓空洞症的病例采用后颅窝减压+原位自体硬膜条返转引流的手术方法.结果 术中无死亡,术后2例感染,其中1例因全身衰竭死亡,另1例自动出院.随访161例,时间为6个月~11年.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肌力恢复、肢体疼痛麻木消失者),全部恢复工作和学习101例(62.7%);大部分症状消失,生活能自理29例(18.0%);无变化31例(19.3%).总有效率80.7%.MRI复查132例,其中空洞消失92例(69.7%),空洞明显变短11例(8.3%),无变化29例(22.0%).结论 后颅窝减压、恢复枕大孔区脑脊液循环以及空洞引流是手术治疗ACM合并脊髓空洞症的关键,而其中原位自体硬膜条作为脊髓空洞症的引流,方法简单,操作容易,不需扩大术式,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8.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目前已被广泛开展。术后再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最为凶险的并发症,且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和防治措施,现就我院从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手术治疗的162例脑出血中的19例术后再出血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索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对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犬自体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扩增并经BrdU标记及预分化处理后,通过脑室或循环途径将其植入脑干损伤模型组及对照组动物脑内或体内,并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其在损伤脑区及其它脑区的分布情况。结果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组(C、D组)BrdU阳性细胞在脑损伤区的分布明显多于(P<0.05)对侧非伤区、对照组(A组及B组)同部位、及其它非损伤脑区。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对损伤脑区有亲合性;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可通过向损伤脑区的迁移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0.
探索骨髓基质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和成熟神经细胞的可行性,为BMSCs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以犬的BMSCs为实验对象,利用bFGF、RA、GDNF等作为增殖或分化诱导因子,对各阶段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发现,增殖培养24-72h见细胞分裂像和克隆单位;诱导培养3天,部分细胞开始表达NSE或GFAP,继续增殖培养仍可见细胞克隆(干细胞特性);诱导培养第10天有成熟神经细胞形成(成分鉴定证实)。说明B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经过多种因子的“程序性”作用,可以向神经干细胞、成熟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方向分化。提示BMSCs可作为“种子细胞”在神经科学领域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