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61.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57例慢粒急性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慢粒急淋变患者较之急非淋变患者年轻,较少有加速期,骨髓幼稚细胞多,外周血三系及幼稚细胞少,肝脾肿大程度轻,对化疗敏感。结论:慢粒急淋变较非淋变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有区别。  相似文献   
262.
目的探讨FⅡG20210A突变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及其与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联系.方法运用FⅡG20210A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方法检测9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及107例正常人对照的FⅡG20210A基因频率.结果未检出1例FⅡG20210A基因突变者,提示被检病例及正常人FⅡG20210A基因变异频率为0.结论在中国人群中FⅡG20210A基因变异罕见甚至缺如.FⅡG20210A基因突变不足以成为中国人急性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63.
突变型IκBα cDNA的克隆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显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以及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均具有持续活化的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因此,NF—κB的活化可能与白血病发生及其进展密切相关。NF—κB活化后,除了可调节参与细胞生长和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外,还可上调凋亡抗性分子如cIAP1和TRAF1等基因的表达,从而使肿瘤细胞逃避凋亡。相反,抑制NF.κB活性,则能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生长。因此,研究白血病细胞NF—κB的活化及其调控对揭示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白血病治疗新的靶分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4.
大黄zhe虫丸血浆药理学与血清药理学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建立血浆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话血化瘀方剂大黄(庶虫)虫丸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健康志愿者54人,其中5人服大黄(庶虫)虫胶囊,5人服阿司匹林用于制备含药的血清和血浆,44人不服药,采血后分离血小板PRP,随机分成8组自体血清组、异体血清组、大黄(庶虫)虫血清组、阿司匹林血清组、自体血浆组、异体血浆组、大黄(庶虫)虫血浆组、阿司匹林血浆组.每组分别加入相应的血清和血浆孵育30 min,用ADP和肾上腺素二种诱导剂处理,观察各组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用ADP和肾上腺素二种诱导剂处理,血小板在自体血清组、异体血清组、大黄(庶虫)虫血清组、阿司匹林血清组中均不聚集,而在自体血浆组、异体血浆组、大黄(庶虫)虫血浆组、阿司匹林血浆组中聚集.用ADP诱导自体血浆组与异体血浆组相比较,P1(1 min聚集率)、P5(5 min聚集率)、PM(最大聚集率)、TM(解聚集率)、I(聚集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大黄(庶虫)虫胶囊和阿斯匹林组与异体血浆组相比较,P1、P5、PM、I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TM也显著下降(P<0.05).大黄(庶虫)虫胶囊与阿斯匹林组比较,P1、PM、I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P5、TM二者作用相似.用肾上腺素诱导自体血浆组与异体血浆组相比较,P1、P5、PM、TM、I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大黄(庶虫)虫胶囊和阿斯匹林组与异体血浆组相比较,P5、PM、I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P1、TM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大黄(庶虫)虫胶囊与阿匹林组比较,P1、P5、PM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TM、I二者作用相似.结论在进行血栓与止血体外研究时,用血清药理学方法是无法完成的.血浆药理学方法能更好地再现体内环境中产生的药理效应.大黄(庶虫)虫丸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明显优于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265.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脐带血CD34^ 细胞向粒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定向分化。方法 用免疫磁珠分选的方法从脐带血中分离CD34^ 细胞,采用SCF与G-CSF、EPO或TPO联合诱导CD34^ 细胞分别向粒细胞、红细胞或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分化成熟,从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功能等方面鏊定已诱导分化的细胞。结果 粒系诱导培养体系中CD15^ 细胞达81.17%,红系诱导培养体系中GPA^ 细胞达95.35%,巨核系诱导培养体系中CD41^ 细胞达77.82%。且分别具有各系成熟细胞形态。粒细胞具有吞噬功能;血小板样颗粒在凝血酶作用下产生聚集反应。结论 建立了CD34^ 细胞分别向粒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诱导分化的培养体系,为细胞治疗、分化过程中基因的调控、外源基因的表达等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6.
从血流动力学角度探讨中医脉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循环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都把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作为诊断的指标之一。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心脏为血流提供动力,血管是为血液作定向流动的管道系统,其口径决定血流的分配,而毛细血管则参与了脏器的功能构成。中医脉诊为通过探寻桡动脉搏动而得到信息,以判断人体内外的生理病理变化。我们认为,这其中也包含了关于血液的流变状态、分配比例及心脏的频率大小、节律是否均匀。所以脉诊的内容较丰富,是值得探讨的一种诊法。1脉诊的内容1.1脉诊的条件《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  相似文献   
267.
急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mRNA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RT-PCR检测了2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WT1表达水显示:19例WT1表达一,阳性率67.9%;其中16例ANLL中有11例表达阳性,12例ALL有8例表达阳性。表明WT1在急性白血病中有高度表达,可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标记物,在白血病疗效观察、判定预后及MRD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8.
血液病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阈值的依从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院血液病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阈值的依从性,并探讨血小板输注在更高阈值中使用的原因。方法:本研究调查了230例患者438次临床血小板输注事件,观察了将血小板计数10×109/L设定为阈值时的输注依从性情况,分析了血小板输注在更高阈值水平使用的原因。结果:82.2%的血小板输注严格遵循了输注阈值,96.3%的输注前血小板计数≤20×109/L。输注前血小板计数>20×109/L,其非依从性原因通常为出血。结论:绝大多数血小板输注严格遵循了血小板计数为10×109/L的输注阈值,在危险因素存在的情况下,输注阈值则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269.
AIDS(艾滋病)是一种目前全球都无治愈药物、更无有效疫苗、病死率极高,但完全可预防的性传染病,是影响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难题之一.其传播常与吸毒、性乱等个人生活观念与方式密切相关.广大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和性蒙胧状态,他们普遍缺乏对AIDS、性病的预防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存在很多认识误区,而且也广泛存在高危行为.所以,现在对他们进行预防AIDS、性病健康教育尤其是学校健康教育,是有效地预防AIDS、性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70.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痰瘀”病理演变与相关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elerosis,AS)大鼠痰瘀病理演变规律和形成机制。方法:复制AS模型大鼠,通过光镜、电镜观察主动脉组织学改变;运用RT-PCR法检测相关基因表达。结果:随着AS的进展,血脂增高、血液流变学异常逐渐加重;在造模第17天脂质代谢明显异常,造模第22天血液流变学显著异常,第32天动脉硬化程度达到2级;基因c-myc、PDGF-A、c-fos、Bcl-2mRNA表达量依次上调,p53mRNA表达下调。结论:基因c-myc、PDGF-A、c-fos、Bcl-2mRNA表达上调、p53 mRNA表达下调可能是AS痰瘀病理演变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