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6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8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78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90篇
内科学   16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514篇
预防医学   208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234篇
  2篇
中国医学   135篇
肿瘤学   11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1 毫秒
81.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和咖啡因的高效液相色谱(HPIC)法,并用于含上述组分的复方制荆的人体药动学研究.方法:以荼碱为内标,血样经醋酸乙酯提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_UV)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4.6 mm x 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 mo·L-1磷酸二氢钾(23:77,pH 2.4);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结果:人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和咖啡因质量浓度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2~11.52 mg·L-1,0.008~0.432mg·L-1和0.03~2.16mg·L-1;最低可定量质量浓度分别为0.12,0.008,0.03 mg·L-1;各组分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5%,方法回收率均大于88%.结论:该方法能快速可靠地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和咖啡因的浓度.可用于含上述组分的复方制剂的人体药动学或生物等效性研究.  相似文献   
82.
TGF-β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  陈明 《中国肿瘤》2008,17(10):856-860
目前对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已由传统的病理形态学向分子水平转变。细胞因子在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作用受到广泛重视。文章论述了TGF—β的作用机制以及在组织纤维化中的作用。预测TGF—β发生及抗TGF—β相关治疗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对胸部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抗肿瘤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药用植物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药理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喹啉类生物碱,吲哚类生物碱,芪类化合物,二萜类化合物,五环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内酯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蛋白质类化合物以及一些具有抗癌活性的多炔类化合物等中草药活性成分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并探讨了当今抗肿瘤天然产物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4.
埃罗替尼(erlotinib)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与细胞内EGFR分子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的ATP结合袋特异性结合,可逆性地抑制EGFR酪氨酸激酶活性,促使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血管新生和转移。该药目前已成功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改善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5.
目的了解江苏省人群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与传统冠心病(CHD)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通过“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综合防治研究”资料,比较高敏C反应蛋白(hs—CRP)(hs—CRP:1~2.99mg/L和≥3mg/L)与传统CHD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I)、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力活动缺乏等的关系。结果高hs—CRP罹患率均随血压、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BMI、吸烟、体力活动(无、轻、中、重)增加而增高,但当hs-CRP(1-2.99mg/L)时,传统CHD危险因素中大部分未表现出显著联系;随着Framingham心脏积分(5个危险因素)合并数量增加,高hs-CRP呈明显的等级性变化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s—CRP(≥3mg/L)时,BMI、三酰甘油、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血糖的OR值均有统计学意义,但hs—CRP(1~2.99mg/L)时,传统CHD危险因素的OR估计值大部分无统计学意义;男性中60.98%和女性中59.02%的高CRP可以归因于传统CHD危险因素。结论传统CHD危险因素与hs—CRP水平关系密切,目前在临床上、人群研究中根据CRP水平的高低判断CHD风险的实际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6.
化疗联合全身微波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化疗联合全身微波热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IC)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4例不能手术的Ⅲ、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采用健择(GEM)联合顺铂(DDP)化疗(GP方案),同时联合全身微波热疗;对照组33例,仅采用GP方案化疗,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近期有效率为45.2%,对照组近期有效率为3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以及恶心、呕吐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全身微波热疗可提高晚期NSCLC疗效,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87.
夏春华  王晓华  熊玉卿  徐文炜  张红  胡晓 《医药导报》2007,26(10):1230-1232
[摘要]目的 探讨奈替米星与头孢他啶联合应用的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MIC,采用棋盘设计、菌落计数法测定其PAE. 结果 奈替米星与头孢他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PAE较长,对铜绿假单胞菌PAE较小,单用与合用后PAE均呈浓度依赖性,两药合用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PAE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主要表现出相加作用. 结论 奈替米星联合头孢他啶使用可延长PAE,优于两药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88.
肝癌导向治疗的临床研究(1980~1999年临床研究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核素 (或药物 ) 抗AFP抗体、1 31 I或 (1 2 5I) 抗AFP(AFP .McAb或AFPAb) MMC“双弹头”、1 2 5I LUF标记物治疗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  1 用改良氯胺T法将纯化AFP抗体标记核素1 31 I或1 2 5I获得标记物1 31 I(或1 2 5) 抗AFP抗体 ;用改良氨胺T法和过碘酸钠氧化法标记核素1 31 I或1 2 5I与MMC制备“双弹头” :1 31 I 抗AFP单抗 (AFP .McAb) MMC(称双弹头I)和1 31 I(或1 2 5I) 抗AFP多抗 (AFPAb) MMC(称双弹头Ⅱ ) ;催化置换反应制备1 2 5I 超液化碘油 (1 2 5I LUF) ;2 治疗后行肿瘤放射免疫定位显像 ;3 治疗 :1 94例进入临床试验 :1 31 I 抗AFP(n =72 ) ,1 2 5I 抗AFP(n =2 2 ) ,抗癌药 抗AFP(n =2 1 ) ,1 31 I或1 2 5I 抗AFP MMC(n =41 ) ,1 2 5I LUF(n =38)。结果  1 治疗后病人瘤 /肝 (T/L)比值 ,以1 2 5I LUF(3 46) >双弹头 (2 2 6) >单一弹头 (1 5~ 2 5) ,T/L以ia途径 >iv ;2 早期研究的病例晚期者居多 ,1 31 I 抗AFP、1 2 5I 抗AFP和双弹头Ⅰ、Ⅱ治后 1年存率分别为 33 3 % (2 2 / 66)、47 1 % (8/ 1 7)和 58 5 % (2 4 / 4 1 ) ,以抗癌药 抗AFP最低 (1 9 0 % ) ,而1 2 5I LUF则高达 81 6 % (31 / 38) ,其中 1 8例加外照射者为 1 0 0 % (1 8/ 1 8)  相似文献   
89.
吡罗昔康贴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吡罗昔康贴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按平行设计方法,健康受试者33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单次贴吡罗昔康贴片48,96和144m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吡罗昔康浓度,用DA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在给药72h后,各剂量组吡罗昔康吸收总量分别为(3.74±1.66),(7.47±2.49),(10.57±4.03)mg;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34.57±8.01),(57.89±13.84),(90.99±20.77)ng·mL-1;AUC0-∞分别为(4.06±0.71),(6.88±2.35),(9.95±2.81)μg·h·mL-1;tmax分别为(48.64±16.35),(46.91±15.37),(50.27±14.91)h;t1/2分别为(57.74±23.27),(58.63±16.73),(58.91±20.23)h;3组药代动力学参数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48~144mg内,吡罗昔康贴片具有线性动力学特征,和口服吡罗昔康相比,吡罗昔康贴片具备经皮给药系统的特征。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髓袢利尿剂阿佐塞米治疗心、肝、肾等疾患引起水肿或腹水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盲法、多中心、呋塞米对照方法,将22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心性水肿92例、肝性水肿63例、肾性水肿68例)随机分入阿佐塞米组和呋塞米组,心性和肾性水肿患者每日一次口服阿佐塞米30 mg或呋塞米20 mg,肝性腹水患者每日一次口服阿佐塞米60 mg或呋塞米40 mg.3日末如利尿未达有效者药物剂量增加,心性和肾性水肿患者至阿佐塞米60 mg或呋塞米40 mg,肝性腹水患者阿佐塞米每日90 mg或呋塞米每日60 mg,直至2周末.结果:2周末,阿佐塞米、呋塞米组体重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体重下降(2.87±3.10)kg和(2.81±2.84)kg;消肿有效率为89.19%和89.81%;纠正心功能不全有效率为64.44%和66.66%;24 h尿量增加(321.85±669.52)ml和(273.80±645.72)ml;B超测定治疗腹水有效率为89.28%和86.66%;腹围减少(5.20±3.58)cm和(5.03±3.74)cm.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01%和21.01%,主要表现为低血钾、血尿酸升高、甘油三酯升高、口干和ALT升高等.结论:阿佐塞米片30~90 mg每日一次口服治疗2周,疗效及安全性与20~60 mg呋塞米片一致;对心、肝、肾性水肿或腹水有显著的消肿利尿、改善心功能、减少腹水的作用,是一种有效、耐受性良好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