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1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9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71.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细胞模型,用于筛选过氧化物酶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γ)的新配体激动剂。方法在U937细胞中,共转染PPARγ表达和报告质粒,构建PPARγ激动剂筛选模型,单独转染PPARγ报告质粒作为阴性对照。转染细胞中加入候选药物,24h后裂解细胞,测定细胞内报告质粒所表达虫荧光素酶的活性,该活性大小即代表药物激动PPARγ的能力。结果已知的PPARγ配体激动剂吡格列酮使虫荧光素酶活性增强了4.48倍(P<0.001),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高密度脂蛋白(HDL)不能激动PPARγ,而氧化后随剂量增加,使虫荧光素酶活性增强1.33倍(25μg/mL)和1.78倍(50μg/mL),但没有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8,P=0.054);白藜芦醇使虫荧光素酶强度增加了1.78倍和2.47倍(P=0.033,P=0.01)。结论通过细胞共转染PPARγ表达质粒和编码虫荧光素酶的报告质粒,可以建立简便的PPARγ激动剂筛选模型。HDL氧化后可能会产生激动PPARγ的成份,而白藜芦醇具有较强的PPARγ激动能力。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冠心病(CAD)发病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66例冠脉造影患者,依据ATPⅢMS诊断标准判断患者是否存在MS,分析其与冠脉造影结果及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323例CAD患者中MS者207例,无MS者116例;343例非CAD患者中MS者85例,无MS者258例,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292例MS患者中,冠脉重度病变157例,冠脉轻度病变83例,冠脉造影正常52例;而374例无MS的患者中,冠脉重度病变仅76例,冠脉轻度病变113例,冠脉造影正常者185例,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组Gensini评分为(36.8±40.5)vs(14.3±26.3)(P<0.01)。结论MS是冠心病发病高危因素之一,且MS患者冠脉病变较严重。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人脐血CD34+细胞体外分离、纯化、诱导扩增和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并检测其表型.方法采集新鲜脐血经抗凝处理及无菌包装,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单个核细胞,磁珠分选方法(MACS)分离出CD34+单个核细胞,M-199培养基中诱导分化,细胞形态学观察CD34+和CD34-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CD31表型,免疫组化验证蛋白水平表达.结果细胞形态学观察发现,刚分离的CD34+ 和CD34-单个核细胞呈圆形,形态小.CD34+细胞培养3 d后有明显集落形成,7 d后呈梭行细胞,出现典型线样排列结构.经诱导培养后,内皮细胞表型CD31阳性率为(70.03±10.27)%.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了内皮特异性成分ecNOS和flk-1/KDR蛋白水平的表达.而CD34-细胞单独培养,少部分细胞贴壁,呈现出不规则形态.结论 MACS法分离脐血CD34+细胞,体外诱导扩增和分化后贴壁细胞具有内皮细胞形态,通过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验证了贴壁细胞中大部分细胞具有内皮系标志物表达.  相似文献   
74.
凝血酶及其受体在PTCA术后再狭窄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TCA术后,受损伤动脉局部凝血酶产生增加,凝血酶受体表达上调,可促进局部血小板性血栓形成,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增加其他生长因子如bFGF、PDGF等的产生及其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对抑制凝血酶生成、抑制其活性或阻断其受体等措施的进一步研究,可为PTCA术后再狭窄的预防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5.
高胰岛素状态下巨噬细胞PPARγ抗炎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胰岛素状态下巨噬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抗炎活性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THP1细胞,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采用吡格列酮和不同浓度胰岛素分组干预,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TNFα、MMP9浓度,GelatinZymography法测MMP9活性。半定量RTPCR、Westernblot检测巨噬细胞PPARγ基因、蛋白表达。结果PPARγ配体吡格列酮(20μmol/L)作用24h可显著降低巨噬细胞IL6(P<0.01)、TNFα、MMP9的分泌(P<0.05),抑制MMP9活性(P<0.05)。高胰岛素使吡格列酮抑制巨噬细胞分泌IL6、TNFα、MMP9的作用减弱,此作用与胰岛素浓度有关,呈浓度依赖性(0.25~0.5μmol/L)。而高胰岛素(0.1μmol/L)状态下巨噬细胞PPARγ基因、蛋白的表达均无显著变化。结论高胰岛素可减弱PPARγ配体抑制巨噬细胞分泌IL6、TNFα、MMP9的作用,但并未对巨噬细胞PPARγ基因、蛋白的表达产生影响,提示胰岛素对PPARγ的活性可能存在抑制。  相似文献   
76.
目的设计合成干扰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基因表达的不同小型干扰RNA(siRNA),筛选出能高效抑制单核/巨噬细胞中EMMPRIN表达的siRNA。方法根据人源EMMPRIN mRNA的序列,设计合成3对不同的且能干扰EMMPRIN基因表达的siRNA,将其转染THP-1单核细胞株,采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评价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设计合成的3对siRNA中的2对siRNA可以特异性抑制单核细胞中EMMPRIN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减少70%和50%,P<0.05)。结论成功设计合成了针对EMMPRIN基因的siRNA,并从中筛选出能特异且高效阻断EMMPRIN表达的siRNA,为进一步研究EMMPRIN基因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在向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分化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 1)细胞株分化为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分化过程中MMP 9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THP 1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分化过程中MMP 9 mRNA表达量分别增加了2.03倍和3.36倍(P<0.05,P<0.01);蛋白表达分别增加了5.86倍和3.68倍(P<0.01,P<0.05).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中的MMP 9 mRN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泡沫细胞中蛋白表达量较巨噬细胞有显著减少(P<0.05).结论 经体外诱导分化成的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中MMP 9 mRNA、蛋白水平与单核细胞比较呈显著增加,但单核细胞分化为泡沫细胞后其蛋白表达量呈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8.
腹主动脉结扎大鼠心房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高血压患者有较高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房性心律失常可能与左房扩大或心房纤维化有关。为观察压力负荷增高大鼠中心房纤维化的发生情况,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和手术组,手术组大鼠行肾上腹主动脉部分结扎。术后4,8,12周分别测定大鼠颈动脉压及心房胶原容积分数(CVF),结果发现:①手术组左室舒张压明显高于假手术组(4,8,12周分别为18.5±2.5kPavs15.7±1.9kPa,18.6±2.7kPavs15.3±1.3kPa,19.6±3.1kPavs15.2±1.9kPa,P<0.05或0.01)。②手术组心房CVF明显高于假手术组(4,8,12周左、右房分别比较:4.23±0.76%vs2.93±0.87%,4.65±1.45%vs3.11±1.07%,5.62±1.62%vs3.23±1.28%;3.88±1.15%vs2.51±0.84%,4.24±1.65%vs2.51±0.84%,5.34±1.32%vs2.33±1.14%;P<0.05或0.01),手术组心房CVF有逐渐上升趋势。③左房CVF与左室舒张压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r=0.1691,P>0.05)。提示在高血压大鼠模型中存在心房?  相似文献   
79.
氯吡格雷广泛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但是临床上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反应性,部分患者反应差甚至无反应,称之为氯吡格雷抵抗。本文就氯吡咯雷抵抗的定义、检测方法、机制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0.
目的评价国产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系统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本研究是多中心、前瞻性、自身对照的研究设计。在4家医院入选98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内OCT检查。使用了两种OCT系统,一种是目前临床应用的Light lab C7 OCT系统(美国,雅培公司),另一种为国产OCT系统(中国,南京沃福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每例患者的靶血管需接受两种OCT检查,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据研究随机号码决定。主要研究终点为清晰成像长度(CIL)>24 mm的比例,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支架内最小管腔直径(MLD)、支架内最小管腔面积(MLA)、冠状动脉内边缘夹层、组织脱垂和贴壁不良等,安全性终点包括器械成功率及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结果98例患者中50例患者首先进行国产OCT系统检查,48例患者首先进行Light lab C7 OCT系统检查,随机均衡分配。国产OCT系统与Light lab C7 OCT系统首先检查患者比例[50(51.0%)比48(49.0%)],器械成功率[98(100.0%)比98(1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99)。两种OCT系统检查的时间间隔为(5.0±0.5)min,两种OCT系统的成像导管送入和退出靶血管过程顺利,无操作故障,检查过程中均无心绞痛、心律失常、夹层及血栓等并发症发生。同一靶血管先后应用国产OCT系统和Light lab C7 OCT系统检查,均获得了清晰的血管影像。国产OCT系统与Light lab C7 OCT系统检查患者CIL>24 mm比例[96(98.0%)比96(98.0%),P>0.999]、CIL[(41.6±8.8)mm比(40.8±9.3)mm,P=0.691]、清晰支架长度[(20.3±3.8)mm比(20.8±3.6)mm,P=0.477]、MLD[(2.5±0.4)mm比(2.6±0.5)mm,P=0.341]、MLA[(5.8±2.1)mm^2比(5.9±1.9)mm^2,P=0.85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国产OCT系统与Light lab C7 OCT系统检查冠状动脉内微结构的变化,支架边缘夹层[1(1.0%)比1(1.0%)]、组织脱垂[42(42.9%)比42(42.9%)]和贴壁不良[44(44.9%)比44(44.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99)。结论国产OCT系统安全性和有效性与Light lab C7 OCT系统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