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1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9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1资料与方法 病史摘要:患者,女,66岁,因冠心病,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和高脂血症.心电图示:V5、V6 ST段水平压低0.5 mm,左心室高电压.心脏超声示:左心室前壁及下壁心肌可逆性缺血.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00 g/L、血小板174.0×109/L;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12.3秒,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0.97,凝血时间10秒,部分凝血活酶激活时间35.7秒,纤维蛋白原3.78 g/L,D二聚体0.10 mg/L.  相似文献   
42.
HIF-1基因治疗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诱导因子1(HIF-1)在活体心肌内表达后的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方法建立兔缺血心肌的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8只,基因注射组8只。采用免疫组化,毛细血管染色、密度分析检测基因表达及疗效。结果实验组动物局部能够表达外源基因产物,心肌血管新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IF-1基因治疗,能够促进缺血心肌组织的血管新生,从而为冠心病的治疗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稳定型冠心病(SCHD)患者静脉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中远期住院事件的关系。方法:入选88例老年SCHD患者,均经冠脉造影(CAG)证实。按所测定的静脉BNP浓度分为BNP≥108pg/ml组(44例)和BNP〈108pg/ml组(44例)。随访两组5年的死亡、非致死性ACS、再次PCI等心血管原因和非心血管原因住院事件,并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62.7月,高水平BNP组的全因住院事件率显著高于低水平BNP组E62.1%(141/227)比37.9%(86/227),P=0.041],非心血管原因住院率非常显著高于低水平BNP组E39.2%(89/227)比16.3%(37/227),P=0.010]。结论:老年稳定型冠心病中基线B型利钠肽水平较高者的远期住院事件率较高。  相似文献   
44.
心脏原位干细胞是一类位于心脏内拥有多种表型,能够自我更新,在体内及体外分化为心肌细胞,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窦房结细胞的一类多能干细胞。它能够在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向心肌梗死区迁移及分化,参与坏死心肌的修复,改善心脏的功能。现对心脏原位干细胞分类、迁移及分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5.
为探讨压力负荷增高性心肌肥厚大鼠心肌胶原网络的重构及其与左室功能的关系。采用腹主动脉结扎术致大鼠心肌肥厚;心脏离体灌注测定左室功能;VG染色和图像处理观察心肌胶原网络重构。结果显示手术组大鼠术后2周即出现明显左室肥厚;与假手术组比较,左室心肌总胶原容积百分比(CVF-T)于术后2周即呈增高趋势(P<0.05),术后4,8周CVF-T和无小血管视野CVF(CVF-NV)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手术组大鼠术后4周左室功能出现明显减退,CVF-NV,CVF-T与左室功能指标,尤其舒张功能指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压力负荷增高性心肌肥厚时伴有心肌胶原网络的重构,心肌胶原网络重构与心功能障碍,尤其是舒张功能障碍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6.
目的:通过总结国内外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现象的研究成果,促进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进一步研究,为心脏血管组织工程相关研究提供信息,指导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80-01/2006-11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现象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infarct related artery,spontaneous reperfusion(spontaneous recanalization)”。资料选择:纳入标准是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高度相关的文章,选择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相似内容则选择权威杂志发表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60篇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标准,排除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关系不大的文献,共30篇文献纳入分析。资料综合: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对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已引起广泛关注,除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外,许多研究也试图寻找其他预测自发再通的方法,如心电图、核医学及超声技术等。结论:目前已有较多方法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自发再通,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冠状动脉痉挛、血栓自溶等可能与之相关。  相似文献   
47.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人单核细胞源巨噬细胞(HMDM)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s)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IMP(TIMP-1和TIMP-2)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VEGF可明显抑制HMDM TIMP—1 mRNA、TIMP-2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论:VEGF可抑制HMDM TIMP—1 mRNA、TIMP-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可能间接增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因而有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基质降解,进而引起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相似文献   
49.
王长谦 《医学综述》1996,2(12):641-642
<正>心房纤颤(简称房颤)以心房的不规则去极化为特征,伴心房有效收缩丧失及不规则心室反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由于心房的快速不规则颤动及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患者常有心悸、心功能损害征象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房颤的治疗,主要目的是转复和维持窦性节律;如不能达到比目的,可通过控制心室率以减轻患者心悸及心功能损害征象,但并不能减少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心房纤颤非药物治疗也主要家是针对上述两个目的.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睡眠呼吸监测结果分为单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轻度、中度和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以Gensini评分比较各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并分析Gensini评分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的关系.6个月内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各组间心血管联合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三个合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明显高于单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P<0.01),而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却明显低于单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P<0.01);合并中度和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明显高于轻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P<0.01),而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则明显低于后者(P<0.01).Gensini评分合并中度和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明显高于另两组(P<0.01),且合并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的Gensini评分明显高于中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P<0.05).Gensini评分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成正相关,Gensini评分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成负相关.四组患者6个月内心血管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9.35%、22.58%、32.26%和43.33%,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的心血管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P<0.05),其他各组间心血管联合终点事件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分级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血管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中、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能是加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会增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近、中期预后的心血管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尤其是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血管联合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