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宋明芳  秦薇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1):979-984
目的将患者对护士赋权行为感知量表(PPPNBS)进行汉化,评价其信效度。方法按照Brislin翻译模式对英文版PPPNBS进行翻译、回译及文化调适,并方便选取300例住院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评价其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结果中文版PPPNBS共保留22个条目,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出6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71.559%;量表的Cronbach′sɑ系数为0.884,内容效度指数为0.97。结论中文版PPPNBS具有较好的信度和内容效度,可用于住院慢性病患者中评价对护士赋权行为的感受程度。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析2007-2011年安徽省合肥市某三甲医院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对2007-2011年合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该院法定报告的传染病发病例数基本呈持续上升趋势。发病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梅毒、痢疾,共占所有法定传染病的86.51%(22 884/26 453),其中手足口病占所有法定传染病的34.48%(9 122/26 453)。总死亡数为21例,病死率为0.794‰。5年来,不同传染病发病数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结论仍要加强对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力度,加强传染病的检测力度,做好传染病的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63.
臧莉萍  秦薇 《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2):1496-1497
目的 将研制的拇指固定器应用于手外科手术中,探讨其在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取计时、观察、回访的方式,根据术中调整显微镜的次数、吻合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的时间、患者术后上肢舒适度等观察指标,追踪观察10 例应用拇指固定器后的效果。 结果 10 例患者应用拇指固定器后,术中吻合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的平均时间缩短了3 min,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 其中2 例术中因体位改变需再次调整显微镜,术后询问患者未出现强迫体位引起的酸胀不适感。 结论 拇指固定器应用于拇指动脉吻合术中,能充分暴露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并能持续稳定地将患肢维持在旋后位,加快吻合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4.
高尿酸血症与其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其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 指导临床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诊治。  方法  对2008年本院2074名健康体检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 描述高尿酸血症和其他代谢异常在健康体检人群的患病率, 通过双变量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探讨高尿酸血症和其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  结果  本组人群总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4.27%, 男性为21.36%, 女性为11.48%;其他各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肥胖12.07%, 高血压24.70%, 空腹高血糖19.46%, 高总胆固醇血症36.38%, 高甘油三酯血症28.68%,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33.80%, 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35.25%, 高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22.59%, 脂肪肝40.28%;高尿酸血症组其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均较非高尿酸血症组高, 调整年龄、性别后两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血清尿酸值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肌酐、脂肪肝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尿酸水平与肥胖、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脂肪肝独立相关。  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脂肪肝等代谢异常独立相关, 其可能增加上述代谢异常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标准餐试验对胰岛素分泌功能和游离脂肪酸变化的影响。方法 76例病情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75g OGTF试验,1周后再接受标准餐试验,观察空腹及口服75g葡萄糖或标准餐后30、60、120、和180min时血糖、胰岛素、C肽、游离脂肪酸(FFA)和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 OGTT与标准餐试验餐后血糖,餐后30min为(15.3±3.5)与(9.9±3.4)mmol/L,60min为(18.2±4.8)与(12.8±4.0)mmol/L,120min为(16.3±5.8)与(12.2±4.9)mmol/L,180min为(10.6±5.4)与(9.5±4.5)m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1,P〈0.01);胰岛素水平,餐后30min为(29±27)与(19±17)μU/L,60min为(41±31)与(31±19)μU/L,120min为(38±34)与(42±37)μU/L,180min为(16±12)与(23±23)μU/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P〈0.01)。而C肽水平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FFA水平变化标准餐试验高于OG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FFA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之间的关联具有临界统计学意义(P=0.06),偏相关系数为0.607;而与受试者因素、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间无关联。结论选择标准餐作为刺激物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可减轻患者胰岛的负担,且能够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对血FFA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柯妍  余艳红  张广亮  秦薇  盛超 《广东医学》2007,28(11):1779-1781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分为两组:腹腔镜囊肿剔除术25例(腹腔镜组),开腹囊肿剔除术25例(开腹组).所有患者均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 d和术后3 d时取静脉血,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和补体C3,C4,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对两组各指标的测定值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腹腔镜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小于开腹组.两组IgM,IgA,C4手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两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两组lgG,C3术后1 d时均较术前下降,腹腔镜组术后3 d时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开腹组术后3 d时C3恢复至术前水平,IgG尚未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间比较,开腹组术后IgG,C3下降明显.腹腔镜组T淋巴细胞亚群手术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开腹组术后1 d时CD3,CD4,CD8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术后3 d时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术前水平;两组比较,开腹组术后CD3,CD4,CD8降低更为明显.结论 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损伤小,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影响轻微,且恢复迅速,是患者腹腔镜术后迅速康复的免疫学依据. d时均较术前下降,腹腔镜组术后3 d时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开腹组术后3 d时C3恢复至术前水平,IgG尚未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间比较,开腹组术后IgG,C3下降明显.腹腔镜组T淋巴细胞亚群手术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开腹组术后1 d时CD3,CD4,CD8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术后3 d时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术前水平;两组比较,开腹组术后CD3,CD4,CD8降低更为明显.结论 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除术损伤小,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影响轻微,且恢复迅速,是患者腹腔镜术后迅速康复的免疫学依据. d时均较术前下降,腹腔镜组术后3 d时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开腹组术后3 d时C3恢复至术前水平,IgG尚未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间比较,开腹组术后IgG,C3下降明显.腹腔镜组T淋巴细胞亚群手术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开腹组术后1 d时CD3,CD4,CD8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术后3 d时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术前水平;两组比较,开  相似文献   
67.
九十岁以上高龄患者髋部骨折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90岁以上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麻醉处理,提高麻醉安全性。方法对2002~2007年36例90岁以上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麻醉处理进行总结分析,全麻5例、硬膜外麻醉31例。结果35例患者并存系统性疾病史,本组全部患者安全渡过麻醉手术期。结论90岁以上高龄患者经术前准确评估和充分的准备,选择恰当的麻醉方法,加强麻醉监测和管理,维持循环稳定,是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重要措施,从而提高患者麻醉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与护理(2)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6.2术后护理6.2.1一般护理6.2.豆.且体位ie一般采用全麻,故手术后病人取平卧位,失偏向一侧,一般6h后可起床活动。6.2.1.2饮食De对腹腔脏器干扰小,一般术后6h可进食,如有恶心、呕吐等不适,进食适当延迟。先进流质饮食,术后第一日可进半流质,无不适进普食。但进食当日应避免牛奶、豆浆、过甜流质等产气食物摄入,防止术后肠胀气。6.2.1.3切口护理u病人在腹部有4个伤口,术后多用胶布粘贴,如无渗血、渗液,不需特别处理,待切口自然愈合后,揭去胶布即可。6.2.l.4引流管护理一般u术后不置引流管,但术后估计有出血、…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系统收集与评价现有的与老年住院病人用药差错相关的预防及护理管理策略的有效证据。[方法]通过构建研究团队,确定检索策略及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系统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构建文献评阅数据库,对文献进行系统的评阅。[结果]共纳入44篇文献,对10项预防及管理策略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现有证据支持启用计算机化医嘱输入(CPOE)和临床次策支持系统(CDSS)以减少给药差错的发生。有限的证据指出,启用计算机报警系统、病人个体化发药系统、自动发药系统、计算机生成给药记录及条形码技术,对用药流程进行重建、构建多学科的用药回顾与安全委员会及匿名的、非惩罚性的差错上报系统有利于促进用药安全。尚缺乏证据支持床旁终端系统、设置专门的发药护士、双人核对及常规的教育与培训对减少用药差错的效果。[结论]关于老年住院病人用药差错预防策略的证据是非常有限的,其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