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59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85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患者,58岁男性,以"活动后胸闷、乏力8年,加重伴气短1月"为主诉入院。8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胸部闷痛、全身乏力,每次持续10~20min,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分别于前降支和回旋支植入共2枚支架;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普通外科手术学中,教会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方法本文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到我院实习的医学院学生进行研究,有效的提高外科手术学的教学质量,关系到新时期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外科手术的教学质量,改进教学工作。结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2)实施不同的见习带教模式,建立起师生互动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果;(3)加强理论联系实践;(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5)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强调无菌观念的重要性。结论在医学教学中外科手术是一个总要环节,起着连接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作用。通过对普通外科手术教学路径的深入研究,明显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临床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93.
目的:总结分析腕掌关节成型术治疗第五腕掌关节( carpometacarpal,CMC )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利用 Scheker 腕掌关节成型术治疗第五腕掌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6例,男5例,女1例;左侧1例,右侧5例;年龄(45±10)(31~55)岁。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检查指标包括握力、掌指关节活动度及第五掌骨高度。并在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 )来评估主观的疼痛程度。结果6例均随访(17.6±10.4)(9~36)个月。腕掌关节成型术后,植骨融合时间(6.2±0.8)(5~7)周。患侧握力术前为(33.6±12.2) kg,术后握力改善为(44.2±12.7) kg,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566,P=0.006)。患侧小指掌指关节活动度术前为(88.5±3.6)°,术后为(87.8±2.6)°,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95,P=0.286)。患侧第五掌骨高度术前为(53.7±4.0) mm,术后为(52.3±3.6) mm,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754,P=0.140)。术后疼痛改善, VAS由术前平均2.8,降至术后0.2。结论 Scheker腕掌关节成型术是治疗第五腕掌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可以改善握力,并消除腕尺侧疼痛。  相似文献   
94.
Poland综合征又称胸大肌缺如短指并指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胸壁及上肢畸形。最早于1841年由Poland在尸体解剖中发现[1],1962年Clarkson遇到同样的病例并将此先天畸形命名为Poland综合征[2]。有关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的研究和报道不断增多,文献报道发病率为1∶7000到1∶100000,男女比例为2∶1到3∶1,右侧发病占60%~75%,累及左侧及双侧的患者少见[3-4],目前还未发现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但偶有家族性发病的病例报道[5-6]。  相似文献   
95.
目的:对于腰部斜形舟骨骨折,通过生物力学试验评价舟骨骨折螺位置居中性与垂直性对螺钉固定强度的影响。方法将32例外形、材质相同的舟骨Sawbone骨根据螺钉的位置在舟骨内是否居中、与骨折面是否垂直分4组:居中并且垂直,居中但不垂直,不居中但垂直,不居中不垂直,每组8例,在舟骨腰部作截骨模拟骨折,用螺钉固定。对其中的1例Sawbone进行CT扫描,利用术前设计与手术模拟软件设计骨折模拟平面、螺钉导针位置,用以确定在生物力学实验中骨折平面及螺钉的位置。将螺钉固定后的舟骨置于生物力学试验机平台,测量并比较不同试验组标本固定失效时的最大负荷及位移。结果当螺钉在舟骨内居中且与骨折线垂直时(A组)的最大负荷及位移均值(398.5N,2.8mm)与螺钉在舟骨内居中固定但与骨折线不垂直时的(B组)(393.1N,2.9mm)变化均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螺钉在舟骨内偏心固定且与骨折线垂直时(C组)的最大负荷及位移均值(348.25N,3.6mm)与螺钉在舟骨内偏心固定且与骨折线不垂直时(D组)的(342.50N,3.8mm)的变化均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这说明螺钉固定强度与螺钉是否与骨折面垂直无关。而舟骨骨折螺钉位置居中性的A、B组的最大负荷值均较偏心固定的C、D组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组的最大位移值均较C、D组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舟骨斜形不稳定骨折,将螺钉在舟骨内居中放置可以提供更高的固定强度,与螺钉是否与骨折面垂直无关。  相似文献   
96.
本文从临床用血信息化的角度,阐述在临床用血的各个环节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确保做到临床输血的准确无误,确保患者安全,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证输血治疗质量,借助信息化技术为临床安全用血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7.
This study was to apprais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laparoscopic approach and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laparoscopic tension-free repair of esophageal hiatal hernia using mesh. From August 2006 to July 2009, 24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hiatal hernia underwent laparoscopic repair. Twenty-three patients received laparoscopic tension-free repair using mesh, at the same time, Toupet or Dor partial fundoplication was performed. One patient was converted to open surgery. The average operating time was 90 min (70-210 min) and the blood loss was between 10-110 mL. There was no death. The mean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5 days (3-30 days). During a follow-up period of 12-20 months (mean 15 months), there was no recurrence of the hernia, and no complication with use of mesh.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ed that laparoscopic approach was secure and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for esophageal hiatal hernia and the use of mesh could reduce recurrence rate.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通过分析脑膜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增强MRI表现、脑脊液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提高对脑膜转移瘤的认识程度,并寻找有效的检查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肿瘤内科2011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3例脑膜转移瘤患者,从临床表现、脑膜增强MRI表现、脑脊液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进行对比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脑脊液肿瘤标志物、细胞学和影像学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61%、56.52%和65.22%;以单一标志物CEA为独立观察指标,当脑脊液中CEA含量高表达时,脑脊液细胞学、脑膜强化MRI的阳性检出率也增加;当脑脊液肿瘤标志物多种阳性表达时,脑脊液细胞学、脑膜强化MRI阳性率也增加,三者之间密切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物在脑脊液中的阳性表达与在血清中呈对应关系。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和增强MRI是脑膜转移瘤的主要诊断依据,脑脊液肿瘤标志物联合脑膜增强MRI弥补了细胞学检查的缺陷,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0.
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发展迅速,形成了多种手术方式和手术径路。其在甲状腺的领域的应用改变了甲状腺疾病传统的诊疗模式,为甲状腺外科带来了新方法和新思路。在外科领域机器人平台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已经逐步成为趋势,甲状腺外科医生必须转变思维模式、接受智能技术、不断探索学习,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时代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