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59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85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是一种起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女性高发,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4位[1],我国的发病人群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而根治性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癌疾病的主要手段。甲状旁腺体积小,位置较深,而且数目和位置常存在解剖学变异,给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手术术中探查并保护甲状旁腺造成了一定困难。尤其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往往在中央区淋巴结的清扫容易误损伤甲状旁腺,致使术后暂时性或永久性低钙血症,极大地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快速准确的识别甲状旁腺并予以保护,已经成外甲状腺外科医生重点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4.
背景与目的: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腹主动脉疾病全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广泛验证。但在胸腹主动脉疾病中,因为解剖条件更复杂,所以全腔内治疗的难度大,而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有待进一步验证。本研究总结笔者团队采用开窗/分支支架治疗胸腹主动脉扩张性病变的单中心经验,并介绍团队针对复杂性胸腹主动脉病首创的双主干技术,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2023年7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开窗/分支支架治疗并至少重建2个分支动脉的37例胸腹主动脉扩张性病变患者资料。37例患者中,夹层术后远端瘤样扩张20例,胸腹主动脉瘤17例;在完善术前CTA及评估后,分别行单主干腔内治疗(26例)与双主干腔内治疗(11例)。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基线资料、术前解剖参数、围术期指标、随访结局指标),分析整体治疗效果,以及双主干技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手术总共重建了162个分支动脉,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术期发生死亡3例(8.11%)、移植物植入后综合征3例(8.11%)、Ⅲ型内漏1例(2.70%)。中位随访时间为13.73 (2.33~26.74)个月,总体存活率为91.9...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研究菖蒲郁金汤对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 TS)模型大鼠突触体中SNARE蛋白复合体的调控作用, 揭示菖蒲郁金汤治疗TS的药效机制。方法  选择3周龄SD大鼠240只, 依据随机数字表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60只)和造模组(180只), 采用3, 3'-亚氨基二丙腈(IDPN)腹腔注射法制备TS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 再次随机将造模组大鼠分为模型组、硫必利组及菖蒲郁金汤组,每组60只。从造模完成后次日(即d0)开始灌胃给药, 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 其余各组给予相应药物, 每日1次, 连续给药4周。各组大鼠分别于第0、7、14、21、28天(即d0,d7,d14,d21,d28), 随机抽取12只大鼠, 麻醉后取纹状体, 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纹状体中的突触体, 并在透射电镜下进行形态学鉴定。ELISA法检测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 DA)含量,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突触体中SNAP-25、Syntaxin-1a和VAMP-2 mRNA及蛋白的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纹状体上述指标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 模型组各观察点纹状体中DA含量降低(P < 0.01), 突触体/纹状体中SNAP-25、Syntaxin-1a、VAMP-2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5, P < 0.01);与模型组相比较, 硫必利组及菖蒲郁金汤组在干预期间的各观察点(d7,d14,d21,d28)纹状体中DA含量以及突触体/纹状体内SNAP-25、Syntaxin-1a、VAMP-2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呈逐渐升高趋势。在治疗结束后(d28), 菖蒲郁金汤组突触体中SNAP-25、Syntaxin-1a、VAMP-2 mRNA, Syntaxin-1a蛋白及纹状体中SNAP-25、VAMP-2蛋白的表达高于硫必利组(P < 0.05, P < 0.01)。结论  菖蒲郁金汤通过调控SNAP-25、Syntaxin-1a、VAMP-2的表达促进DA的释放, 进而发挥其抗抽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对家猪冠状动脉NF-κB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mRNA和蛋白是否参予介入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rmosis,ISR)的发生发展以及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rapamycin during stent,RES)是否影响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方法 将裸金属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和RES按支架:动脉比率(直径1.1~1.2:1.0)随机植入猪冠状动脉前降支或回旋支,1个月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取材,冠脉定量造影术(quantity of coronary artery,QCA)分析平均血管直径、晚期血管丢失和径向狭窄,血管组织标本嗜伊红染色后测定支架血管段冠状动脉内膜最大厚度、内膜面积和支架段内血管腔面积,Rt-PCR检测NF-κB mlkNA表达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蛋白表达.结果 ①与BMS组相比较,RES组平均血管直径显著改善(P<0.05),而晚期血管丢失和径向狭窄均显著减少(均P<0.05).②BMS组和KES组均可见内膜完全覆盖支架,BMS组支架段内内膜最大厚度和内膜面积均显著大于RES组(均P<0.05)、血管腔面积显著小于RES组(P<0.05).③正常血管段可见NF-κB mRNA和蛋白微量表达,与此相比,BMS组和RES组血管段NF-κB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强,不过,RES组血管段NF-κB mRNA和蛋白显著低于BMS组血管段.④内膜面积与NF-κB mRNA(r=0.349,P=0.001)和蛋白(r=0.417,P=0.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NF-κB可能介导ISR进程,BMS可能通过促进NF-κB导致ISR而RES则可能通过抑制NF-κB减轻ISR.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烧伤病人治愈时间,缩短住院日,降低病人的治疗费用。方法通过应用主成分分析的统计方法对我科791例病人进行回顾,试图找出与病人治愈时间密切相关的因素。结果烧伤面积的大小及深度、吸入性损伤、脓毒症、休克、内脏并发症、复合伤或合并伤和切痂面积、切痂时间、休克期切痂与否、抗生素应用时间等均是影响烧伤病人治愈时间和住院日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表明,休克期切痂病人内脏并发症及脓毒症的发生率低,治愈时间短,尤其是超过30%烧伤面积者,休克期切痂组病人治愈时间明显少于非休克期切痂组病人。结论积极防治休克、脓毒症及内脏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合理应用抗生素等,而更重要的是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切削痂植皮等均是缩短病人治愈时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低亲和力受体的理化特征。方法 :应用 6- 1 2周龄雄性SD大鼠肝胞液为标本 ,要求蛋白质浓度为 4~ 8mg/mL ,在 0~ 4℃ ,用 [1 ,2 ,4,6,73H]地塞米松 (英国放化中心产品 ,3 1 8TBq ,31 8 2× 1 0 1 0 Bq/mmol,放化纯度 >97% ) ,配制成 1 0nmol/L ,1 0 0nmol/L(冷标法 ) ,标记大鼠肝胞液中糖皮质激素受体 ,0~ 4℃放置 3~ 4h ,用活性炭Dcc法吸附 ,离心 ,取其上清液 ,测其counts·min- 1 值。通过高压液相疏水作用 (层析柱Synchropakpropyl 1 0 0× 4.6mmID)…  相似文献   
110.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范围内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是降低血清胆固醇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同时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但接受最佳剂量他汀治疗的患者仍然存在心血管事件残余风险。血清三酰甘油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可能是导致心血管事件残余风险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单独应用他汀类药物相比,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联用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同时降低三酰甘油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而可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然而,某些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联用也有安全性方面的担忧。现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及临床指南进行复习,着重从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对临床常见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