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比较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传统中心静脉导管(CVC)2种置管导管末端异位情况。方法选择1656名共1799例次PICC/CVC置管后的肿瘤患者,常规胸部正位X线检查确认置管走向及导管末端位置,计算导管末端异位发生率,对导管末端异位者进行调整并观察转归。结果 PICC置管失败率2.68%,CVC置管失败率0.34%,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胸部X线检查导管末端异位发生率4.84%,其中PICC末端异位发生率6.42%,显著高于CVC末端异位发生率4.01%(P0.01)。PICC末端异位调整成功率为71.1%,CVC末端异位调整成功率为26.7%,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与CVC置管相比,肿瘤患者PICC置管导管末端异位发生率较高,但较容易调整。PICC/CVC置管后应常规胸部正位X线片确认导管走向和导管末端位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烫伤延迟复苏后肠上皮细胞凋亡对肠道内毒素和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110只 ,30 %总体表面积 ( STBA) 度烫伤 ,立即或伤后 6 h进行复苏。观察伤后肠上皮细胞凋亡率 ( ap% )变化 ,并测定了门静脉和体循环内毒素及肠系膜淋巴结 ( ML N)细菌移位率和移位量变化。结果 :电泳、原位末端标记( TU NEL )法和电镜均观察到伤后肠上皮凋亡梯形带和凋亡阳性细胞增多。延迟复苏组肠上皮细胞凋亡发生早且更严重 ;其门静脉内毒素水平及 ML N细菌移位量均显著高于立即复苏组 ( P<0 .0 1) ;门静脉内毒素变化与肠黏膜 ap%成显著正相关 (烫伤后立即复苏组 r=0 .936 ,P<0 .0 1;烫伤后延迟复苏组 r=0 .899,P<0 .0 5 )。结论 :烫伤后延迟复苏使肠黏膜上皮发生病理性凋亡 ,可能导致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迟复苏对烫伤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百分率(ap%)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立即复苏组(ER)和延迟复苏组(DR);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采用DNA片段百分率测定、电泳和RT-PCR 观察伤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ap%和ICE、bcl-2基因表达。结果:大鼠烫伤后小肠上皮ap%显著高于伤前(P<0.01);DR组肠上皮ap%显著高于ER组(P<0.05-0.01)。DNA电泳可见明确梯形条带。烫伤后肠上此ICE基因表达明显增强,DR组ICE基因表达显著高于ER组(P<0.01)。Bcl-2基因伤前在肠粘膜不表达,伤后极弱表达,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烫伤延迟得苏后小肠上皮凋亡显著增加;促凋亡基因ICE和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失衡可能是其凋亡剧增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 ,13岁 ,在田间攀扶变压器玩耍时被 10kV交流电击伤 ,从 3m高处坠下 ,头部着地。伤后约有 2 0min意识不清 ,无恶心、呕吐 ,遂在当地医院进行输液 ,左前臂切开减张 ,创面换药等治疗。伤后第 2天头颅CT检查无异常 ,伤后10余日渐出现右下肢痉挛 ,未作特殊处理。伤后  相似文献   
5.
由于种种原因,小面积烧(创)伤患者常自行处置或就近到诊所治疗,虽方便但有时也带来诸多并发症,延缓愈合,增加痛苦,并发湿疹样皮炎就是其中的1种。我们自1998年以来先后接诊32例该类患者,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烧伤早期内皮素变化及不同浓度ET-1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动态观察了大鼠30%Ⅲ度烧伤早期血浆内皮素变化规律及其对内皮细胞通透性的直接影响。结果表明:血浆ET浓度伤后迅速升高,6小时达峰值,以后虽有所回落,但24小时内仍显著高于基础水平(P<0.01);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单层与0,1,10,100nmol/L ET-1孵育后,其对Hank’s液或白蛋白灌注液的滤过流量、滤过系数均明显增加,而对蛋白渗透压反射系数显著减少,且存在剂量依赖性。提示烧伤后异常增高的ET除发挥其强大的缩血管作用,调节血流分布外,还直接促进了烧伤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早期切痂对重度烧伤患者静息能量消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代谢车动态观察烧伤患者早期切痂植皮对静息能量消耗 (REE)的影响。方法 根据首次切痂植皮时间 ,将 5 6例重度烧伤患者分为早期切痂植皮组 (A组 ,39例 ,伤后 5d内手术 )和非早期切痂植皮组 (B组 ,17例 ,伤后 5d后手术 )。首次切痂时将Ⅲ度及其周围深Ⅱ度创面全部切除 ,切痂后创面用异体皮加自体微粒皮覆盖。在治疗期间应用新型代谢车床旁动态监测患者REE变化 ,同时检测 9例A组患者和 7例B组患者的血浆白细胞介素 (IL)6、IL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内毒素 脂多糖 (LPS)等变化。  结果 全部病例治愈 ,尽管两组患者REE均明显升高 ,但A组在切痂前、后及伤后 14d内REE明显低于B组 (P <0.0 5 )。A组患者血浆IL 6、IL 8、TNF α、LPS水平明显低于B组 (P <0.0 5 )。  结论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早期切痂植皮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的高代谢状态 ,其原因可能与及早封闭创面从而减少多种炎性介质的过度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8.
烧伤大鼠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加深入阐明严重烧伤早期全身血管通透性增加继而引直民早期损害的发生机制,本实验应用培养于微孔滤膜上的小牛瞌 及皮细胞单层所构成的选择性通透屏障模型,观察了30%Ⅲ度烧伤大鼠血清对其影响,结果发现,烧伤早期烧伤血清刺激后EC单层对Hanks液或白蛋白液滤过流量、滤过系数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模型,动态观察了家兔烧伤(30%Ⅲ度)早期烧伤表对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通过相差显微动态观察、台盘菜染色、HE染色光镜检查及扫描电镜观察。同时检测孵育不同时相点增减液中LDH、6-keto-PGE1α、tPA及内皮细胞抗上板粘附能力变化。结果显示:(1)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功能改变早于结构损害,而结构损害又以细胞间连接及其表达结构改变为早;(2)烧伤血  相似文献   
10.
一个成熟的社会可以使很多不同的因素交互作用,互相增效,从而使民众受益。其成熟程度反映于其处理看似互不相关的问题的解决机制上。法律和医疗服务是这许多社会基础中的两种。就法律而言,它是最高的上层建筑,并规定了包括医疗等其他社会基础所能发挥作用的范围。在美国,从历史角度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