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缺血周边脑组织Caveolin-1(Cav-1)的表达及抑制其表达对缺血周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n=15),脑缺血组(MCAO组,n=55),Cav-1 siRNA慢病毒转染组(siRNA组,n=20)以及非编码siRNA慢病毒转染组(misRNA组,n=20)。用Q-PCR以及免疫印迹检测Cav-1的动态表达,FITC-dextran检测血管密度,多普勒血流仪检测血流量。结果 与Sham组比较,MCAO组再灌注4 h~3 d, Cav-1表达逐渐下降(P均<0.05),3 d表达水平最低(P<0.01),7 d 后明显恢复(P<0.05),14 d接近正常(P>0.05)。与MCAO组比较,siRNA组Cav-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并且缺血周边血管密度及血流量显著下降(P均<0.05);misRNA组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Cav-1参与调节缺血性脑卒中后缺血周边脑组织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Livin siRNA对诱导HT-29细胞凋亡和抑制增殖的作用.方法:将化学合成的Livin siRNA转染HT-29细胞株,RT-PCR测定转染前后Livin 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MTT法观察LivinsiRNA转染HT-29细胞抑制细胞增殖的生物学行为.结果:转染Livin siRNA效果最明显的001链,Livin α mRNA/β-actinmRNA表达水平的比值在24 h时,阴性对照组与Livin_001 siRNA组相比较,由0.55下降到0.29;48 h由0.56下降到0.31.Livin_001 siRNA组24和48 h凋亡率分别为25.14%和19.0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_001siRNA浓度为50 nmol/L时,24和48 h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5.19%和20.9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针对Livin的siRNA能够有效抑制HT-29细胞中Livin基因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生长,为RNA干扰技术用于大肠癌的临床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活动期骶髂关节滑膜的病理性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活动期AS患者与对照组(骨盆骨折患者)骶髂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比较它们的表达差异。结果:在活动期AS患者骶髂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而对照组骶髂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阴性表达,阳性细胞计数及平均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为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子,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骨与软骨的破坏及成骨硬化过程密切相关,控制VEGF的表达可能阻断AS的骨质破坏及病理性成骨硬化,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5.
由于病理生理学与临床学科关系密切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适于应用PBL教学模式.选择适合PBL教学的病理生理学的章节、内容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并提出实施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与之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能力和技巧的培养、临床知识的储备、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学资源的增加等问题.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在人转移性骨肿瘤、恶性原发性骨肿瘤、良性骨肿瘤组织中差异性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0年9月期间,收集转移性骨肿瘤15例、原发性恶性骨肿瘤15例、良性骨肿瘤15例,总共45例骨肿瘤标本。半定量RT-PCR检测各组MCP-1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CP-1蛋白的表达水平、Image-Pro Plus(IPP)分析标本中阳性细胞的累积光密度值和阳性表达面积。结果转移性骨肿瘤组MCP-1 mRNA相对表达量(0.862±0.042)高于恶性原发组(0.612±0.051)和良性组(0.171±0.021)(P<0.05)。转移性骨肿瘤组织中MCP-1免疫组化累积光密度(4 532.12±190.02)和阳性面积[(513.32±89.08)μm2]均高于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组[(2 592.11±120.21)、(308.34±79.33)μm2]和良性骨肿瘤组[(551.22±79.12)、(115.91±32.68)μm2],且其在原发恶性组中的表达水平也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 MCP-1在恶性骨肿瘤中高表达,在转移性骨肿瘤表达更显著。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构建miR-29的表达载体以及HBV相关肝癌中靶基因的初步鉴定,为探讨miR-29和其靶基因在HBV相关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29的靶基因,RT-PCR方法检测靶基因在肝癌细胞系及相应临床标本中的表达变化;构建miR-29及其靶基因的表达载体,利用双荧光报告检测方法检测miR-29与靶基因的靶向关系。结果成功构建miR-29及其靶基因核表达载体,分别命名为pS-miR-29a,pS-miR-29b,pS-miR-29c及pGL3-TUBB2A;靶基因TUBB2A在HBV相关肝癌中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TUBB2A为miR-29的直接靶基因,本研究为下一步研究miR-29及其靶基因TUBB2A在HBV相关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双侧髂内动脉结扎、骶骨瘤体前方组织分离、后路切除高位骶骨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双侧髂内动脉结扎、骶骨肿瘤前方组织分离后行后路瘤体切除治疗高位骶骨肿瘤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3-49岁;骨巨细胞4例,脊索瘤4例,神经鞘瘤3例。6例肿瘤累及到S1椎体,5例累及到S2椎体,瘤体均侵犯骶前组织。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均被顺利切除.术中未出现不可控制的出血,出血量500~1900ml.平均800ml;术后第2天患者恢复肠道排气并进食,未出现腹部并发症。9例切除或部分切除骶髂关节的患者进行了腰骶重建,同时行腰椎横突与髂骨间的植骨融合。随访3—25个月,平均11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肿瘤复发,内固定无松动,植骨融合良好。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双侧髂内动脉结扎、瘤体前方组织分离后行后路骶骨肿瘤切除能明显减少手术出血及瘤体切除的难度,腹部手术创伤小,是切除侵犯骶前组织高位骶骨肿瘤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9.
吴晓华  严明忠  曾波  刘玉刚 《职业与健康》2006,22(17):1411-1412
目的探讨创伤合并毒败血症的治疗。方法对104例创伤合并毒败血症患者进行扩创,以减少毒素、促进病情恢复。结果治愈102例,死亡2例。结论对于创伤合并毒败血症者,及时采用手术治疗,可有效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40.
患者女,25岁,已婚,因右腹部疼痛、不适而就诊。患者近1年多来常自觉右腹部轻微疼痛,轻微坠胀感。近期平卧位可见一丘状突起,加压消失,立位疼痛加剧,坠胀感加重。入院后查体:T36.4℃,Bp13/9kPa。可见右侧腹部有一个4.0cm×6.0cm的丘状凸起,活动范围较大,加压消失,腹肌无紧张,皮肤色泽无改变。B超检查:脐部右侧中外线交界处可探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