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等)的一种转归,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虽然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不断取得进展,但仍有部分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不佳。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以及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近年来已经得到公认。本文就本院植入CRT—D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总结分析心房颤动(房颤)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早期(2周内)房颤复发者的随访结果.方法:105例房颤患者[平均年龄(55±12)岁],采用导管进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治疗,其中阵发性房颤78例,持续性房颤27例.实施环肺静脉电隔离共358根.结果:在术后早期随访[平均(3.9±2.6)d]中,105例患者中38例(36%)复发房颤.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者早期房颤复发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41%,P>0.05).在后期随访[平均(208±125)d]中,67例早期未复发患者中58例(87%)、38例早期房颤复发患者中13例(34%)无房颤发生,二者成功率比较,P<0.01.结论:肺静脉电隔离术后2周内大约36%患者房颤复发,早期房颤复发患者较早期未复发者后期成功率低.  相似文献   
113.
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管闭合不全所引起的一组缺陷,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已发现的与 NTD 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主要有血清甲胎蛋白、羊水甲胎蛋白、羊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 S100蛋白。该文对 NTD 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4.
骨不连的传统治疗需植骨内固定手术.1869年,Goujond证明当骨髓异位植入时骨髓有成骨能力.1976年,Frieden-stein等人开始研究基质细胞对于各种器官的成骨潜能.Healey[1]认为骨髓是骨前体细胞的来源,而骨前体细胞是成骨过程中的关键成分.自1986年,临床上将自体骨髓移植成功地用于骨缺损和骨不连的修复.本文就该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5.
患者男,42岁,菜农。主因心慌气短二日于1992年5月2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6天在菜地喷洒农药来福灵时未加防护,喷湿衣服。第二天左背部,左大腿前面及右前臂出现红色皮疹伴局部疼痒,经门诊给予对症治疗。入院前二日突感心慌气短来门诊查心电图:显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f波,R-R间期不等,平均心率100次/分,诊为心房纤颤,收住院治疗。以往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6.
目的在传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能否改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心肌组织灌注水平.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STEMI的患者144例,87例患者接受传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作为对照组,57例患者在CAG术后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作为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在接受替罗非班静脉负荷量后即刻开始PCI,对照组患者在CAG术后亦立即接受PCI治疗.应用TIMI分级和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评价术前术后心肌灌注变化,并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ST段偏移总和比值(sum STR)的变化.结果PCI后即刻CAG显示治疗组患者和对照组术后TMP分级达到3级水平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2%∶78.2% ,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心电图sum STR》50%和sum STR》70%的比例更高,sum STR》70%的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1∶46.0% ,P<0.05);2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出血事件和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传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替罗非班,不仅有助于改善STEMI患者PCI后的冠状动脉血流,而且对心肌组织灌注水平恢复同样有益.  相似文献   
117.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血栓病变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特征以及处理策略对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2006年诊断为AMI并接受PCI治疗的114例患者,评价血栓病变的CAG特征,并根据术后TMP分级将患者分为心肌灌注良好组(TMP分级Ⅲ级)和不良组(TMP<Ⅲ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心肌灌注不良和短期预后的因素。结果114例患者中25例患者术后TMP分级<Ⅲ级,3种影像学特征是术后心肌灌注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罪犯血管直径大于4mm(OR=5.23,95%CI,4.10-10.78,P=0.021),次全闭塞病变中血栓的长度大于病变血管参考直径(RLD)3倍(OR=1.47,95%CI,1.10-3.05,P=0.039)、闭塞段开通后远端见血栓(OR=3.38,95%CI,2.12-5.49,P=0.044)。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是闭塞段开通后远端见血栓(OR=6.84,95%CI,2.11-9.04,P=0.035),血栓抽吸器的应用是术后心肌灌注(OR=0.66,95%CI,0.44-0.92,P=0.009)和MACE的保护因素(OR=0.58,95%CI,0.44-0.95,P=0.041)。结论AMI患者的PCI术中血栓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和术后心肌灌注不良及短期预后显著相关,血栓抽吸导管应用可以减少其影响。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本文对313份痰抗酸杆菌培养(简称痰培养)的结果、初步菌型鉴定和四种药物(RFP、INH、SM、EMB)敏感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取分枝杆菌药物第三性测定(绝对浓度法)。结果:提示本地区耐多药结核病(MDR—TB)发生率较高,提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在本地区感染率偏高。结论:痰培养的开展对结控工作非常重要,菌型鉴定和药敏试验的操作规范化,试剂的统一标准化、培养基的成品化是提高结核病细菌学试验质量和提高结核病控制质量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马方综合征并发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主动脉夹层患者 79例 ,按其不同易患因素分为两组 :马方综合征组 ,4 4例 ;高血压组 35例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马方综合征并发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 :①平均年龄 [(36 .2± 12 .6 )岁 ]小于高血压组患者 [(5 8.3± 11.3)岁 ](P <0 .0 5 ) ;②首发症状以心功能不全多见 ,常并发马方综合征的其他系统损害表现 ;③典型的胸痛较少见 ,发生比例低于高血压组 (P <0 .0 5 ) ;④A型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根部扩张多见 ,而主动脉粥样硬化少见 (P <0 .0 5 ) ;⑤马方综合征组住院死亡率 (2 0 .5 % )低于高血压组 (4 5 .7% ) (P <0 .0 5 )。结论 :马方综合征并发主动脉夹层在年龄、临床表现及预后具有不同于高血压并发主动脉夹层的特点 ,处理两类患者时应注意其差别。  相似文献   
120.
Salter骨盆截骨术后髋关节形态学发育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后的髋关节形态学发育变化特点。方法 对本组 4 0例 (4 5髋 ) ,男 5例 ,女 35例 ,进行Salter骨盆截骨术 ,观察术后髋臼指数 (acetabularin dex ,AI)、髋臼指数深宽比 [acetabularindexofdepthtowidth ,AI(D/W ) ]、CE角 (center edgeangle)、臼头指数 (acetabular headindex ,AHI)、髋臼宽度增长率、股骨头增大率和闭孔面积比率的变化趋势 ,结合临床功能和X线片表现进行评分 ,平均随访 5 .7年。结果 术后AI和AHI逐年减小 ,3~ 4年AI稳定于 15°左右 ,AHI达到正常 ;AI(D/W )和CE角逐年增加 ,分别于 5年以后 ,3~ 4年达到正常 ;髋臼宽度增长率和股骨头增大在术后 3~ 4年最明显 ;患侧闭孔面积术后当时明显减少 ,6个月恢复。评分优良率 97.5 %。结论 Salter骨盆截骨术时患儿正处于儿童发育的第一高潮 ,塑形能力强 ,术后3~ 4年髋关节已近正常 ,以后髋关节包容继续加深 ,形态日趋完善。此年龄阶段手术可引起头大而影响覆盖 ,并应避免剧烈运动 ,防止过早发生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