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53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2篇
  1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何飞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3278-3281
目的:比较使用3种全身麻醉方法和脊髓麻醉对老年患者的诱导和复苏特性。方法研究对象为100例接受尿道手术的60岁以上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丙泊酚-丙泊酚( P-P ),丙泊酚-异氟烷(P-I),丙泊酚-地氟烷(P-D)组,每组25例,分别由芬太尼(1~2μg/kg IV)和丙泊酚(1.0~2.0 mg/kg IV)诱导麻醉,并分别用含70%N2 O的氧气同时注射丙泊酚(75~150μg· kg-1· min-1)或异氟烷(呼气0.7%~1.2%)或地氟烷(呼气1%~4%),维持麻醉状态。诱导麻醉后接上通气喉罩,维持自主呼吸。在脊髓麻醉组(S),患者鞘内注射1.5 mL溶于等体积10%葡萄糖注射液中的4%利多卡因(60 mg)麻醉。结果与脊髓麻醉相比(9.3±3.4)min,丙泊酚诱导麻醉的技术方法比较简单并且诱导速度更快(P<0.01)(P-P,P-I和P-D组麻醉的诱导时间分别为(4.6±1.7)min,(4.7±2.2)min和(3.8±1.4)min。在诱导期内,S组病例的主动脉压和心率更高。3个全身麻醉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拔管和定位时间相近。 S组病例产生疼痛得分更低(P<0.05),但复苏观察时间更长(P<0.01)。 P-P和P-D组患者数字符号替换测验(DSST)得分恢复到基础水平的时间比P-I组稍短。麻醉方法不同对于患者术后恶心,嗜睡,焦虑和协调性没有影响。结论老年患者使用丙泊酚和地氟烷诱导全身麻醉可以缩短诱导和复苏时间,且不会产生副作用。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老年患者在经尿道手术中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盐都区近50年霍乱流行的病原学特征与分布。方法对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1964-2014年的霍乱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64-2014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共检出霍乱弧菌2 350株,80年代以前,霍乱弧菌的分布以小川血清型为主,80年代以后,优势菌株转为稻叶型;人体中分离的霍乱弧菌以流行株居多,而水源及其他外环境中分离的霍乱弧菌以非流行株居多;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霍乱弧菌的检出数急剧下降;近十年,霍乱疫情罕见发生。结论近年来霍乱疫情在我区罕见发生,型别特别,作为甲类传染病,霍乱疫情的防治仍是我区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鄂西北地区2008 – 2017年分离到的72株脑膜炎奈瑟菌(Nm)的药物敏感性及分子分型特征。 方法 对Nm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群,并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基因分群,用K-B纸片和E-test检测试纸条进行药敏试验;选取部分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结果 血清分群结果为B群14株、C群10株、W群3株、E群1株、不可分群44株。基因分群结果:B群33株、C群10株、W群3株、E群1株,其他及不可分群25株。70株Nm菌株对复方新诺明、萘啶酸、环丙沙星、米诺环素、氯霉素5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分别为7.14%、21.43%、28.57%、98.57%和98.57%,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青霉素和利福平均敏感。17株菌株共有12种序列型别,其中12株菌株不能归入现有克隆群,其他5株属于CC4821(4株)和CC175(1株)。55株菌株分为48种不同的PFGE带型,带型相同的菌株其基因群亦相同。 结论 2008 – 2017年鄂西北地区分离的Nm菌株主要为B群;对复方新诺明、萘啶酸和环丙沙星具有较高的耐药性。MLST分型以CC4821为优势克隆。PFGE分型特征呈多态性,未出现优势带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弹性模量和表征细胞应力纤维结构,研究不同时长应力刺激下MSCs的力学响应特点。方法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对体外培养的大鼠MSCs细胞骨架进行高分辨成像,同时使用带有微球的微悬臂实施微区力曲线检测,进针时间分别选择为0.1、0.5、1、5、10 s,计算并比较300 nm压入深度时MSCs的弹性模量。结果大鼠MSCs的细胞骨架呈现致密交联网状结构。细胞弹性模量随应力刺激时长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MSCs在作用时间分别为0.1、0.5、1、5、10 s时各组弹性模量中位数和4分位数(QR)间距分别为10.02(QR=9.66)、1.94(QR=7.71)、3.63(QR=19.33)、17.15(QR=35.13)、23.52 k Pa(QR=34.87)。除刺激时间极短(0.1 s)的情况,细胞弹性模量有随应力刺激时间增长而增大的趋势。结论大鼠MSCs具有完善的力学承载结构,与理想弹性体不同,可对较长时间应力刺激做出主动响应,导致弹性模量上升。研究结果可以为组织工程学通过力学刺激调控MSCs行为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8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21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0.8± 10.7)岁;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者17例;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者16例;既往有血栓病史者6例;入院平均血小板计数为(880±360)×109/L;急性心肌梗死起病者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者9例,稳定型冠心病者5例;病变累及左前降支者17例;9例患者行支架置入治疗,共置入支架12枚;16例患者接受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5例患者接受阿司匹林单抗治疗;20例患者院外长期口服羟基脲治疗,1例患者行干扰素治疗;平均随访时间(27±17)个月,随访期间平均血小板计数(395±116)× 109/L,较入院时下降(P?<0.05)。1例患者于治疗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1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及脑梗死,1例 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及脑出血,1例患者发生脑梗死,1例患者发生肺栓塞。结论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冠心病患者最常累及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且起病表现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者多见,心血管危险因素及JAK2V617F基因突变与其发病相关,临床上需注意预防脑血管并发症及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对2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术中暂不切除胆囊,先显露胆总管,切开取石、纤维胆道镜探查、一期缝合,最后切除胆囊。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0~12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3~20ml,平均10ml。术后住院时间7~9d,平均8d。术后胆漏1例,保守治愈。21例随访1~34个月,平均21个月,无结石复发和胆系症状。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高压氧治疗前、后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和梗死体积的变化,系统评价早期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使用CT灌注成像测定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参数,MRI测定梗死体积。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CBF、CBV、MTT、TTP及脑梗死体积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患者治疗15d后2组患者CBF、CBV提高,MTT、TTP下降,梗死体积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P<0.01),高压氧治疗组疗效更好,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CU带教思路及其在护生实习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2015年某ICU50名护理实习生为实验组,实施以下带教方法:实施小组管理、建立QQ群、安排护生授课、实施问题导向等多种教学法、双向评价等方法进行带教,培养护生的思维、动手能力.结果:使护生在实习学习中处于主动地位,学习工作积极主动,能够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各班的工作职责,圆满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的.培养了实习生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整体病情观察及抢救应急配合能力;同时规范化管理,强化了带教老师的责任感,提升了科室带教队伍的整体水平及教学质量.结论:改进带教思路,可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急诊科的11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以中毒30 d后的临床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64例)和死亡组(51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资料确定中毒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NLR对中毒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Spearman分析探讨NLR与百草枯中毒严重程度指数(severity index of paraquat poisoning,SIPP)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平均年龄(38.9±13.6)岁,男性54例,女性61例,总体病死率44.35%(51/1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是中毒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OR:1.477,95%CI: 1.035~2.107,P<0.05)。NLR预测效能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95%CI:0.821 2~0.966 3,P<0.01),最佳截断值为11.71(敏感度71.79%、特异度94.29%;阳性预测值93.33%、阴性预测值75.00%;阳性似然比12.57、阴性似然比0.30)。NLR与SIPP呈中等强度正相关(r=0.525, P<0.01),且SIPP≥10组患者NLR值(15.02±12.40)较SIPP<10组(6.19±2.54)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LR值增高是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其与SIPP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中毒患者的30 d死亡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