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扶正和营方治疗重度糖尿病足溃疡合并营养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月我院脉管科收治的重度糖尿病足溃疡合并营养不良患者7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对照组37例。试验组给予常规治疗加扶正和营方,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复方氨基酸胶囊,疗程均为28 d。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总有效率、中医症候积分、控制营养状态评分、创周护场及创面肉芽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试验组创面愈合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75.68%(P<0.05)。试验组降低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控制营养状态评分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试验组创周护场形成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7.57%(P<0.05),且试验组降低创周四畔皮色、肿势、温度、疼痛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能显著促进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P<0.05)。结论:扶正和营方治疗重度糖尿病足溃疡合并营养不良既能改善营养状况,缓解患者气血两虚证,又能促进创周护场形成,改善创面肉芽组织状态,促进创面愈合,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事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结直肠异物病例的临床特点和内镜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18年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收治的结直肠异物病例,总结病例特点及处理经验。结果纳入结直肠异物病例14例,其中男性10例(71%),平均年龄49岁(21~80岁)。异物来源包括医源性5例,口源性3例,肛源性5例,不明原因1例;口源性异物和医源性异物分布于全结肠,而肛源性异物分布以乙状结肠-直肠为主。异物相关并发症共6例,包括黏膜损伤、嵌入肠壁、肠梗阻和肝脓肿。尝试内镜下取出异物共12例,11例成功,1例失败;使用的器械包括异物钳和圈套器;异物取出失败病例的主要原因是巨大异物嵌顿。结论结直肠异物的分布与其来源相关,其可能导致结肠黏膜损伤、肠梗阻或肠穿孔,并引发严重的腹腔感染;尝试于内镜下取出结直肠异物时,可选择异物钳或圈套器,异物取出后需警惕结肠穿孔可能。  相似文献   
63.
刘勇  吴章松  李骥  宋明香  陈然 《安徽医学》2021,42(3):307-310
目的 分析Penumbra血栓抽吸系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取栓方式的不同,分为血栓抽吸组(n=18)与支架取栓组(n=22).血栓抽吸组采用Penumbra血栓抽吸系统取栓治疗,支架取栓组采用Solitaire-FR支架取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取栓次数、血管开通情况,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评分(mRS)水平的差异,预后情况.结果 血栓抽吸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支架取栓组,血管开通成功率(94.44%)高于支架取栓组(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开通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抽吸组患者术后第90天的mRS评分为(1.02±0.36)分,低于支架取栓组,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第90天NIHSS评分及mRS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numbra血栓抽吸系统有助于缩短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提高血管开通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分析十二指肠来源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内镜下止血效果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因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胃镜且内镜下判断出血来源于十二指肠的病例,统计病例的基本信息、病灶相关信息、内镜下止血方法等,分析内镜止血效果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128例患者,其中男性106例(82.8%),中位年龄55(39,67)岁。出血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79.7%)、占位病变(14.1%)、血管畸形(3.9%)和憩室(2.3%),共53例(41.4%)患者接受内镜下止血,6例(4.7%)接受介入栓塞或手术治疗。接受内镜下止血的病例中,35例(66.0%)为钛夹机械止血,15例(28.3%)为钛夹联合其他方式止血,3例(5.7%)为药物局部注射。内镜止血的技术成功率为94.3%,但10例(18.9%)病变发生再出血。病灶位于球部后壁是内镜止血失败的危险因素(OR=31.333,95% CI=2.172~452.072,P=0.021);而溃疡≥1 cm是病变再出血的危险因素(OR=7.000,95% CI=1.381~35.478,P=0.023)。结论 十二指肠出血病因仍以消化性溃疡为主,亦存在如憩室出血等特殊原因。病灶位于球部后壁是内镜止血失败的危险因素;较大的溃疡是止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Forrest分级与短期再出血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治疗所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及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诊断?转归及治疗?方法:分析了1例Ph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Ph+-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 B-ALL)患者达沙替尼治疗所致肺动脉高压合并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并进行了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1例Ph+-ALL患者接受化疗联合达沙替尼(100 mg/d)治疗15个月后出现静止状态胸闷气喘,血脉氧下降?胸部CT显示炎症和双侧胸腔积液;超声心动图显示右房右室增大,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收缩压80 mmHg,少量心包积液?考虑双侧胸腔积液及PAH与达沙替尼相关,停用达沙替尼,给予西地那非?利尿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胸腔积液迅速减少,2个月后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消失,4个月后肺动脉收缩压降至33 mmHg,心脏内结构恢复正常?结论:PAH是达沙替尼诱导的严重?致命但可以逆转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PAH需立即且终身停药?所以达沙替尼治疗前和治疗期间需监测肺动脉压?  相似文献   
66.
成人Still病1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1990年10月~1997年10月收住15例成人Stil病,其中误诊1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20~52岁,平均32.2±10.5岁。最后均经临床、实验室检查、治疗反应及排除其它风湿性疾病、血液病...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究美金刚联合脑电磁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痴呆对患者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140例AD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 n=70)和对照组( n=70)。观察组予以美金刚联合脑电磁治疗,对照组给予美金刚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中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 检索1990-2020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关于中医药治疗PAD的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建立方药数据库,并对涉及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155篇,包含182首处方,涉及201味中药。用药频次较高者为黄芪、当归、甘草、赤芍、川芎、丹参、地龙;药物功效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为主;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与心、肺、脾经关系密切;药物关联分析获得2味药物组合14个,3味药物组合72个,以行气活血、益气养血和清热凉血药物的配伍为主;聚类分析得出6个核心组方,主要涵盖扶正(益气、养血、滋阴、扶阳)和祛邪(化瘀、凉血、散寒、化湿)两个方面。结论 中医药治疗PAD多用辛温、甘温、苦温药物,常选用桃仁、红花、川芎、丹参等活血药物,黄芪、当归等补益药物,体现了“祛邪为先,扶正为本”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回顾结肠镜穿孔病例,总结临床特点及穿孔后的处理方法,寻找手术治疗结肠镜穿孔引起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方法 检索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结肠镜检查后7 d内发生穿孔的病例,收集其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临床信息(合并症、激素使用史、住院时间)、结肠镜相关信息(是否行治疗、是否麻醉、肠道清洁度)、穿孔相关信息(部位、诊断时间)和手术相关信息(开腹或腹腔镜、术式、术后并发症),总结病例特征,使用单因素分析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寻找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 发生穿孔共14例,穿孔发生率0.03%。穿孔大部分发生于直肠(2例)及乙状结肠(8例)。穿孔病例中1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3例,腹腔感染2例,导管相关感染1例,肺栓塞1例。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术前激素使用史、非直乙部位穿孔与术后并发症有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707,P=0.01),而即刻诊断穿孔、满意的肠道清洁度与术后并发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667,P<0.05)。 结论 穿孔是结肠镜检查罕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多数发生于直肠、乙状结肠。穿孔的处理多需外科介入,术后引起并发症与穿孔部位、激素使用史、穿孔诊断时间及肠道清洁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发生血栓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这部分疾病人群的认识。方法检索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诊治的IBD患者,筛选出其中明确出现血栓事件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以1∶5选取同时期就诊、相同疾病分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无血栓事件IBD患者连续入组作为对照组,记录一般情况、IBD的分型及活动度、血栓事件的相关症状、发生部位、诱因、治疗及转归,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检索到IBD患者1521例,出现血栓事件者13例,血栓事件的总体发生率为0.85%。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患者中血栓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93%和0.76%。血栓组男6例,女7例;平均年龄(44.3±10.7)岁。76.9%的患者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表现为下肢非对称性水肿。1例CD患者出现下肢动脉血栓,表现为下肢坏疽。血栓组53.8%的患者在发现血栓时处于疾病重度活动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血栓组患者中76.9%的患者在发生血栓前30 d内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明显高于对照组(29.2%)(P=0.003)。抗凝治疗以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为主。2例患者治疗后血栓溶解吸收,其余患者复查均提示血栓再通。结论血栓栓塞是IBD患者的重要并发症,多出现于疾病活动期,常见部位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糖皮质激素可能是常见诱因。抗凝治疗有效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