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5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十二指肠来源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内镜下止血效果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因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胃镜且内镜下判断出血来源于十二指肠的病例,统计病例的基本信息、病灶相关信息、内镜下止血方法等,分析内镜止血效果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128例患者,其中男性106例(82.8%),中位年龄55(39,67)岁。出血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79.7%)、占位病变(14.1%)、血管畸形(3.9%)和憩室(2.3%),共53例(41.4%)患者接受内镜下止血,6例(4.7%)接受介入栓塞或手术治疗。接受内镜下止血的病例中,35例(66.0%)为钛夹机械止血,15例(28.3%)为钛夹联合其他方式止血,3例(5.7%)为药物局部注射。内镜止血的技术成功率为94.3%,但10例(18.9%)病变发生再出血。病灶位于球部后壁是内镜止血失败的危险因素(OR=31.333,95% CI=2.172~452.072,P=0.021);而溃疡≥1 cm是病变再出血的危险因素(OR=7.000,95% CI=1.381~35.478,P=0.023)。结论 十二指肠出血病因仍以消化性溃疡为主,亦存在如憩室出血等特殊原因。病灶位于球部后壁是内镜止血失败的危险因素;较大的溃疡是止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Forrest分级与短期再出血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A~2DS~2评分和AIS-APS评分在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肺炎(SAP)方面的表现。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云南省中医医院住院的20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用于评估风险评分模型的预测性能,包括A~2DS~2和AIS-APS。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评估每种风险模型在预测SAP方面的表现。结果:31例患者发生SAP,发生率为15.5%。在预测SAP时,A~2DS~2评分的曲线下面积为0.798,在截止值为7时,敏感度和特异性的总和最大化(敏感度=77.0%,特异性=84.3%);AIS-AP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为0.847,在截止值为11时,敏感度和特异性的总和最大化(敏感度=88.6%,特异性=73.8%)。AIS-AP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A~2DS~2评分(P=0.046)。结论:AIS-ASP模型是根据常规收集的数据预测SAP的有效工具,在与A~2DS~2模型比较中,显示出极佳的区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基于学习金字塔模型理论的短期半浸入式教学培训对提高消化内镜医师识别早期胃癌(早癌)能力的效果。方法 从本中心随机选取30名消化进修医生作为培训学员,进行4周的半浸入式培训。培训前、理论课后和培训4周后分别测试培训学员识别早癌能力,比较测试的正确率。结果 培训前、理论课后及培训4周后测试正确率分别为44.58%±16.39%、48.54%±16.95%和68.75%±12.06%,培训4周后测试正确率高于培训前及理论课后(P<0.001),理论课后测试正确率高于培训前(P<0.05)。按既往胃镜检查例数分组时,培训前及理论课后,高经验组测试正确率均高于低经验组(P<0.01),培训4周后两组测试正确率相当;随着培训时间的延长,测试正确率逐渐升高(P<0.001);且分组与培训时间间存在交互作用(P<0.001)。相关性分析时,既往胃镜检查例数与培训前、理论课后测试正确率均呈正相关(r=0.668,P<0.001;r=0.581,P<0.01)。结论 基于学习金字塔模型理论的半浸入式培训可有效提高消化内镜医师识别早癌能力。  相似文献   
4.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L)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0年收治12例IL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和病理资料。结果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40.2岁。患者以腹泻、浮肿、浆膜腔积液为主要表现。其实验室检查以淋巴细胞减少,白、球蛋白减少为主要表现。内镜主要表现为小肠黏膜弥漫性分布小白点、小息肉样改变,其它如消化道造影、淋巴管造影均有一定阳性表现。所有患者的内镜下小肠黏膜活检病理均提示不同部位的小肠淋巴管扩张。治疗上以对症支持、低脂、中链脂肪酸饮食为主。部分继发性IL通过根治原发病,或针对病变部位进行局部手术切除病变肠段,或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等使病情得到缓解。结论对于浮肿、腹泻、腹腔积液的患者,同时有明显的低蛋白血症、低淋巴细胞血症,应高度怀疑IL,若活检证实淋巴管扩张,则可诊断淋巴管扩张。治疗可给予对症支持、低脂、MCT饮食,有部分患者可尝试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OES─XQ_(30)纤维内镜临床应用体会──附426例分析杨爱明,陆星华我院在国内最先引进Olympus最新型纤维内镇GIF-XQ30,于1993年6月至10月应用于临床,共检查426例次,对其性能有了一定的了解,现总结如下。观察方法:1、由专人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总结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在内镜超声的特征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8月至2007年9月确诊的11例原发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总结内镜超声的影像特点.结果 内镜超声下见胰腺实质回声极低,胰腺弥漫或局部增大,边缘呈波浪样改变;肝外胆管扩张,胆管壁明显增厚,呈均匀中低回声;可见胰腺周边淋巴结肿大.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胰管扩张或胰石、胰腺钙化和囊肿形成;未见周边血管受累.结论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在内镜超声下具有相对特征性的表现,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7.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特殊类型胰腺炎。由于临床表现缺乏 特异性,临床上与胰腺癌鉴别存在一定困难。AIP的诊断主要包括影像学、血清学、组织病理学、有无其他器官受累 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AIP的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EUS在AIP的诊断 与鉴别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易发非治愈性切除的内镜下特征,并尝试以此构建一项非治愈性切除危险度的评估工具以量化非治愈性切除风险。方法2006年8月—2019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接受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病理为早期胃癌的378处病变纳入病例对照研究。其中78处(20.6%)为非治愈性切除纳入观察组,剩余300处治愈性切除病变中按操作年份相差±1年以1∶3的比例匹配纳入对照组(共234处)。采用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非治愈性切除易发因素,将最小β系数对应的独立危险因素赋1分,其余因素按其β系数与该最小β系数的比值进行赋分,以此建立非治愈性切除预测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完整的378处病变进行分析,观察各评分段的非治愈性切除率。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直径、位置、发红、溃疡或溃疡瘢痕、皱襞中断、皱襞纠集和超声内镜提示浸润深度与早期胃癌病变非治愈性切除相关(P<0.05),而接触或自发出血可能与非治愈性切除相关(P=0.068)。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US提示累及黏膜下层(VS 局限于黏膜内:β=0.901,P=0.011,OR=2.46,95%CI:1.23~4.92)、病变直径3~<5 cm(VS <3 cm:β=0.723,P=0.038,OR=2.06,95%CI:1.04~4.09)、病变直径≥5 cm(VS <3 cm:β=2.078,P=0.003,OR=7.99,95%CI:2.02~31.66)、病变位于胃上1/3(VS 胃下1/3:β=1.540,P<0.001,OR=4.66,95%CI:2.30~9.45)、有皱襞中断(β=2.287,P=0.008,OR=1.93,95%CI:0.95~3.93)均是早期胃癌病变发生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因素直径3~<5 cm赋1分,超声内镜提示累及SM层赋1分,病变位于胃上1/3赋2分,直径≥5 cm和有皱襞中断各赋3分,其他因素均赋0分,再对完整的378处病变进行分析后发现,评分≥2分时病变发生非治愈性切除的概率达41.9%(37/93),约是评分0分时[11.5%(25/217)]的4倍。结论直径≥3 cm、位于胃上1/3、有皱襞中断和超声内镜提示累及黏膜下层是早期胃癌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易发生非治愈性切除,以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但还需积累病例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胃粘膜皱襞粗大4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明确内镜下胃粘膜皱襞粗大的临床意义,提高对该征象的认识。方法:对1990-2001年北京协和医院内镜检出的胃粘膜皱襞粗大4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胃粘膜病理学检查,部分病例行超声内镜检查(EUS)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结果:45例胃粘膜皱襞粗大患者中胃炎30例(66.7%);胃肿瘤7例(15.6%),其中胃癌5例,淋巴溜2例;巨大胃粘膜肥厚症4例均为Menetrier病(8.9%0;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例(4.4%0;吻合口炎、胃溃疡各1例。除1例胃癌位于胃体胃窦交界处之外,胃亚性病变、巨大胃粘膜肥厚症及SLE均分布在胃底和(或)胃体部,或为全胃病变。结论:分布在胃窦部的1-2条粗大胃粘膜皱襞均为炎性改变,分布在胃底、胃体或全胃的病变更有临床意义。EUS及上消化道造影均有助于病变良恶性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是决定病人手术成败和预后的关键。文献报道,超声内镜(EUS)对PNETs的定位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已成为术前定位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