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潘萌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6):2949-2950
目的研究Solitaire FR支架取栓术联合尿激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AIS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Solitaire FR支架取栓术联合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再通情况、优良率、颅内出血发生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结果两组血管再通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优良率[92.10%(35/38)]高于对照组[65.79%(2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颅内出血率为5.26%(2/38),观察组无颅内出血者。结论采用Solitaire FR支架取栓术联合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AIS的效果确切,能改善神经功能,再通血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纯支架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开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6 h内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病人48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单纯支架取栓(支架取栓组)和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桥接治疗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评分(mRS)比较2组疗效,根据2组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变化比较2组有效性,并观察病人90 d mRS预后、不良反应和病死情况。结果2组14 d有效率比较显示,累积有效率均较高(77.78%,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桥接治疗组14 d基本治愈和显效总比例高于支架取栓组(P < 0.05)。2组病人入院到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预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及1个月内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治疗组90 d预后良好率高于支架取栓组(P < 0.05)。结论单纯支架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均能快速开通颅内闭塞大动脉,桥接治疗组的短期及长期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李长茂 《中外医疗》2016,(1):124-125
目的 分析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采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整群选取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于该院并行SolitaireAB支架取栓术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NIHSS评分及mRS评分情况,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15例患者经过取栓手术,均成功的取出血栓,术后3 d检查发现所有患者的闭塞血管均恢复通畅. 治疗结束后患者的NIHSS评分为(4.57±1.17),术后3个月mRS评分为(1.62± 1.21)均明显改善,与之前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较少. 结论 采用SolitaireAB支架取栓术在治疗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中能够有效的疏通血管,再通率较高,且操作安全,术后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直接一次性抽吸取栓(ADAPT)技术与支架取栓术对于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进行取栓的急性颅内血管闭塞患者7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DAPT组和支架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手术信息及临床预后,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手术方式是否为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既往史和术前NIHSS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股动脉穿刺至再通时间、血管再通率、术后NIHSS评分、90dmRS、症状性出血率以及是否静脉溶栓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不同临床结局为因变量,结果显示,性别、手术方式、血管再通率、年龄并不是影响临床结局的因素(P>0.05),术前NIHSS评分(P=0.031)和股动脉穿刺至再通时间(P=0.010)是临床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在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ADAPT技术与常规支架取栓术具有相同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ADAPT)技术联合ACE抽吸导管(美国Penumbra公司)对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5—11月收治行ADAPT联合ACE抽吸导管进行取栓的急性颅内血管闭塞患者46例,记录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评分(NIHSS),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以及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分级等资料,并对手术前后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3例(93.5%)患者实现闭塞血管再通成功,其中mTICI 3级30例,mTICI 2b级13例;19例(41.3%)患者实现一次再通,8例(17.4%)患者实现两次再通(mTICI≥2b);有16例(34.8%)患者抽吸后再辅以支架取栓实现再通.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05,P<0.001).术后90 d随访,29例(63.0%)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ADAPT技术联合ACE导管在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中可获得较高的血管再通率,操作安全简便,临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支架取栓术对伴有颅内外大血管病变的中重度院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发生的、伴有颅内外大血管病变的中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行支架取栓治疗,15例行单纯药物治疗.对比支架取栓治疗与单独药物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下降程度,评估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共纳入患者27例,其中12例进行了支架取栓治疗,术前NIHSS评分为(18.9±6.3)分,术后7 d NIHSS评分为(10.6±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药物治疗组用药前NIHSS评分为(12.7±4.2)分,治疗7d时NIHSS评分为(9.4±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取栓组血管完全再通[脑梗死溶栓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CI) 2b~3级]10例,部分再通(TICI 2a级)1例,未成功再通(TICI 0~1级)1例.术后3个月功能预后良好(mRS评分为0~2分):支架取栓组7例(占58.3%),单纯药物治疗组3例(占2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取栓治疗可明显增加伴有大血管病变的中重度院内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运重建率,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发病4.5 h内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直接取栓及桥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3月本院接诊的80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两组,每组各40例。A组采用直接取栓治疗,B组采用桥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血管再通率、术前及术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以及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预后良好率及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的入院至穿刺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取栓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4 d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4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5.00%,7...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采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26例AIS患者资料,分析即时取栓效果,对比患者术前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并分析术后90 d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 (1)26例进行支架机械取栓的AIS患者中23例(88.5%)成功获得血管再通,采用脑梗死溶栓分级评分(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schemia scale,TICI)进行评估,达到3级或2b级为血管再通;26例患者中3例(11.5%)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4例(15.4%)出现临床死亡。(2)出院时NIHSS评分比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90 d有12例患者(46.2%)达到良好临床预后(mRS 0~2分)。结论: 使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导致的AIS可获得较高的再通率,改善临床预后,但部分病例预后差,提示应更加严格地筛选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支架机械取栓结合Navien导管吸引技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大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大动脉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根据术中是否需要结合Navien导管吸引技术治疗分为单纯机械组和联合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并记录术中取栓次数,对比术前及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NIHSS)量表评分变化、血管再通率、症状性出血等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分级和存活率。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发病至治疗开始时间、合并基础疾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24 h 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NIHSS评分均低于同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单纯机械组,联合组取栓次数较少,血管再通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性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mRS分级和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大动脉闭塞患者,支架机械取栓结合Navien导管吸引技术治疗可减少取栓次数,获得较高的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联合Trevo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30例行静脉溶栓联合Trevo支架取栓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30例行静脉溶栓联合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取栓出血率、血栓逃逸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7天、3个月时,两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取栓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中辅以Trevo支架取栓可获得与Solitaire支架取栓相似效果,且Trevo支架全程可视,但顺应性不足,拉栓时血管牵拉变形大,取栓次数较多,故治疗期间需按照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恰当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Trevo支架取栓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AIS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Trevo支架取栓治疗。统计两组血管再通率和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1.84%(45/49)]高于对照组[75.51%(37/49)],颅内出血发生率[6.12%(3/49)]低于对照组[24.48%(12/49)](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revo支架取栓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IS患者,能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颅内出血发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87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4.44%(38/45),高于对照组的42.86%(1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出院时,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0、60、90 d,观察组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机械取栓治疗ACI患者,可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NIHSS、mR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方法不同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对照组)35例,机械取栓组(观察组)35例。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有效性、近期疗效与远期预后观察。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7.14%vs.80.0%,x~2=5.081,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及14 d 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5.667,5.850,P<0.05)。对照组治疗后3 d与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3,P>0.05),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8.326,P<0.05);2组治疗后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7,P<0.05),治疗后观察组TIMI血流≥2级明显多于对照组,血管急性再闭塞率明显少于对照组(x~2=17.481、10.403,P<0.01)。治疗后2组病变残余狭窄率、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3个月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88、0.159、0.348,P>0.05)。结论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优于动静脉联合溶栓,对神经功能改善时间较早,且其远期临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Solumbra技术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就诊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129例,按照取栓技术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Solumbra技术)69例、对照组(常规支架取栓术)60例;比较2组取栓前及取栓后不同时间点(24 h、14 d和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2组的血管再通率、改良Rankin评分、穿刺-再通时间(PRT)、发病-再通时间(ORT)、取栓次数及随访结局(栓子移位、颅内出血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死亡)。结果 2组取栓前NI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取栓后24 h、14 d和90 d,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一次性取栓血管再通率(30.00%)、最终取栓血管再通率(71.67%)及Rankin预后良好率(43.33%)均分别低于观察组的49.27%、89.86%、69.57%(均P<0.05);对照组PRT、ORT、取栓次数均多于观察组(均P<0.05),栓子移位、颅内出血率亦均高于观察组(均P<0.05)。结论 Solumbra技术用于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其疗效较好,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经功能,减少不良结局,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腾国良  张桂莲 《海南医学》2022,33(3):324-327
目的 比较静脉溶栓桥接血管介入(桥接疗法)与直接介入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10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98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桥接疗法者53例(A组),接受直接介入治疗者45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 h的血管再通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神经功能,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价两组患者90 d预后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不良事件及临床结局.结果 治疗后12 h,A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81.13%,明显高于B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治疗后14 d及3个月的NIHSS评分分别为(10.57±2.80)分、(12.21±3.12)分和(5.26±1.93)分、(7.45±2.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90 d的预后良好率为83.02%,明显高于B组的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颅内出血、牙龈出血、穿刺部位出血、血管再闭塞及临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直接介入治疗,桥接疗法治疗AIS具有血管再通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好、90 d预后良好率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林萍 《吉林医学》2023,(6):1464-1467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行远端血管通路导管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A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导管组和支架组,每组35例。其中支架组采用支架取栓治疗,导管组采用远端血管通路导管抽吸取栓治疗,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MMP-9、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MP-9、VEGF水平均降低,并且导管组变化幅度大于支架组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NIHSS、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ADL评分均升高,并且导管组变化幅度大于支架组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事件包括动脉夹层、心肌梗死、消化出血,其中导管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支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0%,导管组不良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中应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导管抽吸对血管再通率及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43例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导管抽吸治疗,记录术后血管再通、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ADL)评分、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SMS)评分。结果术后血管再通率为88.37%,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率为6.98%;术后2周,与术前对比,NIHSS评分、IADL评分、PSM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中应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导管抽吸治疗效果较好,可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率,利于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18.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2):280-282
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CTA)结合CT灌注成像(CTP)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价值。方法: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CTA和CTP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分为A组(CTA和CTP均为阳性,n=36)、B组(CTA阳性,CTP阴性,n=12)、C组(CTA阴性,CTP阳性,n=21)、D组(CTA和CTP均为阴性,n=9)。治疗24 h内,采用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近期预后效果;治疗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远期预后。结果:治疗后,A组NIHSS评分低于其余3组,B组和C组NIHSS评分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组mRS评分≤2分的患者显著多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结合CTP对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诊的80例AIS-LV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直接取栓组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桥接组行桥接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症状性颅脑出血和出血转化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4 d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下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症状性颅脑出血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取栓组出血转化发生率低于桥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AIS-LVO效果相当,前者能够减少出血转化发生,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管理对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进行支架取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路径管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血管再通情况、生活质量、残疾程度及意识障碍情况。结果:治疗后1、3、21 d,观察组美国国卫院脑卒中评估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路径管理有利于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干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