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目的  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成像技术观察深度麻醉下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对大脑功能连结性的影响。方法  6位在术中磁共振手术室行经蝶垂体瘤切除术的神经外科患者,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4 μg/mL)进行麻醉诱导并维持。分别在患者处于清醒、麻醉和麻醉下进行疼痛刺激三种状态时应用3.0 T场强磁共振仪进行扫描。获取的影象学资料应用AFNI软件分析大脑默认网络,体感运动网络和疼痛相关网络的功能连结性,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种子体素相关分析法结果显示,与清醒状态相比,丙泊酚导致在外科麻醉水平大脑默认网络、躯体运动感觉皮层以及疼痛相关脑区岛叶皮层的脑功能连接显著下降,表现为扣带回、内侧前额叶、岛叶等脑区被抑制(P<0.01)。疼痛刺激后在躯体运动感觉皮层及疼痛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呈现部分恢复,表现为右侧舌回、梭状回、岛叶及扣带回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激活(P<0.01);而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则进一步下降(P<0.01)。结论  在外科麻醉水平,丙泊酚导致大脑各脑区功能连接减弱,提示可能与意识水平降低相关。扣带回、岛叶以及内侧前额叶可能是丙泊酚中枢作用靶点。而疼痛刺激虽可恢复部分脑区功能连结性,但重要脑区的功能连结性仍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比分析双歧层次鉴定法(DHPA法)与ATB法对微球菌鉴定的准确性与可比性。[方法]用DHPA法、ATB法及ID32 SYAPH试条鉴定微球菌。[结果]DHPA法和ATB法对微球菌科35个KIU鉴定的正确性分别为100%与94.3%;对331株临床分离微球菌的鉴定符合率为83.4%。在55株两种方法鉴定不符合的菌株中,有10株为ATB缺码,占鉴定不符合菌株的18.2%,而DHPA法无缺码现象。[结论]DHPA法解决了ATB法存在的缺码或不能鉴定问题,是微球菌准确、快速、简便、经济和实用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53.
术中磁共振影像神经导航手术的临床初步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术中核磁共振影像神经导航(intraoperative MR image-based neuronavigation)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的意义。方法:应用PoleStarN-20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神经导航系统施行神经外科手术22例。对其临床资料、iMRI情况,及其对手术进程和手术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22例手术中,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10例,幕上开颅肿瘤切除术10例,幕下开颅肿瘤切除术2例。iMRI扫描次数从2~5次不等,平均2.6次。共有9例术中扫描发现有肿瘤残留,其中8例(36.4%),需做进一步的切除,最终肿瘤的全切率从60%提高到86.4%。无与iMRI相关的并发症。结论:iMRI神经导航技术的应用,为神经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皮肤切口的设计、手术进程的指导及手术结果的实时判断提供了客观的依据,从而在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颅脑肿瘤的全切率。  相似文献   
54.
激光轮廓注册法在神经导航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激光轮廓注册法在神经导航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在40例神经导航手术中,不采用m arker,而运用Fazer激光轮廓注册仪对头部轮廓进行扫描后,系统即进行自动注册。记录每一病例的平均误差。结果平均注册误差为(2.05±0.58)m m,准确性与传统的标记点注册法相仿。结论激光轮廓注册法用于微创的导航神经外科手术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55.
白质纤维束的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MRI弥散张量成像(DTI)显示脑白质纤维束在脑胶质瘤外科的意义。方法: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30例脑内肿瘤患者接受术前常规头颅MRI序列检查的同时,进行DTI序列扫描,经后处理得到各向异性分数(FA)图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结构,并进行FA值、图像信号强度及对比度的分析研究。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现包括DTI序列扫描以及FA图像生成。脑白质纤维束显示为显著的高信号结构;灰质显示为等信号;脑脊液显示为低信号;脑内肿瘤呈类圆形等、低信号灶;肿瘤周围间质水肿区白质纤维束仍能在DTI的FA图上显像。DTI的FA图像对于脑白质纤维束显影的信号对比度明显优于常规的T1W图像。结论:DTI影像可以清晰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形态结构。结合其他序列的MRI应用于脑胶质瘤的术前诊断,可以准确判别肿瘤和周围脑白质纤维束的毗邻关系,对脑胶质瘤手术方案设计以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预测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巨大不规则型垂体腺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巨大不规则型垂体腺瘤不同手术入路选择的临床意义,总结出针对不同生长形态肿瘤的较好的手术入路和治疗方案。方法根据66例巨大不规则型垂体腺瘤的临床病史特点和CT、MRI等影像学表现,详细制定手术治疗方案,并按照肿瘤的不同生长形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部分术中采用神经导航和神经内窥镜辅助技术。结果本组病例分别采用6种不同手术方案,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51例,大部切除1例,部分切除4例。手术死亡4例。结论术前应根据病史和影像学资料、肿瘤的生长形态以及累及的解剖腔隙,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和治疗方案,避免对鞍区重要解剖结构的损伤,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神经导航和神经内窥镜辅助技术有助于提高肿瘤的切除率。  相似文献   
57.
醋酸钙不动杆菌对11种β-内酰胺抗生素的耐药性张立军何林吴劲松卢月梅李勇梁宝铎(深圳市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020)关键词醋酸钙不动杆菌抗生素敏感试验为探讨醋酸钙不动杆菌对11种β-内酰胺抗生素的耐药性,本文从临床工作中统计了102株醋酸钙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58.
11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最低抑菌浓度的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518020)卢月梅,何林,吴劲松,李勇,张立军,梁宝铎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Klebsiellapneumoniaesubsp.pneumoniae,Kpp)是临床常见...  相似文献   
59.
目的:了解新生儿科病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分离株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表型确证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病房分离的非重复的34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确证.分别用TEM、SHV和CTX-M通用引物对ESBLs阳性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PCR扩增产物经1 %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用凝胶成像系统观察结果进行初步分型.结果:34株细菌中,检出ESBLs阳性菌17株,检出率为50 %.17株ESBLs菌中TEM基因阳性2株,SHV基因阳性15株,CTX-M基因阳性9株;其中,8株单SHV基因阳性,2株TEM、CTX-M基因同时阳性,7株SHV、CTX-M基因同时阳性.结论:SHV型ESBLs是新生儿科病房最常见的ESBLs,其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SHV基因的携带率为100 %,CTX-M型也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60.
288例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肺炎克雷伯菌(kpn)的耐药现状,掌握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发生率。方法 分析2000年7月至2003年7月间从临床感染标本中分离的288株肺炎克雷伯菌对20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用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ESBL确证试验进行分析。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ESBL发生率为41.7%。ESBL株较非产ESBL株对头孢菌有较高耐药率,还对多种其它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仍是对Kpn最有效的药,未出现耐药株;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也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 本院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阳性率较高,碳青霉烯类仍是治疗ESBL株最有效的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ESBL株仍有较好的活性,但不能忽视多耐菌株的出现。为减少ESBL和多耐菌株的产生,应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