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34篇
  免费   720篇
  国内免费   144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70篇
妇产科学   154篇
基础医学   472篇
口腔科学   140篇
临床医学   5316篇
内科学   732篇
皮肤病学   398篇
神经病学   180篇
特种医学   5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658篇
综合类   9006篇
预防医学   7085篇
眼科学   129篇
药学   7229篇
  35篇
中国医学   2002篇
肿瘤学   103篇
  2024年   162篇
  2023年   500篇
  2022年   389篇
  2021年   611篇
  2020年   686篇
  2019年   445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542篇
  2016年   711篇
  2015年   875篇
  2014年   2218篇
  2013年   2078篇
  2012年   2714篇
  2011年   2734篇
  2010年   2473篇
  2009年   2483篇
  2008年   2700篇
  2007年   2398篇
  2006年   2124篇
  2005年   2112篇
  2004年   1384篇
  2003年   1061篇
  2002年   670篇
  2001年   469篇
  2000年   371篇
  1999年   273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特征的结直肠癌患者就医行为选择在中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西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间的差异,为合理引导结直肠癌患者适宜就医及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地区2018年1月-2019年12月17家三级甲等医院21894例首诊结直肠癌成年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采用EmpowerStats 2.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189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就诊于中医院的有862例(3.93%),西医院的有8723例(39.85%),肿瘤专科医院的有12309例(56.22%)。对于不同医疗机构,男性占比均大于女性,58-68岁患者占比最大。且结直肠癌患者年龄、医疗付款方式及肿瘤分期在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分布存在差异(P<0.001)。西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结直肠癌Ⅲ期患者占比最大,而就诊于中医院患者中结直肠癌Ⅳ期最多。从地域分布来看,异地就诊比例(57.32%)大于本地,且就诊于肿瘤专科医院的患者中73.66%来自外地。患者来源前三名分别是北京市、河北省及内蒙古自治区。而在北京市内,西医院患者主要来源于朝阳区、海淀区及西城区,中医院患者主要来源于海淀区、朝阳区及丰台区,肿瘤专科医院则主要来源于朝阳区、海淀区及丰台区。结论 应大力倡导年轻以及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向中医院分流,充分施展中医药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治疗优势;发挥三级医院带动作用,建立对口帮扶医院,减少不必要的跨省流动及提倡结直肠癌的早筛早治,以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周敏  许震娟 《临床肺科杂志》2022,27(2):222-225,236
目的研究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延迟就医与家庭动力学的相关性,希望能够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拟定护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240例诊断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就医的时间进行分组,时间≥24h的延迟就医的患者为观察组,时间<24h的及时就医患者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在文化水平、家庭年收入、在职状态、医疗保险和婚姻状况和APACHEⅡ评分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观念、个性化、系统逻辑和家庭氛围得分比对照组高(P<0.05)。Pearman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延迟就医时间与各个层面分数以及家庭动力总分呈现负相关性(P<0.05)。应变量为延迟就医为应变量,患者的一般资料为自变量,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延迟就医的影响因素为文化水平、家庭动力评分、职业状态、家庭收入、婚姻状况和APACHEⅡ评分。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家庭动力总分与疾病观念、个性化、系统逻辑和家庭氛围得分与延迟就医时间呈现负相关性,患者延迟就医的影响因素是家庭动力学评分。  相似文献   
3.
徐慧 《中国卫生》2020,(1):111-111
与其他综合性医院一样,挂号、检查、现场排队、停车难、候诊时间长,成为潍坊市人民医院患者反映最多的问题。为了回应和解决患者的诉求,医院推出两大举措,一是对门诊流程进行升级改造,二是推出预约挂号、预约检查服务。近年来,医院以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深入拓展服务体验新内涵,制订和开展了一系列便民、惠民措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尝试,患者就医满意度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预防接种门诊在工作时间的接种量变化规律进行数据研究并验证人工与手机分时段预约干预效果。方法运用北京市南苑社区接种门诊、槐房社区接种门诊、西长安街社区接种门诊、马家堡社区接种门诊、鑫福里社区接种门诊、南苑村社区接种门诊、新宫社区接种门诊和花乡社区接种门诊截至2015年3月的数据制作接种量分时段变化规律曲线,利用人工预约和手机预约方式对8家接种门诊进行分组,比较采用人工预约的3个接种门诊和采用手机预约的5个门诊之间在接种量分布变异系数、家长滞留时间、接种速度和满意度等指标的干预效果差别。结果北京市八家接种门诊的时间—接种量分布曲线基本呈正态分布。在进行干预后,未进行干预组在分时段接种量数值平均变异系数[0.62±0.04比0.57±0.03、0.53±0.03]、接种量峰值前后1 h接种量占总接种量的比例[(51.3±2.2)%比(45.6±2.8)%、(41.0±3.3)%]、家长在预防接种门诊平均滞留时间[(39±5)min比(35±5)min、(26±5)min]、预防接种门诊内平均等待家长数量[(32±6)个比(29±6)个、(23±6)个]、预防接种门诊最高接种速度[(96±5)针次/h比(83±5)针次/h、(76±5)针次/h]、医务人员平均空闲时间[(59±7)min比(47±9)min、(31±8)min]显著高于人工预约干预和手机客户端预约干预(P<0.05)。人工预约干预显著高于手机客户端预约干预(P<0.05)。人工预约干预组变异系数平均减小比例显著低于手机客户端预约干预[(8.1±1.4)%比(14.5±3.5)%,P<0.05]。结论接种量在工作时间的不均衡分布是存在多年的问题,人工和手机两种预约干预手段都有改善效果,尽管两者均还有一些缺陷,手机预约的干预方法拥有更宽广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糖尿病护理门诊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作用.方法:取78例糖尿病患者,其中39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39例患者进行糖尿病门诊护理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和血糖指标.结果: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向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糖尿病门诊护理的应用,可以科学创建护理档案,明确随访策略,提升糖尿病的管理水平,使患者具有较强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降低其血糖指标.  相似文献   
6.
戴丽  李宏璐 《海峡药学》2016,(1):229-231
结合我院门诊自动化药房的建立,将药房现行模式与传统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调查门诊和普通病房电脑鼠标不同时段的细菌污染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某院门诊及普通病房的各16个电脑鼠标,分别于8∶00、10∶30、13∶00、15∶30进行采样,样本接种培养后对菌落计数并筛查多重耐药菌。结果32个鼠标共计采样128次,最高菌落数达121 CFU/cm2,平均菌落数为23.9 CFU/cm2。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一鼠标的细菌计数逐渐增多。不同时段门诊和病房的电脑鼠标菌落数比较,在10∶30、13∶00、15∶30三个时间点,病房鼠标的菌落数均高于门诊(均P≤0.05)。64个病房电脑鼠标标本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各1株。结论加强鼠标日常清洁消毒及监测工作非常重要,应增加清洁消毒频率或更换长效消毒剂,加强病房环境的清洁消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医院门诊的就诊满意度进行调查,同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分析。方法:对随机选取的来某院门诊就诊的26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将所得到的数据利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门诊就诊满意度较高,但是仍然存在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应该发现的就是医患之间的沟通以及在就诊时的等候之间存在一定的不满;因为就诊的患者的文化程度、消费水平不一,所以其满意度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针对就诊人群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服务模式,才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就诊满意度,从而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张坤 《继续医学教育》2020,34(4):100-102
目的评价以患者需求为基础的护理模式用于门诊伤口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门诊进行伤口护理的84例患者,每42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伤口护理模式,试验组采取以患者为需求的基础护理模式。经过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对疼痛数字量表得分,焦虑自评分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疼痛数字量表得分以及焦虑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患者需求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在门诊伤口护理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