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6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188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527篇
妇产科学   109篇
基础医学   359篇
口腔科学   68篇
临床医学   836篇
内科学   267篇
皮肤病学   125篇
神经病学   127篇
特种医学   3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981篇
综合类   1364篇
预防医学   416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438篇
  11篇
中国医学   245篇
肿瘤学   121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396篇
  2010年   405篇
  2009年   338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346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益生菌是通过定植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近年关于益生菌与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成为本领域研究热点。益生菌可增强肠道免疫功能,提高新生儿全身免疫力,从而对其呼吸系统疾病的各病理及病理生理功能产生阻遏作用,达到治疗该类疾病的目的。笔者拟就益生菌的定义及种类,新生儿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治疗机制,以及对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等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促进广大儿科医师更好地了解益生菌在治疗该类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围生医学的进步,早产儿尤其是极早产儿和超早产儿生存率大大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越来越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干细胞可用于早产儿BPD治疗,可通过减少炎症、降低肺纤维化及抗氧化应激损伤等修复受损组织,特别是人羊膜上皮干细胞(hAESC),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无致瘤性、低免疫原性、无医学伦理纠纷、强大旁分泌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等显著优势,可改善患儿心、肺功能,而成为目前早产儿BPD治疗的研究热点。笔者拟就hAESC治疗早产儿BPD的作用机制及其优势与挑战等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非计划重返ICU的原因,并探讨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查阅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从本院小儿ICU转出的832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的资料,分析患儿重返ICU的原因,并据此制定应对策略。结果有63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重返ICU,重返率为7.57%,重返ICU的原因包括呼吸道分泌物清理不足、感染、输液剂量与滴速把握不准确导致的肺间质水肿与心力衰竭、家属认知度不够等。结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重返ICU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且复杂的,建议临床工作者通过完善ICU转入及转出标准、抗感染、控制输液量与输液速度、改善肺通气、纠正缺氧、减轻家属的经济负担并改善其对疾病的认知、建立ICU随访制度等措施,来提高ICU患儿的转出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前后挤压型骶骨Ⅱ区骨折与骶丛神经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后挤压致骶骨Ⅱ区骨折造成骶丛神经损伤的机制。方法 经甲醛短期(1年内)浸泡固定的国人尸体6具,12侧。解剖保护骶丛神经,制成前后挤压型暴力致骶Ⅱ区骨折模型,定量测量不同骨折移位时骶丛神经被拉长的距离。另外,利用X线片观察骶从神经受压情况。结果 随耻骨联合分离逐渐增大,骶丛神经张应变呈直线相关逐渐加大,以S1,S4为最显著,且可造成神经的刺伤,多见于L5和S1,X线未发现骶丛神经受压表现。结论 前后挤压型暴力致骶骨Ⅱ区骨折神经损伤以牵拉伤为丰,以S1,S4为主,且与骨折移位程度成正相关关系。神经的刺伤,多见于骨折移位较大的L5和S1。  相似文献   
5.
对28例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实施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Harris评分平均86分。提示术前加强指导,术后认真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并发症、详细指导能锻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张蔚 《健康问答》2006,(7):50-50
我产后未满一个月时。肩背开始疼痛,产后42天腰骶骨也开始疼痛,现服用中药已经100多服。肩背和腰骶骨仍是酸痛,并因此患上严重的抑郁症。请问我的疼痛真的是“不可救药”了吗?  相似文献   
7.
骶骨肿瘤切除ISOLA重建骨盆环稳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ISOLA重建骨盆环稳定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32例骶骨肿瘤患者。肿瘤切除后均应用ISOLA行腰骶部内固定植骨融合,其中24例行前后联合入路,结扎双侧髂内动脉;8例行单纯后路肿瘤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术后经过6个月~5年的随访,术后感染去除内固定1例,因肿瘤复发死亡3例,再手术3例,失访5例,余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植骨融合好,骨盆环稳定,内固定物无松动,未发现断钉断棒现象。结论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ISOLA重建下腰椎及骨盆环稳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骶骨肿瘤的分区切除与重建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骶骨肿瘤按其发生部位进行分区切除,选择相应重建方式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988年2月-2005年1月手术治疗43例骶骨肿瘤患者,按肿瘤侵及部位(即上段骶骨、骶髂关节及骶髂关节水平向外的髂骨是否被破坏)对骶骨肿瘤进行分区切除并重建,相应的手术及重建方式包括单纯切除、钢针加塑形骨水泥(CPC)重建骶骨、钢板螺钉固定或骶骨螺钉固定重建骶髂关节、不同长度的Luque棒或髂骨棒加钢丝缠扎或TSRH或Isola或CGWS腰椎骨盆内固定。并给予相应的放疗与化疗。结果: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3例,切口皮肤边缘坏死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经积极处理后均治愈。随访1-17年,平均75个月,43例患者中39例(90.7%)术后疼痛得到缓解,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降低到术后3.4分(P〈0.01)。14例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中,11例术后症状改善,3例无改善。20例行自体和或异体植骨的患者术后1年16例获得骨性融合。3例脊索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于术后1年因复发而进行1次或多次手术,其中有5例和1例骨髓瘤、1例转移癌患者于术后17-50个月因肺部和全身转移死亡。发生断棒2例,均再次手术更换断棒。结论:按肿瘤部位进行分区切除,选择相应的重建方式,达到尽可能广泛切除肿瘤组织和维持脊柱及骨盆稳定性的目的.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12岁。于1997年1月10日入院。自幼无症状。2小时前上学走路时突发心悸求诊我院。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VT),室率为140次/分,QRS呈左束支阻滞型。静注利多卡因有效。WT可校为窦性心律,但停药后复发,故送入我科。体格检查:血压13/gkPa,发育营养正常,皮肤无水肿,颈静脉无怒张,心界饱满,心率14o次份,律齐,未听到病理性杂音,双肺(-),肝脾未触及。窦性心率时心电图:QRS率71对次/分,电轴 127o,aVR呈qR型,VS呈RS型,RjS/J’于1,T波在VI-V4倒置,提示右室扩大。胸片:心脏扩大,心胸比率0.56。…  相似文献   
10.
报告药物治疗无效、射频导管消融失败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ARVD)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1例患者,在电生理导引下行右室前游离壁隔离术治疗成功。术后随访7个月无室速发作,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提示部分右室隔离术对有生命危险和药物治疗无效及射频导管消融失败的ARVD室速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