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愈心梗液保护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状动脉造成实验性AMI心力衰竭模型,并使之长期存活。造模成心力衰竭心肌细胞及线粒体超微结构和抗氧化的作用。方法结扎Wistar大鼠冠功后,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即空白组、假手术(只穿刺不结扎)组、模型组、开搏通组、愈心梗液大、中、小剂量组。各给药组于手术即日起开始灌胃给药,连续4周。4周后麻醉处死大鼠.心脏组织切片处理后通过电镜和光镜观察心肌细胞及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及测定心肌细胞的横截面积、周长,同时测定大鼠心肌组织和血清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动物造模4周后,大鼠心肌细胞中心肌纤维排列杂乱,图像系统测量显示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大、周长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愈心梗液大、中剂量可显著降低大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周长和直径(和模型比较,P〈0.01)。减少大鼠心肌组织和血清中MDA的含量和升高SOD的含量。结论愈心梗液可抑制大鼠AMI后心肌细胞的代偿性增大,保护线粒体结构的相对完整性,提高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干预AMI大鼠心室重构VR的病理过程,有改善AMI后心力衰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总结血管重建术后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建立辨证标准,分析其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根据以往研究结果,制订专家咨询问卷,对全国17个省市45家医院的105位相关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建立Epidata3.1数据库,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血管重建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常见证型,并建立辨证标准,分析其实用性和可行性。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专家问卷105份,回收105份,回收率为100%,其中103份问卷有效,有效率98.10%。根据证型常见度,将累积百分率≥80%且变异系数≤0.45者作为血管重建术后的主要证型(血瘀证、气虚证、痰浊证);将累积百分率≥80%且变异系数≤0.45者的症状作为支持该证型诊断的要素;以百分比反映专家对该问卷的认可度。结论通过对103名心血管病专业中医专家的经验总结,为血管重建术后主要证型的辨证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颈动脉及其分支,利用现代超声血管成像技术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掌握其产生、发展和消退规律,通过总结,中医药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指出中医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方面全面调节机能和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干预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苓桂气化方(LGQH)对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模型大鼠的心脏功能及血糖、血脂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诱导加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复合HFpEF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随机分为HFpEF模型组、诺欣妥组、苓桂气化方低剂量、高剂量组,以及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正常对照组、Wistar kyoto(WKY)空白对照组,各给药组灌胃相应药物,HFpEF模型组及两个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8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脏超声功能指标包括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二尖瓣心房收缩期最大血流(A)等;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大鼠空腹胰岛素(FINS)、C肽(C-P)、心钠素(ANP)、B型脑尿钠肽(BNP)等的含量;取大鼠心脏组织做大体病理和病理切片检测。[结果] 与HFpEF组比较,诺欣妥和苓桂气化方低、高剂量组均对E、E/A比值有一定的改善作用(P<0.05或P<0.01),苓桂气化方组可使大鼠ANP、BNP含量不同程度的减低(P<0.05或P<0.01),而诺欣妥组仅BNP含量较前降低(P<0.01),诺欣妥和苓桂气化方低、高剂量组可不同程度降低FINS、C-P及LEP含量(P<0.05或P<0.01),苓桂气化方低、高剂量组还可降低GSP及GLU水平(P<0.05或P<0.01);苓桂气化方低、高剂量组大鼠血脂指标TC及LDL-CHO水平均较前降低(P<0.05或P<0.01);诺欣妥和苓桂气化方低、高剂量组均对大鼠hs-CRP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1)。[结论] 苓桂气化方具有改善大鼠心脏舒张功能,抑制心房结构性重构,同时具有降低炎性因子、改善糖脂代谢及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口服液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疗效的作用及对患者血小板活化分子表达率及聚集性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加血府逐瘀口服液组(治疗组)和西医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79.07%、62.79%,差异有显著性(P<0.01);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86.05%、76.74%,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分子表达率和聚集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血府逐瘀口服液能抑制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分子表达和血小板聚集性,改善冠心病心绞痛及其相关症状较单纯用西药治疗为优.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不同分型舌苔间存在明显变化,准确辨识舌苔,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冠心病患者舌苔相关研究的进展,以及冠心病不同分型及不同中医证型舌苔的变化特点及比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成像技术评价苓桂气化方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早期患者左室心肌运动的改善。方法 纳入明确诊断为HFpEF早期且中医辨证为气化不利证见水饮内停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试验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苓桂气化方颗粒(每袋27.5 g)口服,每日2次,每次1袋,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6 min walking test, 6MWT)测试,并在步行试验结束后立即进行心脏功能相关指标检测:患者运动负荷状态下的常规心脏超声参数[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 LAd)、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 IV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舒张早期二尖瓣口峰值流速(E)、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间隔侧及侧壁侧运动速度(e′)、计算平均E/e′],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温灸刮痧疗法对冠心病血瘀证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冠心病血瘀证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在常规心血管中西医治疗与护理基础上,联合实施温灸刮痧疗法;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心血管中西医治疗与护理。连续治疗2周,观察分析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瘀证积分及舒适度量表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冠心病血瘀证病人临床症状、血瘀证积分及舒适度量表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灸刮痧疗法不仅可以改善冠心病血瘀证病人临床症候群和舒适度,降低血瘀证积分,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愈心梗液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目的观察愈心梗液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早期心室重构的干预作用。方法结扎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体表心电图Ⅱ导示STT弓背抬高,证实AMI形成后,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于手术后第2日开始灌胃给药,连续4周。然后经左颈总动脉插管观察大鼠的心脏功能,同时颈动脉取血检测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愈心梗液大、中剂量和开搏通皆可明显降低AMI大鼠心脏指数(P<0.05或P<0.01)、ET含量(P均<0.01)和左室舒张终末压(LVEDP,P<0.05或P<0.01),升高左室内压峰值(LVSP,P<0.05)和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P<0.01)。愈心梗液大剂量和开搏通还可显著降低AMI后大鼠的AngⅡ含量。结论愈心梗液可显著降低AMI大鼠左室重量和心脏指数,降低血浆ET和AngⅡ的含量,改善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对AMI后早期心室重构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心力衰竭一直是心血管领域防治的重点和难点。心衰的分期既是对疾病的诊断和评估,也是疗效评价的基础。中医认为,心衰从发病缓急上存在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稳定期,慢性稳定期又存在着早、中、晚期的进展性,但是中医对心衰分期存在很大的瓶颈:(1)由于缺乏对各期的明确界定,这种分期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限制了中医药防治心衰疗效评价的一致性;(2)中医强调以症状为主的心衰分期模式无法识别无症状的心衰风险期和心衰前期,容易错过最佳干预节点,无法体现中医治未病思想和优势。因此,笔者提出结合现代医学对心衰的分期定义,建立中西医病证结合、宏观症状与微观指标相结合的心衰分期诊断模式,对心衰各期进行明确界定,以有效指导中医临床分期治疗。针对心衰发病的复杂性、进展性和变化性,建立人工智能的整合中西医结合系统信息的心力衰竭预测模型,用于心衰分期诊断、指导心衰用药和评价心衰预后,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