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0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tenosis of the coronary artery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HD). Consequently, revascularization [e.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an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has been the primary therapeutic approach to IHD. Such strategy has indeed revolutionized the management of IHD patients. However, not all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schemia have visible coronary stenosis. Moreover, cardiovascular events occur in nearly 20%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ho have undergone PCI. The recently proposed “solar system” hypothesis of IHD postulates that coronary stenosis is only one (albeit important) of its features. Mechanistic contribution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 of multiple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es beyond coronary stenosis are highlighted in this hypothesis. On the basis of a holistic regulation and individualized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CM) has been used in the real-world setting to manage a variety of diseases, including IHD,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s years. In this article, we summarize the evidence of CM that supports the “solar system” IHD hypothesis, and argue for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IHD. At the theoretical level, the central features of this approach include a holistic view of disease and human subjects, as well as individualized medicine. At the practical level, this approach emphasizes anoxia-tolerance and self-healing.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冠心Ⅱ 号进行提取工艺改进并观察其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 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冠心Ⅱ 号提取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得到精制过滤液和纯化洗脱液, 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主要成分分析。 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下结扎法制备 AMI 模型, 造模成功的 50 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 尼可地尔片组( 2.7 mg/kg 体重)、 复方川丹颗粒组( 川丹颗粒, 4.60 g 生药 /kg 体重)、 冠心Ⅱ 号精制组( 4.60 g 生药 /kg 体重)、 冠心Ⅱ 号纯化组( 4.60 g 生药 /kg 体重) 组, 每组 10 只。 另设 10 只穿线不结扎为假手术组。 术后第 2 天开始灌胃给药, 连续 4 周, 假手术组、 模型组灌胃等容积纯净水。 采用高频超声心动图检测各项心脏形态学和功能指标。 ELSIA 法检测心肌钙蛋白 T( cTnT)、 内皮素 -1( ET-1)、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 肌酸激酶同工酶 MB( CK-MB)、 血栓素 B2( TXB2) 和 6- 酮 - 前列腺素 F1α( 6-Keto-PGF1α) 水平。 TTC 法染色测量心肌梗死面积, HE 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和炎症细胞浸润状态。 结果 丹酚酸 B 和芍药苷外标含量分别为川丹颗粒 0.767%、 0.418%, 冠心Ⅱ 号精制组 4.247%、1.546%, 冠心Ⅱ 号纯化组 32.758%、 12.150%。 与假手术组比较, 模型组 ET-1、 TXB2 升高( P<0.05,P<0.01), 心脏超声学检测指标改善( P<0.05, P<0.01)。 与模型组比较, 冠心Ⅱ 号方两组和尼可地尔片组心脏超声学检测指标改善( P<0.05, P<0.01), 大鼠心重指数、 梗死面积比值、 cTnT、 ET-1 和 TXB2水平亦降低( P<0.05, P<0.01) ; 川丹颗粒组部分心脏超声学检测指标改善( P<0.05, P<0.01), 大鼠心重指数、 cTnT、 ET-1 和 TXB2 降低( P<0.05, P<0.01) ; 各给药组大鼠心肌缺血区的心肌细胞炎症浸润和细胞形态不同程度改善。 结论 冠心Ⅱ 号提取工艺改进的主要有效成分丹酚酸 B 和芍药苷含量有较大提高, 可提高 AMI 后大鼠心脏的射血分数、 抑制心室重构及改善心功能, 部分指标优于川丹颗粒。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血运重建治疗和抗血小板、调脂药物的应用,显著改善了预后,但近晚期血栓形成、无/慢复流和支架内再狭窄等仍是严重影响预后重要问题。因此,如何中西医优势互补,进一步改善预后,仍是中医临床面临的一个挑战。史大卓教授在结合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明辨AMI气血阴阳虚实之不同,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在传统活血化瘀的基础上,注重"毒"邪致病这一病机特点,临证灵活应用益气、活血、化毒、生肌、通腑等法,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介入术后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5C临床试验中合并糖尿病介入术后ACS患者的亚组分析,共281例。其中对照组145例患者,治疗组136例患者。对照组为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心悦胶囊2粒,每日3次,复方川芎胶囊2粒,每日3次口服,用药0.5年,随访1年,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次要终点事件包括脑卒中、心力衰竭、ACS再住院。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1、3、6、9、12个月血瘀证计分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随访12个月中,治疗组患者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患者未发生非致死心肌梗死,对照组发生5例,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例患者因ACS再入院,对照组12例,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1个月比较,治疗组6、9、12个月心绞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9个月时心绞痛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12个月,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15.4%)明显低于对照组(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1、3、6、9、12个月及对照组3、6、9、12个月血瘀证计分皆明显降低(P0.05),治疗3、6、9及12个月时,治疗组血瘀证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活血中药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干预介入后糖尿病ACS患者,可减少再次血运重建和心绞痛的发生,改善患者血瘀证计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中华实验用小型猪冠状动脉再狭窄模型,观察中药莪术组分涂层支架抑制内膜增殖的有效性。方法将18只小型猪随机分为莪术组分涂层支架组(ZES组)、雷帕霉素涂层支架组(SES组)及金属裸支架组(BMS组),每组6只,分别在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置入同一种支架各1枚。术后30 d冠状动脉造影后将猪处死,观察支架血管段的病理形态及影像学变化。结果 30 d时,与BMS组比较,ZES组和SES组平均管腔直径和平均管腔面积均明显增大(P<0.05),直径狭窄率和面积狭窄率明显减小(P<0.05);与SES组比较,ZES组和BMS组炎症积分明显降低,内皮化积分明显升高(P<0.05);3组损伤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扫描电镜观察,SES支架组30 d时可见部分支架节段内皮化不全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ZES支架可有效地抑制血管内膜增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地精子皂甙对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缺血-再灌注诱发心律失常大鼠模型,观察地精子皂甙对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组织乳酸代谢、Ca2 浓度、脂质过氧化损伤及心肌细胞膜Na -K -ATPase和Ca2 -Mg2 -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组织乳酸大量堆积,脂质过氧化增强,Ca2 含量增高,而心肌细胞膜Na -K -ATPase、Ca2 -Mg2 -ATPase活性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地精子皂甙大、中剂量治疗组心肌组织乳酸含量明显降低,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也明显较低,而超氧歧化酶(SOD)活性升高(P<0.05),其中地精子皂甙大、中剂量和维拉帕米皆可明显提高心肌细胞膜Na -K -ATPase、Ca2 -Mg2 -ATPase活性,并能明显降低心肌组织Ca2 含量(P<0.05).结论地精子皂甙具有明显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乳酸代谢,对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提高缺血心肌细胞ATP含量,提高心肌细胞膜Na -K -ATPase、Ca2 -Mg2 -ATPase活性,抑制了Ca2 超负荷,从而发挥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剑刚  张蕾  史君鹤  张大武  史大卓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3):4-7,11,88,90,93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IPC)、缺血后适应(IPOC)对大鼠心肌组织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Toll样受体(TLR)及下游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通过SPSS软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冠状动脉前降支下置线不结扎,n=15);I/R组(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min,再灌注60min,n=15);IPC组(冠状动脉前降支3次3min/5min的缺血/再灌注循环,然后结扎30min后,再持续灌注60min,n=15);IPOC组(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min,3次10s的缺血/再灌注循环,再持续灌注60min,n=15)。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T(cTNT)水平;氯化硝基四氮唑兰(NBT)染色测定大鼠左室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心肌组织TLR-2、4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与I/R组比较,IPC组、IPOC组大鼠血清CK-MB和cTNT水平显著降低(P<0.01),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心肌组织TLR-2、4表达和炎症因子IL-6、IL-1β、MCP-1、TNF-α含量显著下降(P<0.05,P<0.01);与IPC组比较,IPOC组减小I/R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清CK-MB及心肌组织IL-6等作用和IPC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POC与IPC同样具有减轻心肌I/R损伤程度和缩小心肌梗死范围等作用,抑制TLR-2、4的表达可能是其保护I/R心肌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血管壁组织NF-κB和血清ICAM-1、TNF-α水平等方面,探讨蒺藜总皂苷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取50只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喂普通饲料。其余40只给予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再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10只,继续喂高脂饲料;小剂量治疗组10只,喂高脂饲料和蒺藜总皂苷每只6.3mg/(kg·d);大剂量治疗组10只,喂高脂饲料和蒺藜总皂苷每只12.6mg/(kg·d);阳性药物对照组10只,喂高脂饲料和辛伐他汀每只2.35mg/(kg·d)。2周后,测定血脂、血清ICAM-1、TNF-α水平及血管壁组织NF-κB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小剂量、大剂量治疗组、阳性药物对照组ICAM-1、TNF-α浓度水平均降低;模型组NF-κB活化,表达增强,小剂量、大剂量治疗组、阳性药物对照组NF-κB表达的活性较模型组低。结论蒺藜总皂苷能通过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NF-κB的激活,降低血清中ICAM-1、TNF-α的含量,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西洋参茎叶总皂苷 (Panax quinquefolium saponin, PQS)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 (sham) 组、AMI组、牛磺酸 (300 mg·kg-1·d-1) 组及PQS (50、100和200 mg·kg-1·d-1) 组 (n=15)。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AMI模型。术后第2天开始,各用药组用饮用水10 mL·kg-1·d-1溶解药物灌胃,sham组及AMI组予等量饮用水灌胃。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比色法测定非梗死区心肌组织羟脯氨酸含量;TUNEL法检测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质网应激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钙网蛋白 (CRT)、C/EBP同源蛋白 (CHOP) 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 与AMI组比较,PQS低、中、高剂量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分别降低17.2%、20.3%和38.8%,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降低8.9%、9.0%和17.2%,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分别降低31.4%、38.5%和66.9%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分别降低18.2%、18.8%和34.2%,射血分数分别升高44.9%、60.1%和118.0%,左室短轴缩短率分别升高55.4%、71.0%和148.0%,梗死范围分别降低4.6%、39.5%和55.8% (均P<0.05);非梗死区心肌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分别降低34.5%、35.9%和48.7% (P<0.01)。与AMI组比较,PQS 200 mg·kg-1·d-1组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27.3% (P<0.05),GRP78和CRT蛋白表达分别降低79.9%和80.8% (P<0.01),CHOP和Bax分别降低42.5%和53.1% (P<0.01),Bcl-2表达升高1.1倍 (P<0.01);上述保护作用的程度与内质网应激抑制剂牛磺酸相近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CHOP蛋白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正相关 (r=0.797, P<0.01)。结论: PQS剂量依赖性减轻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其机制与抑制CHOP介导的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GSTT)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50只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喂普通饲料,其余40只给予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再随机分为4组:①模型组10只,继续喂高脂饲料;②小剂量组10只,喂以高脂饲料和GSTT,每只6.3mg/(kg·d)只;③大剂量组10只,喂高脂饲料和GSTT,每只12.6mg/(kg·d);④阳性药物对照组,喂以高脂饲料和辛伐他汀每只2.35mg/(kg·d),2周后,测定血脂及血清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STT大、小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CRP、VCAM-1水平显著降低(P<0.01),GSTT大剂量组血清MCP-1明显降低,而GSTT小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对血清MCP-1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蒺藜总皂苷具有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