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77篇
  免费   4508篇
  国内免费   2528篇
耳鼻咽喉   357篇
儿科学   684篇
妇产科学   264篇
基础医学   3644篇
口腔科学   951篇
临床医学   6082篇
内科学   4653篇
皮肤病学   536篇
神经病学   1187篇
特种医学   14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3739篇
综合类   11697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4768篇
眼科学   726篇
药学   5660篇
  57篇
中国医学   3952篇
肿瘤学   2350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588篇
  2022年   1342篇
  2021年   2029篇
  2020年   1685篇
  2019年   1077篇
  2018年   1080篇
  2017年   1374篇
  2016年   1084篇
  2015年   1887篇
  2014年   2426篇
  2013年   2759篇
  2012年   4015篇
  2011年   4450篇
  2010年   3603篇
  2009年   3335篇
  2008年   3337篇
  2007年   3267篇
  2006年   2943篇
  2005年   2516篇
  2004年   1703篇
  2003年   1301篇
  2002年   1027篇
  2001年   866篇
  2000年   777篇
  1999年   449篇
  1998年   287篇
  1997年   232篇
  1996年   187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7篇
  1969年   8篇
  1965年   7篇
  1937年   6篇
  1932年   10篇
  193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通过对颈椎病患者上下终板弧形高度、椎间隙高度与椎间隙后骨赘的影像学测量,研究其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颈椎病手术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8例,年龄30~72岁,平均52岁,女60例,年龄37~79岁,平均54岁。其中C2,3 6例,C3,4 15例,C4,5 32例,C5,6 42例,C6,7 13例。术前及术后摄颈椎X线片,利用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调阅影像,测量椎间隙的下上终板弧形高度(L1,L2),椎间隙高度(L3)及后方骨赘的宽度(L4)。利用Spearman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L1与L4对比(r=-0.34,P<0.05),L3与L4对比(r=-0.36,P<0.05),存在负相关。L1与L3对比(r=0.38,P<0.05),L2与L3对比(r=0.48,P<0.05),存在正相关。L1与L2对比(P>0.05),L2与L4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终板弧形高度与椎间隙后缘骨赘宽度呈负相关,通过其测量可明确颈椎退变程度,对颈椎病的早期防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非密闭雾化方式在不合作患儿接受布地奈德雾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270例3岁以下使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Pari雾化系统、Philips雾化系统及Salter雾化系统3个治疗组,毎组90例,各组又依据面罩距离面部0 cm、2 cm、4 cm分为3个小组,毎组30例,分别测量各组雾化气流流速及吸入雾化颗粒量占总雾化颗粒量的比例。采用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雾化气流流速及雾化吸入量在不同雾化系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种距离下,Pari系统均能使患儿吸入最多量的雾化颗粒,其次是Salter系统,再是Philips系统,与此相反,气流流速Pari系统最低。Pari系统离开面部4 cm及Salter系统离开面部2 cm的吸入量均高于Philips系统0 cm的吸入量。结论 选择合适的非密闭雾化系统方式,是提高不合作患儿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评价调整光学切削直径及Kappa角后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行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13例(626眼),根据切削直径分成两组,试验组157例314眼,切削直径设定为6.0 mm,对照组156例312眼,切削直径设定为6.5 mm。试验组患者激光切削前修正Kappa角,对照组不做修正。患者术前进行裸眼视力、主视眼确定、验光、眼压、暗室下瞳孔直径、泪液分泌试验、裂隙灯、散瞳验光、眼底检查、pentacam测量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及Kappa角等检查。术后1 d、1周、1个月随访,并检查裸眼视力、角膜厚度、波前像差及夜间视力、光晕、眩光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角膜厚度变化、手术所用时间以及两组患者术后的高阶像差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分别为18~44(24.19±5.33)岁、18~42(25.08±4.91)岁,屈光度分别为(-7.47±1.04)D、(-7.61±1.12)D。两组年龄、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Kappa角分别为,X轴:(210±40)μm、(200±30)μm,Y轴:(190±30)μm、(220±40)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两组手术前后的角膜厚度及术后角膜基质床的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5.56±1.89)s和(20.83±3.0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试验组的总高阶像差和垂直慧差的变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 P<0.01),但两组间的水平慧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球差低于试验组(P<0.01)。结论 LASIK手术中科学合理地调整Kappa角可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6.
The present study compared the level of occupational strain and work ability among Han, Hui, Uygur, Hui, and Kazakh teachers, and explored ethnic differences based on the associations of psychosocial factors at work, occupational strain, and work ability.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2,941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Xinjiang Province, China. Psychosocial factors, occupational strain, and work ability were measured using the Occupation Stress Inventory—Revised Edition (OSI-R) and Work Ability Index. Han and Hui teachers experienced reduced work ability compared with Uygur and Kazakh teachers, and this finding was caused, in part, by exposure to psychosocial factors at work. The vo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strains caused by these fact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ed work ability among all ethnic teacher group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e importance of taking action to reduce occupational strain for promoting teachers' work ability in multiethnic workplaces.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以行为-结构化-关系(BSR)干预模式对短期住院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干预疗效,为改善ASD儿童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确诊为ASD的2~6岁儿童1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ASD儿童均接受BSR模式的短期课程训练,训练课程包括个别辅导、游戏课、运动课、音乐课等,每天训练时间6 h,持续1个月;对照组ASD儿童处于干预等待,接受随访观察和评估。所有ASD儿童干预前、后均接受儿童心理教育评估(第三版)(PEP-3)来进行各方面能力变化的评估。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干预前各副测验的原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SD儿童干预后认知、语言理解、模仿、情感表达、社会互动、行为特征-非语言、适应行为的原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2.02、4.14、3.69、4.42、2.69、2.96,P<0.05);但小肌肉、大肌肉、自理的原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1.05、-0.84,P>0.05)。结论 BSR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短期住院ASD儿童的预后,可推广用于儿童ASD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笔者根据现代临床子宫内膜的病理演变过程结合中医“异病同治”理念,提出“子宫内膜功能亢进性疾病”概念,涵盖5种常见的子宫内膜疾病: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Ovulatory dysfunction,AUB-O),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基于文献的汇总,分析得到此类疾病的子宫内膜病理演变与中医病因病机的关联性,为寻找关键通路、创新性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方向,对深化中医妇科学常见疾病的共性病因病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9.
薄层色谱鉴别在历版《中国药典》中的应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而薄层扫描含量测定在最近几版《中国药典》中的应用比例逐渐降低。随着对中药质量标准体系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薄层色谱法的不足之处陆续显现,如仪器普及率低、设备并不简单、结果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差、鉴别速度及准确性不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展开剂毒性大等,逐渐不合时宜。在制定中药质量标准时,研究者不应该墨守成规,薄层色谱鉴别也不应该是雷打不动的定性鉴别必备选项。高效液相色谱法具备完全取代薄层色谱法的可行性,薄层色谱法可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补充。为充分降低检测成本、缩短检测周期、提高鉴别效率,笔者建议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应该大幅减少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应用,增加高效液相特征图谱鉴定,尽量做到“一个条件,一张图谱”;除非确有必要,《中国药典》等国家质量标准体系应将薄层色谱鉴别作为推荐方法,而非强制标准。  相似文献   
10.
阐述当前“人工智能+X”背景下市场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分析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从重塑学科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与课程设置、建设“双师型”导师队伍、搭建多方协同共建共享在线平台及设立“政用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等方面探索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期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具备学科优势特色的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