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11篇
  免费   3630篇
  国内免费   2442篇
耳鼻咽喉   396篇
儿科学   433篇
妇产科学   418篇
基础医学   4108篇
口腔科学   633篇
临床医学   4827篇
内科学   4778篇
皮肤病学   423篇
神经病学   1789篇
特种医学   13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3108篇
综合类   6360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一般理论   7篇
预防医学   2588篇
眼科学   983篇
药学   4034篇
  44篇
中国医学   2318篇
肿瘤学   2935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586篇
  2022年   1228篇
  2021年   2022篇
  2020年   1570篇
  2019年   1279篇
  2018年   1331篇
  2017年   1405篇
  2016年   1193篇
  2015年   1738篇
  2014年   2224篇
  2013年   2012篇
  2012年   2819篇
  2011年   2957篇
  2010年   1809篇
  2009年   1477篇
  2008年   1956篇
  2007年   1861篇
  2006年   1731篇
  2005年   1639篇
  2004年   1148篇
  2003年   1094篇
  2002年   959篇
  2001年   766篇
  2000年   708篇
  1999年   727篇
  1998年   459篇
  1997年   401篇
  1996年   312篇
  1995年   315篇
  1994年   270篇
  1993年   197篇
  1992年   218篇
  1991年   201篇
  1990年   146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140篇
  1987年   102篇
  1986年   80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42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7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蓬勃兴起为现代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在中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中崭露头角,二者的融合不断加深,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的发展前景、争议挑战也引发了诸多思考。本文将从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入手,对人工智能辅助中医诊断、智能决策与数据挖掘、健康管理及中草药现代化研究等方面,就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为AI视域下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智能化赋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策略,以助力中国科技期刊冲刺世界一流水平。【方法】 通过研读相关政策和研究文献,结合对NatureScienceThe LancetCell等不同类型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分析,解析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概念及内涵,探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议。【结果】 卓越的办刊理念、全方位的国际化水平、世界一流的人才队伍、先进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汇聚一流前沿成果、卓著的科学声望是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必要条件。“高、精、尖”和“稳、准、狠”的办刊策略,是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充分条件。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要理性且准确地认知其内涵,始终坚持卓越的办刊理念、国际化战略、人才战略、质量战略和集群化战略。【结论】 中国科技期刊既要扎根祖国大地,又要学习世界一流期刊的成功经验,从办刊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方面吸收借鉴,才能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基因表达数据集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BCAN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在Oncomine数据库中挖掘BCAN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情况。从TCGA数据库中获取ccRCC患者临床资料和目的基因的表达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GEO数据库中GSE73731数据集的ccRCC样本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与BCAN相关的蛋白。结果BCAN低表达组的ccRCC患者在病理分期及T分期方面低于高表达组(P<0.001;P=0.001);N分期及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AN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优于高表达组(P=0.033)。BCAN基因高表达组的样本主要富集在KRAS信号通路。结论BCAN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有望成为ccRCC不良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6.
7.
观察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记忆功能及脑内突触囊泡蛋白(synaptic vesicular protein,SYN)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90 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每组各30只。线拴法制作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模型。电针组取“百会”“水沟”“内关”“三阴交”穴位,应用“醒脑开窍”法进行电针,每天电针30 min,连续电针6 d休1 d,7 d为一个疗程,首次电针干预在造模成功24 h后进行。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进行电针干预。大鼠分别按7、14、21 d 3个亚组进行运动及记忆功能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检测脑内SYN的蛋白表达。结果 电针组运动功能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进入隐藏区潜伏期时间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1),电针组脑梗死率较模型组显著缩小(P<0.01),SYN的蛋白表达电针组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1)。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梗死灶,SYN表达最弱。结论 电针干预能减小脑梗死体积,上调脑内SYN的表达,进而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记忆及运动等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王晓莉  刘燕  何振娟  陈超 《安徽医药》2016,37(10):1204-1207
目的 通过观察早产儿不同胎龄Toll样受体9(TLR9)的表达,探讨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的机制。方法 采集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活产新生儿的脐血229份,按胎龄分为4组,28~31周组,31~34周组,34~37周组,≥37周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其TLR9的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了解其与胎龄之间的关系,并分析mRNA和蛋白表达间的相关性。结果 TLR9阳性细胞率在28~31周组,31~34周组,34~37周组,≥37周组分别为(15.93±6.23)%,(11.63±6.70)%,(13.66±6.88)%,(20.51±12.06)%;其在胎龄28~31周较高,至31~34周逐渐下降至最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37周后TLR9阳性细胞率表达逐渐升高,至≥37周达最高,两胎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1~37周间新生儿脐血TLR9阳性细胞率与胎龄呈正相关(r=0.273,P=0.006)。TLR9 mRNA表达在28~31周组,31~34周组,34~37周组,≥37周组分别为(4.95±3.44)%,(8.89±8.49)%,(13.91±10.92)%,(7.19±7.11)%;其在28~36周逐渐升高,与胎龄呈正相关(r=0.355,P< 0.001)。≥37周TLR9 mRNA表达量下降,该值虽高于28~31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同胎龄时期同样本新生儿的TLR9 mRNA和TLR9阳性细胞率之间存在负相关(r=-0.227,P=0.011)。结论 TLR9阳性细胞率和TLR9 mRNA表达在不同胎龄组新生儿间有差异,TLR9阳性细胞率表达在31~37周间随着胎龄的增加而增加,TLR9 mRNA在28~36周间随着胎龄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99mTc-DTPA肾动脉显像评价Stanford不同分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左、右侧肾功能及总体肾功能受损程度,帮助临床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8日至2019年7月19日,在本院核医学科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的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48例,评价患者双肾血流灌注、总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分肾的GFR,比较Stanford主动脉夹层A型(简称A型)患者和主动脉夹层B型(简称B型)患者之间总肾功能及分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及血尿酸水平的差异。结果:B型患者术后总GFR低于A型患者(67.5 vs.80.6 m L/min,P<0.05),其中以左肾功能受损为著(30.9 vs.40.3 m L/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动态显像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早期评价肾功能有重要价值。主动脉夹层B型患者GFR较A型减低,且左侧肾GFR减低更明显,临床可以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摘要:抗生素的研发与使用有效杀灭和抑制了众多病原菌,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细菌耐 药不断出现,耐药菌的感染已严重地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为此,本文主要对近年来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喹诺酮 类、氨基糖苷类药物以及新型抗菌药物如抗菌肽和纳米颗粒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与探讨,为临床上治疗疾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