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麻痹性痴呆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结果本组患者以认知及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平均12±3分;所有患者血清和脑脊液TRUST及TPPA试验阳性,部分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和蛋白含量增高;头颅MRI示脑萎缩;12例患者经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有好转。结论麻痹性痴呆容易误诊;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麻痹性痴呆临床特征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相关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患者表现不同程度的痴呆、精神病样症状及多种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头颅MRI有特征性改变;血液和脑脊液RPR和TPPA均阳性;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有效。结论麻痹性痴呆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需临床医师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麻痹性痴呆易被误诊的可能原因,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曾被误诊的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以不典型的精神症状群首发而被误诊为功能性精神障碍10例,其中误诊例次率最高的是精神分裂症占47.3%,其次是躁狂症占31.6%;以进行性加重的痴呆为主要首发症状而被误诊为阿尔兹海默病的2例及血管性痴呆1例;以酒依赖伴有痴呆样症状为主被误诊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1例。〈40岁的占总数的28.5%。否认或故意隐瞒治疗史9例,根本不知情5例。误诊时处于发病早期无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8例;处中晚期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且呈不同程度表现的共6例,其中仅1例伴有特异性阿-罗氏瞳孔特征。14例辅助检查均不够完善,均未及时进行相关梅毒血清学检查。结论麻痹性痴呆易被误诊的首要原因是首发精神症状不典型,其次是冶游史易被隐瞒、早期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不明显或中晚期缺乏阿-罗氏瞳孔特异性体征、辅助检查不够完善和及时。  相似文献   

4.
神经梅毒临床误诊病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4年2月曾经在院外误诊的12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误诊原因。结果12例患者中2例脑膜血管梅毒者被误诊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2例脑膜梅毒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和动脉瘤,2例脊髓痨被误诊为多发性神经炎,6例全身麻痹性痴呆被误诊为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急性病毒性脑炎、路易体痴呆和帕金森病合并痴呆。误诊原因主要为:临床问诊忽略了患者的冶游史以及患者和家属有意隐瞒病史;体格检查不全面和定位诊断错误;全身性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病因诊断时考虑不充分(误诊的最主要原因)。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临床医师对此应有充分认识,对可疑病例应注重询问相关病史,认真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及特异性的血清学、脑脊液检查,以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麻痹性痴呆(GPI)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及提供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1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麻痹性痴呆早期以认知及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影像上主要为脑室扩大,实验室检查有特征性改变。结论:麻痹性痴呆早期临床容易误诊,应重视梅毒血清和脑脊液抗体的检查,结合CT、 MRI可以诊断,大剂量足疗程青霉素治疗能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麻痹性痴呆的临床特征与诊断(附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麻痹性痴呆的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隐匿起病,进行性加重性痴呆、精神障碍、癫痫发作等;2例患者均被误诊。血清及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头颅MRI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脑萎缩。结论麻痹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早期误诊率高;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点、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麻痹性痴呆(GPI)的临床类型、临床表现。方法分析14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麻痹性痴呆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门诊与入院诊断的误诊率高达100%,住院后均经实验室检查梅毒螺旋体凝集试验(TPPA)阳性而确诊。结论麻痹性痴呆易被误诊,诊断依据临床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血清和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测阳性可确诊。作为一种可治性痴呆,早期的预防和观察识别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麻痹性痴呆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麻痹性痴呆的特征;探讨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智能的检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入选条件是MMSE≤20分。结果25例患者中有4例合并卒中发作,11例合并癫发作,1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1例合并视神经功能障碍;所有患者血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试验(RPR)或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均为阳性;25例脑脊液蛋白定性为+~++,18例脑脊液白细胞数>5×106/L;11例脑电图中~重度异常,表现为广泛性中~高波幅θ波或伴有阵发性单个小尖波;15例CT示脑萎缩,2例合并脑积水,4例CT示放射冠、基底节、额叶、顶叶腔隙性脑梗死,其中1例并有右顶枕叶脑回肿胀,1例脑室周围大量脱髓鞘病变;误诊及漏诊率47%;所有患者经青霉素驱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好转或好转,出院时13例血液及脑脊液TPHA滴度下降,脑脊液白细胞数下降或消失,12例血液及脑脊液TPHA滴度无改变,脑脊液RPR或VDRL仍为阳性。结论麻痹性痴呆常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极易误诊,足剂量、足疗程的青霉素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麻痹性痴呆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延迟诊断原因。方法结合1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讨论,阐述新时期神经梅毒的隐蔽性和造成延误诊断的原因。结果麻痹性痴呆中年人发病较多;起病隐匿,进行性加重,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精神症状、癫疒间发作等;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头颅MRI无特征性改变;通过驱梅治疗麻痹性痴呆患者MOCA评分提高。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早期误诊率高;建议梅毒血清抗体检测应作为青壮年卒中或痴呆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麻痹性痴呆是一种可治的痴呆,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麻痹性痴呆(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麻痹性痴呆(GPI)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GP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以记忆力下降和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1例出现内脏危象,血清及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MRI检查均有脑室扩大经驱梅治疗后,2例患者病情均明显好转。结论 GPI多见于中年男性,误诊率高,对不明原因的年轻痴呆患者,应想到GPI的可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对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所致顷脑外伤后智能损害鉴定中真实和非真实仔在智能损伤二者之间的差异以及鉴定特征。方法:回顾434例鉴定资料,收集人口学信息、物理检查结果及智商、记忆量表得分,按鉴定结论是否真实存在智能损伤分为真实组和非真实组。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并以组别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434例鉴定案例中,真实组143例,占32.9%,非真实组291例,占67.1%;两组在年龄(t=2.533,P=0.012)、受教育年限(t=-5.604,P=0.000)、有无固定上作(X。=13.789,P=0.000)、颅脑损伤部位数(x2=26.636,P=0.000)、有无出血(x2=17.681,P=0.000)、脑电图异常程度(x2=13.002,P=0.002)、智商(t=-6.965,P=0.000)以及泄匕(t=-4.430,P=0.000)等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除记忆测验结果外,智商、颅脑损伤部位数、脑电图异常程度及有无出血进入回归方程。结论:非真实智能损伤的被鉴定者颅脑外伤的,“重程度较低,同时经济条件可能较差;鉴定者在鉴定时应结合智商测验及损伤的严重程度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分析梅毒所致麻痹性痴呆(麻痹性痴呆)、HIV相关性痴呆和克雅病等中枢系统感染性疾病所致痴呆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19例患者(麻痹性痴呆8例、HIV相关性痴呆6例、克雅病5例)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脑电图、神经影像学及治疗转归特点。结果 3组患者临床表现均以认知损害为主,并广泛累及多系统(锥体系、锥体外系、小脑)及多组脑神经。辅助检查显示,麻痹性痴呆患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和苍白密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阳性(8例),脑脊液美国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阳性(4例),MRI呈现不同程度脑萎缩(6例);HIV相关性痴呆患者血清HIV抗体筛选试验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阳性(6例),脑脊液平均蛋白定量明显升高(2例)、潘氏试验阳性(2例),MRI以脑内多发占位病变或大片异常密度影为特征;克雅病患者脑脊液Western blotting检测1433蛋白阳性(4例),脑电波呈弥漫性慢波(4例)伴典型三相波(1例),散发型患者MRI脑叶皮质区沟、回呈肿胀样改变(3例),变异型患者可伴丘脑"曲棍球样"改变(1例)。结论麻痹性痴呆、HIV相关性痴呆及克雅病等中枢系统感染性疾病所致痴呆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时应结合患者病史、实验室血清学和脑脊液指标,以及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表现等综合考虑,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相关因素的5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期和维持治疗期认知功能与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6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于治疗前、治疗12周末、治疗1年末、2年末、3年末、4年末、5年末各做1次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铁槽铁钉测验、手指敲击试验、动作功能测验、手功能协调测验、连线测验A和B、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言语流利性测验等10项神经心理测查及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功能总体评定量表(GAF)评定。结果治疗前各项认知功能测查结果与BPRS、SANS、GAF均无显著相关(P>0.05);治疗12周末、治疗1年末、2年末手指敲击测验、动作功能测验、总记忆商(MQ)等与BPRS总分显著相关(P<0.003);治疗12周末、治疗1年末、2年末、3年末、5年末铁槽铁钉测验、手指敲击测验、手功能协调性测验、智商(IQ)、MQ等与SANS、GAF总分显著相关(P<0.003)。结论治疗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社会功能相互独立;维持治疗期随着疾病的演变,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也在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情况。方法:对15名年龄≤16岁以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及15名正常匹配儿童(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测验(包括听觉词汇学习、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及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结果:患者组在听觉词汇学习、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及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成绩均较对照组差。其中,知觉辨别的效应值最大为-2.10,其次为比较推理-1.68、抽象推理-1.59、即刻记忆-1.50、数字符号-1.44、系列关系-0.85、数字广度(倒背、正背)分别为-0.77,-0.58、类同比较-0.30、延迟记忆保持率的效应值为0.32。结论: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智能、逻辑推理、记忆功能、注意功能、执行功能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盗窃行为特征。方法:实施盗窃行为且有精神疾病诊断者63例设为患者组,将实施盗窃行为的无精神病者37例设为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犯罪行为特征,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智商测验(IQ)等测查。结果:两组在作案方式、BPRS、PANSS、HAMD、SDSS等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精神疾病患者的盗窃行为特征与精神正常者有区别,应不同对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技术,探索麻痹性痴呆(general paresis of the insane,GPI)患者海马区代谢物水平特点。方法纳入GPI患者52例,健康中老年对照(normal control,NC)38例进行双侧海马区1H-MRS检查,比较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肌酸、胆碱/肌酸,NAA/胆碱,胆碱/NAA和肌醇/肌酸的水平;并同日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检查量表(Mo CA)量表评定,探索GPI患者海马区代谢物水平与病程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GPI和NC两组比较:GPI组的双侧海马区NAA/Cr水平较NC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痴呆程度的GPI患者比较:重度痴呆组左侧海马区NAA/Cr水平较轻度痴呆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痴呆组右侧海马区的Cho/Cr和m I/Cr较轻度痴呆组升高(P0.05)。GPI组左侧海马区的NAA/Cr与MMSE、Mo CA呈正相关(P0.001)。结论 GPI患者均存在双侧海马区神经元损伤。且痴呆程度越重,左侧海马神经元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运动神经元病(MND)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MND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误诊、肌电图、辅助检查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组患者165例:ALS 122例(73.9%),其中确诊ALS 101例,临床或电生理拟诊ALS 21例;PMA 26例(15.8%);PBP 15例(9.1%);PLS 2例(1.2%)。男女比例为1.84∶1。MND患者发病年龄为20~80岁,平均发病为52.15±10.41岁,男女发病高峰均为50~59岁,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山西省MND误诊率为42.42%(70/165),误诊为脑血管病的35.7%(25/70),误诊于基层医院77.1%(54/70)。结论 MND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山西省男性患病比例较国内相关报道高,发病年龄集中在50~59岁;分型中ALS是最常见的类型;MND误诊率高,脑血管病误诊居首位,误诊多发生在基层医院;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对MND的诊断有重大意义,临床上应积极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18.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流体智力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神经心理学测验评估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流体智力变化特点,探讨HLD患者流体智力变化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102例HL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颅脑影像学有无异常分为CT/MRI阳性组(70例)和CT/MRI阴性组(32例X另选正常对照组30例。记录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SPM)总分和分项结果。结果:3组间比较在R’SPM总分、知觉辨别、系列关系及抽象推理上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R’SPM比较推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CT/MRI阳性组在R’SPM总分、知觉辨别、系列关系及抽象推理上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R’SPM类同比较、比较推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MRI阴性组比较,CT/MRI阳性组在R’SPM系列关系上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叭),在总分、知觉辨别、抽象推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阳性组R’SPM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CT/MRI异常HLD患者存在流体智力缺陷;基底神经节器质性破坏及大脑广泛性萎缩可能是HLD患者流体智力缺陷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