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后抑郁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并发抑郁组36例(HAMD评分≥7分)和未并发抑郁组32例(HAMD评分7分),比较2组相关神经系统评分(包括美国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的差异。另随机选取健康对照组25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检测3组样本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化群(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1)并发抑郁组与未并发抑郁组相关神经系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组患者外周血清CD4~+含量(39.96±6.89)%明显减少,与未并发抑郁组(44.33±7.57)%及健康对照组(49.82±8.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含量(28.34±9.11)%增加,与未并发抑郁组(23.94±6.11)%、健康对照组(21.55±4.9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并发抑郁组CD4~+含量减少,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抑郁组、未并发抑郁组、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清CD4~+/CD8~+分别为(2.10±0.69)、(1.59±0.50),(2.52±0.6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9,P0.05)。结论通过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化群的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后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失衡,并发抑郁症患者失衡更明显,主要表现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降低更明显,阐明了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奥氮平对老年抑郁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老年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奥氮平组(n=50)和艾司西酞普兰组(n=50)。奥氮平组给予奥氮平(5mg/d),艾司西酞普兰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5mg/d)。选取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各组T淋巴细胞亚群、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副作用量表(TE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老年抑郁症患者CD3+、CD4+、CD4+/CD8+均显著降低,CD8+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艾司西酞普兰组CD3+、CD4+、CD4+/CD8+均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与奥氮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艾司西酞普兰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奥氮平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与艾司酞普兰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0%vs 90.0%,P0.05)。2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片可有效调节老年抑郁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其效果优于奥氮平。奥氮平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应用静脉大剂量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IVIG治疗GBS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31例临床确诊的GBS患者,以治疗前后作为自身对照,根据治疗效果评定为效优组和效劣组,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GBS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结果 ①GBS患者急性期治疗后CD8+T细胞(28.77%±11.02%)和CD4+CD29+T细胞百分率(56.71%±12.44%)较治疗前(分别为31.84%±12.35%、62.40%±12.72%)显著降低(t=2.995、3.919,P<0.05),CD4+/CD8+值和CD4+CD45RA+T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2.368、3.860,P<0.05),但治疗前后CD3+T细胞和CD4+T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效优组CD8+T细胞和CD4+CD29+T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2.144、3.343,P<0.05),CD4+/CD8+值和CD4+CD45RA+T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2.159、3.277,P<0.05),效劣组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在治疗前后未发生明显变化.③在本组资料中,IVIG治疗急性期GBS 2周内的显效率为61.29%(19/31),无死亡病例.结论 急性期GBS患者在IVIG治疗前后发生了不同程度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改变,为探讨GBS的发病机制及IVIG治疗GBS的机制提供了免疫学基础;IVIG治疗效果好,能够有效抑制病情进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的抑郁状态对免疫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120例肺癌患者进行测评,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症,以52例身心健康的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随后对这三组分别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和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测定。结果肺癌患者的CD3~+、CD4~+、CD4~+/CD8~+和NK细胞值比正常组要低,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肺癌抑郁组的CD3~+、CD8~+、CD4~+/CD8~+和NK细胞值比非抑郁组要低,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癌患者容易存在抑郁的负面情绪,且抑郁状态会影响机体的免疫代谢,导致免疫力有所下降,所以对肺癌手术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探索其在aSAH患者中的表达特性及意义。方法选取aSAH患者共计21例,根据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有神经症状组(GCS15分,10例)和无神经症状组(GCS=15分,11例)。另选取6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D-1在各组患者外周血CD4~+和CD8~+ 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特性及意义。结果无神经症状组PD-1~+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PD-1~+CD8~+ T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明显低于有神经症状组(均P0.05)。aSAH患者PD-1~+CD4~+ 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PD-1~+CD8~+ T淋巴细胞百分率与GCS评分密切相关,Spearman系数分别为0.87和0.83(均P0.05)。aSAH患者中,有神经症状组肺部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无神经症状组(P0.05),且有肺部感染组PD-1~+CD4~+ 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PD-1~+CD8~+ T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无肺部感染组(均P0.05)。结论aSAH患者,特别是有神经症状的患者,CD4~+和CD8~+ T淋巴细胞PD-1表达强度明显增加,其表达强度增加与aSAH后神经症状严重程度和出血后肺部感染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脑胶质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寻找术前评估胶质瘤恶性程度及其预后的临床免疫学指标. 方法 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自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住院的117例脑肿瘤患者[其中胶质瘤共85例,高级别组(WHO Ⅲ~Ⅳ级)45例,低级别组(WHO Ⅰ~Ⅱ级)40例;脑膜瘤32例]术前用流式细胞仪(FACS)测定T淋巴细胞的含量,统计分析不同级别胶质瘤、脑膜瘤之间免疫学指标的差异,并依据术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把胶质瘤患者分为CIM+/CD8~+比值>1及CD4~+/CD8~+比值<1两组,随访3~5年,作生存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级别胶质瘤组较低级别胶质瘤组CD4~+/CD8~+比值下降、CD8~+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级别胶质瘤组较脑膜瘤组CD4~+/CD8~+比值下降、CD8~+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尤统计学意义.低级别胶质瘤组较脑膜瘤组CD4~+/CD8~+比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3L(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胶质瘤组与脑膜瘤组比较,CD4~+、CD4~+/CD8~+值下降、CD8~+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CD8~+比值>1组患者48例随访3~5年,死亡21例(43.8%),中位生存期31个月;CD4~+/CD8~+比值<1的患者37例,死亡23例(62.2%),中位生存期16个月.两者行生存分析Kaplan Meier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SL(P<0.05). 结论 术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CD4~+/CD8~+比值低的患者生存时间较短,预后差.术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哑群检测可以作为临床评估胶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抑郁患者应用坤泰胶囊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87例乳腺癌术后抑郁患者分组,对照组43例给予TE化疗方案联合心理疏导治疗,观察组44例增加坤泰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血常规指标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水平、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生存质量、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WBC、RBC、PLT、NE、DA、5-HT、CD3+、CD4+、CD4+/CD8+水平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HAMA、HAMD、EORTCQLQ-BR23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坤泰胶囊能够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抑郁患者神经递质水平及免疫功能,促进骨髓抑制的缓解及负面情绪消除,减少化疗期间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抑郁症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表型并比较不同程度抑郁症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表型,为抑郁症的发生机制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三甲医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110例为患者组,其中轻度组34例,中度组38例,重度组38例。同期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随机抽取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进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患者组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56~+CD16~+NK细胞的比例和绝对值均低于对照组,重度组低于轻、中度组,中度组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组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重度组低于轻、中度组,中度组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组CD3~+CD8~+T细胞的比例和绝对值高于对照组,重度组高于轻、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56~+CD16~+NK细胞比例和绝对值较健康人群低,而CD3~+CD8~+T细胞比例和绝对值较健康人群高,且不同程度抑郁症患者的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及CD3-CD56~+CD16~+NK细胞比例和绝对值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和分析杓型和非杓型高血压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04例,将患者分为2组:101例杓型组和103例非杓型组。并选择8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96例脑梗死恢复期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后,两组高血压的24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压明显降低(P<0.05),杓型组的舒张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无明显降低(P>0.05),非杓型组的24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均降低(P<0.05),与杓型组比,非杓型组的血压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与正常组和脑梗死恢复期组比,两组高血压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CD3~+、CD4~+和CD4~+/CD8~+明显升高(P<0.05),CD8~+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高血压的CD3~+、CD4~+和CD4~+/CD8~+均明显降低,CD8~+明显增高。治疗前后,与杓型组比,非杓型组的CD3~+、CD4~+和CD4~+/CD8~+明显升高(P<0.05),CD8~+明显降低(P<0.05)。结论 (1)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对24h血压节律异常产生重要作用;(2)非杓型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参与其中,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仍有待深层次地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发病24h内入院的老年卒中患者63例,入院时对其进行NIHSS评分,根据1周内是否发生SAP,分为SAP组和非SAP组;并以同时期门诊体检中心3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3组入院后于24~48h抽血送检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和CD4+/CD8+),比较其差异,并根据临床资料和统计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SAP组、非SAP组血清PCT及hs-CR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AP组、非SAP组的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发病早期即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血清PCT和hs-CRP明显升高,且与患者的预后相关,PCT诊断早期细菌感染的特异性优于hs-CRP;其生物标志物对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提供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D62E+微粒水平变化及其与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80例非脑卒中患者,利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对所有研究对象血浆中CD62E+微粒水平进行检测,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利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预后,分析CD62E+微粒水平与患者一般资料、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CD62E+微粒水平为(1.67±0.53)个/μl,高于对照组的(0.98±0.37)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61,P<0.05);相关分析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CD62E+微粒水平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呈正相关(r=0.335,P<0.05);NIHSS评分≤5分患者的血浆CD62E+微粒水平低于NIHSS评分>5分患者(P<0.05);Barthel指数<50分的患者血浆CD62E+微粒水平高于Bar-thel指数≥50分的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CD62E+微粒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93,P<0.05),与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r=-0.614,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CD62E+微粒水平升高,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对缺血性卒中且不伴抑郁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卒中且不伴抑郁的住院患者共1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入院48 h内缺血性卒中常规脑梗死二级预防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10 mg/d×1周,之后20 mg/d)治疗,治疗3个月,共观察6个月。对两组患者在入组时、治疗半个月、治疗3个月及入组6个月时分别进行Fugl Meyer运动量表(the Fugl Meyer Motor Scale,FMMS)、Montreal认知评估量表(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检测,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在治疗3个月及随访6个月时两组患者FMMS、Mo C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15 d时两组患者FMMS、Mo CA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在随访6个月时两组患者HAMD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15 d及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HAMD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不伴抑郁患者中早期应用帕罗西汀治疗能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并促进认知功能恢复,且能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探讨其与神经梅毒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神经梅毒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无症状神经梅毒组、早期神经梅毒组与晚期神经梅毒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集外周血,运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神经梅毒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神经梅毒患者的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梅毒患者NK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的CD3~+T细胞与CD3~+CD8~+T细胞数显著高于早期神经梅毒患者和晚期神经梅毒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梅毒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与NK细胞减少与神经梅毒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卒中急性期患者外周血中C D 3 +T细胞、C D 3 + C D 4 +T细胞、C D 3 + C D 8 +T细胞及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的动态变化,探讨卒中后机体免疫状态及其 对卒中后感染的影响。 方法 选取卒中急性期患者32例为卒中组,根据发病1周内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卒中后非感 染组24例和卒中后感染组8例。另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3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 胞术分别于病程24 h内、3 d、7 d检测卒中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CD3+CD4+T细胞、 CD3+CD8+T细胞及Tregs水平。 结果 ① 与对照组比较,卒中后非感染组CD3+CD4+T细胞与Tregs于发病后7 d升高(P分别为0.02和 0.03);CD3+CD8+T细胞在发病后24 h及3 d下降(P分别为0.01和0.03),发病后7 d升至与健康对照组 无显著差异。卒中后感染组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及Tregs在发病24 h内(P分别为 <0.001,<0.001,0.03和<0.001)、3 d(P均<0.001)、7 d(P分别为<0.001,0.01,0.01和0.01)均较健 康对照组明显下降;②卒中后感染组CD3+T细胞、CD3+CD4+T细胞及Tregs在发病后24 h内(P分别为0.01, <0.001和<0.001)、3 d(P分别<0.001,<0.001和0.04)、7 d(P均<0.001)均显著低于卒中后非感染 组;两组CD3+CD8+T细胞在发病后24 h内无明显差异,但3 d(P<0.001)、7 d(P =0.02)卒中后感染组显 著低于卒中后非感染组。 结论 C 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及Tregs参与卒中早期病理生理过 程,其动态变化可能导致卒中后免疫抑制,并参与卒中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原发性震颤(ET)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的因素.方法 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62例ET患者和6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抑郁评定,以及对ET患者进行震颤评定量表(Fahn-Tolosa-Matin Tremor Rating Scale,TB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结果 62例ET患者中,有33例(53.2%)伴发抑郁,其中轻度抑郁22例(35.5%),中度抑郁11例(17.7%);60名对照组中7名(11.7%)伴发抑郁,其中轻度抑郁5名(8.3%),中度抑郁2名(3.3%),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898、13.043、6.649,均P<0.01).ET患者抑郁组与非抑郁组HAMD各因子比较显示两组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睡眠障碍及绝望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组与非抑郁组PSQI总分及各因子比较显示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F1)、入睡时间(F2)、睡眠干扰(F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抑郁与ET症状的严重程度、睡眠质量、性别相关(β=0.589,P=0.000;β=0.469,P=0.000;β=0.256,P=0.027).结论 ET患者中抑郁有较高发生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工作和兴趣减退、忧虑、睡眠障碍、迟缓、自卑感等,抑郁程度与ET症状的严重程度、睡眠质量、性别相关.  相似文献   

16.
氟西汀早期干预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以及氟西汀早期治疗对卒中后抑郁的干预作用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01~2005-04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6例,随机分为氟西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仅给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氟西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1周后加用氟西汀口服4周。对2组病人均在病程的1周及5周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SSS)进行评定。结果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38.24%,治疗后氟西汀治疗组HAMD抑郁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患者SSS,ADL分值均有好转,在好转程度上,氟西汀治疗较常规治疗明显(P〈0.05)。结论卒中急性期卒中后抑郁发生率高;早期应用氟西汀治疗可减轻PSD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185例经CT或MRI证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V)标准和24项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为PSD组和non-PSD组;分析PSD社会人口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相关生化指标、NIHSS、Barthel指数(BI)、MMSE等相关因素对PSD的影响。结果本组PSD发生率为40.54%(75例),主要以轻、中度抑郁为主;与non-PSD组比较,PSD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高(P=0.044),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P=0.000,P=0.001),MMSE评分降低(P=0.000),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P=0.000,P=0.006);其中BI、MMSE评分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而NIHSS评分、hs-CRP和Hcy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低MMSE评分、高NIHSS评分及高hs-CRP和Hcy水平可能是急性缺血性PS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SD主要以轻、中度抑郁为主;PSD与糖尿病病史、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hs-CRP和Hcy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共采集脑卒中患者88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将脑卒中患者分为无抑郁组、轻中度抑郁组、重度抑郁组,选取22名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进行SSR测定,记录首次达峰时间及SSR波幅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脑卒中患者PSD发生率为67.05%,PSD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SR首次达峰时间延长;波幅减低(均P0.05)。PSD组与无抑郁组相比,SSR首次达峰时间延长;SSR波幅减低(P0.05)。重度抑郁组与轻中度抑郁组相比,SSR首次达峰时间延长;SSR波幅减低(均P0.05)。结论 PSD患者SSR明显异常,抑郁越重,其异常程度越明显,SSR检测可有助于PSD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刺五加对抑郁大鼠行为学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38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正常+刺五加组(8只)、抑郁组(11只)和抑郁+刺五加组(11只),进行旷场试验,给予21 d慢性应激.应激结束后再次进行旷场试验,进行水迷宫测试,观察大鼠在Morris水迷宫内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抑郁组大鼠的水平、垂直运动次数[分别为(29.2±3.8)次和(4.0±1.4)次]明显少于正常组[分别为(41.0±4.6)次和(7.3±2.1)次;P<0.01]和抑郁+刺五加组[分别为(41.2±4.5)次和(7.5±1.8)次;P<0.05];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正常组(P<0.01)和抑郁+刺五加组(第1,2天P<0.05,第3~5天P<0.01).抑郁组大鼠出现在目标象限的频率、目标象限的游泳时间、40%圆环游泳距离与总距离比、40%圆环游泳时间与总时间比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和抑郁+刺五加组(P<0.05).结论 刺五加可改善抑郁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纠正抑郁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