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原发性颈静脉孔脑膜瘤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4年1月至2010年10月手术治疗原发性颈静脉孔脑膜瘤患者22例,男∶女=10∶12,平均39.4岁.最常见症状是听力障碍,其次为后组脑神经症状.手术分为乙状窦-球前方、后方及联合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18例,大部切除4例.病理检查4例为WHOⅡ级,恶性(WHOⅢ级)1例.术后神经功能暂时下降,后逐渐改善.共6例肿瘤复发,其中WHOⅡ~Ⅲ级4例.仅1例恶性脑膜瘤于术后20个月死亡.结论 原发性颈静脉孔脑膜瘤中非良性脑膜瘤所占比例高,虽然手术治疗取得很好效果,但仍要注意保护后组脑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枕下经颈-颈静脉突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4月—2019年5月,行枕下经颈-颈静脉突入路手术治疗的13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影像学检查、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和预后。结果 本组患者中,11例患者达到肿瘤全切除,2例患者次全切除。术后,7例患者症状缓解; 3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 5例患者出现后组颅神经麻痹症状加重,其中3例患者行气管切开; 1例患者发生脑梗死。结论 枕下经颈-颈静脉突入路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型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例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型肿瘤进行临床分析,6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4例经颈-乳突入路,2例经改良颈静脉孔入路。结果6例肿瘤中5例全切,1例次全切。其中神经鞘瘤4例,颈静脉球瘤1例,脑膜瘤1例。恢复满意5例,死亡1例。结论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型肿瘤以神经鞘瘤常见,其次为脑膜瘤和颈静脉球瘤,显微技术和面神经监测的应用,可达到的良好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枕下乙状窦后-颌下联合入路显微切除5例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术中证实,术后病理确诊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5例肿瘤中,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经枕下乙状窦后-颌下联合入路能良好显露、安全切除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恶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恶性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12例病人共进行19次手术,其中1次手术7例,2次手术4例,4次手术1例。术后行普通放疗7例,适形放疗1例,2次伽玛刀治疗1例。结果肿瘤切除程度SimpsonⅠ级8例,Ⅱ级2例,Ⅲ级2例。7例病人随访1个月-10年,均复发。结论恶性脑膜瘤是颅内较少见肿瘤,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恶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27例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脑膜瘤( WHOⅢ级)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术后辅助治疗及预后等资料,窦镰旁恶性脑膜瘤7例,大脑凸面恶性脑膜瘤8例,蝶骨嵴恶性脑膜瘤5例,岩斜区等其他部位恶性脑膜瘤7例,其中肿瘤直径>5 cm 19例。主要影像学特点为磁共振增强扫描呈明显不规则强化,周围水肿带明显。结果27例恶性脑膜瘤病例中,间变型恶性脑膜瘤18例,横纹肌样恶性脑膜瘤7例,乳头型恶性脑膜瘤2例。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按照Simpson标准,SimpsonⅠ级切除者11例,SimpsonⅡ级切除者6例,SimpsonⅢ级切除者6例,SimpsonⅣ级切除者4例。随访平均37.2个月,Ⅰ~Ⅱ级切除者7例(41.2%)出现复发,Ⅲ~Ⅳ级切除者患者均复发(100%)。其中,术后放疗者13例,未行放疗者14例,复发率分别为61.5%及78.6%。结论恶性脑膜瘤易复发,治疗首选显微外科全切除肿瘤,并处理硬膜及受累颅骨,术后应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7.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可向后颅窝、岩骨或颅外生长 ,其临床表现、术前诊断、手术方案选择及预后差别很大。本院自 1 990年至 2 0 0 0年间经手术处理和病理证实的各种类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共2 1例 ,现结合文献进行总结 ,以期提高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治疗效果。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男 8例 ,女 1 3例。年龄 1 5~ 61岁 ,平均 3 8岁。病程 2个月至 8年 ,平均 2年零 4个月。病变位于左侧 9例 ,右侧 1 2例 ,其中 2例为复发肿瘤。肿瘤最大直径 1 5~ 4 3cm ,平均2 3cm。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 ,将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分为 4型 :颅内型 1 4…  相似文献   

8.
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提高岩斜区脑膜瘤的切除程度与术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例获肿瘤全切除者12例,肿瘤次全切除6例,肿瘤大部分切除4例;其中经乙状窦前入路手术治疗的11例中,获全肿瘤切除者8例,次全肿瘤切除2例,肿瘤大部切除1例。结论 岩斜区脑膜瘤宜行积极手术治疗;乙状窦前入路是目前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最佳入路;掌握手术方法和术中注意事项,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和术后疗效;肿瘤大小、质地及其与邻近结构的相互关系,也是影响岩斜区脑膜瘤患者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探讨远外侧经颈静脉孔入路治疗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瘤的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对17例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瘤患者采用远外侧颈静脉孔入路切除肿瘤。结果:患者肿瘤全切除13例,近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患者功能障碍大多明显改善。10例患者获临床和MRI随访3~42个月,未见肿瘤残留和复发。结论:采用远外侧经颈静脉孔入路可以充分暴露颈静脉孔区,利于手术同时切除颅内-外肿瘤。采用从颈静脉孔上、下两端分离肿瘤的手术方法,可保持肿瘤包膜完整,是减少颈静脉(球)和神经损伤、防止肿瘤残留的关键。根据DSA或MRV显示,结合术中判断乙状窦闭塞的情况切开乙状窦。手术结束时须严密缝合硬脑膜。  相似文献   

10.
报告用CO_2激光器切除颅内肿瘤20例,1例蝶骨嵴脑膜瘤手术失败,术后死亡,19例手术成功。术后随访显示,8例因恶性脑瘤复发死亡,5例脑胶质瘤存活,6例良性病变已恢复工作。作者指出,激光手术切除有减少术中出血,切除肿瘤较为彻底,组织损伤少,无感染并发症等优点,但对恶性脑肿瘤不能延长存活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枕部纵裂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脑膜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21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枕部纵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0例松果体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最大直径为(4.4±1.4)cm(2~7 cm);幕-镰交界区脑膜瘤9例, 中间帆型脑膜瘤1例。Bassiouni分型Ⅰ型4例、Ⅱ型4例、Ⅲ型1例、Ⅳ型1例。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10例患者共接受了11例次手术, SimpsonⅠ级切除1例次、Ⅱ级9例次、Ⅳ级1例次。术后发生短暂性同向偏盲3例, 1周内均恢复;其中1例有轻偏瘫, 术后3个月恢复。10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4个月至12年)。无一例患者肿瘤复发及死亡, 末次随访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80分8例, 50~70分2例。结论经枕部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松果体区脑膜瘤, 通过枕部纵裂切开小脑幕或大脑镰, 可有效地显露占据小脑幕下空间的肿瘤, 肿瘤切除程度较高, 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脑膜瘤的临床特征(附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文通过对15例多发性脑膜瘤的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我科1992~2008年共确诊多发性脑膜瘤15例.15例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其中8例辅以伽玛刀放疗.本文对其临床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手术全切除7例;6例手术全切除大部分肿瘤,不能手术者用伽玛刀治疗;部分切除加伽玛刀治疗2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平均随访7.3年,有13例者存活.而2例非典型脑膜瘤死于术后复发,平均存活15个月.结论 多发性脑膜瘤应尽量追求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对不能全切除或无法手术者,伽玛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3.
颈静脉孔区颈静脉球瘤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4例颈静脉孔区颈静脉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对14例颈静脉球瘤行显微手术治疗,全切除4例,近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6例。12例行耳后经髁上入路切除肿瘤。无手术死亡。术后面瘫6例,声音嘶哑5例,听力障碍4例。有4例患者术后行γ-刀治疗。结论颈静脉孔区颈静脉球瘤,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是治疗的关键,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可达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颈椎椎管内1例,颅后窝1例,大脑半球4例.临床表现依据肿瘤所在位置而不同,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术前影像学误诊率达67%.结果 手术治疗5例,其中显微镜下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放射治疗1例.5例行病理检查显示:恶性黑色素瘤3例,良性2例.随访5例,3例恶性黑色素瘤病人死亡,2例良性黑色素瘤病人存活.结论 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黑色素瘤及转移性黑色素瘤预后差,应在手术基础上采取综合治疗;而良性黑色素瘤应尽可能全切,术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恶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治疗手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8年4月开颅手术肿瘤的34例恶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SimpsonⅠ~Ⅲ级)20例,非全切(SimpsonⅣ~Ⅴ)14例;术后行放疗19例,未行放疗15例。术后病理示,横纹肌样恶性脑膜瘤17例,乳头型恶性脑膜瘤6例,间变型恶性脑膜瘤11例。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肿瘤全切病人生存期较非全切病人明显延长(P=0.002);术后放疗病人生存期较未放疗病人延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78)。结论对恶性脑膜瘤的治疗,手术切除程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病人生存期;术后放疗可抑制肿瘤短期内复发,但对病人长期预后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枕下极外侧髁上入路处理颈静脉孔区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枕下极外侧髁上入路手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的临床价值及适用范围。方法分析75例枕下极外侧髁上入路手术的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资料。其中神经鞘瘤28例,副神经节瘤25例,脑膜瘤11例,脊索瘤7例,软骨肉瘤4例。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向和大小范围,使用拐杖形切口者42例,围绕耳廓下颌角的弧形切口者33例。每例患者在枕骨髁上方磨开颈静脉孔,切除孔内外的肿瘤。结果肿瘤手术全切除51例;近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7例。术后5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术中脑神经功能监测有利于后组脑神经的解剖保留。33例患者未新增脑神经损害症状。术后随访3~24个月,16例患者存在轻度饮水呛咳、声音嘶哑但无吞咽困难;无永久带气管插管或胃管的患者。结论该入路显露充分,无需过多磨除岩骨及轮廓化面神经管,对寰枕关节的稳定性影响较小,适于切除主体在颈静脉孔区和向颅内及颅颈交界部扩展的肿瘤。  相似文献   

17.
图1肌电发放动作电位颅底肿瘤位置深在,与脑干和颅神经关系密切,如何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脑干和颅神经功能,成为现代神经外科的一大研究方向。本文对近一年来我院收治的18例不同部位颅底肿瘤进行术中运动颅神经诱发肌电图(stimulatedelectromyography,SEMG)监护,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2002年2月至2003年5月资料完整的实行术中SEMG监测的颅底肿瘤患者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28~69岁,平均41.6岁。其中,鞍旁脑膜瘤2例,听神经瘤6例,桥小脑角脑膜瘤4例,岩斜区脑膜瘤2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巨大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巨大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5.5~8.5 cm,均采用改良翼点入路.结果 Simpson Ⅰ~Ⅱ级切除17例,Ⅲ级切除7例,Ⅳ级切除2例.动眼神经麻痹8例,其中3个月后恢复4例,未恢复4例.术后偏瘫转康复治疗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巨大的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术前详尽阅片、术中控制出血及保护重要结构对手术疗效非常重要,肿瘤全切后病人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膜瘤手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报告10例SimpsonⅠ级切除脑膜瘤术后复发的患者,并再次行手术,脑瘤标本作病理检查。结果本组均为大脑凸面脑膜瘤,首次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纤维细胞型,按WHO脑膜瘤分级,良性8例,非典型性2例。术后3月~4年相继复发。病理证实恶变4例。结论脑膜瘤术后复发与肿瘤切除不彻底及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岩斜区脑膜瘤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至2006年我们对44例岩斜区腩膜瘤患者进行的于术治疗,比较小同治疗策略对患者术后神绛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及肿瘤复发或进展的情况.结果 根治性切除(GTR)16例,次全切除(NTR)20例,人部分切除(STR)8例.非根治性切除的患者术后放射外科治疗.术后1-2周评估神经功能,18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22例无改变,4例改善.术后1年GOS评分,GOS≥4分36例,GOS<4分8例.平均随访3年,肿瘤复发4例.结论 盲目追求岩斜区脑膜瘤GTR可能导致较高的神经功能损伤发病率,并可能影响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NTR结合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是较理想的岩斜区脑膜瘤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