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6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交通动脉是双侧大脑半球间血流平衡和代偿的重要通道,也是动脉瘤好发部位之一。前交通动脉瘤占全部颅内动脉瘤的30%~35%,除少数破裂前交通动脉瘤适合血管内栓塞治疗外,绝大多数宜开颅手术夹闭[1-2]。但该部位解剖关系复杂、手术要求高、术后并发症多,即使术前临床状况良好患者,术后也常出现并发症,是较难处理的颅内动脉瘤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伴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显微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6例MCA动脉瘤伴颅内血肿显微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Hunt-Hess分级:Ⅱ级3例,Ⅲ级5例,Ⅳ级7例,Ⅴ级1例。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确诊,动脉瘤位于MCA主干1例,分叉部15例。16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对多发动脉瘤采取早期与择期、一期与分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动脉瘤,原则是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结果动脉瘤夹闭14例,动脉瘤夹闭+包裹1例,夹闭一侧动脉瘤、另一侧动脉瘤未处理1例。依据Glasgnw预后评分GOS判断:优良9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伴颅内血肿的MCA动脉瘤效果显著。充分的术前评估、合适的手术时机和良好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早期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并夹闭动脉瘤可有效预防致命的再出血、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不同脊髓节段的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51例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行显微手术治疗,采用后外侧肌间入路2例;半椎板入路243例,其中切除骨复位、椎管重建93例;旁正中侧方入路7例;全椎板入路99例,其中全椎板复位、椎管重建67例,去椎板减压32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333例(94.9%),次全及部分切除18例(5.1%).术后按Frankel标准评定疗效,优良298例,显效47例,差6例.229例随访1~9年,影像学复查均未见椎管狭窄及滑脱,肿瘤复发16例.结论 根据肿瘤不同性质、不同节段及与脊髓相对位置,采用个性化显微手术方法,既能保证肿瘤切除,又能维护脊柱稳定.  相似文献   
4.
随着显微外科及内窥镜锁孔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锁孔手术越来越多地被神经外科医师接受和采纳。2007年8月至2010年4月我科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成功手术切除鞍区病变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4~72岁,平均41.3岁。2.临床表现:头痛11例,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7例,癫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对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7 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均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7 例患者全部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切除效果有赖于详细的术前评估、手术入路的选择、微创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指导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依据CTA检查结果,对56例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CTA扫描层厚0.625mm,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三维重建(3-SSD)、容积显示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对照手术结果,评估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手术的指导价值。结果CTA共发现56例58个动脉瘤,手术共夹闭56个动脉瘤。①手术中发现动脉瘤的位置与CTA检查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为100%。②术中有5个动脉瘤瘤体无法完全暴露,其余51个动脉瘤瘤体形态术中观察结果与CTA结果完全吻合,其中24个椭圆形、19个圆形动脉瘤的瘤顶指向与手术发现完全吻合。③CTA对动脉瘤与主要分支动脉关系的检测结果与手术观察完全吻合,其中49个动脉瘤瘤颈与分支动脉无关,7个动脉瘤瘤颈累及分支动脉。④CTA共发现21个动脉瘤瘤体有泡状突起,其中术中证实15个突起部位即为动脉瘤破裂部位,6个未发现破裂口。⑤CTA检测的动脉瘤瘤颈平均直径为(5.92±0.86)mm;术中测量平均为(6.13±1.06)mm。⑥所有动脉瘤瘤颈宽度的检测,CTA与手术结果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小脑出血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小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根据ICP值调节脱水剂的用量。结果全组死亡5例,其中3例为有严重合并症的老年患者,1例为脑干功能衰竭,1例为再出血,家属放弃治疗。颅内压监测5~14d,平均7.8d,无探头植入引起的颅内大出血,2例发生颅内感染,对症治疗后好转。经过3个月~1年的随访,平均8个月,根据GOS评分:良好7例,中残3例,重残1例。结论小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应用持续颅内压监测,可指导降颅压药物的实施,能及早、安全拔除脑室引流,对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内镜辅助扩大额下人路到达颅底中央部的显微解剖及显露范围,为临床神经外科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测量20例干颅骨标本的骨性结构,用20例成人尸头湿性标本模拟扩大额下入路操作,使用内镜和显微镜观察并测量。结果扩大额下入路截除眶顶后能够使眉问到达颅底靶点之间的距离明显缩短(P〈0.05),视角明显增加(P〈0.05),利于术者操作,减少手术副损伤。内镜辅助下手术能够克服和避免单纯显微镜下操作颅底暴露的“死角”和不足。结论内镜辅助扩大额下入路能够较好地显露颅底中央部,熟悉颅底中央部的解剖结构有助于开展经扩大额下人路切除该部位巨大肿瘤的准确定位及术中安全操作,提高肿瘤的全切率。  相似文献   
9.
脑动脉瘤患者生活质量:1:1配对病例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脑动脉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以 1∶ 1配对病例对照设计研究,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病房和门诊就诊的连续 46对脑动脉瘤患者和同期门诊或病房患者家属.应用 36条款小型调查表( SF-36)为测量工具现场调查其生活质量. 结果脑动脉瘤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病例组和对照组生理功能( 40.2± 21.2比 48.3± 23.3, t=2.6, P=0.01)、生理角色功能( 45.0± 41比 61.0± 42.6, t=4.6, P=0.00)、生命活力( 35.5± 24.6比 53.3± 28.9, t=5.7, P=0.00)、一般健康( 53.1± 25.1比 67.6± 23.5, t=5.2, P=0.00)、自报健康( 37.1± 13.2比 43.6± 17.2, t=2.3, P=0.02)等生活质量各因子分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而心理健康( 72.1± 13.5比 75.1± 15.1, t=1.9, P=0.07)、社会功能( 46.4± 14.1比 59.9± 15.2, t=1.8, 0.07)、情感角色功能( 71.1± 26.6比 72.3± 28.6, t=0.4, P=0.7)、疼痛( 67.9± 21.2比 66.5± 19.6, t=1.2, P=0.25)等因子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动脉瘤病严重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1岁。主因“间断性头痛3年.右眼视物模糊1个月”入院。入院查体:意识清晰,双侧嗅觉减退,右眼3m眼前指数,右耳听力下降,余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感觉、腱反射、肌张力正常,肌力Ⅴ级,双侧病理征阴性,共济检查未见异常。头颅CT:右额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右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轻度左偏,周围骨质未见异常?头颅MRI:右侧额部可见大小约8.5cm×7.5cm×6.3cm稍长T,信号肿物,增强扫描后可见病灶呈稍高信号,内可见不规则斑片状高信号,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左偏(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