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总结单侧额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前窝大型脑膜瘤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颅前窝大型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大小为6.0~6.6 cm,均行单侧额底入路显微切除。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13例,Ⅱ级切除7例,Ⅲ级切除2例。结论单侧额底入路有利于颅前窝大型脑膜瘤的充分暴露和手术切除,精湛的显微外科技术不仅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脑组织损伤,同时有利于神经血管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前窝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技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4例颅前窝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6例,Ⅱ级切除18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示WHO分级Ⅰ级,其中纤维型7例,上皮型7例,过渡型4例,砂粒型4例,化生型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34个月,PKS评分均大于80分,MRI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颅前窝底脑膜瘤疗效确切,充分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入路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前窝底脑膜瘤显微手术方法,并评估3D-CTA的手术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显微手治疗的28例颅前窝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以3D-CTA为导航,根据脑膜瘤与颅骨及周围血管的三维立体关系设计手术入路。结果 根据Simpson分级:Ⅰ、Ⅱ级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4例。除1例术后早期死亡外,27例术后随访10~56月,复查颅脑MRI无脑膜瘤复发;2例有癫痫,1例短暂尿崩;15例视力好转,2例术前单眼失明无恢复,1例术前单侧眼有光感术后该侧眼失明;23例恢复工作,4例生活可自理。结论 根据颅前窝底脑膜瘤发生部位和扩展范围,以3D-CTA为导航选择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前颅底中线区大型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颅底中线区大型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7例前颅底中线区大型脑膜瘤.采用单额开颅经纵裂入路10例,双额开颅额下入路7例.结果 根据脑膜瘤切除Simpson分级,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Ⅱ级)14例,近全切除3例.结论 单额开颅经纵裂入路和双额开颅额下入路都能够达到全切除前颅底中线区大型脑膜瘤的目的,前者经单侧额部入路,术中仅影响单侧额叶,术后脑组织损伤较后者轻,且可能保留一侧嗅神经.单额开颅经纵裂入路优于双额开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额底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型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经额底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10例巨大型嗅沟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按Simpson手术切除标准分级: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1例,Ⅱ级8例,Ⅲ级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颅内感染及癫痫等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良性脑膜瘤。术后随访8~3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病情加重病例。结论 经额底前纵裂入路切除巨大型嗅沟脑膜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单侧额下入路切除大型跨中线嗅沟脑膜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大型嗅沟脑膜瘤病例资料,肿瘤最大径4.2~6.6 cm,均经单侧额下入路进行显微手术。结果肿瘤切除达SimpsonⅠ级4例,Ⅱ级13例,Ⅲ级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合并颅内感染,治疗后康复出院。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4.9个月,均恢复良好,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单侧额下入路治疗大型跨中线嗅沟脑膜瘤是合理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手术切除程度和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颅窝底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以及肿瘤切除程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24例中颅窝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取额颞开颅,根据肿瘤暴露的需要进行断颧弓或改良眶颧入路。肿瘤切除程度根据Simpson分级判断。结果 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者15例、三叉神经功能障碍11例、步态障碍4例、癫痫发作4例。其中达到SimpsonⅠ/Ⅱ级切除者18例,SimpsonⅢ级切除者5例,SimpsonⅣ级切除者1例;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随访平均2年,2例患者肿瘤复发;其中1例患者为SimpsonⅣ级切除,复发后再次行手术治疗;另1例患者为SimpsonⅢ级切除,病理诊断WHOⅡ级(不典型脑膜瘤,Ki-67指数15%),再次手术治疗后给予适形分割放疗。结论 中颅窝底脑膜瘤手术的入路,在额颞入路的基础上进行断颧弓或改良眶颧入路的个体化设计;尽量行SimpsonⅠ/Ⅱ级切除。对不能达到SimpsonⅠ/Ⅱ切除、非典型或间变性脑膜瘤患者,可早期行适形分割放疗,以防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侧额颞入路(UFTA)手术切除大型(4~6 cm)或巨大(>6 cm)嗅沟脑膜瘤(OGM)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行UFTA手术治疗的13例大型或巨大OGM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Simpson分级Ⅱ级切除10例,Ⅲ级2例,Ⅳ级1例。术后病理检查显示WHO分级Ⅰ级10例,Ⅱ级2例,Ⅲ级1例。1例非典型(WHO分级Ⅱ级)脑膜瘤和1例间变型(WHO分级Ⅲ级)脑膜瘤Simpson分级Ⅱ级切除后接受常规放疗。术后1例出现伤口脑脊液漏,1例出现术区血肿。术后随访6~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1例血管瘤性脑膜瘤Simpson分级Ⅱ级切除后复发,行伽玛刀治疗;术后6个月GOS评分4~5分12例,3分1例。结论 UFTA手术治疗大型或巨大OGM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肿瘤全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伴视力障碍的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手术治疗的鞍结节脑膜瘤伴视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采用冠切单侧额下入路,28例经额底外侧入路,6例经额颞入路.结果 肿瘤切除程度按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22例,Ⅱ级切除28例,Ⅳ级切除6例.术后视力改善47例,无明显变化7例,2例恶化.无手术死亡.结论 术前根据肿瘤的大小、生长方式及与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同时娴熟的显微外科手术操作技巧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额外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3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额底外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方法 .方法 对采用经额底外侧入路手术的32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impson分级来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结果 肿瘤Simpson I级切除25例,Ⅱ级切除5例,Ⅲ级切除2例.术后发热4例,脑脊液鼻漏1例,电解质紊乱及血糖升高5例,视力减退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1-28个月,平均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额底外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皮肤切口小,颞肌损伤轻,额窦完整性好,术后嗅神经保留率高,视力改善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以三叉神经痛起病的小型岩斜区脑膜瘤(PCM)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5月手术治疗的18例以三叉神经痛起病的小型PCM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采用乙状窦后入路,14例采用改良颞下岩前入路。肿瘤切除达到Simpson分级Ⅰ级15例,Ⅱ级2例,Ⅲ级1例。术后发生面瘫2例。术后随访6~16个月,全切除肿瘤无复发,残余肿瘤无进展;末次随访KPS评分与BN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且改良颞下岩前入路KPS评分、BNI分级明显优于乙状窦后入路(P<0.05)。结论 对以三叉神经痛起病的小型PCM,显微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改良颞下岩前入路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额底侧方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治疗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2月至2021年11月采用额底侧方入路手术治疗的41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14例, 经额外侧入路手术27例。对于小型偏侧生长的肿瘤, 经对侧入路手术。采用Simpson分级评估肿瘤切除程度。术后1周评估患者的视力、视野。出院后3个月及以后每年复查头颅MRI判断肿瘤有无复发。结果 39例术前有视力障碍的患者中, 31例术中仅切开镰状韧带即可切除视神经管内残余肿瘤, 2例需磨除视神经管上壁骨质, 1例需进行前床突磨除, 5例仅切开镰状韧带进行视神经减压。41例患者中, 肿瘤全切除39例(Simpson分级Ⅰ级10例, Ⅱ级29例), 部分切除(Simpson分级Ⅳ级)2例。术前视敏度和(或)视野异常的39例患者(63只眼)中, 术后31例(50只眼)改善, 5例(8只眼)无变化, 3例(5只眼)恶化。27例经额外侧入路手术的患者中, 1例术中颈内动脉破裂, 术后出现尾状核和下丘脑部分梗死;1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14例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的患者中, 1例术后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额外侧入路手术切除嗅沟脑膜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额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2例嗅沟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均Simpson分级Ⅱ级切除,无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 经额外侧入路切除嗅沟脑膜瘤,切口小、骨瓣小,可充分显露肿瘤基底,对额叶脑组织及额底静脉血管、嗅神经等骚扰小,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策略与手术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策略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其中行单侧额下入路5例,翼点入路9例,改良翼点入路11例,双额冠状开颅经纵裂入路6例。结果Simpson Ⅰ级切除4例,Ⅱ级切除23例,Ⅲ级切除4例。术后视力改善24例,无变化4例,视力下降3例。死亡1例。结论根据肿瘤不同的生长形态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和计划,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操作,能够显著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eckel腔脑膜瘤的临床分型、手术入路选择和微创手术治疗策略,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和改善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切除的17例Meckel腔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的起源部位和侵袭方向将Meckel腔脑膜瘤分为三型: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9例。Ⅰ型脑膜瘤采用前颞下-经硬膜内入路,Ⅱ型和Ⅲ型脑膜瘤采用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结果肿瘤SimpsonⅠ级切除11例,SimpsonⅡ级切除6例。术后无新增脑神经损伤,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随访3~8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Meckel腔脑膜瘤的分型有助于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入路适用于Ⅱ型和Ⅲ型Meckel腔脑膜瘤。  相似文献   

16.
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入路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比较单侧额底入路与双额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7例鞍结节脑膜瘤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单侧额底入路和双额纵裂入路进行手术切除。结果二组的肿瘤全切除率、视力改善率、术后死亡率等均相似,但单侧额底入路组的双侧嗅神经损伤率、双侧额叶损伤率均较双额纵裂入路组显著减少。结论采用单侧额底入路可对各种大小的鞍结节脑膜瘤进行手术切除,并可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显微手术治疗的46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经单侧额下-纵裂入路19例,额外侧入路13例,翼点入路9例,眶上锁孔入路5例。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32例,Ⅱ级切除9例,Ⅲ级切除5例。术后出现短暂尿崩2例,1例经眶上锁孔入路肿瘤切除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无死亡病例。全部病人术后随访6~5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前28例视力障碍中,24例视力改善,2例加重,2例失明未恢复。肿瘤复发3例。结论 根据肿瘤部位、大小、生长方式,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以及术中注意保护肿瘤比邻重要结构,是提高鞍结节脑膜瘤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嗅沟脑膜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嗅沟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外科肿瘤切除术,其中采用额部冠状皮瓣及双额骨瓣开颅入路8例,翼点入路12例。结果肿瘤切除情况按Simpson分级标准,Ⅰ级13例,Ⅱ级6例,Ⅲ级1例。术后门诊或电话随访14例,时间1~55个月,病人正常工作、生活,肿瘤无复发。结论早期确诊,选择适宜的手术入路和精细的显微外科技巧可显著提高嗅沟脑膜瘤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额底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人自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来采取不损伤颞肌,不选传统额底入路的"关键孔"点,而选取"美容孔"点,骨瓣大小和位置选择灵活的改良额底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4例病人癫痫未再发作,无垂体功能低下病例,无尿崩病例,无额纹消失病例,无颞肌萎缩病例。有5例术侧嗅神经断裂。术前有48只眼视力下降,术后有46只眼视力明显改善,有1只眼视力无明显变化,1只眼视力下降。simpsonⅠ级切除25例中,有1例于术后2年复发。simpsonⅡ级切除5例中,有1例于术后1.5年时复发。simpsonⅢ级切除1例,随访2.5年残余肿瘤无明显变化。结论改良额底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具有灵活、安全、暴露充分、切除彻底、损伤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颅入路显微切除蝶眶脑膜瘤的手术方法、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 对18例蝶眶脑膜瘤患者选用额颞入路、眶颧入路或眶颧结合扩大前颅窝底入路硬膜外结合硬膜内切除肿瘤,在硬膜外磨除增生的蝶骨大翼骨质、眶上裂、视神经管开放减压,其中经额颞入路15例,眶颧入路2例,眶额结合扩大前颅窝底入路1例,术前、术后均有视觉功能评价、手术录像及术后影像评估肿瘤切除程度.结果 肿瘤切除程度:Simpson Ⅰ级2例,SimpsonⅡ级6例,SimpsonⅢ级8例,SimpsonⅣ级2例.18例患者术后突眼情况均有好转,视觉功能改善13例.随访6 -56个月(平均25.3个月),2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显微切除蝶眶脑膜瘤,可获得充分显露和眶尖、球后减压,可有效缓解突眼、视觉障碍及眼肌麻痹.因肿瘤多累及眶尖、眶上裂、海绵窦等重要结构,肿瘤难以全切,术后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