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目的探究小骨窗经额叶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北京航天中心医院2012-01-2016-01行小骨窗经额叶入路显微手术和常规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76例,其中行小骨窗经额叶入路显微手术患者为观察组(n=38),行常规大骨瓣开颅手术患者为对照组(n=38),2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2组血肿复发、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昏迷程度,比较2组手术期间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在术后随访半年,采用格拉斯哥评价量表(GOS)评分评定2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血肿复发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21.05%(P0.05),血肿清除率(84.59±6.49)%、术后14dGCS评分(10.62±2.1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13.95±4.74)d显著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89%明显低于对照组26.32%(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73.68%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大骨瓣开颅手术,骨窗经额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更好,可明显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住院时间,并减轻患者昏迷程度,降低血肿复发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传统骨瓣开颅和微骨窗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预后及其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方法 选择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9月至2012年5月手术治疗的HICH患者83例,其中采用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53例(传统骨瓣开颅组),采用微骨窗入路血肿清除术30例(微骨窗入路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d、7d3个时间点检测患者血清CD3、CD4和CD8阳性细胞百分率和CD4/CD8,观察术后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定患者预后. 结果 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1、7d血液CD3、CD4阳性细胞率和CD4/CD8比值降低,与术后1d比较,术后7dCD3、CD4阳性细胞率和CD4/CD8比值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骨瓣开颅组比较,微骨窗入路组患者术后1d、7 dCD3、CD4阳性细胞率和CD4/CD8比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骨瓣开颅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率高于微骨窗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尚未发生脑疝的HICH,传统骨瓣开颅和微骨窗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预后相同,但微骨窗入路对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较小,可相对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微骨窗入路术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肺炎的影响。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骨瓣开颅组33例,微骨窗入路组21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肺炎发生率及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者细胞免疫水平。结果 2组患者骨窗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骨瓣开颅组术后肺炎的发生率高于微骨窗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3天血液中白细胞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术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骨瓣开颅组比较,微骨窗入路组患者术后第3天白细胞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骨窗入路术式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细胞免疫受手术的影响较小,术后发生肺炎的几率较传统骨瓣开颅术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显微血肿清除术对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中等量(30~60mL)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行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显微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经颞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1周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近期预后,术后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评估远期预后,术后1周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对比2组再出血率。结果观察组近期恢复良好率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分Ⅰ级占34.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4.52±1.71)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89.27±5.33)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显微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近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的短期随访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102例基底节HICH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组,各51例; 对照组行小骨窗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观察组行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 比较2组血肿清除率、手术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评分(GCS)、神经元损伤指标[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格拉斯哥预后量表分级(GOS)、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血肿清除率<60%、60%~80%、81%~90%、>90%的患者分别占3.92%、25.49%、33.33%、37.25%,优于对照组的17.65%、50.98%、19.61%、11.76%(P<0.05);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术后7、14 d 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术后7、14 d血清S100B蛋白、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预后优良率(60.78%)与对照组(56.86%)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96%)与对照组(5.8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HICH对脑组织损伤较小,能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早期改善患者昏迷状态,可作为治疗基底节HICH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显微镜下颞部直切口小骨窗微创清除脑基底节区血肿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方法 2010-07—2012-08我们对102例出血量25~100mL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早期血肿清除术:53例(治疗组)采用颞部直切口镜下小骨窗微创术,与49例应用去大骨瓣开颅清除并减压术患者(对照组)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少(24.52%<对照组的81.63%)、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且不需后期二次手术颅骨修补;预后良好率57.3%,优于对照组的30.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部直切口小骨窗镜下微创清除术是急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安全可靠的外科方法,对减少脑基底节区血肿治疗中的并发症及提高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自发性脑出血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1月行侧裂入路手术的54例高血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治疗组,选择同期行颞叶皮质入路手术的50例高血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方面,治疗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血肿清除方面,治疗组血肿清除90%比率70.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7.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70.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颞叶皮质入路手术,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自发性脑出血具有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近期预后良好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06—2014-09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行常规骨瓣清除术,实验组实施小骨窗开颅术,对比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6.88%vs 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0.50±5.67vs 40.85±7.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术后7、14、28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46±6.37vs 27.04±7.70;17.62±6.07vs 21.46±8.41;12.08±5.31vs 20.74±6.94)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45.11±9.17vs 115.16±18.75)、住院时间(17.25±4.55vs23.44±5.64)、术中出血量(52.42±9.32vs 185.12±12.4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8.74%vs 53.13%)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骨瓣清除术,安全指数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与分析幕上高血压脑出血行小骨窗血肿抽吸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12—2014-12收治的60例幕上高血压伴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小骨窗血肿抽吸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痛药使用情况、切口液化及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一般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显著(t=3.98,P0.05;t=4.58,P0.05;t=4.21,P0.05);实验组止痛药使用率、切口液化及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显著(χ~2=4.69,P0.05;χ~2=5.45,P0.05);相比于实验组,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提升,2组比较差异显著(χ~2=5.67,P0.05)。结论采用小骨窗血肿抽吸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突出,相比于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诸多优势,可作为一种理想方法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和微骨窗入路血肿清除术及保守治疗在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及预后,以期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7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例,其中神经内镜治疗22例,微骨窗入路开颅手术治疗25例,保守治疗25例,比较手术血肿清除率、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好转天数、住院期间死亡率及远期疗效。结果三组在血肿清除率、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远期疗效、住院期间死亡率上相比,三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优于微骨窗入路血肿清除术和保守治疗,是一种损伤轻、疗效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17-01—2018-06收治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颅脑穿刺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再出血分为出血组18例,未出血组70例,对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原发出血量、GCS评分及糖尿病人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及肝脏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以及肝脏疾病情况均为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对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以及肝脏疾病情况进行监测并处理,对预防术后再出血、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引导微创血肿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均为幕上出血,血肿量25~60mL,47例采用立体定向引导微创血肿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40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分别于术后3d、7d观察血肿残余量、术后再出血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2组术后7d、14d、28d的临床疗效。结果立体定向引导微创血肿穿刺联合尿激酶组术后3d残余血肿量为(8.7±4.5)mL,7d为(2.5±1.3)mL,术后28d有效率为74.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3%,与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4.3%,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引导微创血肿穿刺联合尿激酶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规范化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进行改进,并用于临床。方法采用血肿穿刺吸除术、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89例。结果上述方法用于临床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并已广泛应用。结论上述三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符合微侵袭原则,长期实践证明其安全性和实用性,丰富扩展了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超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超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减少术中血肿抽吸量和增加术后尿激酶的使用频率对再出血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超早期(出血6h内)高血压性脑出血164例,等分为I组和Ⅱ组。I组术中抽吸血肿量的80%:II组仅抽吸20%,并在术后增加尿激酶的使用频率。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再出血率、术后24h再出血率、术后30d病死率、术后30d病侧肢体运动功能和90dGOS评分情况。结果Ⅱ组术中再出血率和术后30d病死率均较I组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术后24h再出血率、30d病侧肢体肌力和90d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时,减少术中血肿抽吸量、增加术后尿激酶使用频率能降低病人的术中再出血率及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创血肿抽吸治疗对锥体束修复和神经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8)、假手术组(n=8)、脑出血自然恢复组和脑出血后6、12、24 h微创血肿抽吸组(n=8),后4组大鼠注射Ⅳ型胶原酶-肝素混合液建立基底节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6、12、24 h行微创血肿抽吸治疗后3组大鼠.2周后按照"楼梯测试"前肢功能的测试方法对各组大鼠进行前肢功能评分,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内囊后肢锥体束神经丝蛋白(NF)和神经生长相关货白(GAP-43)的表达.结果 各组大鼠造模前左前肢抓取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14 d微创血肿抽吸组前肢抓取功能均高于自然恢复组,其中6 h抽吸组高于12、24 h抽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微创血肿抽吸组NF染色阳性纤维、GAP-43的表达明显多于脑出血自然恢复组,6 h抽吸组NF染色阳性纤维多于12、24 h抽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 h和12 h抽吸组GAP-43的表达高于24 h抽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后24 h内,尤其是6 h内予以微创血肿抽吸治疗能减轻内囊后肢锥体束的损伤,利于锥体束的修复,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2008-06-2012-12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采取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配以尿激酶联合治疗;对照组40例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明显,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进行比较。 方法将从化市中心医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人观察组(行小骨窗开颅术,28例)与对照组(行骨瓣开颅术,2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再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半年GOS评分。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14.3%、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4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半年后GOS评估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7%、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骨瓣开颅术相比,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对照组给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2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再出血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1%(P0.01);观察组远期良好率为3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3%(P0.01)。结论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近期远期疗效均较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肿腔钻孔联合侧脑室置管引流治疗老年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3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168例老年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血肿腔钻孔联合侧脑室置管引流加尿激酶溶解血肿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根据GOS评分评价患者治疗效果,并分别对患者术前意识分级、出血量大小与预后程度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预后良好91例,轻残41例,重残及植物生存13例,死亡23例,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前意识分级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出血量30~70 mL组和70 mL以上组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秩次比较显示Ⅰ~Ⅱ级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Ⅲ~Ⅳ级组,30~70mL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70mL以上组.结论 血肿腔钻孔联合侧脑室置管引流加尿激酶溶解血肿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icacy of punch drainage combined with ventricle puncture in patients with senile hypertensive hemorrhage.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ixty-eight patients with senile hypertensive hemorrhag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02 to February 2009, were treated by punch drainage combined with ventricle puncture and hematoma dissolution with urokinase. Meanwhile, follow-up for 6-12 months was performed to every patient; the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effect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evaluated by Glasgow Outcome Scal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prognosis and both the amoun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nd grades of consciousness situation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Good prognosis was noted in 91 patients,mild disability in 41, severe disability and vegetative state in 13, and death in 23; few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noted. The prognos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o are those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s of consciousness situation (P<0.05);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under grade Ⅰ-Ⅱ consciousness situation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under grade Ⅲ-Ⅳ consciousness situation 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hemorrhage between 30-70 mL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hemorrhage above 70 mL. Conclusion The punch drainage combined with ventricle puncture and hematoma dissolution with urokinase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for patients with senile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atoma.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铁调素对患者铁代谢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以6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以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69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对象的血清铁调素水平,检测观察组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及神经功能指标[血清100β蛋白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并参照改良Ranks’量表(mRS)评估观察组患者预后。根据检测结果,对比分析2组对象的血清铁调素和血清铁蛋白水平;并将观察组69例患者分为I组(Hep20μg/L),II组(Hep于20~30μg/L),III组(Hep≥30μg/L),对比观察3个亚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指标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清铁调素、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平均血清S100B蛋白和NSE指标值上,III组II组I组(P0.05)。在预后良好率上,I组II组III组(P0.05)。结论脑出血后患者铁调素水平显著升高,引起铁代谢失衡,且其升高趋势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