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诊治体会(附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和气管源性囊肿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椎管内肠源性和2例气管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12例椎管内囊肿均常规行脊柱X线及MRI检查,术前无1例确诊,术中仅1例高度怀疑,术后病理证实肠源性囊肿Ⅰ型7例、Ⅱ型3例,支气管源性囊肿Ⅱ型2例;12例中6例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2例行囊壁部分切除+囊腔-蛛网膜下腔沟通术。结论①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术前诊断较困难,脊柱MRI是其首选辅助检查,确诊有赖于病理诊断;②对于椎管内囊性病变术前均应考虑肠源性囊肿的可能,术中应留取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③椎管内肠源性和气管源性囊肿手术应在保留脊髓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全切囊壁,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内胶样囊肿的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远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1例延髓胶样囊肿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和预后情况。结果 本文病例以间歇头痛为主要症状,术前MRI显示病变位于延髓腹侧,采用枕下后正中切口、远外侧入路切除病变,术后影像复查显示病变全切,病理结果证实为胶样囊肿,无神经功能缺损。结论 胶样囊肿为颅内良性病变,好发于第三脑室前部,位于延髓腹侧罕见,头痛为最常见症状,术前主要依靠CT、MRI检查,确诊依赖病理检查,需与表皮样囊肿、肠源性囊肿等鉴别,显微手术全切肿瘤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18年收治的29例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肠源性囊肿为先天性椎管内肿瘤,多发生在青少年,男性多见,病变主要位于颈胸段脊髓腹侧。全切除13例,大部切除12例,部分切除2例,活检加分流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为良性病变,早期切除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肠源性囊肿是比较罕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1999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定义为:囊肿内壁衬有类似于胃肠道上皮、能分泌黏液的上皮[1]。颅内肠源性囊肿十分少见[2~4]。此前国内文献报道的枕骨大孔区肠源性囊肿只有1例[5],国外报道只有9例[3,7],现将我院2005年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9岁,因颈背部麻木2个月入院。入院查体未见异常,头颅MRI检查提示左枕骨大孔区占位,表皮样囊肿可能。治疗:行手术切除,术中发现囊肿位于左延颈交界处,有一系带与蛛网膜黏连,锐性剪断后完整摘除囊肿。术后病理诊断:左枕骨大孔区肠源性囊…  相似文献   

5.
CT脑池造影在颅内蛛网膜囊肿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脑池造影(CTC)在颅内蛛网膜囊肿(IAC)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23例IAC患者.其中非交通性蛛网膜囊肿(NCtAC)患者采用神经内镜造瘘并部分囊壁切除手术治疗,交通性蛛网膜囊肿(CIAC)患者采用保守治疗,通过患者手术前后CT、MRI及CT脑池造影(CTC)检查,分析CTC在鉴别诊断CIAC和NCIAC、评价手术治疗NCIAC的效果中的作用. 结果 CTC证实本组患者中17例为NCIAC即真性囊肿,6例为CIAC即假性囊肿;随访术后NCIAC患者CT或MRI检查显示1例囊肿消失,13例囊肿有不同程度缩小,3例无明显变化.随机抽取8例NCIAC患者行CTC检查显示囊肿与脑池沟通良好. 结论 CTC对颅内囊性病变的诊断,尤其是对CIAC和NCIAC的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尤为重要,CTC检查为颅内囊性病变是否手术治疗提供明确指征,并且术后CTC检查可初步评价囊肿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颅内蛛网膜囊肿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当前国内外对颅内蛛网膜囊肿(arachnoid cyst,AC)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在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较多的争议.囊肿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也是目前争论的焦点之一.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引进,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生偏爱于神经内镜手术,但内镜治疗的可靠性即远期疗效仍缺乏长期的大宗的病例随访.AC是脑实质外非肿瘤性的良性病变,约占颅内占位性病变的1%~([1]).随着影像学设备的普遍运用,颅内囊肿的发现率有明显上升趋势.AC常多见于小孩,常因外伤后影像学检查发现,也因囊肿扩大或出血产生临床症状而发现.本文参阅了近几年国外文献研究进展,对AC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髓区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延髓区肠源性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采用显微镜下远外侧入路或后正中入路行延髓区占位切除术。结果囊肿完全切除1例,近全切除1例,围术期恢复顺利。平均随访8~10个月,未见并发症及复发。结论延髓区肠源性囊肿临床表现多以颅高压症状头痛、恶心为主,影像学结果相对缺乏特异性,病理检查结果为目前惟一可靠的诊断手段。显微镜下手术切除囊壁解除压迫是主要外科治疗手段,本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表现、MRI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结果 29例病人中,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15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所有病人均恢复良好.结论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MRI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手段,手术切除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颅内结构性病变与继发性癫痫的关系并提出手术方法。方法 对62例颅内结构性病变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历以AVM最多见,其次是颅脑肿瘤;癫痫发作为唯一主诉症状,其临床的发作形式与其性质和部位有关。结论 CT及MRI是诊断颅内结构性病变的重要方法;综合治疗该类病变是可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讨论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00年5月至2009年6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Rathke囊肿病例,均采用经鼻—蝶窦入路并术中辅助内镜手术治疗。结果 7例Rathke囊肿手术治疗过程均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术后1~2个月患者激素水平均恢复正常。随访6月至5年无复发。结论 Rathke囊肿术前较难明确诊断,CT与MRI检查有一定特异性,但难以与其它鞍区囊性病变相鉴别。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是目前Rathke囊肿的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颅内囊性病变的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颅内囊性病变的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应用wolf硬质神经内窥镜治疗颅内囊性病变12例,其中颅咽管瘤3例,透明隔囊肿2例,蛛网膜囊肿7例。结果:临床症状改善12例(100%),影像检查改善11例(92%)。结论:神经内窥镜手术是治疗颅内囊性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10年收治的5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加以分析讨论。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运动障碍,4例出现神经根性疼痛,3例出现浅感觉异常。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术后均有所改善。手术全切囊肿3例,次全切除和部分切除各1例。5例病人术后病理学证实为肠源性囊肿。5例病人术后随访1~5年均未见复发。结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术前诊断有一定困难,但是一旦确诊,早期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颅内多发表皮样囊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多发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手术次全切肿瘤,术后病理结果表皮样囊肿,术后随访发现肿瘤无复发。结论颅内多发表皮样囊肿无特异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切除仍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对儿童脑内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 报告1例4岁患儿脑内多灶性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以颅内压增高为首发症状,影像学检查示颅内多灶性病变,合并蛛网膜囊肿1处.经过一系列实验室检查以进行鉴别诊断后,行开颅手术切除右额叶责任病灶,术后病理证实为颅内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术后患儿颅高压症状缓解,未切除病灶行化疗.6个月随访证实切除病灶部位无复发,未手术部位病灶无进展.结论 有占位效应的幕上脑内多灶性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报道较少.对于占位效应明显的病灶,应首选切除,并辅以术后化疗,可望控制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15.
鞍区肠源性囊肿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枢神经系统的肠源性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良性瘤样病变.本病多发生于儿童,男性略多于女性.肿瘤多位于椎管内,颅内肠源性囊肿十分少见.文献所报道的颅内肠源性囊肿绝大多数位于幕下,位于幕上者至今仅报道有11例.本例肠源性囊肿位于鞍区,甚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枕大池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枕大池蛛网膜囊肿的正确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对10例枕大池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表现、CT和MRI检查及术中所见进行分析。结果:10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枕大池蛛网膜囊肿,无1例手术死亡。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CT或MRI复查囊肿明显缩小。结论:枕大池蛛网膜囊肿的正确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CT或MRI检查,注意与巨型枕大池的鉴别诊断,显微手术切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颅内蛛网膜囊肿为蛛网膜包裹脑脊液形成的囊性病变,多属先天性,感染、外伤也可引起。发病率约占颅内占位性病变的1%。多见于外侧裂,其次是大脑凸面,发生于枕大池者较少,文献仅见少数病例报告。CT扫描普遍用于临床后,本病被发现者有所增加。本文总结西京医院神经外科1978~1988年收治的16例枕大池蛛网膜囊肿,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急性起病的椎管内非血管源性占位性病变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呈急性起病的椎管内非血管源性占位性病变的病程、治疗方式、病理结果.结果 所有病例病程均小于2周,进展迅速,均进行显微手术切除病灶并经病理确诊.根据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证实,其中髓内星形细胞瘤误诊吉兰-巴雷综合征4例,肠源性囊肿误诊为室管膜瘤1例.结论 对于急性起病的椎管内非血管源性占位性病变的术前诊断也要考虑不同性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枕骨大孔区肠源性囊肿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源性囊肿是指在胚胎发育时由神经肠管的残存组织发育而成的囊肿,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颅内肠源性囊肿在第四脑室、桥小脑角、眶上裂等处均见报道。脊髓肠源性囊肿可发生在脊髓的腹侧、背侧或脊髓内,大多位于胸段,在颈段、腰段、圆锥部也可见到,位于枕骨大孔区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0.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分析和总结我科 1994年至 2 0 0 1年收治的 11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法。结果  11例病人中 ,10例髓外硬膜下者 ,均一次性手术全切除 ;1例髓内患者 ,行大部分切除。结论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术前定性诊断困难 ,CT及MRI有助于定位诊断。手术全切除是唯一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