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经电刺激术是指通过外科手段在体内埋藏电极,通过外接脉冲发生器调节电极刺激频率等参数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手段。因其具有疗效肯定、后期可调控、副作用少、微创等优点,在神经外科疾病治疗中推广开来。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脑深部电刺激术、迷走神经电刺激术、骶神经根电刺激术以及脊髓和运动皮层电刺激术。本文综述了上述关键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相似文献   

2.
电刺激与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2名正常成人志愿者的上下肢比较电与磁两种经皮运动皮层、脊髓刺激法所引出之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差异。结果表明,电刺激诱发成功率为100%。磁刺激在下肢肌 成功率为0-14.3%(皮层刺激)和0-42%(脊髓刺激);电刺激MEP波幅比磁刺激高2.47-41倍(平均11.3倍);电刺激MEP潜时比磁刺激平均短2.78ms(皮层刺激)和1.34ms(脊髓)。作者认为,易引出高大而可靠的MEP的电刺  相似文献   

3.
磁,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尺神经松解前置术结合术中超强电刺激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30例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首先进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测定并记录松解后小指展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潜伏期及波幅;然后给予尺神经超强电刺激治疗(80 mA,2Hz,10 min),按照同样的方法再次记录小指展肌CMAP的潜伏期及波幅,并将刺激前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尺神经外膜松解后与超强电刺激后小指展肌CMAP的波幅分别为(2.5±0.4) mV和(6.2±0.8)mV,潜伏期分别为(12.0±0.6)ms和(10.3±0.3)ms,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强电刺激后小指展肌CMAP的潜伏期较前平均缩短15.7%,波幅平均增大约2倍.结论 术中超强电刺激对肘管综合征患者的尺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脑深部电刺激为中晚期的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这项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有逐步取代毁损术的趋势.但其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文综述了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优缺点、病例选择、靶点选择及并发症,把重点放在作用机制的探讨上,并展望了脑深部电刺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迷走神经刺激术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新方法.它能有效地减少癫痫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副作用少且容易耐受.尽管如此,VNS抗癫痫作用的原理仍然不清,许多学者都在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索.本文就目前VNS治疗癫痫机制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LEMS)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方法分析2002-2011年作者医院诊断的6例LEM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结果 6例患者起病年龄34~65岁(中位数53岁),病程0.5~35个月(中位数4个月)。4例患者最初诊断为重症肌无力。5例患者伴恶性肿瘤。6例患者均以肢体近端无力起病。5例患者腱反射减低或消失。3例患者伴口干、眼干等自主神经症状。5例患者行新斯的明试验,其中4例阳性。6例患者均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共9次。5例行针极肌电图检查共6次,其中结果显示肌源性改变3次,神经源性改变2次,正常1次。5例行7次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全部提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明显减低。6例共行9次重复神经电刺激(RNS)检查,全部提示高频刺激波幅递增。结论掌握LEMS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有助于及时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步态障碍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药物和康复训练的疗效欠佳。近期研究发现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能够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障碍。脊髓电刺激作为一种神经调控技术,具有不损伤神经组织、程控参数可调节和微创的优势。本文对脊髓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步态障碍的作用机制、疗效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胶质细胞瘤术中功能组织定位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脑功能组织指与语言、运动和感觉功能密切相关的皮质和皮质下通路.胶质瘤术中功能组织定位术(techniques for functional brain mapping during glioma surgery)是脑皮质电刺激技术、电生理监测技术和功能磁共振技术在胶质瘤手术中综合应用而形成的专门技术.近年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Berger和华盛顿大学的Ojemann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在该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和临床实践.该技术在最大程度切除胶质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肿瘤附近的功能组织,避免术后失语、偏瘫和感觉异常,控制肿瘤性癫痫,延长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提高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在欧美国家,该技术已成为胶质瘤手术中的必要步骤,国内尚少报道,本文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癫痫的慢性电刺激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手术治疗癫痫已经有 10 0多年的历史 ,手术方式有癫痫灶切除术、大脑皮层切除术、颞叶切除术、大脑半球切除术、选择性杏仁核及海马切除术、胼胝体切开术、立体定向术毁损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等 ,但是这些手术均有很大的创伤性。目前 ,随着电生理技术、微电极技术和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功能性电刺激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障碍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3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假治疗组3组,在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治疗组接受功能性电刺激及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假治疗组接受功能性电刺激及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步态运动学参数、时间参数、距离参数及Amer-Lindholm分级对3组患者的下肢综合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步态运动学参数、时间参数、距离参数及Amer-Lindholm分级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后3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其余2组(P<0.05)。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有利于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大脑皮层电刺激安全性问题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们于1988年在国内首报经大脑皮层电刺激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270例),同时证明本法的安全性。本文将报告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和5~7年的临床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13.
电刺激小脑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初步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应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电刺激小脑治疗 35例 (经 CT或 MRI证实 )脑血管病患者 ,以观察其临床应用的疗效及其可行性。并与 35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匹配不接受该治疗的患者作对照 ,于治疗 10天后进行评分 ,发现接受电刺激者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 P<0 .0 0 1) ,脑循环动力学参数有明显好转 ,SPECT结果亦提示病灶区脑血流改善。初步试用结果表明此治疗可适用于不同病情程度的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微透析-高效液相神经递质分析技术观察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偏侧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猴苍白球内侧部(globus pallidusinternus,GPi)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探讨PD的发病机制及DBS治疗P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成功制备的偏侧PD模型猴4只,微透析方法收集未注药侧GPi的细胞外液以及注药侧STN高频电刺激(highfrequncy stimulation,HFS)过程中以及刺激前后同侧GPi的细胞外液,应用高效液相-荧光法分析谷氨酸(gluta-mate,Glu)和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的水平变化。结果 MPTP注药侧GPi细胞外液中Glu含量较未注药侧升高,而GABA含量却下降。高频电刺激偏侧PD猴模型的STN后,同侧的GPi细胞外液中Glu的含量明显上升,而GABA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无法用单一的神经元抑制机制解释STN-HFS的作用机制,STN-HFS的作用不只是局限于STN核团本身,对整个基底节环路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在术中唤醒功能区电刺激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需在全麻唤醒下行脑功能区电刺激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奇数组作为观察组,偶数组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分别取患者入院当日、术中唤醒及术后的生命体征或/和HAMD因子进行评分,各组前后及两组之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前、后各组自身对照,观察组无差异(P0.05),对照组有差异(P0.01)。在术中唤醒时及术后两组间进行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术中唤醒功能区电刺激患者起积极作用,能够解除患者对疾病治疗的顾虑,可有效地控制患者术前的焦虑紧张心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医疗质量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难治性抑郁症的跨颅磁刺激治疗(TMS)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现有的抗抑郁剂对大多数抑郁症有良好效果,但有1/3的患者对一系列抗抑郁剂无效,被称之为难治性抑郁症。在临床上,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除了药物合并,改良电抽搐,迷走神经刺激之外,重复跨颅磁刺激是近十年来在难治性抑郁症治疗中颇显成效的一项技术[1]。本文就该技术在难治性抑郁症治疗中的研究情况做一回顾。1治疗原理和临床常用刺激参数跨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egnetic Stimulation,TMS)[2]是九十年代初应用于精神科临床研究的物理治疗方法。电与磁场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经过线圈的电流可以产生磁场,而处于磁场中的导体又可以产生电流。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7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电刺激治疗,记录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等级评定变化,观察电刺激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恢复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治疗能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皮层电刺激定位功能区的有效刺激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中央区癫痫时,皮层电刺激功能区定位的有效刺激参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8年3月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连续收治的21例中央区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皮层电刺激功能定位时,感觉、运动及后放电阈值之间的差异以及与阈值相关的因素.结果 运动、感觉、后放电的平均阈值分别为:(3.48±0.87)mA、(3.86±1.31)mA和(4.84±1.38)mA.后放电阈值高于运动、感觉阈值(P<0.05),且与病史呈负线性关系.结论 以频率50 Hz、脉宽0.2 ms、刺激强度8 mA以下等刺激参数行皮层电刺激定位功能区是安全可靠的;皮层功能定位应个体化实施.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 parameters of electric cortex stimulation (ECS)for functional brain mapping.Method We collected 21 subjects who underwent epilepsy surgeries consecutively in Beijing Institute of Functional Neurosurgery with the epileptogenic zone located in perirolandic areas from October 2006 to March 2008.With retrospective study, w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reshold of motor and sensory response and afterdischarge.Results The average threshold of motor and sensory response and afterdischarge were (3.48 ± 0.87 ) mA, ( 3.86 ± 1.31 )mA, (4.84 ± 1.38) mA respectively.The average threshold of afterdischarg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otor and sensory response.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 P < 0.05 ).The threshold of afterdischarge was in negative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illness duration.Conclusions The ECS parameters of 50 Hz, 0.2 ms for functional brain mapping are effective and safety; ECS should be performed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行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手术后且在本中心进行程控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评价其治疗效果,探讨DBS刺激参数调整的技巧.方法 对2006年9月以前行STN-DBS手术且在本中心进行程控的29例帕金森患者进行手术后1年、2年随访,统计分析刺激参数和药物剂量的变化以及病情进展情况.结果 DBS术后1年、2年,在未服用左旋多巴等药物的情况下,刺激器开相对于刺激器关UPDRSⅢ评分的改善率:行单侧STN-DBS手术的患者分别为41.1%,39.8%;行双侧STN-DBS手术的患者分别为49.4%,49.0%.术后1年,2年,刺激电压分别为(2.67±0.31)V,(2.71±0.28)V;刺激脉宽分别为(70.8±14.6)μs,(73.8±15.2)μs;刺激频率分别为(147.4±13.6)Hz,(149.5±12.5)Hz.左旋多巴等药物比术前分别减少42.9%,41.1%.结论 DBS对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在行双侧STN-DBS手术的帕金森病患者尤其明显.刺激电压是主要的刺激参数,刺激脉宽和刺激频率的改善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0.
电刺激治疗长期癔症性瘫痪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刺激治疗长期癔症性瘫痪12例报告安徽省当涂县人民医院(243100)卞华京,曾庆鱼安徽省当涂县解放军第86医院李肖荣1临床资料1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35岁,平均27.91±5.42岁。病程102~610天,平均329.12±165.77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