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手术联合口服阿托伐他汀、高压氧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采用神经内镜手术辅以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及高压氧治疗的86例CSDH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1 d复查CT示86例硬膜下血肿均大部清除;78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7例稍改善,1例改善不明显。术后并发气颅22例,癫痫3例,颅内感染2例。术后随访半年,血肿复发5例。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联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及高压氧治疗CSDH,疗效较为满意,能有效清除血肿,并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神经内镜辅助下钻孔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钻孔冲吸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76例。结果 76 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血肿清除满意,临床症状改善。结论神经内镜下清除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下透明鞘内操作清除脑内血肿,与开颅手术清除脑内血肿的优缺点。方法从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手术治疗脑内血肿的患者84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透明鞘内操作治疗的患者41例,开颅手术的患者43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第4天的颅内压、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的清除率,术后第4天颅内压,术后并发症(例)及预后(格拉斯哥评分)良好者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镜下透明鞘内操作治疗脑内血肿具有手术时间短、清除血肿较彻底、术后脑水肿反应轻、并发症少及预后较好的特点,是一种较好的清除脑内血肿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清除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的10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分隔或多房性血肿45例。103例患者术后24 h内头部CT复查示血肿完全清除68例,大部分清除35例。未发生颅内出血、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及癫痫等并发症。84例术后1月复查头部CT示,少量硬膜下积液14例,复发3例。复发病人均再次行内镜手术,全部治愈,未再复发。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清除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好,安全,直观,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7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4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人均能顺利完成神经内镜手术,术后CT扫描显示血肿清除彻底。无再出血及严重手术并发症。出院时,GOS评分5分42例,4分3例。术后随访2~36个月无复发。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可以有效清除血肿,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眉弓锁孔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清除外伤性单侧额叶血肿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经眉弓锁孔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21例外伤性单侧额叶血肿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神经内镜潜水技术清除血肿,应用PROLENE线皮内连续缝合切开。结果 所有手术操作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操作时间0.5~1 h,平均45 min。术后1 d,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清除率>90%有19例,70%~90%有2例。术后无术区继发再出血,无继发严重脑水肿。术后5~10 d出院,平均7.6 d。眉弓切口缝合线拆除后,无线结反应、无切口愈合不佳及切口明显瘢痕形成。结论 对于外伤性单侧额叶血肿,锁孔技术、神经内镜潜水技术联合PROLENE线皮内连续缝合技术,可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能达到最大的血肿清除效果和最佳的术后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收集77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和GCS评分等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以第3个月GOS评分作为预后指标。采用SPSS10.0,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血肿清除率及其GOS预后评分的差别,观察、分析手术疗效。结果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两组病例术前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在手术时间上,神经内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6±0.5)h,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平均手术时间(4.6±1.8)h(P0.01);在手术失血量上,神经内镜微创组平均手术失血量33.2±6.2mL,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平均手术失血量(406.4±305.6)mL(P0.01);在血肿清除率上,神经内镜组脑内血肿平均清除率为88.6%±6.2%,开颅组平均血肿清除率为69.4%±27.9%(P0.05);在GOS预后方面,在26例术后随访满3月神经内镜组患者中恢复良好6例,轻度残疾10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1例(家属放弃治疗后院内死亡)。开颅组49例患者中,恢复良好7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13例,植物状态12例,死亡6例。3例因经济原因在术后放弃治疗脱失。神经内镜微创组患者预后优于开颅组患者预后(P0.05)。结论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是一种更具有微创、高效、快速、出血少等特点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进行神经内镜下清除,术毕用生理盐水连续冲洗,不放置引流管。结果20例硬膜下血肿完全清除,高颅内压、偏瘫、意识障碍迅速好转;未见血肿复发和积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更彻底,是一种暴露好、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2月自2018年12月收治的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清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血肿近全清除者40例、大部分清除8例,术后再出血4例;术后三个月至半年GOS评价预后恢复良好26例、中残9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4.16%。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清除脑内血肿具有直视、微创、省时、副作用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为高血压脑出血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与传统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高血压基底核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n=39)和开颅组(n=50)。两组病人术前采用3D-Slicer软件计算血肿体积,内镜组病人采用3D-Slicer软件规划手术路径,内镜下清除血肿。开颅组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与开颅组比较,内镜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血肿清除率升高,术后1周GCS评分升高,住院时间缩短,术后6个月GOS评分升高,肺部感染率低(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具有创伤小、血肿清除程度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出血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内镜血肿清除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31例行内镜血肿清除术,47例行钻孔引流术,均使用神经导航定位,比较其疗效。结果小血肿病人中,术后7 d、3个月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血肿病人中,内镜手术疗效优于钻孔引流(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清除血肿,针对较大血肿,内镜手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对5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术后均出现有不同程度硬膜下积液,32例出现不同程度颅内积气。未发生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及癫痫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术后半月复查CT,所有病例均未见积气、积液等。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小、创伤小等特点,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与软通道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宜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4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分为神经内镜组和软通道引流组。神经内镜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软通道引流组患者采用软通道引流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复查CT血肿清除程度,并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评判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患者术后血肿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即刻、术后3 d软通道引流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神经内镜组(均P 0.05),但术后5 d、30 d血肿清除率较术后即刻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神经内镜组(均P 0.05)。而神经内镜组术后3 d、5 d、30 d血肿清除率均较术后即刻明显增高(均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神经内镜组患者CSS评分明显低于软通道引流组,ADL评分明显高于软通道引流组(均P 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和软通道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均能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改善神经功能。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远期血肿清除效果要明显优于软通道引流术,且术中可有效降低对脑血管及组织损伤,能更好地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肿穿刺引流术在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神经科收治的209例确诊为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分为采取保守治疗的保守组、采取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清除血肿的微创组以及采取神经内镜清除血肿的神经内镜组,对每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肢体功能记录分析。结果神经内镜组、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明显优于保守组患者手术指标(P0.05);神经内镜组与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保守组患者(P0.05);术后3个月、6个月,神经内镜组患者与微创组患者肢体功能明显优于保守组患者肢体功能(P0.05)。结论对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取血肿穿刺引流术进行清除血肿其治疗效果较保守治疗更佳,并且能够提高术后患者的肢体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和微骨窗入路血肿清除术及保守治疗在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及预后,以期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7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例,其中神经内镜治疗22例,微骨窗入路开颅手术治疗25例,保守治疗25例,比较手术血肿清除率、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好转天数、住院期间死亡率及远期疗效。结果三组在血肿清除率、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远期疗效、住院期间死亡率上相比,三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优于微骨窗入路血肿清除术和保守治疗,是一种损伤轻、疗效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资料,分为内镜组(28例)和开颅组(17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及术后6个月ADL评级。结果内镜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方面均比开颅组有显著优势。在ADL评定上,内镜组病死率比开颅组低,好转率大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病人中,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疗效优于开颅手术,内镜血肿清除术为部分高血压脑出血提供另一种疗效良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下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前瞻性收集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78例,应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40例(内镜组),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38例(显微镜组)。结果 内镜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少于显微镜组(P<0.01)。两组血肿清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估预后,内镜组预后良好率(75.0%)明显高于显微镜组(52.6%;P<0.05)。结论 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相比,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血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较快,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丘脑出血并发脑室铸型属于出血性脑卒中疾病中的急危重症,常规手术如脑室外引流或显微手术治疗血肿均存在血肿清除效率低、功能区脑损伤、疗效差等局限。为此探讨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此类型出血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采用经脑室神经内镜清除丘脑血肿破入全脑室系统1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术后当日复查CT显示丘脑及脑室内血肿清除率平均为89.2%,术后意识障碍程度明显减轻(P0.05)。围手术期无再出血、脑室内感染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或常规手术者。结论内镜下经脑室清除丘脑及脑室内血肿可避开对丘脑及毗邻功能区的手术创伤,具有微创、高效、对脑功能影响轻微等优势,兼具术式简单、操作简便易行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常规钻孔引流术与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探讨ICAM-1、VCAM-1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择常规钻孔引流术治疗64例患者为常规组,选择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56例患者为内镜组,评价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用ELISA法检测2组外周静脉血、脑膜血和血肿腔血中ICAM-1及VCAM-1的水平。结果常规组总有效率低于内镜组(P0.05);内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3.57%,低于常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P0.05);常规组复发率高于内镜组(P0.05),2组外周静脉血、硬脑膜血清中ICAM-1及VCAM-1的表达水平均低于血肿腔血(P0.05),且2组外周静脉血与硬脑膜血清中ICAM-1及VCAM-1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CSDH较常规钻孔引流术可以更好改善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此外,ICAM-1及VCAM-1可能与CSDH的发病密切相关,对研究CSDH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高血压性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1,2],好发于45~65岁中年人,发病后1年存活率为50%,5年存活率仅为29.2%,而且大部分存活者存在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3]。目前,对于大量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主要有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置管引流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等。目前,神经内镜技术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就神经内镜技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1神经内镜手术分类及手术设备Hopf等将神经内镜手术分为:①内镜神经外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