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心源性脑栓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心源性脑栓塞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1—2013-12超早期心源性脑栓塞患者47例,其中接受小剂量rt-PA静滴溶栓治疗24例为溶栓组,接受常规二级预防23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及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2组治疗前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NIHSS评分明显下降,BI、mRS上升,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mR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例出现无症状性脑出血。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mR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心源性脑栓塞是安全的,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给药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在4.5h内,具有溶栓指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其中对照组56例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49例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24h后若无明显出血,开始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90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改善情况,以评价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后2h、24h、7d时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90d时mRS评分显示预后良好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增多,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90d时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虽然观察组总体出血事件较对照组增高(P0.05);但2组症状性脑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4.5h以内,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流程及临床疗效。方法以2011-02—2013-07我院收治的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和常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溶栓前、溶栓后12h、7d、14d2组NIHSS评分、不良反应及病死率。结果溶栓组17例,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24例,总有效率83.33%。2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前,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2h、7d、14d2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泌尿道出血及牙龈出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非症状性灶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患者NIHSS评分得到明显改善,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丁苯酞注射液应用于rt-PA静脉溶栓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是否接受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分成rt-PA静脉溶栓+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组(n=124)和rt-PA静脉溶栓+0.9%生理盐水对照组(n=75)。对两组基线资料及治疗后24 h、7 d、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颅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90 d mRS评分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及分析。结果治疗组NIHSS评分、MMP-9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TCD监测Vm、PI,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mRS评分治疗组的预后良好率为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有显著临床疗效,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MMP-9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1例,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溶栓治疗组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抗凝治疗。治疗14d后,比较2组NIHSS评分,随访3个月,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和ADL指数评价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溶栓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NIHSS评分、CSS评分与AD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rt-pA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和出血、死亡风险。方法回顾分析258例在4.5h内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是否静脉rt-pA溶栓分为静脉溶栓治疗组(简称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196例患者按0.9mg·kg-1(最大量不超过90mg)静脉给予rt-PA,2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比较2组NIHSS评分、临床疗效、出血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溶栓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颅内出血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病死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4.5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有显著临床疗效,并未增加颅内出血和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rt-PA溶栓时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心房颤动患者的溶栓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心房颤动患者共124例,其中发病后3~4.5 h行rt-PA溶栓共64例设为对照组,发病后3 h内行rt-PA溶栓共60例设为观察组; 比较2组患者溶栓有效率、治疗前后NIHSS评分、随访mRS评分及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溶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治疗后1和7d 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治疗后7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组患者随访mRS评分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组患者出血性脑梗死和脑部症状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实质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心房颤动患者在发病后3 h内行rt-PA溶栓在可提高溶栓效果和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方面较发病后3~4.5 h溶栓具有明显优势,但在远期疗效和严重出血事件发生风险方面两者接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及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筛选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25例AIS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90 d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0~1分预后良好患者设为预后良好组,mRS 2~5分为预后不良设为预后不良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AIS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AIS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两组静脉溶栓操作过程中及溶栓治疗后无出血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年龄、发病至溶栓时间间隔、糖化血红蛋白指数、累计吸烟量、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期间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和溶栓期间平均动脉压是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患者年龄、发病至溶栓时间间隔、糖化血红蛋白指数、累计吸烟量、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期间平均动脉压可影响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和溶栓期间平均动脉压是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低剂量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循环脑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rt-PA组、尿激酶组和对照组各25例。比较各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临床疗效、脑出血发生率及再梗死率。结果治疗后,各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rt-PA组及尿激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联合组、rt-PA组及尿激酶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ADL评分显著提高(P0.05),且联合组、rt-PA组及尿激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联合组、rt-PA组及尿激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rt-PA组及尿激酶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联合组、rt-PA组及尿激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再发脑梗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脑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rt-PA组、尿激酶组(P0.05)。结论低剂量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安全有效,并可有效降低脑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脉用rt-PA溶栓对NIHSS评分25分的严重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时间窗内的NIHSS评分25分的严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5例,其中接受静脉溶栓组(溶栓组)30例和未进行溶栓(未溶栓组)35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24h、7d、14d)的NIHSS评分、治疗后mRS评分(30d)、颅内出血率及病死率。结果溶栓组治疗后24h、7d、14d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及未溶栓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NIHSS评分25分的严重缺血性卒中,在时间窗内溶栓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不会过度增加颅内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年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临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性纳入胜利油田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首次发病并接受rt-PA静脉溶栓的青年卒中患者114例。根据发病90 d mRS评分,将青年卒中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90 d 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90 d mRS评分3~6分)。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90 d,84例(73.7%)患者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组),30例(26.3%)患者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预后不良组合并2型糖尿病、发病后合并意识障碍、溶栓24 h内脑出血、责任大血管闭塞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预后不良组入院时NIHSS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良好组入院时NIHSS评分明显高于90 d时(P<0.05)。预后良好组90 d mRS与入院时mRS的差值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发病后合并意识障碍(OR=0.06,95%CI:0.01~0.40)、责任大血管闭塞(OR=0.14,95%CI:0.03~0.72)是青年卒中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青年卒中发病后合并意识障碍、责任大血管闭塞是青年卒中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探索超声助溶的合适时间。方法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73例,所有患者均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按照超声助溶的时间随机分为3组,2 h超声助溶组24例、1.5 h超声助溶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采用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判断血管再通情况,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溶栓后有无症状性颅内出血来评定其安全性,溶栓后3个月用改良Rankin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远期预后。结果 2 h助溶组与1.5 h助溶组治疗后2 h血管再通率以及治疗后3个月B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2助溶组之间血管再通率无明显差异(P>0.05); 2 h助溶组与1.5 h助溶组治疗24 h后NIHSS评分、治疗后3个月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2助溶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3组患者治疗后24 h均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结论 超声助溶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远期预后良好,而针对于助溶时间选择上建议将时间缩短至1.5 h。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及溶栓的时间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病例,按发病到开始溶栓的时间分为≤2 h、≤4 h、≤6 h组,均于30 min~1 h内静滴UK 100万~150万U。结果≤2 h溶栓治疗组在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溶栓治疗前(P<0.001);而≤4 h及≤6 h组直到第7天开始NIHSS评分才有显著降低(P<0.05)。30 d的总有效率70.37%;其中,≤2 h组各观察点的有效率与其他2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3个月后各组的mRS转归良好率分别为60%、0.9%、0。安全性:≤2 h组无颅内出血及死亡病例,≤4 h组2例颅内出血,2例死亡;≤6 h组3例颅内出血,2例死亡。结论大面积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有效、安全,最佳溶栓时间窗为发病后2 h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静脉应用rt-PA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颅内压和血清SOD、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观察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全身治疗1 d,观察时间分别为治疗1、3、7 d; 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颅内压和血清SOD、MDA水平。结果 经过7 d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颅内压和血清MD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 观察组患者血清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脉应用rt-PA联合亚低温治疗可能通过减轻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而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亚低温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并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温下常规动脉溶栓治疗; 观察组患者接受亚低温技术联合常规动脉溶栓治疗; 记录观察组患者亚低温处理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呼吸(R)的变化情况; 比较2组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静脉血栓形成、脑疝、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亡率情况; 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1)观察组患者在亚低温处理后HR明显降低,与亚低温处理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2组患者在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静脉血栓形成、脑疝、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对照组和观察组发生脑梗死出血性转化分别有2例(6.7%)和10例(33.3%)(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发生死亡分别有6例(20.0%)和8例(26.7%)(P>0.05);(3)神经功能缺损评估(NIHSS评分),2组患者溶栓后2、24 h,7和90 d的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 观察组2、24 h,7和90 d的NIHS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4)观察组治疗14、30和90 d后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低温联合动脉溶栓治疗能明显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减少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血清L-精氨酸(L-Arg)、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访90 d,根据随访的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组53例和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组27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研究对象rt-PA静脉溶栓后24h内血清中L-Arg,ADMA的水平; 在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24 h内及治疗5天后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测评,比较患者2个时间点NIHSS评分差(△NIHSS分); Pearson法分析L-Arg与ADMA水平、△NIHSS水平的相关性; 采用COX法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L-Arg水平、△NIHSS评分较低(P<0.05),血清ADMA水平较高(P<0.05); Pearson分析显示,L-Arg与ADMA水平呈负相关(r=-0.758,P<0.05); 与△NIHSS正相关(r=0.668,P<0.05),ADMA水平与△NIHSS呈负相关(r=-0.674,P<0.05); 多因素COX分析显示,低水平L-Arg、高水平ADMA、低△NIHSS评分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可能与血清L-Arg,ADMA水平相关,L-Arg水平降低、ADMA水平升高可能提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急性缺血性卒中行静脉溶栓患者205例的队列,其 中联合治疗组(阿替普酶+丁苯酞组)112例,阿替普酶组93例。分析两组患者溶栓后即刻及14 d后 NIHSS评分,90 d的mRS评分,并分析不同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rial of Org 10 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中的临床疗效。同时分析溶栓后14 d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 结果 ①溶栓后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14 d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阿替普 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82±0.44)分 vs(6.40±0.66)分,P=0.041]。联合治疗组90 d预后良好 率高于阿替普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3% vs 55.9%,P =0.014);其中LAA亚型中联合治疗组患 者NI HSS评分(P =0.023)及预后良好率(P =0.045)均高于阿替普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 后90 d两组死亡率及14 d颅内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丁苯酞是改善 缺血性卒中溶栓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 0.425,95%CI 0.216~0.835,P =0.013);年龄>60岁(OR 2.233,95%CI 1.047~4.766,P =0.038)、入院时收缩压>160 mm Hg(OR 2.295,95%CI 1.126~4.679, P =0.022)、溶栓前NIHSS评分>10分(OR 9.354,95%CI 4.049~21.610,P<0.001)是预后的独立危险 因素。 结论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能改善90 d临床预后,对LAA患者可能更 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CCE)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溶栓组19例,对照组21例,发病3h内给予rt-PA(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溶栓前及溶栓后2、6 h、1、3、7、30、90 d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溶栓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溶栓组临床总有效率89.5%,对照组38.1%.溶栓组脑出血发生率为10.5%,其中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5.26%.对照组脑出血发生率19%,其中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4.76%.溶栓组病死率0,对照组病死率9.5%.结论 CCE患者3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