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02—2012-11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小剂量(0.6mg/kg)静脉溶栓A组(41例),大剂量(0.9mg/kg)B组(41例),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2组疗效,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NIH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各阶段2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但治疗效果与剂量大小关联性不显著,大剂量rt-PA会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rt-P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同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3例,按照溶栓使用药物分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组和尿激酶组,按照发病到静脉溶栓时间(time,简称t)可分为6组:分别为t≤1 h、1 t≤2 h、2 t≤3 h、3 t≤4 h、4 t≤5 h、5 t≤6 h。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在时间窗内给予了静脉溶栓治疗,记录溶栓治疗前、溶栓后24 h、溶栓后7±2 d的NIHSS评分和溶栓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溶栓治疗前,rt-PA组与尿激酶组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24 h、溶栓后7±2 d的NIHSS评分均不同程度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rt-PA组与尿激酶组溶栓疗效及合并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时间t≤1 h、1 t≤2 h、2 t≤3h、3 t≤4 h、4 t≤5 h、5 t≤6 h等6组溶栓效果及合并并发症个数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生急性脑梗死时,不管是用尿激酶还是rt-PA,都应尽快给予静脉溶栓治疗,且溶栓越早,疗效越好,合并的并发症越少。  相似文献   

3.
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目前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本研究选用rt-PA两个剂量探讨其在临床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为观察急性脑梗死应用rt 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的预实验。资料和方法 :选择 2 0 0 1年 4月至 9月在我中心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78例。入选标准 :年龄≤ 75岁 ,发病时间在6h以内 ,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及明显低密度等脑梗死改变 ,严重肢体瘫痪 (肌力 0~ 3级 )。无昏睡、昏迷等严重意识障碍。排除标准 :活动性出血和已知出血倾向 ;脑出血史和近 6个月脑梗死史 ;血压 >180 / 110mmHg(2 4 0 / 14 7kPa) ;颅内动脉瘤 ,动静脉畸形 ;正在使用抗凝剂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将入选病人分为 2组 :溶栓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美国及欧洲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建议0.9mg.kg-1为重组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标准治疗剂量。鉴于国人尤其是我国南方人在种族、体质及脑梗死危险因素等方面的不同,也按0.9mg.kg-1国际标准剂量治疗是否完全适合,有很大争议。本试验比较小剂量rt-PA 0.7mg.kg-1与0.9mg.kg-1标准剂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方法 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窗为4.5h内,具有溶栓指征,无溶栓禁忌症。随机分为小剂量组rt-PA(0.7mg.kg-1,最高剂量50mg)和对照组(0.9mg.kg-1,最高剂量90mg)。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h及14d的NIHSS评分,颅内出血率、死亡率以及90d mR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均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各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但治疗后24h及14d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90d 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剂量0.7mg.kg-1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7.1%,0.9mg.kg-1组为1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mg.kg-1组死亡1例,小剂量组无死亡病例,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t-PA静脉溶栓0.7mg.kg-1剂量安全有效,该剂量可能更适合国人,尤其是南方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前给予丁苯酞针剂预处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于2016-11—2018-07就诊于新郑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疗中心,接受rt-PA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溶栓前后丁苯酞针剂应用的不同顺序分为丁苯酞预处理组(48例)和丁苯酞后干预组(61例),比较2组溶栓后24 h、出院时(或7 d)的NIHSS评分,并在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同时比较2组溶栓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7 d、3个月病死率。结果 3个月时mRS评分丁苯酞预处理组明显低于后干预组(mRS 0~1:62.50%vs 42.62%,P0.05)。丁苯酞预处理组颅内出血发生率较后干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5%vs 19.67%,P0.05)。3个月时丁苯酞预处理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8%vs 13.11%,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前给予丁苯酞针剂预处理对3个月后神经功能的改善优于溶栓后使用,同时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和3个月后病死率可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7例。按NIHSS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及无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效组(11例)与无效组(16例)相比、溶栓前血糖水平(6.54±1.81 vs 10.06±3.75,P<0.05)、总胆固醇含量(4.02±0.90 vs 4.93±1.09,P<0.05)、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值(7.64±2.73 vs12.25±5.0,P<0.05)、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2.17±0.75 vs 3.00±0.98,P<0.05)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2.34±0.56 vs 3.04±0.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症状改善与年龄、吸烟、血压水平、脑梗死、心房颤动、低密度脂蛋白、血小板及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等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溶栓前NIHSS低(OR=0.76,95%Cl 0.67~0.85,P<0.05)、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OR=0.45,95%Cl 0.22~0.95,P<0.05)及溶栓前血糖无明显增高(OR=0.98,95%Cl 0.94~1.02,P<0.01)是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溶栓前血糖水平(6.54±1.81 vs 10.06±3.75,P<0.05)、总胆固醇(4.02±0.90 vs 4.93±1.09,P<0.05)、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值(7.64±2.73 vs 12.25±5.0,P<0.05)及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2.17±0.75 vs 3.00±0.98,P<0.05),纤维蛋白原(2.34±0.56 vs 3.04±0.64,P<0.05)等因素影响溶栓治疗的早期症状改善情况。溶栓前NIHSS低(OR=0.76,95%Cl 0.67~0.85,P<0.05)、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OR=0.45,95%Cl 0.22~0.95,P<0.05)、溶栓前血糖水平无明显升高(OR=0.98,95%Cl 0.94~1.02,P<0.01)是影响静脉溶栓治疗24h后症状改善情况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rt-PA和UK在我国常规临床实践中对发病6 h内缺血性卒中(AIS)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rt-PA与UK这两种溶栓剂对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的影响,TEG各参数与rt-PA、UK静脉溶栓安全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8年7月至2021年2月期间、接受rt-PA(4.5 h内)或U...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因素。方法 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阿替普酶(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治疗,以90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疗效指标,0~1分者为预后良好,2~6分包括死亡为预后不佳,并对影响因素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预后良好23例(33.3%),预后不良46例(66.67%)。经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颈内或大脑中动脉闭塞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颈内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CT早期梗死征象与急性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内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其中预后好36例,预后差37例,平均年龄(68.13±9.36)岁。对其相关因素,如有无CT早期梗死征象、心房颤动、入院NIHSS评分等18个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CT检查无早期梗死征象组预后好的几率明显高于CT检查有早期梗死征象组(60%vs 24%,P=0.006)。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在经心房颤动、糖尿病等因素调整后,有无CT早期梗死征象与急性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患者预后无显著相关。结论 CT早期梗死征象对急性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患者预后无独立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低剂量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循环脑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rt-PA组、尿激酶组和对照组各25例。比较各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临床疗效、脑出血发生率及再梗死率。结果治疗后,各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rt-PA组及尿激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联合组、rt-PA组及尿激酶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ADL评分显著提高(P0.05),且联合组、rt-PA组及尿激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联合组、rt-PA组及尿激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rt-PA组及尿激酶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联合组、rt-PA组及尿激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再发脑梗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脑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rt-PA组、尿激酶组(P0.05)。结论低剂量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安全有效,并可有效降低脑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体外溶栓试验确定急性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剂量,了解个体化rt-PA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根据体外溶栓试验中处于溶栓状态的rt-PA剂量作为个体化溶栓治疗剂量,进行溶栓治疗,监测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h自然状态体外血栓长度、湿质量,并于溶栓前和溶栓后2h、24h、10d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监测并发症,并与非溶栓组比较。结果不同患者应用rt-PA溶栓治疗剂量不同,介于0.6~0.8mg;不同浓度rt-PA状态下体外血栓长度不同,随浓度增加呈逐渐缩短趋势(P0.05);溶栓后24h体外血栓长度、湿质量与溶栓前相比均降低(P0.05);2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溶栓组溶栓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低于非溶栓组(P0.05);全部病例均无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体外溶栓试验确定rt-PA用量行急性脑梗死个体化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136例患者分为2组各68例。治疗组给予尿激酶100万~150万U ,并给予除抗血小板聚集外的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1周、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1周、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且安全性较好,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效果。用药时间窗、药物的量效关系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降纤酶组各50例,尿激酶组给予3种不同剂量尿激酶静脉冲击;降纤酶组给予降纤酶治疗3天。两组病人均同时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2周。结果:尿激酶组疗效明显优于降纤酶组(P<0.01-0.05)。尿激酶用量在100-150万U时疗效肯定。48小时内溶栓均有效果。6小时内疗效最佳。尿激酶组发生再梗死8例(16%),以6小时后用药者居多;皮肤粘膜出血11例(22%),与尿激酶用量成正相关;颅内出血3例(6%),均为早期神经功能受损严重者。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优越,用量在100-150万U时安全有效,用药时窗 个体化,早期神经功能受损严重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15.
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3 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30例.溶栓组给予rt-PA总量0.9 mg/kg,最大剂量90 mg,10%剂量,2 min一次性静脉注入,其余1 h静滴;24 h经头颅CT证实无出血者,用奥扎格雷钠80 mg,2次/d静滴,连续14 d;对照组应用奥扎格雷钠80 mg,2次/d静滴,连续14 d;2组均辅以脑保护剂(银杏叶、血塞通、胞二磷胆碱等).结果 溶栓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96.6%,对照组有效率83.3%.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发病3 h内)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rt-PA静脉溶栓(IVT)治疗后近期获益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11—2021-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154例予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相关血清学指标,按溶栓后24 h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为近期获益组(≥18%)及近期未获...  相似文献   

17.
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开放研究方法对入选病例按每公斤体重1.5万单位尿激酶一次静脉应用,以后依次应用脱水剂、抗凝剂。24小时后常规应用扩血管及抗凝脑保护剂。14天一疗程。统计溶栓后即刻有效率及一疗程时总有效率。结果:50例病例全后1~6小时临床症状明显恢复42例,即刻有效率84%,一疗程总有发生率94%,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11%。继发脑陋血发生率4%。死亡率6%。均死于并发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采用开放研究方法对入选病例按每公斤体重 1 5万单位尿激酶一次静脉应用 ,以后依次应用脱水剂、抗凝剂。 2 4小时后常规应用扩血管及抗凝脑保护剂 ,14天一疗程。统计溶栓后即刻有效率及一疗程时总有效率。结果 :5 0例病例溶栓后 1~ 6小时临床症状明显恢复 42例 ,即刻有效率 84% ,一疗程总有发生率 94% ,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11% ,继发脑出血发生率 4% ,死亡率 6 % ,均死于并发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梗死六小时以内的静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191,自引:5,他引:186  
目的:评价尿激酶(UK)对急性脑梗死(发病6h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一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凡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155例接受UK150U,B组162例接受UK100万U,C组148例接受安慰剂。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Barthel指数(BI)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溶栓后ESS分数迅速增加,3组间有显著差异,颅内非症状性出血率为9.03%(A组)。5.56%(B组),4.73%(C组)。颅内脑实质性出血率为4.52%(A组),3.09%(B组),2.03%(C组)。颅内脑实质性出血死亡率为1.89%(A组+B组),C组无一例死于实质性出血,结论:UK用于急性脑梗死(发病6h内)有效且相对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