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有自杀意念的青中年与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的特征,为临床问诊及治疗的侧重点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2年4月-2016年4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住院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共160例,青中年组和老年组各8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分别评定患者临床症状和自杀意念,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自杀意念的特征。结果 1两组患者的性别、民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职业、有无配偶、受教育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1=18.051,t_2=11.487,t_3=80.906;P均0.01);2两组HAMD-24总评分、体重因子评分、认识障碍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青中年患者的日夜变化和绝望感因子评分高于老年患者,焦虑/躯体化、迟缓和睡眠障碍因子评分低于老年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1=2.157,t_2=5.642,t_3=-2.916,t_4=-2.223,t_5=-3.932,P0.05或0.01);3两组患者SIOSS总评分、乐观因子和掩饰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青中年患者的绝望因子评分高于老年患者,睡眠因子评分低于老年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1=2.045,t_2=-3.953,P0.05或0.01)。结论新疆地区有自杀意念的青中年抑郁症患者与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及自杀风险无差异,但在临床症状上不同,青中年患者绝望感更强烈、日夜变化更明显,老年患者躯体化症状更突出、睡眠更差、记忆力、注意力更差,行动更迟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家庭及其他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 2020 年 6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在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住院的 126 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横 断面调查,根据近 6 个月内是否有自杀行为分为自杀组(n=76)及非自杀组(n=50)。采用一般情况调查 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评定量表 (FACES Ⅱ-CV)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抑郁程度、自杀意念、家庭分型进行比较。采用 Spearman 相 关分析患者自杀行为与一般资料、PHQ-9、SIOSS、FACES Ⅱ-CV 评分的相关性。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 模型对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自杀组饮酒者占 40.8%(31/76),有精神疾病家族史 者占 27.6%(21/76),分别高于非自杀组的 20.0%(10/50)、12.0%(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自 杀组患者 PHQ-9 评分、SIOSS 总分、绝望因子评分及睡眠因子评分高于非自杀组[19.0(15.0,21.8)分 比 15.0(10.8,19.0)分、15.0(14.0,16.8)分比 13.0(11.0,15.0)分、12.0(10.3,12.0)分比 10.0(7.8,12.0)分、 3.0(2.0,3.0)分比 2.0(1.0,3.0)分],家庭亲密度评分低于非自杀组[50.5(43.3,57.0)分比 57.5(48.8, 6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自杀组患者中极端型家庭占 67.1%(51/76),高于非自杀组 的 44.0%(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自杀行为与家庭亲密度呈负相关(r=-0.224,P< 0.05),与 PHQ-9 评分、SIOSS 总分、绝望因子评分、睡眠因子评分、饮酒、有精神疾病家族史呈正相关 (r=0.346、0.373、0.361、0.324、0.206、0.217、0.186;P< 0.05)。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饮酒(OR=3.066, 95%CI=1.184~7.941)、家 庭 适 应 性 高(OR=1.126,95%CI=1.034~1.227)、PHQ-9 评 分 高(OR=1.197, 95%CI=1.087~1.317)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P< 0.05),家庭亲密度高是自杀行为的 保护因素(OR=0.878,95%CI=0.813~0.948)。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较高,家庭分型 更多见于“僵硬 - 松散”的极端型家庭,有饮酒行为、严重抑郁、家庭关系不良者更容易自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伴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人格与应对方式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93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和评估。结果:根据SIOSS评分93例抑郁症患者分为自杀意念组(SIOSS≥12分,57例)和非自杀意念组(SIOSS12分,36例);自杀意念组EPQ精神质(P)、神经质(N)分显著高于非自杀意念组(P均0.05);外向-内向(E)、掩饰因子(L)分显著低于非自杀意念组(P均0.05);SCSQ积极应对分显著低于非自杀意念组(P0.05)。EPQ-P、N与SCSQ-积极应对评分呈负相关;EPQ-E与积极应对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伴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人格特征为情绪不稳定,性格内向,积极应对方式较少,这可能影响他们采取极端方式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首发未服药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家庭功能对 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于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对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抑郁症且为首次发作、 未服用药物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单纯采用rTMS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4周,5次/周,共20 次,于 治疗前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II-CV)对患者抑郁程度及家 庭功能进行调查,治疗4 周末再次应用HAMD 评估治疗效果,并分析家庭功能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最终 完成本次研究患者89例。结果 (1)治疗前患者HAMD评分为(27.08±5.32)分,治疗后为(14.52±4.76)分,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93,P < 0.01);(2)按照FACESII-CV 评分标准,本研究中极端型 34 例,中间型31 例,平衡型24 例,3 种家庭HAMD 评分在治疗前、治疗4 周末及差值变化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 0.01),其中极端型家庭在治疗前后HAMD 评分均高于中间型及平衡型家庭,治疗前后差 值变化低于中间型及平衡型家庭,中间型与平衡型家庭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前HAMD 评分与家庭亲密度(r=-0.230,P< 0.05)及家庭适应性呈负相关(r=-0.220,P< 0.05),治疗前后HAMD 差 值与家庭亲密度(r=0.230,P< 0.05)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家庭亲密度及治疗前HAMD 评分是 治疗前后HAMD 差值的影响因素。结论 单纯rTMS 治疗可以改善首次发作且未服药患者的抑郁程度, 但可能仅限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而对于抑郁情绪严重的患者,单纯的rTMS 治疗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功能影响抑郁发作时的严重程度,极端型家庭患者抑郁发作时抑郁程度更重,家庭 亲密度低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郁症未用药患者的自杀意念与唾液皮质醇觉醒反应(CAR)的关系。方法:对30例未服药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及30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评估及早晨觉醒后0、30、45及60 min时的唾液皮质醇水平检测;分析影响SIOSS评分的相关因素。结果:抑郁症组SIOSS总分及各因子评分(P均0.01)、觉醒后0、30、45 min时唾液皮质醇浓度及CAR曲线下面积(AUCg)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2.892,t=3.209,t=2.350,t=3.418;P0.05或P0.01);以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睡眠时间以及觉醒时间作为协变量分析发现,其对皮质醇浓度既无主效应也无交互作用。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较强的自杀意念及CAR水平显著升高;CAR可能是预测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强度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的效果,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均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抑郁症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研究组采用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评定,采用自编不良反应记录表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在不同时间点HAMD-17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F=204.3,P0.01,研究组F=292.6,P0.01),SIOSS评分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F=15.6,P0.01,研究组F=21.8,P0.01)。治疗第2、4、8周末,研究组HAMD-1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有自杀意念者的比例和SIO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1,P=0.325)。结论与单用氟西汀比较,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可能更有助于改善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和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7.
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的初步制定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编制适合我国国情的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以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方法: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经验选编条目池形成初稿,再以216名受试者的测试结果,对初稿进一步检验与筛选,形成最终量表,同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SIOSS共26条,绝望、乐观、睡眠、掩饰4个因子。除掩饰因子外,余各因子及条目与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及抑郁因子聚合度良好。抑郁症组(患者组)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组自杀意念的发生率(42.3%)明显高于对照组(5.4%)。量表参考划界点为12分。结论: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均达到统计要求,可作为筛查自杀意念的有效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的自杀意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友谊质量量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对南京的4所中小学4~6年级及初1~初3的1 087名中小学生进行测查,比较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自杀意念出现率,分析留守儿童在自杀意念、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友谊质量间关系及留守儿童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954份。自杀意念出现率留守儿童(10.3%)与非留守儿童(10.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中,自杀意念组(54名)与无自杀意念组(468名)间,年级(即年龄)、离异家庭及父母在外工作时间项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留守儿童的自杀意念与友谊质量总分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各维度呈负相关(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亲密度不满意度及友谊质量评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均0.001)。结论:留守儿童自杀意念的出现率与非留守儿童相似;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及与同伴的友谊质量是其自杀意念及其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组工作模式在抑郁症患者自杀预警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苏州广济医院开放病房有自杀意念的住院抑郁症患者3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75例。对照组按抑郁症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采用小组工作模式实施自杀预警管理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和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分别在入院时和干预6周末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6周末HAMD、SIOSS、SF-36评分较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周末干预组HAMD[(8.20±1.71)分]、SIOSS[(9.18±1.61)分]、SF-36[(613.02±90.07)分]评分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的自杀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开放病房采用小组工作模式对抑郁症患者实施自杀预警管理,能有效降低抑郁症患者住院期间自杀行为的发生,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伴有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家庭环境及应对方式进行研究,为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抑郁症患者200例,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家庭环境量表(FES-CV)、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测评。结果抑郁症伴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38.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EPQ的精神质维度与FES-CV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等因子呈负相关(P0.05或0.01),与矛盾性、控制性因子呈正相关(P0.05或0.01);神经质维度与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因子呈负相关(P0.05或0.01),与矛盾性因子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亲密度、矛盾性分别进入以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积极应对方式分别进入以精神质、内外向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情感表达进入以精神质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P0.05或0.01)。结论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往往存在一定的人格特征,其家庭环境对人格的形成和疾病的康复有一定的影响,如个体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处理生活事件则对康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卫生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精神病患者日间康复照料机构中的89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接受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同时,给予干预组精神卫生综合干预(健康教育、家庭治疗及技能程式训练)1年。分别在入组时、干预3、6、9及12个月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康复状态量表(MRS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结果:PANSS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病理分具有组间效应(F=2175.79;P0.001;F=4.74,P0.05);两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病理分具有时间效应(F=29.32、23.07、15.21,P均0.001)及交互作用(F=3.27,P0.05;F=6.06,P0.001;F=3.55,P0.01)。两组MRSS总分、活动能力缺乏、社交能力、目前症状和异常行为评分具有时间效应(F=14.53、12.74、8.58、6.26;P均0.001)及交互作用(F=6.34,P0.001;F=2.47,P0.05;F=8.58,P0.001;F=2.88,P0.05)。两组SDSS评分具有时间效应和具有交互作用(F=10.69,F=5.19;P均0.001)。两组康复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卫生综合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状况及提高社交技能方面优于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双相 I 型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双相 I型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患者组)68例和健康人群(对照组)68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 UA 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抑郁严重程度。结果患者组高尿酸血症(HUA)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6% vs.7.4%,P ﹤0.05);患者组血清 UA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0.31±83.35)μmol/ L vs.(282.47±78.30)μmol/ L, P ﹤0.05],患者组男性 UA 水平高于女性[(344.40±100.45)μmol/ L vs.(296.10±71.59)μmol/ L,P ﹤0.05]。相关分析显示:UA 水平与性别和精神病家族史呈负相关(r =-0.28、-0.27,P 均﹤0.05);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r =0.34,P ﹤0.0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阳性精神疾病家族史对血清 UA 水平有明显影响(P 均﹤0.01)。结论双相 I 型障碍抑郁发作患者 UA 水平增高,并与性别、精神疾病家族史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女性失眠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其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女性失眠症患者42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定患者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并分别对SCL-90和PSQI、EPQ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42例患者的SCL-90总评分及其他8个因子评分均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PSQI总评分及7个因子评分、SAS、SDS评分均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SQI的睡眠质量因子评分与SCL-90总评分及其9个因子评分均呈正相关(r=0.605~0.934,P均0.01);EPQ的精神质因子评分与SCL-90总评分及其8个因子评分(除恐怖因子外)均呈正相关(r=0.413~0.725,P0.05或0.01),神经质因子评分与SCL-90总评分及其9个因子评分均呈正相关(r=0.642~0.868,P均0.01)。结论女性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且常伴有焦虑、抑郁症状,其心理健康状况与睡眠质量和个性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灾区一线医务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变化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使用精神疾病预测量表(MDPS)对参加抗震救灾的一线医务救援人员(136名,研究组)和未参加本次抗震救灾的医务人员(274名,对照组)进行心理测试.结果 研究组MDPS总分及成长经历、精神病性、抑郁、跺狂因子等评分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299~5.301,P<0.01~0.05).研究组中低年龄(<35岁)者的成长经历、心理防御不良、精神病性及人格偏移因子分明显高于高年龄(≥35岁)者(t=2.028~3.602,P<0.01~0.05),而个性内向因子分则明显低于高年龄者(t=——4.429,P<0.01);女性的总分及心理防御不良、精神病性、神经症因子分明显高于男性(t=2.422~5.079,P<0.01~0.05),社会支持缺乏因子分明显低于男性(t=-2.526,P<0.05);未婚者心理防御不良、精神病性、抑郁、神经症因子分明显高于已婚者(t=1.982~2.801,P<0.01~0.05),既往及家族史、个性内向因子分明显低于已婚者(t=-2.077~-4.257,P<0.01~0.05);护士的总分及心理防御不良、抑郁、神经症因子分明显高于医生(t=2.563~4.241,P<0.01~0.05).研究组精神障碍危险因子与精神障碍症状因子密切相关(r=-0.294~0.522).影响研究组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心理防御不良、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缺乏、婚姻等,解释了总体方差的64.6%~84.6%.结论 汶川地震灾区一线医务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受到一定程度损害,尤以低龄者、女性、未婚者及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焦虑抑郁症状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两者间具体的发生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3月-9月在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行多导睡眠监测的患者238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OSA组(n=130)和非OSA组(n=108)。采用自制一般资料和临床症状调查问卷、Epworth嗜睡量表(ES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睡眠质量;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评定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分析OSA组临床症状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结果 OSA组打鼾(76.9%)、夜间憋醒(25.4%)、认知功能减退(76.9%)者均比非OSA组(分别为41.7%、13.0%、63.9%)多,且OSA组症状持续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OSA组ESS、HAMA和HAMD-24评分均高于非OSA组(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OSA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与HAMA评分呈正相关(r=0.212,P=0.016);PSQI评分与HAMA、HAMD-24评分均呈正相关(r=0.217、0.211,P=0.014、0.017)。结论 OSA患者常伴有打鼾、夜间憋醒、认知功能减退,且症状持续时间仅与其焦虑水平有关,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的关系均较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相与双相抑郁患者沉思反应及拖延行为的差异。方法:对32例单相抑郁(单相组)及31例双相抑郁(双相组)患者分别评定沉思量表(RRS)、一般拖延行为问卷(GP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对26名正常对照者(健康组)给予RRS和GPS评定,然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抑郁组的RRS总分(55.8±9.5)显著高于健康组[(45.8±8.1),P0.01)],抑郁组的GPS总分(57.2±8.9)也显著高于健康组[(49.3±8.4),P0.05];单相组和双相组的RRS总分及GPS总分与HAMD总分及阻滞、绝望感因子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368~0.491,P0.05或P0.01);单相组与双相组的RRS总分及各因子分和GP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比健康人更易陷入沉思,且也较易采取拖延方式;单相与双相抑郁症患者的沉思反应及拖延行为未见实质性差别,但在临床上需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以下简称规培医师)共情能力的现状并探究相关影响因素,为规培医师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贵州省某三甲综合医院559名规培医师,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医学生版(JSPE-S)、情绪智力量表(EI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规培医师的共情水平、情绪智力水平和自我效能感进行评定。结果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规培医师JSPE-S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女性JSPE-S评分高于男性[(113.94±16.47)分vs.(108.65±17.39)分,t=-3.910,P0.01];规培一年级JSPE-S评分最高,为(113.92±15.94)分,规培三年级最低,为(105.48±17.16)分;不同专业中,医技规培医师评分最高,为(117.03±15.66)分,外科医师共情评分最低,为(106.24±16.25)分。JSPE-S评分与EIS、GSES评分均呈正相关(r=0.149~0.502,P0.05或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级、情绪自我调控、情绪感知、自我效能感均为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R~2=0.346,P0.05)。结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规培医师共情水平不同,情绪自我调控、情绪感知及自我效能感对共情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2例幻听症状突出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刺激频率为1Hz,部位为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在基线期、2周(治疗10次)、6周(治疗20次)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幻听量表(AHR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评价精神症状,采用可反复测查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评估工具(RBANS)评价认知功能,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r TMS治疗10次、20次及随访1个月时,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相比,PANSS幻觉、CGI评分、AHRS频率及RBANS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r TMS治疗20次及随访1个月时,AHRS总评分、影响、痛苦、RBANS视觉广度、言语功能及注意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随访1个月时,PANSS阳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评分、RBANS即刻记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r TMS治疗后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频r TMS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的幻听、阳性症状和认知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与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个性、躯体主诉、生活质量差异。方法对30例躯体化障碍和30例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分别采用自编躯体症状主诉频数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等进行评定,对影响生活质量的某些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两组躯体主诉无显著性差异(P〉0.0.5);躯体化障碍组E分显著低于抑郁症组,N分显著高于抑郁症组(P〈0.05);两组HAMD总分无差异(P〉0.05),躯体化障碍组焦虑/躯体化及认知障碍因子分显著高于抑郁症(P〈0.05),躯体化障碍的HAMA总分及躯体性焦虑分显著高于抑郁症组(P〈0.05);躯体化障碍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分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抑郁症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影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HAMD总分、HAMA总分、EPQ精神质因子、病程。结论躯体化障碍与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在个性、HAMA总分、躯体焦虑因子分、生活质量方面有差异,两者的个性、疾病严重程度、病程为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与自我和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纯随机对照研究,将62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随机选取70名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与自我和谐量表分别对两组进行测评。结果:研究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各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自我和谐量表中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分和自我的刻板性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自我灵活性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的缺乏识别情感的能力因子与自我和谐量表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的刻板性因子呈正相关(r=0.433,r=0.345;P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述情障碍,其自我和谐性差;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述情障碍与自我和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