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S‐100β蛋白变化的影响。方法将90例出血量30~60 m 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保守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手术组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含量、GCS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于出院后6个月进行GOS预后评估。结果入院时2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组入院后1 d、3 d、1周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均低于保守组(P<0.01);入院后3 d、1周手术组GCS评分高于保守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100β蛋白含量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1.0369,P=0.0045);入院后2周、4周手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保守组(P<0.01);出院后6个月,手术组恢复优良率优于保守组(χ2=4.4643,P=0.0346)。结论对于出血量30~60 m 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显微手术能够快速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并通过下调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保护神经细胞,临床疗效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蛋白的表达及手术对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蛋白的表达及手术治疗对其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出血量30~50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7例,分为手术组35例和保守组3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动态测定血清中S-100蛋白的含量。结果①保守组患者S-100蛋白浓度在发病21d内高于正常组(P〈0.01);②手术组患者S-100蛋白浓度在发病7d内高于正常组(P〈0.01),15d和21d时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手术组患者S-100蛋白浓度在发病3d内与保守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下降较快,在7d时低于保守组,在15d和21d时明显低于保守组(P〈0.001)。结论手术清除血肿可以减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选择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血清hsCRP、IGF-1及Tau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12—2017-01钟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0例,根据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组(n=13,7h)、早期手术组(n=31,8~24h)及晚期治疗组(n=16,24h);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小骨窗显微手术组(n=29)和大骨瓣血肿清除术(n=31),各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结果超早期组CSS及NIHSS评分,均低于早期手术组和晚期治疗组(P0.05);早期手术组CSS及NIHSS评分,均低于晚期治疗组(P0.05);超早期组MMSE评分,高于早期手术组和晚期治疗组(P0.05);早期手术组MMSE评分,高于早期治疗组(P0.05);小骨窗显微手术组术后CSS、NIHSS评分,均低于大骨瓣血肿清除术组(P0.05);小骨窗显微手术组术后MMSE评分,高于大骨瓣血肿清除术组(P0.05);小骨窗显微手术组术后血清hs-CRP、IGF-1及Tau蛋白水平,均低于大骨瓣血清清除术组(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超早期选择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效果理想,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蛋白浓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出血量30 ̄50ml的脑出血患者67例,分为手术组35例和保守组32例。用ELISA法动态测定血清中S-100蛋白的浓度。同时与30例健康者(正常组)血清S-100蛋白浓度进行比较。结果①保守组患者血清S-100蛋白浓度在发病21d内高于正常组(P<0.01)。②手术组患者血清S-100蛋白浓度在发病7d内高于正常组(P<0.01),15d和21d时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手术组患者血清S-100蛋白浓度在发病后15d和21d时明显低于保守组(P<0.01)。结论手术清除血肿可以减轻脑出血患者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出血量30~50ml的脑出血患者67例,分为手术组35例和保守组32例。用ELISA法动态测定血清中S-100蛋白的含量。结果1、保守组患者S-100蛋白浓度在发病21d内高于对照组(P<0.01)。2、手术组患者S-100蛋白浓度在发病7d内高于对照组(P<0.01),15d和21d时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手术组患者S-100蛋白浓度在发病3d内与保守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下降较快,在7d时低于保守组,在15d和21d时明显低于保守组(P<0.001)。结论手术清除血肿可以减轻脑出血患者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援外医疗中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授非期间收治的3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12例,保守治疗5例。两组均给予康复治疗,分别用GCS评分评定入组时与2周后的意识状态,用Barthel指数、瘫痪肢体肌力评定康复干预前与干预4周后的功能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Barthel指数、肌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手术组GCS评分提高(7.8±2.3)分,显著高于保守组[(3.0±1.6)分;P〈0.01];股四头肌肌力提高(2.1±1.2)级,也显著高于保守组[(1.2±1.1)级(P〈0.05)];但两组Barthel指数及肱二头肌肌力的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援外医疗中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选择应兼顾疾病特点、个体情况和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黄芪注射液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和S-100蛋白B(S-100B)含量的影响。方法按标准选取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96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治疗组两组。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黄芪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检测患者血清NES、MBP和S-100B浓度,并行GCS评分,3个月后行GOS评分;同时检测96例健康成人血清的NES、MBP和S-100B的浓度,然后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的NES、MBP和S-100B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成年人(P〈0.05)。治疗后黄芪治疗组血清NSE、MBP和S-100B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黄芪治疗组在入院时的GCS评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后1周和2周其GC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3月后其GO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黄芪能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MBP,S-100B含量,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05-08-2012-02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2组,出血后24 h内实施手术为早期手术组,出血后24 h外实施手术为延迟手术组,每组25例.所纳入的50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穿刺引流组(22例)和小骨窗开颅手术组(28例).比较术后各组间格拉斯哥(GCS)评分及1 a后随访时ADL评分分级.结果 早期手术组术后第3天GCS评分显著高于延迟手术组,1 a后随访ADL评分分级Ⅰ~Ⅲ级显著多于延迟手术组(P<0.05);术后第3天,穿刺引流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小骨窗开颅手术(P<0.05),但2组1 a后随访ADL评分分级无明显差异.结论 尽早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能有效提高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穿刺引流术和小骨窗开颅手术对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GCS评分的变化,比较2种方法对脑损伤的影响。 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6例,分为钻孔组(22例)和开颅组(24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钻孔组和开颅组术后1、3、7、14 d检测血清TNF-α、S100β、NSE并进行GCS评分,对照组检测血清TNF-α、S100β、NSE。比较钻孔组和开颅组术后1、3、7、14 d及对照组的血清TNF-α、S100β、NSE及GCS评分。 结果钻孔组与开颅组术后初期的血清TNF-α、S100β、NSE均高于正常水平,先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TNF-α:F=38.629,P=0.000;S100β:F=33.381,P=0.000;NSE:F=25.619,P=0.000);2组GCS评分于术后1~7 d均较低,术后14 d有所增加,但仍低于正常水平(F=11.569,P=0.000)。术后1、3、7、14 d,钻孔组与开颅组血清TNF-α、S100β、NSE和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钻孔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TNF-α、S100β、NSE及GCS评分的影响无差异,即两种方案对脑损伤的影响无差异,不能断定开颅血肿清除术较钻孔引流术效果差,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临床上需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小骨窗血肿显微清除术和血肿穿刺术对伴脑疝形成的高血压性基底核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清除脑内血肿48例,CT定位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治疗41例;两组术前性别、年龄、GCS评分、发病时间、血肿量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小骨窗显微手术组和血肿穿刺组在存活率(83.3%,58.5%)、病死率(16.7%,41.5%)、再出血率(2.1%,17.1%)、良好率(50.0%.24.4%)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脑疝形成的高血压基底核脑出血具有脑疝解除快,再出血率低.病死率低等特点,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住院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微创手术组38例和保守治疗组42例.在入院当时及2、4、7、14 d各留取血液标本一次,测定血清中S100蛋白含量.在入院时和7、14、21 d进行欧洲卒中量表(ESS) 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血清S100含量即有升高,微创组与保守组S100水平均在第2天达到高峰,第4、7、14天时微创组S100水平低于保守组(P<0.05),微创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保守组(P<0.05).结论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能降低ICH患者血清S100蛋白水平,并利于神经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出血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血肿完全清除85例,残留<15mL11例;再次出血且血肿量>30mL4例,再次手术血肿均基本清除。超早期手术组(49例)痊愈或恢复良好率(42.85%)显著大于非超早期手术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超早期手术组(51例)致残率(66.67%)显著大于超早期手术组(4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能较彻底(51例)清除血肿,且创伤较小,疗效好,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首选方法,超早期手术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术中持续输注尼莫地平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脑血管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A组)和对照组(B组)。尼莫地平组在麻醉诱导后持续输注尼莫地平20μg·kg-^1·h^-1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无特殊处理。分别在切皮前、动脉瘤夹闭后3h,分别取血样检测血清S-100β蛋白含量;记录术中发生脑血管痉挛例数。结果 (1)动脉瘤夹闭后3h,B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明显高于A组(P〈0.05)。(2)B组脑血管痉挛发生例数明显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持续输注尼莫地平可降低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及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影响微创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因素,为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以70例接受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出院时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分为良好组38例和不良组32例。对患者年龄、性别等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时GCS评分、体重指数、血肿量、破入脑室、中线移位、并发症等是影响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显微手术预后的主要因素(t/χ~2=6.428、6.660、4.732、11.424、7.852、4.317、4.23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破入脑室是影响HICH患者微创术预后的主要因素(95%CI分别为1.425~1.803、0.534~1.152、0.227~1.118、1.063~1.391,P0.05)。结论对于高龄、入院时GCS评分较差、破入脑室、血肿量较大的患者要给予特别关注,以改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HMGB1、ENA-78和S100-β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前瞻性研究。将本院卒中单元中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IC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治疗组80例和依达拉奉组80例,将1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依达拉奉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每日2次,连续给药14d。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组均检测发病第1d(治疗前)、第3d、第7d、第14d血清HMGB1、EN.A.78和S100-β蛋白水平;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和3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SSS评分和BI指数(ADL评分)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病后第1d,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血清HMGB1、ENA-78和S10013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1),且达峰值,继之出现缓慢下降。在发病后第14d,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三项指标仍高于对照组(P均〈0.01),但在发病后第3d、第7d、第14d依达拉奉组血清HMGB1、ENA78和S100-β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治疗后2周和3周依达拉奉组患者ADL、SSS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治疗前,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SSS、ADL评分均呈负相关(分别r=-0.968,r=-0.959,P均〈0.01),血清HMGB1水平与ENA-78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88,P〈O.01)。结论血清S100-β水平可作为评估脑出血后脑损伤严重程度的血清学指标,血清HMGB1和ENA-78可能参与了脑出血后急性期炎性反应过程。依达拉奉具有减轻脑出血后继发炎症反应、保护脑细胞和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66例高血压脑出血采取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显微手术组),并与同期61例行传统骨瓣开颅治疗(常规骨瓣组)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昏迷时间分别为(7.4±6.2)d和(11.5±8.4)d,术后3d复查血肿的清除率分别为(87.9±3.1)%和(64.2±3.8)%,显微手术组明显优于常规骨瓣组(P〈0.05);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显微手术组与常规骨瓣组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72.72%和47.5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对脑组织的破坏轻、手术视野暴露满意、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患者预后好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S-100β蛋白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7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37例)和常规组(36例).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14 d.分别于脑出血后2d(治疗前)、6d、11d时进行血浆S-100β蛋白检测和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结果与3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依达拉奉组和常规组血浆S-100β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依达拉奉组比较,常规组脑出血后6d、11d时血浆S-100β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依达拉奉组和常规组脑出血后6d时血浆S-100β蛋白水平最高,且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与常规组比较,依达拉奉组治疗后6d、11d时SSS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5).依达拉奉组和常规组脑出血后6d时SSS评分最低,且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依达拉奉组和常规组血浆S-100β蛋白水平与SSS评分均呈负相关(r=-0.9018,P<0.01;r=-0.8483,P<0.01).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浆S-100β蛋白表达水平可以反映神经功能的损害程度.依达拉奉可明显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S-100β蛋白表达并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及CT引导血肿吸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58例,CT引导血肿吸引52例。2组年龄、术前血压、血肿量、术前GCS评分及发病至手术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血肿清除量:小骨窗组优于血肿吸引组(P〈0.01);术后48h意识好转率小骨窗组(77.6%)高于血肿吸引组(65.4%),差异有显著性(P〈0.05);再次出血率,CT引导血肿吸引组高于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组(P〈0.05)。结论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清除血肿充分、止血彻底,疗效优于CT引导血肿吸引术。  相似文献   

19.
微创血肿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出血量30-50ml的脑出血患者65例,随机分为手术组(34例)和保守治疗组(31例)。手术组行微创血肿引流术。在治疗后第21天时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分(SSS)评定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在治疗后第21天及第90天时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在第90天时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①治疗后第21天时.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SS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根据MRS评分和BI评分手术组第90天时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或P〈0.01)。结论微创血肿引流术有助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及其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大骨瓣组、小骨窗组、钻孔组各62例。大骨瓣组采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小骨窗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钻孔组采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观察3组患者手术前与术后(2周)GCS评分和NIHS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和临床疗效。结果大骨瓣组术后GCS评分均低于其余2组(P0.05),大骨瓣组术后NIHSS评分均高于其余2组(P0.05);而小骨窗组与钻孔组术后GCS评分、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骨瓣组感染、应激性溃疡、肾衰竭发生率均高于其余2组(P0.05);同时,小骨窗组与钻孔组感染、肾衰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骨窗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高于钻孔组(P0.05)。大骨瓣组良好率为20.9%,小骨组窗48.4%,钻孔组50.0%,大骨瓣组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79,P=0.001);大骨瓣组病死率为25.8%,小骨窗组20.9%,钻孔组19.4%,大骨瓣组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7,P=0.709)。结论综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同手术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优于小骨窗开颅术,小骨窗开颅术优于大骨瓣开颅术;但3种不同手术方式在病死率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