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3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体征调查的结果,并与100例神经症患者作对照。精神分裂症组体征检出率为50.2%,其中软体征为47%,硬体征为7.7%。对照组体征检出率为12%,全系软体征。统计学分析有极显著性差异,提示精神分裂症存在脑器质性改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神经系统软体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搪塞精神分裂症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关系。方法 入院时对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BPRS评分及了2项软件体征检查。于疗后1月、2月时各进行一镒BPRS评分及国欠体征检查。结果 精神分裂症神经系统软体征发生率为68%;与文化程度、起病急缓、病期主分型无关,而家族史阳性及病情较重者神经系统软体征发生率显著增高。软体征出现平均项数,随主病情改善也显著减少。结论神经系统软体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缓解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非患病一级亲属神经系统软体征(neurological soft signs,NSS)的差异。方法使用中文版剑桥神经科检查(the Cambridge neurological inventory,CNI)软体征测试分量表对86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86名患者的非患病一级亲属(亲属组)和86名健康对照(对照组)进行NSS的评估。结果与亲属组比较,患者组NSS总分、运动协调因子及感觉整合因子得分更高(P0.01)。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的NSS总分、运动协调因子得分和感觉整合因子的得分更高(P0.01)。亲属组与对照组比较,亲属组的NSS总分和运动协调因子得分更高(P0.01)。结论缓解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非患病一级亲属较正常对照有更多神经系统软体征,而患者的神经系统软体征多于其非患病一级亲属。神经系统软体征中的运动协调因子可能为精神分裂症潜在的内表型。  相似文献   

4.
软体征对抗精神病药物临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软体征对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 对住院具有软体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61例与无软体征精神分裂症患者 61例 ,通过用CGI、TESS、SANS等量表 ,对两组病人临床疗效 ,副反应情况及阴性精神症状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软体征组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二联以上用药及用药剂量与对照组比较 ,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软体征组病人药物副反应、迟发性运动障碍、震颤、肌张力障碍较对照组病人明显。 (P >0 0 5)。而两组病人阴性症状 ,软体征组较严重 (P <0 0 1 )。结论 具软体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其临床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和预后不良 ,而药物的耐受性差、副反应、阴性精神症状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待对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影响. 方法:对103例抑郁症患者行儿童受虐问卷、神经系统软体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自杀意念量表以及Beck绝望量表评定.结果:①儿童受虐患者较未受虐者额叶有更多的软体征(2.51±1.61,1.77±1.25,P<0.01).有情感忽视患者额叶软体征也明显高于无情感忽视者(2.53±1.63,1.80±1.25,P<0.05);有躯体忽视者额叶较无躯体忽视者软体征明显增多(2.41±1.63,1.65±1.00,P<0.01);有性虐待患者软体征明显高于无性虐待者(6.29±1.83,4.28±2.82,P<0.01).②受虐总分与额叶和颞叶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29,P<0.01;r=0.24,P<0.05);情感受虐待、情感被忽视及躯体虐待与额叶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284,0.345,0.218,P<0.01或0.05).③HAMD与神经系统软体征总分及各脑叶均呈明显正相关;自杀意念量表评分与神经系统软体征总分及额叶、顶叶、颞叶软体征评分呈明显正相关. 结论: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对大脑有不利影响,不同虐待可对不同脑区产生损害,主要在额叶.  相似文献   

6.
缺陷型精神分裂症神经系统软体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陷型精神分裂症神经系统软体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将175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采用Carpenter提出的关于缺陷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划分为缺陷型(47例)、非缺陷型(128例),对其神经系统软体征进行评定,同时应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简明智能评定量表(BIR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SI)分别进行评定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缺陷型精神分裂症神经系统软体征与SANS、SSSI呈显著正相关,与智能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缺陷型精神分裂症神经系统软体征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与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阴性症状分裂症与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关系。对符合CCMD-2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运用Andreason等的标准,划分为阴性症状分裂症和阳性症状分裂症,并分别进行神经系统软体征检查。研究组的神经系统软体征阳性率,平均阳性项数均较对照组为高,并有十分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神经系统软体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对17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系统软体征进行评定,并与年龄、病程、目前所取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受教育年限,阴性阳性症状各因子分、TESS评分及简明智能量表评分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神经系统软件征与幻觉、妄想因子、TESS评分均无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其主要影响因素有情感淡漠、意志活动缺乏、社交活动缺乏、注意障碍、阳性思维形式障碍、病程及智能水平。结论 神经系统软体征与显示精神分裂症生物学病理基础相联系的临床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收集国内外2000年-2014年公开发表的关于精神分裂症神经系统软体征(neurological soft signs,NSS)的文献,综述精神分裂症NSS主要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今后研究精神分裂症NSS提供新的视角和相关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库,检索精神分裂症神经系统软体征的相关文献。由2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提取原始资料后,综述精神分裂症神经系统软体征的主要研究成果。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07篇,最终纳入25篇。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NSS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以及患者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NSS也渐渐显示出潜在的脑区皮层相关性,同时被认为是潜在的精神分裂症内表型之一。结论神经系统软体征对精神分裂症病理机制的确定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对精神分裂症临床工作的完善具有指导作用;建议今后的研究对协变量做出更好的控制,拓展被试样本的年龄跨度,增加纵向研究和遗传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精神疾病患者血清睾酮和雌二醇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血清睾酮和雌二醇的变化。方法:以放射免疫法对首次发病的5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7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血清中睾酮和雌二醇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健康者作对照。结果: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者血清雌 二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男性,女性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血清睾酮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精神分裂症组女性。治疗后女性患者血清雌二醇浓度显著下降,对睾酮浓度影响不大。结论:精神分裂症和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系统软体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Kraepelin提出早发性痴呆的概念之后,精神分裂症被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器质性疾病。但迄今尚无明确一致的病理改变发现,神经系统软体征(soft signs)作为检查脑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多年来受到广泛重视,据研究(2)在精神分裂症中神经系统软体征明显增多,本文拟就产生原因及其临床意义分述如下。一、神经系统软体征的概念神经系统软体征是指轻微、不能定位的、非特异性脑功能障碍征。涉及到运动、感觉和整合等神经系统功能,主要表现为社会心理功能障碍。其检查包括语言、左右混淆、闭目直立、对指测验、对指镜像运动(finger-to-thumb mirror movement)、触觉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神经系统软体征量表的信效度。方法 对17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系统软体征进行评定,并与病程、阴性症状各因子分、BPR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同时对其中16名患者间隔1周后进行神经系统软体征重测。结果 重测信度r=0.907,各成分的重测信度在0.704 ̄0.98之间;分关信度rs=0.694;与阴性症状及其他各因子之间,与病程、BPRS分呈高度相关。结论 神经系统软体征量表具有良好信度和构  相似文献   

13.
对105例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影响因素作了调查分析,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软体征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住院时间,阴性症状,文化程度,精神因素,阳性症状及家族史,其中文化程度,精神因素呈负相关,余呈正相关,同时对软体征各因子分的影响因素也分别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精神疾病的遗传(一) 精神障碍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障碍患者中性染色质和性染色体的异常。 方法 :随机检测 2 784例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口腔颊粘膜上皮细胞的性染色质 ,异常者再查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以 10 69例正常者作对照。 结果 :男性 Y染色质频率 ( 2 8.0± 6.6) %和女性 X染色质频率 ( 2 2 .3± 8.0 )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1) ,女性 X染色质频率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亚组均高于神经症和心因性精神障碍亚组。 结论 :性染色质频率增高可能同精神障碍遗传倾向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精神障碍患者中男性多 1条 X染色体和女性少 1条 X染色体的比率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患者中性染色质和性染色体的异常. 方法:随机检测2 784例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口腔颊粘膜上皮细胞的性染色质,异常者再查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以1 069例正常者作对照. 结果:男性Y染色质频率(28.0±6.6)%和女性X染色质频率(22.3±8.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女性X染色质频率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亚组均高于神经症和心因性精神障碍亚组. 结论:性染色质频率增高可能同精神障碍遗传倾向的大小有密切关系,精神障碍患者中男性多1条X染色体和女性少1条X染色体的比率增高.  相似文献   

16.
与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4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与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治疗和转归。方法:对出院诊断为与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患者44例进行2年随访,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进行再诊断。结果:23例(52.3%)患者维持原诊断,21例(27.7%)的患者更正诊断,精神分裂症1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8例,癔症3例。结论:迷信、巫术是致病因素,可引发“与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疾病,也可是其他精神障碍,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种诱因。  相似文献   

17.
用直线相关回归及方差分析法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软体征与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药物副反应、锥体外系反应及用药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软体征的发生率与以上因素无相关。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鲜明症神经系统软体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17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系统软体征进行评定,并与年龄,病程,抗精神病药剂量,受教育年限,阴性阳性症状各因子分、TESS及简明智能评定量表分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神经系统体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情感谈漠,意志活动缺乏,社交活动缺乏,注意障碍、阳性思维形式障碍、系统软体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情感谈漠,意志活动缺乏,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研究神经系统软体征(NSS)与认知功能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群中 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2015 年10 月至2016 年4 月选取36 例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7 名健康对 照,采用剑桥心理自动化成套测试(CANTAB)中的快速视觉信息处理(RVP)、剑桥袋球(SOC)项目进行认 知功能评定,分析两组注意、记忆以及执行功能的差异。采用剑桥神经系统检查(CNI)软体征测试分量 表检测两组间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差异,并了解NSS 与临床症状以及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精 神分裂症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除SOC 测验中的平均步数(4 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以外,RVP 及SOC 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精神分裂症患者CNI软体征测试分量表总分9.50 (7.00,13.75)分、原始反射分2.00(2.00,2.00)分、运动协调分8.00(5.00,11.75)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4.00(3.00,5.00)、2.00(2.00,2.00)、2.00(0,3.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NI 软体征测试分 量表总分与年龄(r=0.553,P < 0.001)呈中等程度正相关,与性别、受教育年限无相关性(P > 0.05)。在 控制了年龄后,CNI 软体征测试分量表原始反射分与PANSS 阴性症状得分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0.412, P=0.024);运动协调分与RVP各项均有相关性(P< 0.05),与SOC 最少步数完成的任务数呈中等程度负 相关(r=-0.419,P=0.001);总分与RVP各项均有相关性(P< 0.05),与SOC 最少步数完成的任务数呈弱负 相关(r=-0.395,P=0.002)。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NSS 及认知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且两者之间 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背景:既往研究报告显示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rupted-in-Schizophrenia 1 gene,DISC1)中不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精神分裂症密切相关,但目前尚无研究评估了SNP与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之间的关系。目的:探讨DISC1基因中rs821633位点的SNP和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及首发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我们采用TaqM an基因分型技术对315例19岁之前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即"早发性")、407例19岁后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即"非早发性")和482名健康对照进行DISC1基因rs821633位点的SNP检测。我们使用生存分析研究rs821633(C)位点的危险等位基因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相比健康对照组,rs821633位点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布在早发性(X~2=7.17,df=1,p=0.007;X~2=7.20,df=2,p=0.032)和晚发性(X~2=5.36,df=1,p=0.022;X~2=6.58,df=2,p=0.041)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显著较高。然而,C/C基因型或C等位基因型的携带率在早发和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没有显著差异。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rs821633(C)危险等位基因与精神分裂症首发年龄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我们证实了DISC1基因rs821633位点多态性的SNP与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之间存在相关性,但未发现rs821633(C)危险等位基因与精神分裂症首发年龄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