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对运动皮层的定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研究RTIP-fMRI对“手结节”的功能定位及正常和病理状态下对指运动时运动皮层的功能改变。方法:采用GE1:5TMRI扫描机及具有RTIP功能的工作站,成像序列为单次激发梯度回波平面回波成像。10例右手利健康志愿者及3例额顶叶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运动激活由大拇指和其它四指的依次对指运动所组成,数据分析采用“相关系数”几何算法,结果:(1)RTIP-fMRI能对“手结节”准确定位,并且功能图与解剖图上“手结节”有很好的对应关系;(2)对指运动时运动皮层的激活包括对侧M1/S1区(M1区包括大部分“手结节”),SMA区及同侧少量M1区;(3)时间过程图呈“城垛样”改变,相关系数范围为0.51-0.88:(4)对于额顶叶占位病变,RTIP-fMRI能准确显示M1区的移位变形及受累。结论:RTIP-fMRI能对运动皮层准确定位,具有其它fMRI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可广泛应用于脑功能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2.
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对指运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抽动秽语综合征(TS)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对指运动脑激活区的差异,初步探讨TS患者运动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14例TS患者和14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fMRI技术对比分析在复杂对指过程中TS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脑激活特点,并比较其激活范围。结果:两组受试者顺次对指运动共同激活的脑区包括双侧小脑半球(同侧比对侧激活明显)、双侧的中央前后回(对侧大于同侧)、双侧顶上小叶、对侧扣带回和对侧额内侧回。两组受试者激活不同的脑区:TS组可见双侧丘脑和豆状核的激活;TS患者同侧小脑半球激活范围比正常组大,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S患者双侧中央前后回的激活范围比正常组大:左手对指运动时,TS组右侧中央前后回体积为(6192.35±30.50)mm^3,左侧中央前后回体积为(896.67±29.16)mm^3;对照组右侧中央前后回体积为(2712.47±13.03)mm^3,对照组左侧中央前后回体积为(920.91±41.27)mm^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右侧中央前后回体积:P〈0.05;左侧中央前后回体积:P〈0.05);右手对指头运动时,TS组左侧中央前后回体积为(7057.03±15.83)mm^3,右侧中央前后回体积为(862.35±24.10)mm^3;对照组左侧中央前后回体积为(3493.67±17.40)mm^3,右侧中央前后回体积为(572.20±24.57)mm^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右侧中央前后回体积:P〈0.05;左侧中央前后回体积:P〈0.05)。双侧顶上小叶体积两组资料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S患者大于正常组。结论:TS的发生是基底节、丘脑异常为主的多个脑区参与的疾病,丘脑、纹状体、大脑皮层在TS的发病机制可能是关键的结构和功能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与健康成人各运动相关脑区激活程度和方法的差异,探讨急性期脑梗死后运动功能变化的模式。方法:对12例基底节区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实验组)和与之相匹配的12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食指被动运动BOLD-fMRI检查,然后应用SPM对功能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并选取初级感觉运动区(SM1)、次级感觉运动区(SM2)、运动前区(PM)、补充运动区(SMA)、扣带回运动区(CMA)及小脑作为兴趣区,观察两组受试者各运动相关脑区的激活情况,并对对侧SM1区的激活体积、激活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主要激活对侧SM1区(激活体积中位数1006k,四分位间距1142k,激活率100%),其它运动相关脑区激活次数较少,且激活体积相对较小;患者组主要激活对侧SM1区(激活体积中位数15k,四分位间距71k,激活率58.3%),其它运动相关脑区偶尔或无激活。患者组对侧SM1激活率、激活体积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BOLD-fMRI是一种研究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种子点的选择对静息态fMRI确定双手运动相关脑区的影响.方法 对31例(男15例,女16例)健康被试者行组块设计的双手运动和静息态fMRI扫描.采用DPARSF V2.0软件和SPM8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选取任务状态下各独立激活簇的最大激活点为种子点,分别计算静息状态下全脑功能连接图,计算静息状态下各功能连接图与任务状态激活图之间的空间相关系数.结果 任务状态下得到15个独立的激活脑区,进而生成15个种子点,其中辅助运动区(SMA)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图与任务状态激活图空间分布一致性最强,空间相关系数最大;以初级运动皮质(M1区)及背侧前运动皮质(PMd)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图包括双侧M1区及SMA;以腹侧前运动皮质(PMv)为种子点所得功能连接图主要为PMv和PMd;以壳核(Pu)、丘脑(Th)、小脑前叶(CbAL)、小脑后叶(CbPL)为种子点所得功能连接图主要为种子点周围及其镜像脑区.结论 静息状态下,以SMA为种子点能获得与手运动任务激活图有较好一致性的功能连接图,以M1及PMd为种子点能较好显示M1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正常健康受试者及HIV相关脑痴呆患者的右手运动功能区并且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10例HIV相关脑痴呆患者和8例健康受试者,设计右手相关运动功能实验,采取右手抓握运动方法,结合患者情况分析早期认知运动功能损伤的皮质位置区域和激活情况。结果:正常健康受试者右手运动功能区多位于左侧(对侧)初级躯体感觉运动皮层(SMC)、初级运动皮层(M1)、对侧辅助运动(SMA)、躯体感觉相关皮层以及同侧小脑。HIV患者同侧SMC有激活,对侧主要激活区域基本相同,但激活程度减弱、区域范围减小、像素数降低。结论:fMRI是一种检测HIV相关脑痴呆神经系统损伤的有效工具,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顺次对指运动时脑部运动皮层的血氧水平依赖(BOLD)功能MRI(fMRI)变化.方法 对15例临床确诊及拟诊为ALS的患者(ALS组)和1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BOLD MR扫描.所有受试者均为右利手,无其他疾病,近期未服用过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受试者进行频率为1~2次/s的顺次对指运动.使用3.0 T MR机获取梯度回波-回波平面成像(GRE-EPI)序列功能图像.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参数图(SPM)2软件进行分析.激活脑区体积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2组在完成相同运动任务时均有激活的脑区包括:双侧主感觉运动皮层(PSM)、双侧运动前区(PA)后部、双侧辅助运动区(SMA)、对侧外下运动前区(ILPA)、双侧顶叶区(PAR)和同侧小脑半球.ALS组激活体积较对照组激活体积明显增大的区域包括:双侧PSM及双侧PA后部[右手同侧激活:ALS组为(924.5±141.1)mm3,对照组为(829.9±98.4)mm3(P=0.05);右手对侧激活:ALS组为(9143.8±702.8)mm3,对照组为(8638.8±506.4)mm3(P<0.05);左手同侧激活:ALS组为(1162.5±357.4)mm3,对照组为(902.5±184.2)mm3(P<0.05);左手对侧激活:ALS组为(8255.2±870.2)mm3,对照组为(5934.6±616.4)mm3(P<0.05)]、双侧SMA[右手双侧激活:ALS组为(6564.3±720.6)mm3,对照组为(4710.7±416.3)mm3(P<0.05);左手双侧激活:ALS组为(6970.5±961.8)mm3,对照组为(3688.9±672.3)mm3(P<0.05)]及同侧小脑半球[右手同侧激活:ALS组为(2720.0±1154.2)mm3,对照组为(254.3±84.4)mm3(P<0.05);左手同侧激活:ALS组为(4794.4±1237.0)mm3,对照组为(1689.0±719.6)mm3(P<0.05)].ALS组额外激活的区域包括:同侧ILPA、对侧小脑半球及双侧内囊后肢.结论 ALS组与对照组完成相同运动模式所激活的脑区相似,但ALS组激活的区域有所增加.ALS患者激活增大的脑区可能为功能重组,额外激活的脑区则可能为功能代偿.  相似文献   

7.
健侧C7神经移位术后大脑运动皮层功能重组的功能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功能MRI(fMRI),观察健侧C7神经移位术后大脑运动皮层的变化特征。方法随访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因全臂丛神经损伤而接受健侧C7神经移位术者13例,左侧损伤者10例,右侧者3例。根据手部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将病例分为2组:a组10例,息手不能自主运动。b组3例,患手可以自主运动。另外,选择1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所有受检者均接受了fMRI,扫描方法采用平面回波血氧水平依赖(BOLD)序列,利用SPM99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患者健侧和患侧上肢运动诱发激活区最强信号体素主要出现于对侧半球初级运动皮层(PMC),健侧肢体运动诱发同侧PMC激活者10例,患侧肢体运动诱发同侧PMC激活者7例;a组受检者健侧上肢运动诱发对侧PMC激活区形态正常者9例,手部运动诱发平均激活区大小为3159个体素,肩部运动诱发平均激活区大小为1746个体素。患侧手部和肩部运动诱发对侧PMC激活区扩大者各有6例;b组受检者患肢运动诱发双侧PMC出现激活者1例,对侧PMC激活者2例。结论外周神经损伤可以引起大脑运动皮层的改变;患肢躯体代表区可以在神经损伤以后相当长时期内存在并对运动的心理表达产生应答;健侧C7神经移位术后中枢神经系统重组可能发生在多种水平上,并且可以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Caspase-3及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C组)、损伤组(SCI组)和丙戊酸保护组(VPA组)。采用改良的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VPA组术后即刻及其后每12h皮下注射VPA300mg/kg;C组和SCI组在相应时间点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伤后6h,每组取5只大鼠处死取材,每组其余大鼠分别在伤后24、48、72h取5只先行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随后处死取材。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及c-fos的表达。结果 BBB评分显示,C组运动功能未受影响,VPA组的BBB评分均高于SCI组,两者相比在伤后48h和72h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组相比,SCI组和VPA组的Caspase-3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增加(P〈0.05),而VPA组的增加低于SCI组(P〈0.05);与C组相比,SCI组和VPA组的c—fos表达在伤后6、24、48h明显增加(P〈0.05),而VPA组的增加也低于SCI组(P〈0.05)。结论VPA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和e.fos表达,从而对SCI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对脑肿瘤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探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在累及运动通路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累及皮层运动区的脑肿瘤患者行fMRI检查,另以1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2例患者术后复查,fMRI采用双侧交替进行的大拇指对掌运动作为任务刺激。所有数据进行离线后处理,fMRI图像使用基于MATLAB平台下运行的SPM99软件进行处理,观察运动皮层区激活情况。结果:每个患者的健、患侧主运动区(M1)、辅助运动区(SMA)均激活,其中12例患侧M1区信号低于健侧,3例患侧M1区信号高于健侧,1例健侧与患侧M1区信号无明显差别,11例患侧M1区信号移位,8例患者患侧SMA区及健侧M1区的激活程度较健康人增强;2例患者复查显示患侧M1皮层激活范围较术前变小。结论:应用fMRI能显示肿瘤、皮层运动功能区之间的关系,对邻近脑运动功能区脑肿瘤患者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SCI)是脊柱外伤后最严重的并发症,高压氧联合运动疗法能够减少SCI的继发性损伤,有效促进脊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本文就高压氧、运动疗法治疗SCI的基础研究和两者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NIRS)技术,对比脊髓损伤(SCI)患者与健康受试者"屈伸右膝"运动想象(MI)和运动执行(ME)任务态下脑区激活模式,为MI疗法治疗SCI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提供神经影像学理论依据.方法 前瞻性研究2021年6月—2021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复科收治的21例SCI患者与同期面向社会公...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患者手运动功能区f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不同时期脑梗死所致偏瘫患者采用主动手运动任务模式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研究运动功能区损伤及恢复特点,以指导临床康复治疗.资料与方法 脑梗死所致偏瘫患者40例.累及基底节区25例,皮层区15例.其中急性期15例,亚急性期9例,慢性期16例.采用组块设计进行单手拇指与余4指同步对指运动,所有患者均进行健侧和患侧手的主动运动实验.采用SPM 99软件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1)急性期梗死灶累及皮层区组,健侧半球初级感觉运动区(SMC)激活强度及范围明显大于患侧半球.皮层区组患侧半球SMC激活强度及范围均小于基底节区组;(2)梗死灶累及基底节区组,健侧与患侧半球SMC激活强度及范围于急性期与慢性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病例的纵向观察:患肢功能恢复较好的患者,患侧和(或)健侧半球SMC的激活强度和(或)范围有不同程度增强,同时激活脑区增多,均可见小脑半球的激活;患肢功能恢复较差的患者,患侧半球SMC的激活强度及范围逐渐减小直至消失.结论 (1)fMRI能准确地判定脑梗死患者脑功能区的损伤程度及有无重组的脑功能区;(2)皮层区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受损较为严重,SMC起关键作用,其受累程度直接影响运动功能损伤的等级及恢复程度;(3)脑梗死偏瘫患者在运动功能康复治疗过程中,病变周围及远隔部位可出现功能和结构变化,提示存在脑功能区重组.  相似文献   

13.
大鼠脊髓横断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完全性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规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5只SD大鼠于T9平面切断脊髓并切除3mm使其完全横断。于伤后1,2,4,6周行后肢运动功能联合评分(CBS)及Basso-Beattle-Bresnahan(BBB)评分。并于伤后6周行组织学、免疫组化、脊髓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及再次横断实验。结果:伤后后肢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4周时恢复速度最明显,6周时BBB最高评分可达12分;MEP的结果与刺激电极的位置有关,刺激电极置于损伤平面以上时,不能引出MEP,而置于损伤平面以下时,可引出正常波形的MEP;损伤平面以上再次横断脊髓对已恢复的后肢运动功能无影响,而损伤平面以下再次横断则致再次完全截瘫;损伤处组织学检查为胶质瘢痕,未见轴索通过,有少量神经丝蛋白200(NF200)阳性纤维,但零星、散乱。结论:大鼠脊髓完全性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存在明显的自发性恢复,这种恢复与脊髓下行传导束的修复无关,而是损伤远段脊髓的自主功能。远段脊髓在功能上是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4.
.626,P<0.05).CIMT治疗后右手运动时左侧中央前回手部支配区激活强度明显增加,双侧纹状体、丘脑及小脑半球激活增加,右侧大脑半球顶叶可见激活.结论 CIMT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障碍,患肢的强制使用诱导出了大脑皮层功能区的重组和代偿,fMRI可以检测到这种变化,提供CIMT治疗后神经元重组与代偿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功能性连接MR成像(fcMRI)技术,观察中央沟附近脑肿瘤所致功能重组患者运动神经网络的改变,为理解肿瘤所致运动功能重组的机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1.5 T MR成像系统,对6名正常志愿者及14例功能MRI(fMRI)显示运动功能重组的中央沟附近脑肿瘤患者行fcMRI.分别得到以正常受试者左和右主运动(M1)区、脑肿瘤患者肿瘤侧半球和非肿瘤侧半球M1区为种子体素(兴趣区)的功能连接图.对与以上种子体素呈明显相关的功能连接区的位置、范围、体积进行评估.将所测数据进行t检验和单向方差分析.结果 fcMRI显示6名正常志愿者单侧M1区的功能连接脑区遍布于双侧大脑半球,包括双侧M1区、双侧辅助运动区(SMA)、双侧运动前区(PMC区)等与运动相关的皮层,左右对称分布.左M1区的功能连接区[(9514.17±186.92)mm3]与右M1区者[(9364.67±382.75)mm3]范围基本一致,二者在体积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fcMRI显示:(1)与肿瘤侧M1区所连接脑区的体积[(11193.14±811.29)mm3]明显大于非肿瘤侧M1区的功能连接区[(6549.86±400.94)mm3](P<0.01).肿瘤组肿瘤侧M1区所连接的脑区与正常对照组单侧M1区的功能连接脑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明显扩大(P<0.01),提示肿瘤侧M1区与其他运动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增强.其连接脑区的范围与受累手对指运动时同层面fMRI显示的运动功能重组区范围基本一致.(2)肿瘤组非肿瘤侧M1区的功能连接区的体积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有减少的趋势(P<0.01),特别是肿瘤侧半球内,提示非肿瘤侧M1区与对侧半球的功能连接破坏.结论 肿瘤组患者肿瘤侧M1区功能连接区的增多提示运动功能重组可能与运动功能传导路径重组或潜在运动路径补偿性开放有关.fcMRI是一种显示颅内肿瘤所致运动神经网络变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BOLD-fMRI定量分析在运动中枢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磁共振脑功能成像(BOLD—fMRI)技术观察运动中枢病变患者治疗前后的中枢激活体积的变化,探讨fMRI定量分析对揭示正常脑功能区激活特点和临床康复治疗评价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15例脑部疾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运动中枢的fMRI研究,病例组分别于治疗后1~14天、1个月、3个月进行复查。结果20名正常人右手与左手、左手与双手对指运动所引起的脑功能区激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运动中枢病变组治疗1个月前后脑激活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14天激活体积值增幅较快,之后上升幅度变慢;6例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激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中枢激活区的体积可由AFNI软件精确计算出来,从而可观察正常人的中枢激活特点,评估患者的疾病康复情况及治疗效果;(2)病变治疗前后的激活体积随病情变化而相应变化,大致趋势是:病变激活体积小于正常人,治疗后短期(1~14天)复查显示激活区体积较治疗前明显增大,而随时间的推移,中枢激活体积增幅趋缓。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同种胚胎脊髓移植物能够促进脊髓伤后的可塑性代偿,并修复其组织结构及运动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在急性半切洞损伤的成年大鼠脊髓内,植入大鼠胚胎脊髓,术后进行行为观察、HE染色、尼氏染色、Holmes还原银染色,以及脊髓运动诱发电位检查.结果:80%的移植物能够存活,并能生长、分化,不同程度地修复宿主脊髓的组织损伤;能明显减少宿主脊髓损伤部位结缔组织、胶质瘢痕形成;诱导宿主未损伤神经元轴突侧支发芽;改善宿主损伤脊髓的神经传导,促进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结论:移植同种胚胎脊髓能促进大鼠脊髓伤后解剖与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简单与复杂手指运动的fMRI对比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研究简单和复杂手指运动激活脑皮层功能区的异同。资料与方法:选择一组正常志愿者(12例)按要求分别进行简单与复杂手指运动,同时进行BOLD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用t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获得运动状态与静息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对比观察脑皮层区的兴奋区的异同。结果:12例受试者中,复杂手指运动可激活对侧初级躯体感觉区(SM1),11例可观察到一侧或双侧辅助运动区(SMA)兴奋,9例运动前区(PMA)兴奋;简单手指运动则均表面为对侧SM1兴奋,而MA,PMA区被激活仅为2例和5例。激活区检测的可靠复性大于95%。结论:复杂手指运动需要更多的脑皮层功能区参与运动的协调,因而能更多地激活非初始运动皮层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种子点的选择对静息态fMRI确定双手运动相关脑区的影响。方法对31例(男15例,女16例)健康被试者行组块设计的双手运动和静息态fMRI扫描。采用DPARSFV2.0软件和SPM8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选取任务状态下各独立激活簇的最大激活点为种子点,分别计算静息状态下全脑功能连接图,计算静息状态下各功能连接图与任务状态激活图之间的空间相关系数。结果任务状态下得到15个独立的激活脑区,进而生成15个种子点,其中辅助运动区(SMA)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图与任务状态激活图空间分布一致性最强,空间相关系数最大;以初级运动皮质(M1区)及背侧前运动皮质(PMd)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图包括双侧M1区及SMA;以腹侧前运动皮质(PMv)为种子点所得功能连接图主要为PMv和PMd;以壳核(Pu)、丘脑(Th)、小脑前叶(CbAL)、小脑后叶(CbPL)为种子点所得功能连接图主要为种子点周围及其镜像脑区。结论静息状态下,以SMA为种子点能获得与手运动任务激活图有较好一致性的功能连接图,以M1及PMd为种子点能较好显示M1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BDNF基因转染的嗅鞘细胞(OECs)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无OFCs移植组(6只)、非转染OECs移植组(6只)和转染OECs移植组(8只),利用免疫组化、逆行示踪及顺行示踪技术对脊髓横断损伤区及其上位、下位脊髓不同平面进行观察。结果移植后12周在局部注射区仍可以见到预标记的OECs,免疫组化观察到脊髓损伤区有BDNF的表达。逆行示踪法在损伤平面头侧的脊髓、脑干和皮质中观察到示踪剂。顺行示踪法在脊髓损伤区可以见到再生的神经纤维通过。无嗅鞘细胞移植组及非转染嗅鞘细胞移植组损伤平面头侧的脊髓、脑干和皮质中未观察到示踪剂,脊髓损伤区内亦未见有再生神经纤维长入。结论移植BDNF转染的OECs可促进损伤的中枢神经轴突存活和再生,较单纯应用OECs能更好地促进脊髓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