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CT增强扫描个性化碘对比剂注射方案匹配不同管电压对图像质量、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行腹部CT增强检查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50例):对照组(120kV,低浓度对比剂)、低浓度组(100kV,低浓度对比剂)和高浓度组(100kV,高浓度对比剂)。测量并比较三组患者动脉期及门脉期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噪声(SD),同时,记录并分析三组患者扫描的容积 CT 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结果:分析三组患者图像质量评价的客观指标发现,高浓度组腹主动脉 SNR(T=2.83,P<0.01)、CNR(Mann-Whitney U=16.43,P<0.001)显著高于低浓度组;发现高浓度组的碘总量最低(3.44±0.47g),腹主动脉CT值最高(348.75±61.19HU)。比较三组患者门脉期的辐射剂量发现,高浓度组的CTDIvol(T=3.31,P=0.001)、DLP(Mann-Whitney U=755.50,P=0.001)和ED(Mann-Whitney U=755.50,P=0.001)值均显著低于低浓度组。结论:降低管电压并降低碘总量不影响图像质量,高浓度对比剂联合低管电压可以获得较好的增强图像质量,并显著降低对比剂用量和辐射剂量,提高患者耐受性和降低对比剂急性肾损伤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低管电压(80kV)与个体化对比剂用量结合迭代算法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头颈部CTA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A组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s,对比剂总量60mL,采用滤波反投影法重建。B组管电压80kV,管电流使用系统根据定位像推荐的mAs,对比剂总量=体重×0.6mL/kg,采用idose4level3迭代算法重建。对比分析两组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结果:两组图像均满足诊断,A组:5分12例,4分14例,3分4例;B组:5分10例,4分17例,3分3例。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主动脉弓[(589.32±72.66)HUvs(408.67±45.67)HU]、左右颈总动脉[左侧(630.14±90.43)HUvs(481.38±63.67)HU,右侧(634.75±94.78)HUvs(468.99±58.55)HU]、左右大脑中动脉[左侧(486.46±72.38)HUvs(356.29±48.59)HU,右侧(477.50±81.35)HUvs(357.71±48.28)HU]CT值高于A组,上腔静脉CT值低于A组[(161.30±69.05)HUvs(222.23±120.07)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弓层面A、B两组信噪比(SNR)17.49±3.64、17.65±3.97,对比噪声比(CNR)14.46±3.24、15.48±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颈总动脉分叉层面B组SNR(53.29±10.68vs44.70±10.21)和CNR(47.34±9.84vs38.49±9.29)高于A组(P<0.05);左大脑中动脉起始层面B组SNR(7.07±1.56vs4.63±0.82)和CNR(5.85±1.35vs3.61±0.77)高于A组(P<0.05)。A、B两组有效剂量(2.71±0.15)、(0.97±0.31)mSv,B组较A组降低64.21%;对比剂用量(60.00±0.00)、(36.27±5.08)mL,B组较A组降低39.55%。结论:采用低管电压(80kV)与个体化对比剂用量结合迭代算法行头颈部CTA,不仅可以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质量,而且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体表面积(BSA)的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将拟行CCTA检查的连续3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相同的CCTA扫描方案及对比剂(350mg I/mL),实验组基于BSA制订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Ⅰ期:对比剂10700BSA/350mL;Ⅱ期:对比剂1160BSA/350mL,生理盐水1160BSA×0.7/(350×0.3)mL;Ⅲ期:生理盐水30mL),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碘负荷和注射流率的对比剂注射方案(Ⅰ期:对比剂60mL;Ⅱ期:对比剂30mL,生理盐水70mL;Ⅲ期:生理盐水30mL)。比较两组患者CCTA图像上升主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近端的CT值和对比噪声比(CNR),以及两组内不同体重人群(<60、60~70和>70kg)血管强化程度的一致性。定量参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变量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体重与血管强化程度关系。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升主动脉的CT值分别为(483.26±76.79)和(477.98±69.15)HU;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CT值分别为(479.39±78.25)和(481.78±65.66)HU;右冠状动脉的CT值分别为(452.09±89.89)HU和(465.75±74.21)HU,3个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前降支图像的CNR分别为46.94±20.07和44.07±18.18(P>0.05),右冠状动脉图像的CNR分别为50.75±10.34和49.80±17.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强化程度与体重呈线性负相关(r=-0.33和-0.19,P<0.01);实验组中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强化程度与体重无统计学相关性(r=-0.09,P=0.280;r=-0.14,P=0.587)。两组中各体重亚组之间比较,对照组中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CT值在各亚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21);实验组中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CT值在亚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09,P=0.799)。结论:CCTA检查中采用基于体表面积的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可实现不同体重患者血管强化程度的均一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评估自适应滤波函数(AF)联合迭代重建对消除下颈部CT成像中条状伪影的可行性。方法:选取颈部CT检查下颈部出现条状伪影(主观评分≤4分)的60例患者。将平扫1mm的原始数据行AF加迭代重建为A组,仅AF重建为B组,仅迭代重建为C组,无AF无迭代重建为D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采用5分法,客观评价比较四组图像CT值、噪声SD、伪影指数(AI)。对比四组图像颈部第Ⅵ区淋巴结及甲状腺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图像质量评分A组(4.73±0.55)分,B组(4.13±0.65)分,C组(3.33±0.86)分,D组(2.83±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A组肌肉CT值(51.23±7.53)HU,气管CT值(-994.68±9.79)HU,B组肌肉CT值(50.84±8.66)HU,气管CT值(-993.07±9.87)HU,C组肌肉CT值(52.74±8.39)HU,气管CT值(-993.29±8.43)HU,D组肌肉CT值(53.13±8.64)HU,气管CT值(-993.09±8.39)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值A组P25=12.60,P50=14.40,P75=16.48,B组P25=16.60,P50=19.20,P75=21.20,C组P25=16.18,P50=22.05,P75=29.93,D组P25=21.48,P50=28.6,P75=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图像优化算法对提高大体型患者低剂量扫描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2-5月在本院NeuViz 128 CT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28例大体型患者(BMI>26kg/m2)。所有的患者均采用步进扫描模式,管电压100kV,自动管电流调制(233.4±46.7mAs)。对原始数据采用迭代算法(Clearview+ 50%)进行重建得到A组图像,进一步对该组图像采用AI图像优化技术进行处理,所得图像作为B组。分别在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开口、左前降支中段、左回旋支中段及右冠状动脉中段选取不同的兴趣区,测量这两组图像的冠状动脉的CT值、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由两名高年资的医生以Likert 4级评分法评估该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1分,优秀;4分,不能诊断)。结果:患者平均BMI为(29.31±3.19)kg/m2,平均心率(64.89±8.13)次/分。与A组图像相比,B组图像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开口、左前降支中段、左回旋支中段及右冠状动脉中段的噪声分别降低了68.36%、45.89%、28.41%、32.49%和31.25%。B组图像SNR和CNR明显优于A组图像(P均<0.01)。B组冠状动脉主观评分明显优于A组图像质量(1.66±0.27 vs.1.82±0.20,P<0.001)。扫描过程中CT剂量指数为(10.6±0.9)mGy,剂量长度乘积为(167.8±26.2)mGy·cm,有效剂量为(2.3±0.4)mSv。结论:AI图像优化算法可以有效提高大体型患者在低剂量扫描时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为大体型患者降低辐射剂量及优化冠脉动脉图像质量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评估二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方式在低剂量和低对比剂个体化肺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按扫描方式和对比剂剂量不同将90例患者分成 A、B、C三组。A组30例,采用传统肺动脉成像检查方案,对比剂用量70mL,管电压100kV,螺距1.2;B组和C组采用低对比剂剂量30mL,大螺距2.1,根据预检测层面左心室衰减噪声值≥15HU和<15HU分为B组和C组,管电压分别为100kV、80kV。分析比较三组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均无明显差异;C组体重低于A、B两组(P<0.01)。三组扫描时间、扫描长度、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剂量(E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图像治疗均满足诊断要求。A组双侧肺动脉强化CT值最高,B组最低。A组上腔静脉内对比剂线束硬化伪影比例高于B组和C组(P<0.05)。两位医师对所有病例图像的评分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19,U=8.02,P>0.05)。结论:采用二代双源CT大螺距肺动脉扫描并根据左心室平扫衰减噪声值来调整管电压的个体化肺动脉成像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以及对比剂用量,可以作为临床肺动脉栓塞患者的首选筛查和随访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明  王怡宁  于敏  王沄  王曼  金征宇 《放射学实践》2018,(10):1009-1016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成像优化技术联合迭代算法(ClearView+)对“双低”(低辐射剂量及低碘负荷)主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2~5月在本院NeuViz 128 CT行主动脉CTA检查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为“双低”组(管电压80kVp,对比剂40mL);B组为常规组(管电压120kVp,对比剂80mL)。A组图像采用ClearView+迭代算法分别按照6个不同重建档位(0%、10%、30%、50%、70%及90%; 0%为滤波反投影)重建图像,选出图像质量最佳重建档位作为A1组,进一步对A1组图像采用AI成像优化技术进行图像优化,所得图像作为A2组;B组则采用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对A1,A2和B 3组图像进行客观评价,分别以测量3组主动脉感兴趣区的CT值及噪声(SD)值,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作为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主观评价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进行5分制评价(5分-优良,1分-极差)。记录和比较A组与B组的对比剂用量和辐射剂量(CTDIvol,DLP和ED)。 结果:ClearView+90%档位分别与0%、10%、30%、50%和70%档位比较,主动脉SD显著降低、SNR及CNR显著升高(P<0.05),因此Clearview+90%作为最佳图像质量的迭代档位。三组图像定量评价,SD、SNR、CNR两两比较结果:A2组SD(12.21±2.66)A1组SNR(29.57±7.41)>B组SNR(19.09±5.65) (P<0.05),A2组CNR(47.92±12.36)>A1组CNR(38.50±8.96)>B组CNR(23.37±6.61) (P<0.05)。三组图像之间主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低”组与常规组的辐射剂量评价指标CTDIvol(2.82±0.36 vs 13.34±1.84)mGy,DLP(181.21±21.98 vs 871.17±134.26)mGy·cm和ED(2.54±0.31 vs 12.20±1.88)mSv均有显著性差异。“双低”组有效辐射剂量ED较常规组显著降低79.18%,对比剂用量降低50%。结论:AI成像优化技术联合ClearView+迭代算法,使NeuViz 128 CT主动脉“双低”扫描可以获得和常规扫描同样的图像质量且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能谱CT使用低管电压和低浓度对比剂结合高清共轭采集技术对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拟诊冠心病及支架术后行冠状动脉CTA复查的患者152例,随机分成A、B两组,各76例。A组:使用管电压100kVp,对比剂浓度270mg I/mL,128层40mm的高清(HD)共轭容积数据采集。B组:使用管电压120kVp,对比剂浓度为320mg I/mL,采用128层40mm的标准(STD)共轭容积数据采集。两组其它扫描参数不变。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记录和计算图像主动脉根部对比噪声比(CNR)、冠状动脉各段CT值的均值及冠状动脉显示节段数,计算两组的辐射剂量(ED)和人均碘摄入量,对两组间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52±0.48)和(3.12±0.56)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1,P<0.05); A组图像CNR高于B组(t=4.18,P<0.05);两组冠状动脉各段CT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均可满足诊断需求;A组冠状动脉可评价节段数为1064,B组为1032;A、B组的ED值分别为(2.72±0.58)和(3.59±0.6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6,P<0.05);A组人均碘摄入量[(234.42±10.23)mg I/kg]低于B组[(294.32±12.07)mg I/kg,t=33.09,P<0.001]。结论: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中,使用100kVp和低浓度等渗对比剂结合高清共轭采集技术,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减少人体碘摄入量,同时提高整体图像质量,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低管电压和低对比剂用量结合大螺距扫描对头颈部CT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评估其临床可行性。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行常规扫描:100kVp,螺距0.810,50mL碘佛醇(320mg I/mL)以5mL/s注射;B组患者行低剂量扫描:80kVp,螺距1.390,以6mL/s注射24mL对比剂,随后以相同流率注射18mL对比剂和盐水混合液(1:1混合)。比较两组间的动脉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有效辐射剂量(ED)和碘总量。结果:两组图像充分满足临床诊断(4.86±0.34 vs 4.78±0.41,Z=-0.725,P=0.468),且观察者间一致性良好(A组kappa=0.834 vs B组kappa=0.884)。两组各动脉平均CT值、SNR和CNR基本一致(P>0.05),B组与A组相比CTDIvol降低21.4%[(59.84±14.59)mGy vs (76.11±24.16)mGy,Z=-2.396,P=0.017],DLP降低45.8%[(275.54±22.73)mGy·cm vs (508.43±89.61)mGy·cm,Z=-6.063,P<0.001],ED降低45.8%[(0.85±0.07)mSv vs (1.58±0.28)mSv,Z=-6.063,P<0.001],对比剂减少34%(10.56g vs 16g)。结论: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和大螺距扫描可充分获得具有诊断价值的头颈CTA图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含钆的MR对比剂进行双源双能量CT肺动脉成像(CTPA)用于诊断肺栓塞的可行性.方法 (1)用不同稀释浓度的碘对比剂和钆对比剂进行体外双源双能量CT成像,测量不同管电压条件下各样本的CT值.(2)10只新西兰大白兔以3和5 ml/kg分2组注射含钆对比剂进行双能量CT扫描,测量不同管电压下肺动脉的强化值.6只家兔在次日经股静脉注射明胶海绵栓子制作急性肺栓塞模型,2h后行双能量CT扫描.分别于2次扫描前经耳缘静脉或股静脉抽血2~3 ml行肾功能检查.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分析不同组别肺动脉强化值的差别.结果 (1)同含碘对比剂相似,80 kV管电压条件下含钆对比剂的CT值高于140 kV和平均加权120 kV.(2)在管电压分别为140、80、平均加权120 kV时,双能量CT定量测量显示5 ml/kg组家兔主肺动脉[CT值分别为(463.1±118.0)、(664.2±188.0)、(522.9 ±137.7) HU]和肺动脉1级分支[CT值分别为(445.1 ±82.3)、(606.7 ±207.2)、(493.4±117.3)HU] CT值均高于3 ml/kg组[主肺动脉CT值分别为(258.1±55.1)、(384.0±92.3)、(295.4±73.6) HU,肺动脉1级分支CT值分别为(245.0±73.2)、(309.1 ±94.2)、(263.8 ±78.5) HU;P值均<0.05].80 kV图像肺动脉主干和1级分支的CT值明显高于140 kV和平均加权120 kV(肺动脉主干:F =6.004,P=0.005;1级分支:F=4.374,P =0.018).6只栓塞组家兔CTPA显示两下肺动脉强化突然截断,对应的钆图显示钆含量降低,表现为蓝色伪彩色,正常非栓塞肺组织表现为红黄色伪彩色.3和5 ml/kg组肌酐增加率分别为6.7%和20.6%.结论 含钆MR对比剂具有与含碘对比剂相似的X线衰减特征,可用于对比增强的双能量CT肺成像中,同时提取出的CTPA以及显示肺灌注信息的钆图能够用于肺栓塞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浓度低剂量对比剂结合高注射流率在肠系膜上动脉(SMA)CTA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行SMA或腹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常规组,B、C组为低剂量组,每组各20例。A组:对比剂浓度350 mgI/mL,剂量90 mL,注射流率4 mL/s;B组:对比剂浓度270 mgI/mL,剂量70 mL,注射流率4 mL/s;C组:对比剂浓度270 mgI/mL,剂量70 mL,注射流率5 mL/s,其余参数均一致。原始数据经迭代重建(SAFIRE),测量各组SMA起始处CT值,采用4分法评估图像质量。结果:A、B、C 3组间性别比、年龄和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和低剂量组对比剂中碘用量分别为31.5、18.9 g,低剂量组对比剂用量较常规组降低40%;A、B、C 3组SMA血管强化CT值分别为(338.6±31.9)、(300.3±30.9)、(329.3±31.7)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6±0.6)、(2.2±0.6)、(3.4±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C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低剂量对比剂结合高注射流率不仅能保证图像质量,满足临床需要,还能显著降低对比剂剂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肾体积计算碘对比剂用量的个体化方案在腹部CT增强中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前瞻性地连续搜集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154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对比剂用量的不同计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即肾体积组、肝体积组和体表面积组,根据相应公式计算对比剂剂量行腹部CT增强检查,统计分析3组间碘对比剂用量及图像质量;同时搜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临床基线资料。结果:①图像评价的一致性。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对两名腹部影像中级职称医生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一致性较好(Kappa值=0.65)。②平均图像质量评分:肾体积组图像质量较好59例(100%),肝体积组图像质量较好46例(97.9%),体表面积组图像质量较好48例(100%),成对比较时,3组患者图像质量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均达到临床诊断要求。③碘对比剂用量:肾体积组对比剂用量(53.87±7.17)mL,肝体积组对比剂用量(78.65±5.45)mL,体表面积组对比剂用量(85.84±9.46)mL,成对比较时,3组患者碘对比剂用量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以肾体积组对比剂用量最低。结论:基于肾体积计算的个体化对比剂用量在腹部CT增强检查中具有可行性且用量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联合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大螺距技术,探讨70 kVp管电压、30 mL对比剂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体质指数≤25 kg/m^2、心率≤70次/分行 CTCA 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患者采用100 kVp,60 mL对比剂的扫描方案行CTCA检查,另40例患者采用70 kVp,30 mL对比剂的扫描方案行CTCA检查。所有CTCA检查都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大螺距(3.4)模式下进行。100 kVp 组数据采用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进行重建,而70 kVp组数据采用迭代重建算法进行重建。测量每例患者主动脉根部、各冠状动脉起始处部及纵膈脂肪CT值和标准差并计算各段血管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两名放射科医师对所有图像以4分法进行评分。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70 kVp组的平均冠状动脉CT值[(603±86)HU]及图像噪声[(42±5)HU]均明显高于100 kVp组的平均冠状动脉CT值[(503±68)HU,P<0.001]及图像噪声[(25±4)HU,P<0.01],而70 kVp 组的SNR 及CNR (14.6±3.0,17.8±3.4)均明显低于100 kVp组(20.7±3.8,24.4±4.1,P<0.001)。两组间各冠状动脉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70 kVp 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比100 kVp 组降低了76%,对比剂用量降低了50%。结论:联合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及迭代重建技术,70 kVp管电压、30 mL对比剂CTCA在体质量指数≤25 kg/m^2、心率≤70次/分的患者中是可行的,可在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的条件下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低剂量胰腺灌注成像的参数特点及可靠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4例正常胰腺受检者,行上腹部增强CT及CT胰腺灌注检查,按不同低剂量扫描方案,将受检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管电压70kV,管电流100mA,进行27次连续动态数据采集;B组:管电压80kV,管电流80mA,进行29次连续动态数据采集),每组12例。由两位放射科医师独立测量胰腺头部、体部、尾部的血流量(BF) 、血容量(BV) 、平均通过时间(MTT) 、达峰时间(TTP) 和表面通透性(PS) ,记录、计算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位观察者测得各部位所有灌注参数的一致性良好( ICC均>0.75);A组各参数值的ICC分别为:BF(0.949~0.968)、BV(0.941~0.977)、MTT(0.843~0.873)、PS(0.857~0,944)、TTP(0.859~0.897);B组各参数值的ICC分别为:BF(0.908~0.984)、BV(0.858~0.974)、MTT(0.837~0.955)、PS(0.909~0.964)、TTP(0.783~0.944)。正常胰腺头部、体部和尾部的不同参数之间及A、B两组的胰腺组织血流灌注参数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灌注参数的测量值及统计学分析结果:BF:139.36~155.43mL/(100mL·min),F=0.417,P=0.835;BV:16.86~18.90mL/100mL,F=0.308,P=0.906;MTT:7.27~8.41s,F=1.819,P=0.121;PS:66.76~77.32mL/(100mL·min),F=0.430,P=0.826;TTP:7.41~8.51s,F=2.293,P=0.055。两个年龄组(<60岁组、≥60岁组)的胰腺组织灌注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个年龄组各灌注参数的测量值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BF:(138.39±41.43)vs(143.30±43.69)mL/(100mL·min),P=0.106;BV:(17.52±5.08) vs (18.44±4.59)mL/100mL,P=0.647;MTT:(7.92±0.99)vs(7.76±1.71)s,P=0.784;PS:(67.70±23.16)vs (72.61±17.46)mL/(100mL·min),P=0.569;TTP:(8.08±0.77)vs (7.97±1.42)s,P=0.819。不同性别间胰腺组织灌注参数除MTT[女性为(7.33±1.20)s,男性为(8.69±1.17)s,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灌注参数的测量值及统计学分析结果:BF:(133.01±29.53)vs (145.23±39.32)mL/(100mL·min),P=0.341;BV:(19.01±4.76)vs(17.31±4.83)mL/100mL,P=0.411;PS:(71.40±27.70)vs(69.08±15.72)mL/(100mL·min),P=0.795;TTP:(8.58±1.08)vs(7.70±0.99)s,P=0.053。灌注期有效辐射剂量:A组DLP为616.7mGy·cm,有效辐射剂量为9.25mSv;B组DLP为871.7mGy·cm,有效辐射剂量为13.07mSv。结论:第3代双源CT可实现胰腺低剂量灌注扫描,并能获得稳定、重复性好的灌注参数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阈值、快速触发技术行冠状动脉CTA减少对比剂用量的方案分析。方法 选取拟诊冠心病患者159例,A组53例,屏气,注射时间10 s,阈值100 HU,5.9 s触发;B组51例,自由呼吸,注射时间10 s,阈值250 HU,1.1 s触发;C组55例,自由呼吸,注射时间8 s,阈值250 HU,1.1 s触发。按26.25 mgI/kg/s注射对比剂。比较三组主动脉CT值、噪声、信噪比、主观评分、对比剂用量、辐射剂量,并测量右心房、右心室CT值,作为评价对比剂利用率。结果 A、B、C三组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图像主动脉CT值、噪声水平(SD)、信噪比(SNR)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剂用量A、B、C组分别为:(47.38±8.39) ml、(47.49±8.67) ml、(38.64±6.99) ml, C组对比剂用量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右心房、右心室CT值均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间比较辐射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与常规对比剂用量方案对比,探讨在装备整合回路探测器的双源CT 上应用70 kV 超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流率和低对比剂用量的方案对体重指数正常(BMI≤25 kg/m^2)的患者行冠状动脉 CTA 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装备整合回路探测器的双源CT对50例BMI≤25 kg/m^2的患者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比剂流率和用量分别为4.0和32 mL (350 mgI/mL),B组对比剂流率和剂量为4.0和50 mL (350 mgI/mL)。两组管电压均采用70 kV,对原始数据进行SAFIRE迭代重建。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BMI和心率,比较两组图像的背景噪声、信噪比和放射剂量,测量并比较两组图像冠脉各节段的管腔内的CT 值和图像对比噪声比。以段为单位,对两组的冠脉图像质量采用4分法(1~4分,优-无法评估)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BMI和心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图像的背景噪声、信噪比和放射剂量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有效辐射剂量约为0.9 mSv。3支冠脉主干远段CT值的比较,B组显著高于A组;而冠脉近、中段及主动脉根部CT 值的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在冠脉各节段对比噪声比方面,B组均显著高于A组(P<0.05)。以段为单位,两组冠脉图像质量平均评分无显著性差异(A组1.16±0.18,B组1.18±0.18,P=0.75)。两组冠脉可评价节段率均>98%。结论:在装备整合回路探测器的双源CT 上对正常体重指数患者应用70 kV超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流率和低对比剂用量的方案进行冠状动脉CTA 的检查可以在亚毫希伏条件下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图像质量,较常规方案对比剂用量显著减低。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结合idose4迭代重建及“三低”(低辐射剂量、低浓度对比剂及低对比剂用量)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将进行肺动脉CTA检查且体质量指数(BMI)为18.5~25.0kg/m2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与“三低”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s,对比剂浓度370mg I/mL,对比剂剂量1.0mL/kg;“三低”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00kV,管电流150mAs,对比剂浓度270mg I/mL,对比剂剂量0.5mL/kg。两组均采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其余扫描参数一致。由2位高级职称的放射科医师以统一标准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包括肺动脉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辐射剂量评价指标包括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两组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结果的比较及辐射剂量的比较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各区域肺动脉CT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组和“三低”组的CTDIvol分别为16.9和6.12mGy; DLP分别为(456.84±72.96)和(160.43±27.06)mG〖JP9〗y·〖JP〗cm;ED分别为(6.44±1.01)和(2.25±0.38)mSv,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256层螺旋CT结合idose4迭代重建及“三低”肺动脉成像是可行的,在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前提下,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中对比剂增强效果影响因素及最佳注射方案。方法对我院接受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按照体重和设计注射对比剂用量不同分为A1、A2、B1、B2、C1、C2等组,其中A1、B1及C1组均被视为恒量组,A2、B2及C2组均被视为优化方案组,患者均使用CT正侧位定位像扫描、钙化积分扫描、test-bolus扫描及冠状动脉造影扫描,对比各组图像增强效果差异。结果将体重与主动脉根部平均CT值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呈高度负相关关系。将CO与主动脉根部平均CT值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呈低度负相关关系。对相关数据进行x2检验验证发现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C1组与C2组在主动脉根部、主动脉根部同层降主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心室底部的平均CT值达到350Hu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增强效果无差别。结论在相同对比剂使用条件下,体重是影响CT冠状动脉造影增强效果的重要因素,二者呈负相关,在设计对比剂注射方案的过程中,具体可以根据患者的体重计算,减少对比剂剂量、降低注射速率以达到减少对比剂的使用量,从而有效减少碘制剂对受检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正常体质量指数(BMI)(18 kg/m2≤BMI≤25 kg/m2)的患者在低管电压(80 kVp)条件下行冠状动脉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一站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临床已完成冠状动脉和头颈部CTA"一站式"扫描的正常体质量指数患者,按不同的扫描方法分为A、B两组,每组连续抽取40例。A组扫描参数:管电压80 kV、冠状动脉CTA管电流550 mA、头颈部CTA管电流500 mA,B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00 kV、冠状动脉CTA管电流450 mA、头颈部CTA管电流400 mA。将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比较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冠状动脉和头颈部CTA主干分支血管图像的CT值、对比噪声比(CNR)、图像噪声(SD)和有效剂量。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且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冠状动脉各主干分支、头颈部血管主干分支(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CT值和头颈部CTA背景噪声(S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7、6.552、3.359、2.165、2.685、4.617,P<0.05),A组与B组冠状动脉CTA背景噪声(SD)值、头颈部血管(大脑中动脉)的CT值和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冠状动脉CTA有效剂量(1.16±0.20)mSv较B组(2.37±0.77)mSv降低约51.1%,A组头颈部CTA有效剂量(0.37±0.03)mSv较B组(0.71±0.17)mSv降低约47.9%。结论 采用低管电压在冠状动脉和头颈部CTA"一站式"扫描时,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满足诊断要求,图像质量客观测量CNR值与常规扫描方法基本保持一致,而患者接受的有效剂量降低约50%。  相似文献   

20.
张卫国  马怡尘  刘敏  蒋涛 《放射学实践》2015,(11):1134-1137
【摘要】目的:探讨CARE-kV 技术在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中(CTA)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8例下肢动脉CTA患者随机分为A组(CARE-kV组)、B组(根据体重指数确定kV值组)各39例,分析比较两组图像各测量点的CT值、CNR、CTDIvol、DLP、ED,并对重建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形态、血管内对比剂充盈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A、B两组图像各测量点平均CT值(430.02和374.11HU,P=0.10)、CNR(26.60±11.20、29.86±9.95,P=0.13)、图像主观评分VR(3.38±0.59、3.31±0.61,P=0.58)、MIP(3.79±0.40、3.62±0.49,P=0.08)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CTDIvol(4.41±1.32 、6.19±3.19,P=0.02)、DLP(533.59±185.66、711.29±388.63,P=0.03)、ED(8.00±2.76、10.66±5.82,P=0.03)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RE-kV技术应用在下肢动脉CTA的检查中,既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又能保证图像质量,使管电压的选择更加合理、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